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2022-04-22夏良华XIALianghua

价值工程 2022年13期
关键词:物资管理体系区块

夏良华XIA Liang-hua

(东莞城市学院商学院,东莞 523419)

1 建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从必要性角度看

所谓应急物流,就是在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的重大事故、影响人身安全事件等重大突发事件时,对物资、人力、资金的紧急输送的一种特殊物流形式。[1]近年来,全球性的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使各个国家对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引起了高度重视。我国也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2005年的禽流感、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9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这些突发事件对应急物流体系造成了极大地冲击,甚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2]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套应急物流系统,并在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国现有的应急物流体系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体系建设跟不上技术进步的发展,特别是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区域配送中心(Regional Distribution Center,RDC)尚需进一步合理规划建设,否则将会影响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因此,我国建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十分必要:一是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二是便于解决危机时大量的物资需求,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起到关键性作用;三是可以优化应急情况下的物资输送问题,力求通过提高配送效率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四是可以以信息为支撑,加强灾后各个应急救援机构的沟通与协调,快速响应灾区应急保障需求。

1.2 从可行性角度看

目前,我国建设更加完备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完全具备了可行性。一是经济基础可行。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第二十六届(2022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2021年我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占世界比重将进一步上升,人均GDP连续第三年超过1万美元。物流行业在国民经济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发展的程度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行业发展的程度。以强大的国民经济为基础,这些年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突飞猛进,我国可以充分利用广泛存在的社会物流资源和社会人力资源,将所有资源通过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链接在一起,确保灾区人民群众救援及时、医疗可靠、生活充足。二是技术基础可行。现代物流发展离不开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撑,这些技术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序化、规模化、信息化的专业平台工具体系。当前,物联网可以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管等功能。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可以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等功能。虽然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像互联网那样应用普遍,但是已经有诸多的技术成熟应用,基于区块链的社会化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从技术实现上将完全可行。

2 基于Hall三维结构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

2.1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等人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是一个围绕应急物流目标,由相关人员、技术装备、应急物资、信息管理、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主体以及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共同构成的大型复杂系统。基于Hall三维结构,本文构建了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结构,将括技术维、逻辑维和过程维融为一体,如图1所示。

图1基于Hall三维结构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结构

2.2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技术维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急”和“快”,一般是以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根本目标,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期望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提供正确的物资给灾区。因此,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对物联网及其相关先进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体系技术维应该涵盖三个方面的技术:一是应用技术(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呈现等);二是网络技术(IPV6、AD HOC网络、区域宽带无线接入、广域核心网络增强等);三是感知技术(传感器、执行器、RFID标签、二维条码等)。此外,体系技术维中还包括两项核心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区块链技术。云计算可以看作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在应急物流业务重构过程中,云计算可以在运输车辆配载、应急物资调配、运输过程监控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借助云计算,多方收集应急物资和运输车辆信息,并使应急物流配载信息在实际物流运输能力与需求发生以前得以发布,加快了应急物流配载的速度,提高了应急物流配载的成功率。面对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中的海量数据,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精准分析物流资源变化情况,充分发挥数据挖掘优势,实现对紧张的应急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区块链技术在物流行业有三个应用和发展方向,分别是物流征信、物流溯源、物流金融。通过提供实名认证、电子签名、时间戳、存证等功能,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物流单据票据错配、管理繁琐、效率低下等痛点问题。对于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而言,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消除应急物流供应链上捐赠方、接收方以及物流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凭借区块链的开放性和开源数据,对任意突发事件中的杂乱信息开放承载;凭借区块链的自动化特性和智能处理技术,对突发事件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并且,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独立性与安全性,是区块链本身最为显著的技术特性,将其引入应急物流供应链能够显著提升系统响应性。[3]

2.3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逻辑维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逻辑维反映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主要由7个步骤组成:①明确问题。通过全面地搜集资料和数据,说明我国应急物流管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弄清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所面临的“急”、“快”问题的实质,从而为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提供可靠的依据。②体系评价。提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所要实现的目标——在各类公共事件突发时,第一时间把合适数量、质量的应急物资以合理的方式送达目的地;制定评价系统的功能是否达到目的和要求的标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快速恢复正常社会生活;评价要解决的应急物流管理问题是否值得去做,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适当,结果是否令人满意等。③体系综合。拟定一组可以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预期目标的系统方案,说明体系的结构、相应的参数、所需的条件。④体系分析。通过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管理模型等途径,按照达到目标、解决的问题和满足需求的情况,说明方案与系统性能、特点间的相互关系,对各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⑤体系优化。改进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方案,并选择出按照评价标准衡量为最好的方案。⑥方案决策。由管理者根据更全面的要求,最后决定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方案运行。⑦规划实施。将最后选定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规划付诸实施。

2.4 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过程维

图1中的过程维包含了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主要业务过程,突出了区域配送中心(RDC)的重要地位。RDC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可以向省(市)际、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用户提供应急物流服务。一般而言,RDC规模较大,用户较多,批量也较大,往往为下一级城市物流中心提供服务。RDC将以下应急物流管理业务过程联结在一起:①应急物资的筹措,这是应急物资保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筹措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物资保障水平和应急物流目标的实现;②应急物资的储备,包括应急物资的入库、出库、上架、在库、拣选、物资流、人员、货位、设备及统计分析等一系列管理活动,这是确保应急物资供应及时性和连续性的物质基础;③应急物资的包装,直接影响着应急物资的储存方式、装卸搬运方式、运输方式及分发方式,是各种应急保障手段的“承受体”、保障力量的“承载体”、保障信息的“连接体”;④应急物资的供应,该过程工作量大、保障难度高、保障任务复杂,供应端多元且杂乱,如果物资未加以整合分类就直接向灾区供应,将造成物资的浪费,配送低效率与物资重复运送等问题均可能会产生;⑤应急物资的运输,该过程所要解决的是如何选择合理的运输路径以及确定合适的运输工具并进行优化装载的问题。[4]

3 基于Hall三维结构的应急物流RDC建设

3.1 RDC选址建设

我国地域范围辽阔,应急物流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和地方,组织化程度较低,应急物流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不高。因此,我们应当运用Hall三维结构中的逻辑维理念,从明确问题出发,确定应急物流管理体系需要解决的“急”和“快”问题,规划需要建设的RDC数量;然后经过体系评价、体系综合、体系分析、体系优化等逻辑过程,有意识地对应急物流资源或物流功能进行规划、配置、重新组合和取舍,确定应急物流管理体系中RDC的地理位置,使建设的RDC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应急物流需求。[5]应急物资RDC作为“推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的分界点,在进行选址建设时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处于区域比较中心的位置;二是规模比较大,设施和设备齐全;三是配送的货物批量比较大而批次较少;四是附近应急物资供应商数量较多,活动能力强。

RDC选址建设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本文主要采用重心法选址模型来规划RDC的建设位置,重心法主要考虑现有物流设施之间的距离和需要运输的货物量。应急物资RDC选址模型通过标出各个地点的坐标位置,确定各点的相对距离,将运输(配送)成本作为选址决策因素,模型规划目标为实现运输总成本最小。模型构建的假设有:①忽略不同地点选址可能产生的固定资产构建、劳动力成本、库存成本等成本差异;②暂不考虑未来的收益与成本的变化;③各总队级应急保障单位都有一个应急物资需求量聚集,是分散在各级下属单位的应急物资需求量之和;④静态选址;⑤直线运输和运输费率线性。其中,直线运输突出了时间效益最大化。

假设珠三角地区有K个应急保障总队由RDC直接供应,坐标分别为(xi,yi)(i=1,2,…,K),RDC的坐标为(x0,y0)。RDC到应急保障总队的运输费率为Mi,从RDC向应急保障总队i的应急物资运输量为Qi,从RDC到应急保障总队i的运输距离为Di,则RDC到各个应急保障总队的总运费为:

3.2 RDC功能建设

在进行应急物资RDC功能建设之前,我们需要以Hall三维结构为框架,认真分析图1所示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过程维,对其中的各个业务过程和每个业务步骤展开研究,贯穿应急物资获取、应急物资运输、应急物资装卸、应急物资包装、应急物资配送以及应急物资信息处理等相关环节,提取出RDC必须要承担的关键功能。

应急物流RDC主要应建设以下功能:一是采购管理功能,主要处理RDC与应急物资供应商之间的采购业务活动,如采购成本、订单处理、物资质量、交货期等;二是库存管理功能,主要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对通用性低的应急物资进行安全库存,兼顾通用性高的应急物资的临时库存,还包括库存控制策略和库存成本控制等功能;三是配送管理,主要是选择最佳配送线路满足应急保障要求;四是信息管理,主要是管理应急物资供应商信息、应急物流需求信息、库存应急物资信息、配送信息、应急物资在途运输信息、反馈信息、财务信息等。在共享信息和资源的基础上,应急物流RDC主要功能之间的业务流程控制如图2所示。

图2应急物流RDC主要功能之间的业务流程控制

4 结论

为了减少灾害或突发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国建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而物联网、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奠定了技术可行性基础。利用霍尔三维结构系统方法论,可以科学地构建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结构,将技术维、逻辑维和过程维融为一体。针对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重点之一——区域配送中心(RDC),采用重心法选址模型可以合理地规划RDC建设的地理位置。贯穿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过程维,可以准确地提取RDC必须要承担的关键功能以及功能之间的业务流程控制关系。

猜你喜欢

物资管理体系区块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被偷的救援物资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救援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