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角度下电影字幕汉译英研究

2022-04-23孙浩

今古文创 2022年15期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长津湖翻译方法

【摘要】电影《长津湖》国庆节期间上映后好评不断。作为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战争片,影片以其震撼的场面让很多观众潸然泪下。除了激起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该电影还制作了英文字幕,目的是为了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这场战争的非凡意义。由此可见,《长津湖》的字幕还肩负着传递中国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历史任务。本文以《长津湖》为例,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多种翻译方法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字幕翻译研究;《长津湖》;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5-010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5.03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形式逐渐走向多元化道路,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经济贸易往来,文化交往也变得愈加频繁且重要起来。其中影视作品是文化交往的重要载体,各国观众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足不出户便可以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与价值理念。于国家而言,影视作品对国家形象的宣传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字幕翻译在影视作品的传播过程中拥有基础性的地位,为国外观众理解本国文化提供可能。

字幕翻译的研究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1960 年一篇关于影视翻译的文章在期刊《巴比塔电影与翻译》上发表,至此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字幕翻译研究)正式诞生。

从那以后,字幕翻译研究便经历一段持续且稳定的发展期,并于20世纪90年代迎来黄金发展阶段,其标志性事件是瑞典字幕翻译家乔纳斯·伊瓦尔斯(Jonas Ivarsson)发表《媒体翻译:译本艺术手册》一书,该书从理论上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分析了字幕翻译的这个研究领域,为后续的字幕翻译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明灯。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援引电影《长津湖》中的字幕实例,并结合常见的翻译方法(归化、异化和减译),剖析其具体运用情况。

一、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他认为翻译本质上是一种交际行为,这种行为受制于翻译的目的,并且翻译目的在整个翻译实践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目的论主要遵循三个重要的原则: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以及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其中,目的原则是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服务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时需要关注译文的语内连贯,即篇内一致,使译文具有意义,能够符合接受者的语言逻辑和用语习惯,并被他们理解并接受”。忠实原则是指“译文应以忠实于原文为准则,要求译文在思想内容上与原文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即不仅仅是要追求内容上的忠实,还要注意原文作者的思想情感、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如实呈现。

二、《长津湖》字幕翻译概述

《长津湖》是一部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国庆档电影,该片于2021年9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上映仅38天,内地票房便高达55.7亿。同时该电影荣登2021年全球票房榜榜首,暂列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二。由此可见,《长津湖》是中国影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成功。不过,作为一部抗战片,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肯定离不开字幕翻译的加持,因此下文将进一步分析电影《长津湖》中字幕翻译,探究其成功的原因。

《长津湖》是一部典型的抗战片,必然承担着向世界各国人民宣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的历史使命。通常认为,“军事电影的创作有它特有的表现领域,跨域了军事和电影、硬实为展示和软实力较量两个层面,无疑更能够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当中扮演重要角色。” 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以长津湖战役为切入点,讲述了一段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战争史。既然是军事片,便注定电影会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所以字幕的翻译工作必然需要小心谨慎,在翻译党与国家的重大论述时不可有出入与纰漏;同时考虑到该影片是通过战场中小人物(湖州小渔村出身的伍万里兄弟)的视角展开,再加上当时志愿军战士来自大江南北各个省市,其语言必然带有浓烈的地方味道,因此笔者认为,对于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台词翻译,也应该力求精准得体,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将战争片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表现、传递出来,帮助国外观众更深刻地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人文主义情怀。

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长津湖》字幕翻译

(一)归化法

归化法即在翻译者在翻译时应该充分考虑读者的语言特点和文化习惯,尽可能地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接受理解译文。归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认为,译文尽量使用目标语接受者喜闻乐见、符合目标语表达规范的言语形式。

例1.唇亡齿寒。

We are in the same boat.

唇亡齿寒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共虞、虢之谓也。”该成语的意思是指失去了嘴唇,牙齿便会感到寒冷,现比喻事物之间休戚相关。影片中该词出现在毛主席正式宣布抗美援朝的大会讲话中,其中毛主席提及如果中国对朝鲜置之不理,那么美军很快便会将战火引至国内,中国与朝鲜的关系就如同嘴唇与牙齿一般缺一不可。如果译者直接将这句话译为“ The teeth will feel cold without lips”,国外观众便会感到疑惑,因为不知道毛主席郑重严肃的讲话中为何突然出現这句话,更不理解这句话真正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中朝两国关系如嘴唇与牙齿一般密不可分,所以译者采用了归化翻译方式,将其翻译为“We are in the same boat.”,其中“in the same boat”是英语中地道的表达,指“(与某人)处于相同的境地,面临相同的危险”,非常契合影片中人物想表达的意思,成功地运用了归化处理的翻译方法。

例2.等打完仗,他必须当我的干儿子。

When this war is over, he will become my godson.

“干儿子”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没有血缘关系的长辈疼爱有加的男性,“干”是上契的意思,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相传“干儿子”这一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文王时期,传说周文王有100个儿子,其中前99个都是他的亲生儿子,包括著名的大儿子伯邑考、二儿子周武王姬发,但第100个儿子却非亲生儿子,他的名字叫作雷震子,是周文王的干儿子。总的来说,“干儿子”在中国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以及封建迷信色彩,且都带有加深情感的诉求。对于这样一个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词语,在字幕翻译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意义完全对等的表达,所以这里译者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将“干儿子”翻译为英语语境中含义相近的词:godson。这里godson在牛津高阶英汉词典中的解释是“a child that a godparent at a Christian baptism ceremony promises to be responsible for and to teach about Christian religion”,意思是指在基督教的洗礼仪式中,教父或教母承诺负责并传授基督教的孩子,因为基督教带有明显西方宗教色彩,为西方人所熟知,且表达的情感也与中国的“干儿子”是一致的,都带有加深情感的诉求在里面,因此国外观众在这里理解起来自然不会感到困难。综上可以发现,译者很好地将源语言“干儿子”本土化,将其转化为受众所熟悉的语言或文化现象,合理地贯彻了归化法的原则。

例3.我们刚刚取得了全国的胜利,屁股下面的板凳还没焐热……

We just triumphed over the entire nation. Before we even had time to rest...

“屁股下面的板凳还没焐热”是汉语俗语,出自刘绍棠的《京门子脸》三章六:“我是大社副书记,又在县委挂职,能当大半个家。只怕你是屁股下的板凳还没坐热,展翅摇翎又远走高飞了。” 字面意思是还没有在板凳上坐一段时间就要起身走了,后多形容停留的时间很短。本句如果直譯为“We had to go before our bench where we had sat became warm”很有可能会造成国外观影者的误解,明明影片前面在讲中国刚刚取得革命胜利,为何突然这里又讲到凳子没变热,两者毫无关联性可言,容易引人费解。所以字幕译者在这里继续采用了归化的翻译方法,跳出原文中俗语的束缚,利用英语中常见的表达,将影片中人物的想法准确传达给了观众。

(二)异化法

异化法是把读者带入外国情境,让读者接受外国语言特色和文化差异。美国翻译家Lawrence Venuti认为,异化是不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靠拢的翻译方法。

例4.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Throw out one punch now to avoid a hundred punches in the future.

这里译者使用了异化法,完全按照原文逐字进行翻译。其中“拳头”这个词在中国很多情况下会使用到其引申义,即力量、武力的意思。民间经常有一句俗语:拳头硬的是大哥。这句话意思就是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比喻日常生活中,综合能力强的一方更有话语权。回到本句台词,“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在影片里出现在毛主席的大会讲话中,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国力贫弱,亟须进行战后经济建设,但是朝鲜战争关乎东北地区的安危,乃至中国今后几十年的发展利益,所以说抗美援朝不得不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句话完美诠释了当时的国内、国际局势,即只有现在采取武力出兵朝鲜抗击美帝国主义,未来才不会有更多的仗要打。所以笔者认为,这句话可以采取异化法,译为“Today’s resistance can prevent tomorrow’s wars”,直接点明“拳头”在影片中的比喻义,即采用归化意译的方法。不过,无论是归化法还是异化法,两者都是传递文本信息的方法,只不过一个注重表达意图,一个注重原文忠实度,两者各有优劣且互为补充,因此笔者的译文与译者的译文只是采取的翻译方式、翻译角度不同,无好坏之说。

(三)减译法

字幕翻译的一大特点就是简洁明了、信息直接。翻译学者李运兴认为,对信息接收者在有限时空中的认知活动无关紧要甚至毫不相关的信息可进行删减节略,以凸显相关性更强的信息。

例5.大闺女啊,还怕看。

Why? Are you shy?

“大闺女” 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与另外一个词“黄花闺女”密切相关。“黄花闺女”的意思来源于古时汉族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这里的“黄花”意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所以该词常用来比喻少女有贞洁操守。影片中这段台词出现在伍万里初次加入志愿军时,排长余从戎为活跃部队里的气氛,故意向他开玩笑而说的一句话,在影片中有很强的幽默效果。但考虑到该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如果直接将“大闺女”这个名词翻译出来,国外观众很可能产生困惑:明明伍万里是男的,怎么突然变成女的了?非但不能传递笑点,还会给观众带来困惑,影响他们的观影体验,所以字幕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果断采取了减译的翻译方法。实际上,这句话的重点其实不在“大闺女”这个词本身,这里使用“大闺女”主要是想表现排长余从戎的幽默风趣,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属于次要信息,如果非要给翻译加上注解,无形之中会增加国外观众的观影压力,因此省去“大闺女”这个词不译,简洁明确,重点突出,贯彻了减译法的原则。

四、结语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加强也不容忽视。字幕翻译在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字幕翻译的好坏直接关乎到中国文化能否被西方世界正确认识与理解。笔者通过对电影《长津湖》的字幕翻译分析,发现字幕译者合理地运用了归化、异化和减译的翻译方法,达到了字幕翻译的目的。但考虑到国内字幕翻译行业起步晚、发展不成熟、缺乏详细的理论指导,且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要想在有限的银屏空间上通过字幕的形式传递给国外观众,绝非易事。因此,国内电影的字幕翻译研究工作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Nida,Eugi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2]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55.

[3]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New York:Routledg,2006.

[4]郭坚.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Ⅱ》第五集为例[D].济南大学,2015.

[5]皇甫宜川.中国战争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6]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1-34.

作者简介:

孙浩,男,汉族,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翻译目的论长津湖翻译方法
看电影《长津湖》有感
《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破40亿元系列总票房97.75亿元
《长津湖》创票房纪录后再拍续集
长津湖归来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下的文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