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药剂对广东黄皮果蔗白条病的防治效果

2022-04-26毛玲荣蔡美艳王琴霞林桂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白条春雷霉素

毛玲荣 林 怡 王 驰 蔡美艳 王琴霞 林桂平 林 邁

(1.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浙江温岭 317500;2.温岭市泽国月耀家庭农场 浙江温岭 317523)

甘蔗白条病是由白条黄单胞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细菌性维管束病害[1],1911年在澳大利亚首次报道,现有66个国家受甘蔗白条病影响。 甘蔗白条病有慢性型和急性型2种。 慢性型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狭窄的白色条纹, 沿维管束延伸破坏蔗株叶绿体发育, 感病较重的病株蔗茎的节部长出许多侧芽和细小的分蘖, 分蘖的叶片上也出现上述的白色条纹,纵剖蔗茎可见维管束变红,发病严重时蔗株茎内会出现空腔甚至引起感病甘蔗品种的快速死亡。 急性型,蔗株叶片不表现任何外表症状,便突然整株枯萎死亡。 在甘蔗生长旺季突遇干旱条件时,易发生急性型症状。 其与生理性缺水枯萎的不同之处在于病茎再行分蘖时,其叶片又可表现慢性型病斑[2]。

甘蔗白条病在果蔗整个生长期均有发生, 为害其茎叶,严重时整株枯萎,造成果蔗品质、产量、效益下降。 该病主要通过染病蔗种进行远距离传播,且传播性极强,是国内外重要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蔗区均有发生[3]。 近几年,温岭蔗农盲目从广东、广西引种广东黄皮果蔗,使得甘蔗白条病在温岭有流行趋势, 田间表现症状以慢性型为主。 为有效防控甘蔗白条病,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白条病试验, 以期筛选出防治白条病的方法和药剂,为果蔗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设在温岭市泽国镇高坦村月耀家庭农场,以广东黄皮果蔗为供试材料。 供试药剂有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浙江龙湾化工有限公司)、25%络氨铜水剂(山西科星农药液肥有限公司)、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可杀得,美国杜邦公司)。

1.2 试验设计

分种段处理试验和大田药剂防治试验,种段处理试验设3个处理。T1: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浸种段3 h;T2: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施种段;CK:喷清水。 大田药剂防治试验设5个处理。 S1:20%噻菌铜 (龙克菌) 悬浮剂 500 倍液;S2:46%氢氧化铜 (可杀得) 水分散粒剂350 倍液;S3:14%络氨铜水剂350 倍液;S4:20%噻菌铜 (龙克菌)悬浮剂500 倍液+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0 倍液;CK:喷清水。

1.3 试验方法

种段(果蔗是无性繁殖的,通常将种蔗砍成多段播种,每段3个芽)处理试验于3月5日用药剂浸种段, 同日播下T2、CK种段后分别用药剂和清水喷种段,每小区面积 320 m2(40 m×8 m)。

大田药剂试验于2020年3月19日播种, 行距1.2 m。 连续用药 3 次,每隔 7 d 喷 1 次,分别是 6月26日、7月3日、7月10日。 每次每亩药液量 30 kg,用机动喷雾器对植株进行细喷雾。 重复3 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87 m2。

1.4 调查项目与方法

种段处理试验:于6月15日调查,每处理调查3个点,每点调查10个穴,调查发病穴(株)数。

大田药剂防治试验:每小区定3 点,每点20 株,定株定叶片,每株自下而上调查10 片叶,做好标记。6月26日前调查发病基数,7月25日 (第 3 次喷药后15 d)调查发病叶片数和病情分级数。

病情分级标准:0 级为无症状;1 级为 1~2 条铅笔状褪绿条纹;2 级为超过2 条铅笔状褪绿条纹;3 级为叶片变白或者黄化;4 级为叶片坏死;5 级为植株死亡。

12月2日,调查各小区植株死亡株数、产量。 计算穴(株)发病率、叶发病率、增长倍数、病情指数、病情防效[4]。

2 结果与分析

2.1 果蔗种段处理试验结果

2.1.1 出苗率 据调查,T1、T2 出苗率为82%, 清水对照出苗率为95%。 由此可见,药剂处理种段影响了种芽萌发率。

2.1.2 发病率 由表1 可知,T1 穴发病率、株发病率分别比对照下降0.9个、0.5个百分点, 防效分别为29.7%、24.7%;T2 穴发病率、株发病率分别比对照下降 1.1个、0.9个百分点, 防效分别为 36.0%、35.6%。由此可见, 药剂处理种段能降低穴发病率和株发病率,喷施种段防效比浸种略有提高。

表1 药剂处理果蔗种段对白条病的防效

2.2 大田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2.2.1 叶发病率 由表2 可知, 比较药后与药前的叶发病率,S1、S2、S3、S4 处理的防效分别为 45.3%、34.2%、54.3%、38. 4%。由此可见,4种药剂处理中,S3防效最好,S1 防效优于 S4,S2 防效最差。

2.2.2 发病指数 药后病情指数与药前比较,4个药剂处理病情指数防效分别为47.7%、36.2%、57.1%、48.2%。 由此可见,4种药剂处理中,S3 防效最好,S4防效略优于 S1,S2 防效最差(表 2)。

表2 4种药剂处理对果蔗白条病的防效

2.2.3 死株率 由表3 可知,经4种药剂防治后,生长后期的果蔗死株率比清水(CK)分别降低29.7个、51.6个、45.6个、55.4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4种药剂能大大降低果蔗白条病的危害程度, 有明显的防治效果;S4 防效优于 S3。

2.2.4 产量和效益 4种药剂防治后, 果蔗产量和效益比清水(CK)分别提高102.8%、178.5%、157.8%、191.7%(表 3)。 由此可见,4种药剂能大大降低白条病对果蔗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表3 不同药剂处理对果蔗后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朱友理等[5]的研究表明,不同浸种药剂对水稻的安全性不同,有些药剂会抑制稻种发芽。 本试验结果表明,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处理果蔗种段导致果蔗种芽萌发率降低, 这与朱友理的研究结果一致。

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处理种段防效不明显,有待于进一步寻求其他药剂进行试验。 发病初期,14%络氨铜水剂350 倍液防治效果优于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 倍液+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250 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 (龙克菌)500 倍液、46%氢氧化铜(可杀得)350 倍液,防效为54.3%~57.1%。 果蔗生长后期,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 倍液+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0 倍液防治效果优于14%络氨铜水剂350 倍液, 表现为植株死亡率最低、产量和效益最高。

综上所述,药剂处理种段影响果蔗种芽萌发,生产上需增加种蔗播种段数,防止基本苗不足。 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50 倍液或20%噻菌铜(龙克菌)悬浮剂500 倍液+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250 倍液喷施,每隔7 d 喷1 次,连续3 次,能有效控制果蔗白条病的蔓延。

猜你喜欢

白条春雷霉素
THE EXISTENCE AND CONCENTRATION OF GROUND STATE SOLUTIONS FOR CHERN-SIMONS-SCHR ÖDINGER SYSTEMS WITH A STEEP WELL POTENTIAL*
惜物
花事
白 露
白 露
阿奇霉素辅助治疗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
如何关闭花呗白条等金融服务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丰 碑
服阿奇霉素两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