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维BIM模型的规划报建审查原型研究

2022-04-25李文俊周云畅林海燕谭喜峰

物联网技术 2022年4期
关键词:厦门市新区规划

李文俊,梁 楠,周云畅,林海燕,谭喜峰

(1.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2.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 101160;3.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1117;4.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93)

0 引 言

2018年11月15日,《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运用建筑信息模型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城函[2018]222号)要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南京、厦门、广州等地开展BIM系统和CIM平台建设试点,要求以工程建设项目三维电子报建为切入点,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建设具有规划审查、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备案等功能的CIM平台。

自此,雄安新区、厦门、南京等地纷纷开展三维BIM报建审查平台研究,从政策制度、审查审批流程、行业规范等维度进行尝试与探索。

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4个地区研究成果最为典型。现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4个地区的研究成果进行逐一阐述,并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选取各个试点的长处,探索出一种更合适的BIM报审原型建设方案。

1 调研分析

1.1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

1.1.1 上线时间

2019年12月31日正式上线投入使用。

1.1.2 平台目标

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推动全域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

1.1.3 适用阶段

围绕城市全生命周期的“规划、建设、管理、养护、应用、运维”6个阶段,在国内率先实现BIM报建审查涵盖新区全域现实状况、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扩初深度)、施工、竣工验收。

1.1.4 政策规范

雄安新区BIM管理平台在施工阶段取消了施工模型的技术审查,只需备案即可。这表明审查部门回归到管理的本质,将技术性审查交给更为专业的设计机构或者第三方审查机构。因此,新区陆续发布了《雄安新区建筑师负责制》《雄安新区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制》《雄安新区总规划师单位负责制》等指导政策,从审查流程及制度上进行创新,并在政策中明确了施工图不再由新区统一审查,而是由建设单位自行决策:自查、第三方综合审查或者互查。

全标准规范。为了更好地规范BIM平台入库模型要求,促进新区平台数据间的融合,新区制定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数据交付标准》《雄安新区规划建设BIM管理平台信息挂载手册》,规范入库BIM模型设计标准及模型携带属性信息。

1.1.5 系统特色

全生命周期。现实状况、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扩初深度)、施工、竣工验收6大阶段循环往复,互相关联。竣工之后,同一套BIM信息模型将转入城市运营阶段,并最终再次回到现状空间,与城市智能感知基础设施体系互相融合,对城市进行动态监测与运维,将管理贯穿全周期。

全时空领域。城市多源异构数据在BIM管理平台上的融合与应用,现状、规划、建筑到现状阶段的数据,以及城市运营阶段的数据都将与时空关联,通过服务于政府审查与治理的雄安公开交换数据格式(XDB),将城市全领域、全行业的各类异构数据实现互通共享。

全要素覆盖。城市治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涉及的城市要素不同,这些要素之间的关联关系及规则也不相同。为了能够有效预测在治理过程中的单一变更而引发的全局影响,在平台中进行全要素梳理,包括实现规则的拆解,联结不同的城市要素而最终实现全面覆盖。

全过程治理。依据数字底座和多种类的接入终端进行互动,为新型城市治理范式奠定基础。依托全量数据基础,制定科学有效的数据更新规则,实现城市治理过程中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及有效性,最终实现精细化治理。

1.2 厦门市BIM报建审查审批系统

1.2.1 上线时间

2019年5月正式上线进行审批。

1.2.2 平台目标

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审批信息化,提高审批效率。

1.2.3 适用阶段

建设项目使用BIM报建审查审批申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主要针对厦门的“一场两馆-新会展中心”、马銮湾新城试点片区范围内的新建道路交通和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工程和“厦门市BIM报建试点项目清单”10个项目。

1.2.4 政策规范

《厦门市BIM试点规划报建审批工作方案》《厦门市BIM试点规划报建审查实施细则》《厦门市BIM报建数据标准(建筑类)》《厦门市BIM报建数据标准(市政类)》《厦门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费用计价参考依据》等。

1.2.5 系统特色

厦门市提出“三全”建设理念,即“报建全服务、数据全公开、审查全自动”,探索新的审批模式。首先,厦门市借助BIM报建试点的机遇,在5个试点片区率先开展,形成了从“培训-窗口-领证-抽查”的BIM报建服务体系;其次,厦门市依托BIM和CIM试点,提出了XIM公开数据格式,支持规划、建筑等项目BIM数据格式转换,统一了数据标准;最后,厦门市采用BIM“自检+承诺制”模式,并依托BIM规划报建审查系统进行一键审查,自动形成审查报告,提高审查效率。

1.3 南京市建设工程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

1.3.1 上线时间

2021年6月正式上线应用。

1.3.2 平台目标

在重点区域内及限定条件下开展工程建设项目BIM审查审批的试点实践,加快推进BIM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从而带动BIM设计和应用全产业链发展。

1.3.3 适用阶段

南京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适用于两类项目进行BIM规划报建。一类是公共服务类建筑,在南部新城、奥南地区等5个试点片区内首次进行方案报审;另一类是市政工程类建筑,针对禄口新城、柘塘新城等重点发展区域内的大型建设项目和重要对外综合客运枢纽项目。

1.3.4 政策规范

《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BIM规划报建交付标准(试行)》(NJGBZ 01-2021)、《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BIM规划报建数据标准(试行)》(NJGBZ 02-2021)、《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功能分类和编码标准(试行)》(NJGBB 01-2021)、《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BIM规划报建技术审查规范(试行)》(NJGBZ 03-2021)共4类10项BIM标准。

1.3.5 系统特色

实现建筑市政BIM规划报建“全业务覆盖”。南京市BIM规划报建智能审查审批覆盖了建筑、城市轨道交通、公路、城市道路、各类市政管线等22项专业的业务。

多部门联合协作推进实现“全流程贯通”。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形成了“同一城市、统一标准”的思想共识,以“宁建模”BIM自主格式为纽带,市规划资源局、市建委等多部门密切协同,探索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改革全过程的贯通式应用与关联。

贯彻“多端设计、云端审查”理念。支持Revit、ArchiCAD、Bentley等主流BIM软件的多端设计理念,尽可能贴合、兼容设计领域,为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BIM应用提供便利;云端审查系统采用自主BIM图形渲染引擎开发,在保留原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智能化审查审批功能。

实现“自主可控、标准统一”。南京市创新研发了“宁建模”BIM轻量化自主格式,BIM规划报建、施工图报审、竣工验收管理都可通过“宁建模”格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BIM模型数据的一致性要求和全过程无缝流转;通过免费提供规划报建辅助设计系列软件,确保设计、建设单位无论采用何种BIM软件,都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工具输出“宁建模”格式。

1.4 湖南BIM智能审查系统

1.4.1 上线时间

2020年8月开始上线使用。

1.4.2 平台目标

为响应国家住建部号召,进一步推进BIM技术的普及,助力建设领域转型升级,在传统二维电子审查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实现BIM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智能化、自动化辅助审查,大幅提高审查效率和准确率。

1.4.3 适用阶段

三维辅助审查覆盖建筑、结构、水、暖、电、消防、人防、节能及装配等领域,结构、建筑消防部分条款可以实现智能审查。

1.4.4 政策规范

《湖南省BIM审查系统技术标准》(DBJ43/T010-2020)、《湖南省BIM审查系统模型交付标准》(DBJ43/T011-2020)、《湖南省BIM审查系统数字化交付数据标准》(DBJ43/T012-2020)。

1.4.5 系统特色

规则驱动。湖南省住建厅组织国内设计院头部单位对报建审查条文进行了梳理拆解,建立了审查领域、语义规则库,BIM报审系统对模型审查的逻辑及动作都是基于该审查规则库进行结果的判定。

工具协助。湖南省住建厅项目组研发了提升报建审查效率的工具,服务于报建单位的模型自检工具,实现了轻量化浏览、可视化表达、自动批注、数据统计、漫游查看等功能。报建单位能够提前检查判别待报建模型文件的通过情况,便于提前完善,降低报建错误率,提升报建审查通过率。

审查系统。湖南省住建厅项目组研发了BIM智能化审查系统,以自定义的公开交换数据格式为抓手,陆续建立了BIM审查技术标准、BIM模型交付标准、BIM模型数据交付标准等标准体系,支持各类主流BIM软件转换成公开数据格式XDB,确保模型全过程权限分级、批注留痕、不可篡改。

1.5 综合对比

由以上可知,4个地区关于三维BIM报审系统的探索技术路线相似,都是先确定BIM平台实现的目标,随之制定配套政策进行引领,然后拆解覆盖专业的规范,形成规则和指标体系,并基于公开交换数据格式打通全专业全领域,最后研发BIM审查系统,结合试点审查项目进行验证迭代。

各地区研究的深度有所不同,有些城市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定位较高,涵盖的专业多,制定的配套标准及政策多,实现的功能也多。有些城市目前聚焦在报工程规划许可证阶段,做了一定深度的探索研究,当前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实现规则驱动的自动化审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数据后续跨部门流转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另外,一些城市基于施工图审查阶段进行研究,模型体量大,专业多,涉及的技术规范的规则解读不易统一,现阶段主要就规则明晰的部分辅助业务人员进行人工审查,距离实现全自动技术性审查还存在一些差距。

2 结 语

综上所述,各城市研究内容不完全一致,各有所长,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考虑到BIM报审系统在全国的普适性,我们仍需提出一套融合四家之长的技术路线。笔者认为,较为可行的方案是由城市中的规划和自然局、住房城乡建设局、园林局、水利局等多个部门组成BIM报审系统项目组,各局委办负责提出审查需求,组长由市委书记或者市长担任,主要是统筹协调各局委办集中配合项目实施,同时在项目组下成立不同专业的工作营,协调国内或者当地各专业头部设计、施工及运营企业共同提供技术支持,负责结合设计规范及前端审查需求梳理拆解形成规则和指标体系。在做好项目组织后,从规划设计阶段入手,结合雄安新区“6个BIM”技术路线、配套政策标准规范以及公开交换数据格式,分阶段、分流程逐步打通,实现从现状到竣工的全周期审查,为其他城市开展BIM规划报建审查系统提供借鉴与参考。

猜你喜欢

厦门市新区规划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迎接“十三五”规划
近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