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小规模学校问题研究

2022-04-23张隆

民族文汇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支教志愿志愿者

关键词:农村小规模学校,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十四五”时期新发展阶段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总体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离不开人才支撑。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引领与支持;另一方面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持续加大在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实现农村从外推到内生的转化。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尤其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资源配置方面,地域间差异与城乡间差距仍十分明显。这是由我国地域之间与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因素构成的。这种现象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教学水平长久以来落后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长时间落后于城市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作为教育资源长期配置不均衡的缩影,引起了国家和社會的广泛关注。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投身对祖国教育事业的建设中,成为志愿支教队伍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引导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对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来说,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能让他们更加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既有利于大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与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有机结合,是对传统扶贫方式的创新。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现状概述

农村小规模学校处于农村教育系统的底层,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办学条件往往极其恶劣。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失学问题、安全问题、个性发展问题、师资极度匮乏、办学质量堪忧等问题已演变为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共性。

(一)农材小规模学校学生来源

“留守儿童”是农村小规模学校生源主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背景,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产物,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乡村,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地方经济的不匹配驱使农民进城务工,因此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等各种社会问题,同时也让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长所需的稳定社会家庭环境产生了动摇。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在缺少家长或监护人的正确引导,又以金钱弥补亲情的缺失,往往让孩子价值观偏离。同时身处偏远的乡村,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又极易让孩子与人交往能力变弱,丢失自信。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困境

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运行经费得不到保障,落后的办学条件使得小规模学校无法招到新老师,加之各地对小规模学校的政策不一,导致人员流失十分严重。有学者在实证研究中发现,县级教育行政部口在“效率至上”的价值观驱动下,对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持“任其自然消亡”的态度,不主动给小规模学校分配优秀教师,某些地区还用招考的方式将农村小规模学校仅有的青年教师抽调到县镇学校,导致有能力的教师向大规模学校流动,进一步加剧教师资源祀置的不均衡。这种恶性循环导致农村小规模学校师资力量极为薄弱。

(三)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问题

学生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失位以及学校恶劣的办学条件和匮乏的师资力量,导致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偏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开设语文课、数学课的现象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比较普遍,实证研究中,H省T县J村J小学课表上午开设语文、数学课后,下午全部为体育课或音乐课,教学水平较低,简单教授如国歌、流行歌曲、小学体操等,全校仅有含校长在内5名教师,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二、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农村小规模学校的难点与问题

将大学生志愿者以支教形式引入到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中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力量匮乏、教育教学水平差的情况。但实际运行中,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支教活动也存在一些难点与问题。

(一)支教时间短,教学效果不明显

目前大学生支教成员主要从低年级大学生中选拔,一般都是利用寒暑假期间进行支教,普遍持续两至三周。一方面志愿者们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与支教地学生的变得熟悉,互相之间也要有适应过程,同时也要按教学计划完成授课内容,每一年的支教志愿者也会产生变动。从实践结果来看,授课难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后续的知识巩固也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在帮助被支教儿童建立自信的过程。当被支教儿童的表现不是足够自信的时候,支教老师会对其再三鼓励,并对其表现给予肯定。但部分支教志愿者往往为了充当所谓的“好老师”进行“过度褒奖”式教育,一味表扬,而对于错误却不及时严加管教,导致支教地学生不能明辨是非,课堂处于无序状态,让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习惯,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无序,教学形式不匹配

作为以教育帮扶为主要目的的支教活动,选择合适恰当的课程至关重要。在课程选择上既要考虑到受教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要考虑到当地的教学进度。其实对于短期支教而言,其目的不应只局限在提升学生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带领乡村学生提升认知水平、开阔视野,探索更多新知识领域,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应紧跟时事热点,顺应时代发展。前往支教的大学生与当地教师在教学方式和经验等方面难免存在差异,双方的教学差异导致地方上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混乱,不利于支教地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的互动性方面,支教大学生的上课节奏、课程内容设置上也缺乏与当地的衔接。

三、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开展有效教育教学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协调机制与长效机制

创新校与校合作模式,结对子成立一对一实践教育基地,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与校合作关系。针对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人员流动频繁等实际情况,建立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人才库,教育教学资源库,统筹人员流动,合理安排支教流程,以教育教学规律为基础,梳理课程安排。

充分运用线上教育教学手段,以线上授课的方式填补支教周期真空期。搭建校际间网络平台,帮助支教者、支教地教师实现无障碍沟通,实行资源共享,达到师资资源有效分配的目的。校际间高效率沟通可以促使不同时间段之间的支教内容相互衔接,让校际间形成一种“接力支教”的长效工作机制。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实时更新,不但能让支教者更方便、准确地了解到支教地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能让支教地教师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这样一来校际间形成良性互动,能够更好的提升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效果。

(二)完善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人才选拔培训制度

支教团队质量支撑着教学质量。应该建立严格支教成员考察机制,考察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知识能力、对支教活动的认同度等,考察其支教动机等其他方面因素。考核过程应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杜绝暗箱操作。要从自评、互评、上级评价等多维度开展考察,着重考察学生思想。建立完备的考察、评价、退出体系,既是对公平的促进,也是对支教地学生负责任的体现。同时,也应研究将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表现纳入高校评优评先加分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培训工作的展开对于大学生支教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仅要求志愿者拥有一颗爱心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情,更要求相关的技能,否则志愿服务的质量会大打折扣,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同时也会打消志愿者的信心和积极性。应当针对性开展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开设相关课程,聘请专业人员为支教者提供指导,通过讲座、教学模拟等方式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进行调整及完善,在丰富培训内容的同时做到培训具有有效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培训工作不吃大锅饭,可以根据志愿者的兴趣爱好提供培训课程,这样可以使志愿者活动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自我价值有机结合,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激发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静,葛霄,谭珍诺,朱富康,张宇宁.浅析贫困地区儿童眼中的大学生短期支教:态度、影响及真实期盼[J].劳动保障世界, 2017(18).

[2]韦妙.农村小规模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基于湖北省八市的实证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12.

[3]田雨,徐明,颜玉萍.探讨短期支教教育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的有效机——以安徽郎溪施吴村支教为例[J].教育管理, 2020(18):135-136.

[4]徐伟.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困境与路径分析[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1(1).17-19.

[5]曹翔,王小龙.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愿及激发路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21(4).19.

张隆(1988.4-),男,漢,湖北黄冈人,硕士,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高校实践育人特色项目《用心推普,用爱筑梦,助力脱贫攻坚”——大学生对贫困 地区留守儿童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扶助实践》(项目编号:2020SJJPD2002)

猜你喜欢

支教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警惕功利性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现状及困境归因分析
丹江口市教育局 对盐池河支教教师进行考核
“被志愿”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