APP下载

优质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万糯18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2-04-26丁守斌郭少臣赵一安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株系糯玉米父本

周 海 丁守斌 郭少臣 赵一安

(1.张家口市万全区种子公司 河北张家口 076250;2.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 河北张家口 076250;3.张家口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河北张家口 075000)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鲜食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 我国的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133 万hm2。由于鲜食玉米生育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农民的种植积极性高,已成为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亮点。 张家口市万全区享有“中国鲜食玉米之乡”的称号,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该市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1]。 开展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不仅能够为市场提供特色、优质、多样农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鲜食玉米种类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对加快张家口市及周边地区鲜食玉米产业上档升级、提高产品品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提高市场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2-3]。

万糯188 是河北华穗种业有限公司为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鲜食玉米新品种的多元化需求, 以自选系W67 为母本、W86 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白色、 甜加糯型、中晚熟鲜食玉米新品种。 该品种株高中等,外观品质优良,果穗籽粒白色,甜糯籽粒比1∶3,粒色一致,成熟采收期较长,籽粒排列整齐、不秃尖,表面平整,甜味纯正,果穗大小适中,均匀一致。 具有稳产、抗病、抗倒伏、抗倒折能力强、产量突出等特点,经品尝鉴定,蒸煮食味皮薄无渣,糯软香甜,风味十足[4-5]。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 20200531)。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1.1.1 母本W67 以京科糯2000 和景糯318 杂交形成基础材料, 然后经过7 代系谱自交选育而成。2004年冬自组华群-2;2005年春根据植株表现选中20个果穗形成株系群;2005年冬将株系群选中的每个果穗种2 行,收获并选中8个株系。 经河北万全、海南三亚连续多年多代套袋自交,根据各穗行(株系)物候期、特征特性、田间抗性、室内考种各穗行(株系)的数量性状进行淘汰,再经过配合力的测定,于2008年冬最终成功选育该系,后定名为‘W67’。 幼苗叶鞘紫色,叶缘紫色,株型半紧凑,叶片深绿色,主茎叶片数 23~24 片,株高 200 cm 左右,果穗苞叶长,苞叶层数少, 果穗大小均匀; 穗长 15~16 cm, 穗粗4.5 cm,穗行数 12~14 行,果穗近圆筒形,无秃尖;穗轴白色,籽粒雪白,粒型马齿形,着丝点较明显。

1.1.2 父本W86 用自选系W68 与万甜1826 父本杂交,再与W68 连续回交选育而成。 2009年春组配杂交种F1,2009年冬套袋自交选取糯籽粒,2010年春套袋自交选取甜籽粒,2010年冬与W68 回交,直到回交2 代后,选取双隐性甜籽粒开始套袋自交,连续自交4 代, 至2014年春该系基本纯合稳定一致,2014年冬进行组合测配,2015年春在万全根据组合鉴定结果选定该系,后定名为‘W86’。幼苗叶鞘绿色,长势健壮,株型半紧凑,株高160 cm,穗位高60 cm;果穗圆筒形,白粒白轴,穗长14~15 cm,穗行数16~18 行,行粒数 35 粒,无秃尖;雄穗分枝 12~18,颖壳绿色,花药黄色,花粉量大;花丝绿色,花期协调;抗倒、抗病。

1.2 杂交组配

1.2.1 选育方法 常规系谱法。

1.2.2 组配世代 父本6 代与母本第7 代组配。2014年冬季在海南以W67 为母本、W86 为父本进行组合测配,2015 春在万全表现综合性状优良。 2016-2017年进行全国范围的比较试验, 该组合各地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异,尤其稳产性特别突出,均比对照增产。

2 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万糯188 为白色糯玉米(糯加甜)单交种,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9.5 d,属中晚熟品种,比对照苏玉糯5号晚熟1 d。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05 cm,穗位高77 cm,成株叶片数21 片。 果穗长筒形,穗长 19.5 cm,穗行数 12~16 行,穗粗5.2 cm,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质型,百粒重39.9 g。 品质品尝专家综合评分为86.3 分。 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14.65%,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5.35%。

南方(西南)鲜食糯玉米组出苗至鲜穗采收期86 d,与对照渝糯7号相当。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白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06 cm,穗位高82.3 cm,成株叶片数21 片。 果穗长筒形,穗长 19 cm,穗行数 12~16 行,穗粗 5.4 cm,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糯质型,百粒重40.5 g。 品质品尝专家综合评分为86.8 分。经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测定,皮渣率12.38%,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8.15%。

2.2 抗性鉴定

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接种鉴定,感小斑病、瘤黑粉病、纹枯病、南方锈病;南方(西南)鲜食糯玉米组接种鉴定,中抗丝黑穗病,感小斑病、纹枯病。

3 产量及其性状表现

3.1 国家南方(东南)区域试验

2018年试验平均亩产鲜穗1 019.0 kg,比对照增产 25.0%,居第 2 组第 1 位。 21 点增产,1 点减产,增产点率95.5%。 倒伏率0.3%,倒折率0.3%。

2019年试验平均鲜穗亩产962.6 kg, 比对照增产 27.4%,居 B 组第 1 位。 21个试点,20 点增产 1 点减产,增产点比例95.2%。 倒伏率1.2%,倒折率0.5%(表 1)。

表1 国家南方(东南)鲜食糯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

3.2 国家南方(西南)区域试验

2018年试验平均亩产鲜穗973.8 kg, 比对照增产9.6%,位列第四。 10个试点9 增1 减,增产点率90.0%。 倒伏率0.7%,无倒折。

2019年试验平均鲜穗亩产909.9 kg, 比对照增产13.7%,位列第一。 10个试点9 增1 减,增产点比例 90.0%。 倒伏率 0,倒折率 0(表 2)。

表2 国家南方(西南)鲜食糯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

4 制种技术

4.1 亲本繁殖技术要点

品种亲本繁殖过程中,严格按规定的要求进行隔离,保证周边隔离超过400 m,这是防止天然混杂、发生生物学混杂的基本保证。 无论是混杂苗、优势苗,还是怀疑苗都必须彻底去净。 由于亲本的各种特征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去杂要分期多次进行。 从生产加工到入库的每个生产环节,都必须严格把关,专人负责。 每隔3~4年用纯度更高的自交系原种予以替换现用亲本。

4.2 制种生产技术要点

该品种制种技术按宽窄行种植, 宽行距60 cm,窄行距40 cm,先播母本,18 d 后播父本,适宜父母本比例为 1∶4;亩留苗 5 000 株,父本 1 000 株左右。 一般制种隔离区300 m 以上, 华北北部春播在4月底5月初覆膜种植,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彻底去掉与父母本特征特性不相符合的植株。 带1~2 叶超前去雄,严禁母本雄花露头散粉,母本授粉结束后,及时将父本全部割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既可防杂又可提高制种产量。 收获后及时晾晒,使种子达到安全水分要求或可避免种子受冻,从而保证合格的种子质量[6]。

5 栽培技术

为防止变质、 变色, 要选择隔离条件较好的地块,要求空间隔离300 m 以上,障碍物隔离或高秆作物隔离150 m;时间隔离上,需与其他玉米种植时间错开30 d 以上。地块肥力达到中等以上,要求土地平整、无坷垃、疏松保水、渗透性好,排灌方便。 以5~10 cm 地温稳定通过12℃时为最佳播种期,育苗移栽可提前播种,在3 叶期前定植,一般可参照当地普通玉米播种期栽培。 亩保苗3 000~3 500 株,确保收获的鲜穗整齐一致,以提高果穗的成品率。 露地或覆膜均可种植。 每亩基施二铵30 kg 或玉米专用肥30 kg作底肥,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施一定数量的有机肥,每亩追施尿素15 kg。管理上做到及时追肥、浇水。生长后期易受玉米螟危害,可于大喇叭口期用3%呋喃丹颗粒加细沙撒于新叶中。鲜穗在授粉后24~26 d 及时采收,最佳采收期为花丝开始变焦、出现暗褐色,籽粒光滑漂亮, 用手掐时质地柔软但无汁水流出为最佳。 采摘时, 尽量选择在上午天气较凉爽的时间进行,采收以后,当日即送厂加工或上市销售最好;如要隔夜上市销售,则应安排在傍晚前采收,以确保玉米的品质、口感及味道。

猜你喜欢

株系糯玉米父本
甜蜜糯玉米的发现及应用
转BpGLK1基因白桦叶色变异规律及生长特性分析
转录因子OsNAC2对逆境下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糯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加工利用
玉米不同株系存放时间对种子胚活力的研究
转基因金叶银中杨叶色及生长变异分析
北方糯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研究
浅论糯玉米苗期田间管理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