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呼吸机维修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探讨

2022-04-22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2年6期
关键词:呼吸机工程师医护人员

张 毅

(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 100080)

0 引言

有创呼吸机作为广泛应用于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急救复苏,是风险等级最高的医疗设备之一。由于其使用频率高、长时间连续使用的特点,容易发生各种故障。医院对其维修速度、维修质量有很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理念源于企业管理,目的是降低管理成本,同时提高工作质量。随着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精细化管理也被引入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1]。为改善有创呼吸机维修管理效果,北京市海淀医院医学装备科采取了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手段。

1 设备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医院使用的15 台德尔格有创呼吸机,按照设备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期(2018 年1 月1 日—2019 年3 月31 日)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有创呼吸机被设为对照组,15 个月共维修34 次;后期(2019 年4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采用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有创呼吸机被设为研究组,21 个月共维修37 次。两组的管理对象为同种类型的有创呼吸机,前后期故障类型都为呼吸频率高、流量传感器线故障、无法开机、异响、风扇故障、氧浓度偏高、内部电池充电异常、减压阀故障、空压机故障、供气压力低、PEEP 过高等[2],管理人员和维修工程师并无变化,两组的基线资料接近,具有可比性(P>0.05)。

1.2 管理方法

所选设备为15 台有创呼吸机,均由德国德尔格公司生产提供,型号为Savina 4 台,Evita4 7 台,Evita2 Dura 4 台,维修方式为厂家上门维修结合医院工程师自修。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医护人员做好日常维护,医院工程师定期检查,当有创呼吸机发生故障时,医院工程师维修解决,如果无法自行解决,就通知厂家上门维修,若厂家无现成配件,就需立即订货,最后完成维修工作。研究组加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具体方法为:①成立精细化管理小组:由医学装备科副主任1 人、医院工程师2 人、临床医护人员2 人组成方案小组,并邀请厂家工程师参与讨论;②制定目标计划:针对临床反映有创呼吸机维修频繁、时间过长、管理粗放、约束较差的情况,剖析问题、寻找原因、制定方案、明确分工、细化流程,最终实现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质量、提升医护满意度的目标[3];③分析问题原因:小组运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分析影响呼吸机维修时间的因素(图1),涉及到医院工程师、厂家工程师、医护人员、管理模式等;④制定解决方案:针对性拟定了解决方案,主要是重新梳理流程、培训临床科室人员、采用信息化手段、约谈维保厂商、制定预防性维护方案等;⑤落实维修管理细则:小组成员明确分工,确保有创呼吸机得到及时、有效维修;⑥不断反馈改进:每两周召开会议,总结近期维修管理情况,查找不足,不断完善解决方案。

图1 影响有创呼吸机维修管理质量的因素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的维修耗时天数、设备维修及时率、设备管理质量评分、医护人员的使用满意度。

(1)判断设备维修是否及时的标准:在规定时间内赶到故障现场、在计划时间内维修好。

(2)设备管理质量由相关科室管理人员依据医疗设备管理细则每月评分,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质量越好。

(3)使用满意度涉及到沟通交流、设备保养、设备维修、设备质量、反馈跟踪方面,由医护人员评分,90 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 分为满意,69 分及以下为不满意,使用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4.0 软件校验两组的数据,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维修耗时天数

对照组的维修平均耗时为(10.84±0.75)d,研究组为(8.26±0.53)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设备维修及时率

对照组的设备维修及时率为79.41%(27/34),研究组为97.30%(36/3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比较两组的维修耗时天数、设备维修及时率

2.3 对比两组的设备管理质量

对照组的设备管理质量评分为(96.51±0.74)分,研究组为(83.47±0.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391,P=0.030)。

2.4 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使用满意度(表2)

表2 比较两组医护人员的使用满意度

研究组医护人员的使用满意度为94.59%(35/3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医学装备科研究得出影响有创呼吸机维修时间的因素为:①医院工程师:技术水平欠缺、主动性不强;②厂家工程师:负责多家医院,需要协调时间;③日常维护不到位:医护人员日常维护不到位;④不规范操作:不进行设备自检;⑤管理模式:管理的模式和流程存在问题,厂家与医院工程师之间的沟通配合不畅,传统电话报修,纸质工单的维修监管模式落后。

研究组精细化管理措施包括:①重新梳理流程:严格要求医院工程师在科室报修后先自行检查,如果能够就自行维修解决,以缩短维修时间;建立医院工程师与厂家工程师沟通机制,用微信视频沟通故障现象,减少故障判断时间;②培训医院工程师:采取多种培训方式,督促医院工程师增强主动维护理念,提高分析、判断、维修设备故障的能力;③培训临床科室人员:向临床示范日常的维护方法,以减少日常维护不到位、不规范操作导致的故障,如呼出阀导致的呼吸频率高、PEEP 异常等;④采用信息化手段:研究组全面施行物资系统网上报修,科室通过微信扫描资产二维码报修或通过PC 端模块进行报修,报修信息包括呼吸机的编号、位置、故障现象描述等,临床科室还可以通过文字、图片等方式向工程师说明故障现象,紧急时还可勾选加急选项。工程师即会收到报修信息,并可在线查看设备手册,方便研判呼吸机故障。系统还会每日向工程师、临床科室提示维修进度[4];⑤约谈维保厂商:加强预防性维护、缩短配件订货周期;⑥制定预防性维护方案:a.每天1 次擦拭呼吸机的外观,在每次使用前若发现污渍就及时擦干净;b.每天校准流量传感器,注意压力、时间、流量、潮气量等参数;c.对待用呼吸机进行气密性检测,检查呼吸机、接头、螺纹管、湿化器等有无漏气情况,1 次/d;d.每隔3~5 d 用清水冲洗空气滤网表面的灰尘,若发现有破损或裂痕需及时更换,烘干后装回原位,或用备用滤网替换使用,每年更换空气滤网,更换后做好记录并且上传信息管理系统;e.每隔5~7 d 清洗消毒流量传感器,依次用清洗剂、75%的酒精、纯净水浸泡清洗,充分浸没,轻轻晃动,静置干燥30 min 以上方可使用;f.每6 个月厂家工程师对呼吸机操作性能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查,注意观察是否存在潜在故障;g.厂家工程师依照手册要求定期更换氧电池、蓄电池、主板电池、呼出阀膜片、供气端滤网滤片等。

4 结语

分析有创呼吸机维修耗时可以大致看出前后差别。前期维修平均耗时:配件订货周期8 d+上门判断3 d+上门维修3 d=14 d;后期维修平均耗时:配件订货周期5 d+上门判断2 d+上门维修2 d=9 d。可见,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后医学装备科大大缩短了有创呼吸机维修时间。当然改善并不是一步到位,中间过渡时期是逐步改善的,因此前后总体差距并没有这么大。从结果来看,研究组的维修平均耗时更短,设备维修及时率、设备管理质量、医护人员的使用满意度更高(P<0.05),与黄坚等[5]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但可以缩短有创呼吸机维修时间,而且可以提高设备管理质量,保障及时维修到位,医护人员更加满意。因此,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应善于利用精细化管理手段,提高维修管理质量,切实为临床科室做好保障。

猜你喜欢

呼吸机工程师医护人员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法国用免费拳击课感谢医护人员
《海峡姐妹》志愿者为医护人员送温暖
青年工程师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