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佐藤可士和作品中的设计语言与思维

2022-04-24王曼

西部皮革 2022年6期
关键词:佐藤整理事物

王曼

(贵州师范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1989 年毕业于多摩艺术大学后,佐藤可士和作为平面设计师、艺术指导在2000 年成立设计工作室SAMURAI,并在2021 年2 月于东京国立美术馆举办了首个个人作品回顾展,展出了三十年间设计的经典作品案例,其中在优衣库(UNIQLO)、本田汽车、麒麟啤酒、SMAP 标志、7-Eleven便利店标识及藤幼儿园等在这些成功案例中背后,所提出的整理、创意术在设计界中掀起巨大的浪潮,与其说他始终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秉持着自身的设计法则创造了世界的另一可能,倒不如说他始终都在颠覆浪潮前进的方向,打破循规蹈矩之中的想象,给予了消费者与市场折服的创造力。始终站在优异的观点整理、体验,发现设计最终的答案。

1 “超整理术”中的归零

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术,邑中道也”,也就是说“术”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1]。《老子》认为,“道”为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2],术的实践离不开对“道”的承载。在佐藤所说“整理和解决问题在同一维度互相连接”下,同样整理术及创意术的最终轨迹都是在事物本质下以术思道。在2009 年出版的《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中,提出了整理术全面的解说和方法步骤[3]。对于周围所有的事物不同层次信息的归纳整理到总结,在生活里对于研究的对象进行本质上的探求,抽丝剥茧般地将潜意识中的感性认知转换到理性方向。这样便能够有效地解决工作及处理事务的效率问题。运用这样的整理思维实践方法能让我们对事物的精准判断,在面对设计工作时,快速地寻找到设计的要点打开思维的大门。

在书中提到的空间整理,信息整理与思考整理三个层次整理阶段十分具有清晰的定位,将自身作为坐标的原点,从所处的空间开始进行第一阶段的整理,身外之物即视线之内的物品的排列位置,取与舍都应当有条理,以便顺应工作时信息获取的有序,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空间。例如在办公室中桌面的物品到房间中的物件归置以及随身的公文包中都应当进行按着需求和位置进行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取舍法则,从舍弃掉一些繁琐的杂物中体会到“身无它物”的轻松境界。例如对于电脑的文件整理时,对文档的命名,数量,备份也要多加考虑,避免过于杂乱或是数量过多导致系统的不顺畅或是降低办公的效率。在断舍离中进入到对于“信息”阶段的整理,这个阶段是对于设计对象的揭露本质的过程,抛开事物表面的认知,从繁密枝叶林中顺势而下追其根源,对信息的整理即是从多到一的过程,将相关联的信息通过自己的观点建立连接,也是较为复杂的一个阶段。最后到最高层次“思考”的整理阶段,便是运用实际的动作表现捕捉到对象的真实需求,提出一个可行性的假设,是一套外化信息的过程。经过“思考”整理之后对于存在的问题都能十分迅速提出解决的方案。例如在佐藤可士和设计的今治毛巾品牌上,最终提出它作为一个“国际品牌形象”的假设观点,设计的灵感便从这里开始,商标的三个颜色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味,红色代表太阳;蓝色代表水;白色代与白云。整个商标用罗马文标注,十分大气。而对于产品佐藤毫不犹豫选择了白色毛巾,从设计的思维上减少产品的附件属性。用最基础的白色让消费者把所有的焦点都放在了毛巾质量这一最大特点上。这使得今治毛巾品牌的发展至此在市场取得了极其广泛的影响力,运用设计理念凸显今治品牌质量从而推向世界。

三个阶段不断地将已经存在或收集到的信息事物编撰逻辑,赋予新的观点,站在视野清晰的中心点上回归本质的真相。这种“归零”的过程。在给予我们设计工作中思考来源很大的影响,往往有时认为某些设计仅仅是锦上添花或者是给产品增加附加值的过程,比如在做包装设计时,常常会认为设计仅仅是让产品更加美观,设计的作用只是美化功能而忽略了对于产品的深层次思考,就像原研哉曾说的:“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4]

2 创意思考术的负向思考

在创意整理术后的佐藤的创意思考术里中又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设计思维方法,这种思考术更多的是让更多非设计或者艺术领域工作者也能运用到平时的工作事物当中,通过创意思考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创意意识的培养是这种思维方式的最重要过程,始终带着质疑的声音询问事物的前提条件:“一切都应该是合乎常理的吗?”[5]而不是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找到问题条件的疑点,懂得与大众常规的固有思维决裂,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另开新路。就像我们提到一个城市时潜意识中总是联想到已有的相关联事物,想到北京总是能马上说出天安门,想到广州总是能脱口而出的凉茶等等。当你开始质疑觉得这都是似乎合理的事物时,这样创意意识便展开了。在设计本田休闲汽车“STERWGN”广告时候,觉得汽车宣传都是传统的冰冷疾驰而过的身影,给人的感觉都是千篇一律的感觉,佐藤运用了截然不同的创意方式——将孩子的绘画作为宣传形式,并用了“和孩子一起去那儿吧”为广告语,呈现出一种可爱丰富的童趣感,充满涂鸦色彩的画面从情感的角度让亲情在车的连接下营造出一种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从一个奇幻的让拥有汽车获取幸福这样的认知深入到人们心中。从家庭关系出发,从全新设计视角打破固有的模式并获得很大的成功。在麒麟发泡酒的包装设计上,十分明显地可以看出在反向思考中得到品牌合理定位,由于产品之初明显的不足在于“口感不佳”“价格过于廉价”都造成了品牌最大的短板所在。但在这种思考方式下,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将最大的缺陷作为设计的起点,在得到当时起泡酒行业背景的萧条的主要原因后,改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固有印象,推出了找到产品自身的最大特点并且设计契合于产品的性质。在此设计中,包装色调与图案设计都呈现出清凉可口的感觉。只运用了单色且色调与包装材质几乎相近的设计,包装直接作为了品牌视觉标志,创意意识的建立在于对事物的本质了解上,佐藤提出的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本质现象描述出来,简单易懂便于找到逻辑中容易陷入的思想误区当中,下一步转化为可视的信息,在视觉中直观性地找到隐藏的创意灵感所在,能清晰地对问题明确的分析从而进入下一步的设计思考当中。

3 设计语言风格的取整

取整的含义在这里意为整洁而不繁琐,在佐藤可士和的设计作品风格上总是去除多余的细节,保留设计的简练明了具有鲜明的创造表现力[6]。鲜活明快的色调与色块,善于运用各种跳跃深刻的设计直接有效地表现设计内容。当我们谈到设计美学流派时,一定会想到像原研哉,高田唯,服部一成等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设计大师,不同于在个人设计风格上的有着十分突出的鲜明特征,佐藤的个人几乎不以任何突出的风格作为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于设计只寻求一种贴合于本身的最大可能性,探讨的是设计中能为产品带来的最具有革新意义的变化,例如在国立美术馆的标志设计中,佐藤可士和从其中信息当中看到的是最大特征“新”的一面。在于作为一个全新的美术馆的“开放性”,对于美术馆已有的公共展览功能,作为信息交流互动的场所,用特有的“新”字设计象征隐含的开放意味。以黑川纪章的建筑作为字体设计的灵感,直角与圆角在笔画中同一出现以及将笔画之间断开排列,在空间上与美术馆建筑本身的线条相互映衬。曲线与直线的整合,传统红色色调与木色的组合使整体和谐统一不失文化底蕴。在这样的设计当中,颠覆了我们对于美术馆这样具有统一认知的场所的想象。

佐藤的设计作品总是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其背后都是在设计思维的精准判断下搜索创造出适合于大众化最舒适的审美视角。日本传统文化在日本设计中具有很大占比来源。在传统的民族元素中蕴含着大量的民族特色。在佐藤的设计语言中也不乏对于传统文化的革新创造。佐藤可士何和的伊丹米包装成为当时的经典作品,主要是因为包装色调采用的十分具有民族特点的红色与黑色的传统色调,在包装上的创新手法在于其根据大米的不同产地变换了不同的图形和文字的排列。而文字的设计上选择了书法的形式,颇具历史意蕴。简化的红色色块与文字的变换组合深有轻快活泼的节奏感。这也将伊丹米的民族特点与现代的元素相结合,让产品呈现出独特的色彩。

4 将设计变成过目不忘的魔法

在佐藤设计理念中,他说道;“设计不是一门需要微妙和细腻感觉的艺术”所以在对于优衣库(UNIQLO)品牌设计项目时,将创造为主流当作最终的目标,而主流则一种让大众都简单又能理解的事物,所以优衣库的品牌创建展示了这种又酷又易懂的设计理念。作为当下畅销的时尚品牌之一,定位在于“简约百搭舒适”品牌的设计自然要体现这种主流感,运用简单易懂的视觉形象突出主流感,打造出走向国际化的品牌构建之路,将自身优质特征向国际宣扬。其中的简单的结构与强烈的色彩给人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文化内涵。“UNIQLO”是运用了假音的发音,价廉物美的休闲装“UNIQLO”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 的缩写。正如它的品牌定位一样,白底字加上醒目的红色方块,醒目简练让人记忆深刻,经典的色彩在用其衍生的延展图形上通过不同的排列或是放大缩小变化都极其彰显了年轻活力的时尚动感,正如原研哉对于佐藤可士和的评价“他的设计和我是刚好相反的类型,不过那股少年般对设计的强烈憧憬,坚定不移又偏离常规的感觉,以及不把社会当一回事的气概,让人几近于无理,却又发挥了功能。”4同样遍布日本各街道的茑屋书店(TSUTAYA BOOKS)作为2003 年佐藤设计的运用黄蓝T 型作为十分醒目标志的咖啡店,定位为可以看书的咖啡店,通过提出的质疑“真的有能喝咖啡的书店?”一步步找到了灵感,吸引了许多对于这样简单需求的年轻人的消费。蓝黄作为TSUTAYA 的视觉系统主要色调,运用在购物袋,卡片等衍生物品上。在人群十分醒目地形成了一种传播媒介,成为让人一眼就记住的品牌。通过这些案例,看出正确地通过“术”的思考,整理出为品牌的打造增加了合理而又创造的发展方向,以不一样的创意视角让品牌通过设计收获了很大的消费市场。

5 结语

从现代设计的开端到如今信息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设计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这样的跨界设计现象将会越来越普遍。陈秉鹏曾说:“最优秀的设计可以跨越文化的边界。”[7]从佐藤可士和对于设计的精神法则中,看到了设计的另一种哲思,这样的设计思维是让人愉悦身心的,始终从容开阔地在客观真相中通过思考获得设计本身价值。从量变达到质变。从已存在的事物中汲取正确的切入点深入地探究得到的创造性的可能,这种灵感的获取是不可能稀缺的。在高效简单的设计工作中把握要点,在愉悦的身心中取舍到设计的真谛,设计思维方法再次逆转了我们在设计实践中看待设计过程的视角,带给我们更多的反观当下国内设计的思考,秉持这种对设计独特的思考的态度面对当下飞速变革的世界,愿能从中看到更为宏远的设计发展的道路。

猜你喜欢

佐藤整理事物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佐藤海山的诗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意外事件
春天来啦(2则)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