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冕墨梅的笔墨技法

2022-04-21李翼苗

中华书画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墨梅王冕枝干

□ 李翼苗

王冕墨梅笔墨精炼高超,既能“应物象形”,又能“以书入画”。本文通过圈花、枝干、点苔三个方面研究王冕的墨梅技法。

从现存王冕墨梅作品看,除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纵33.2厘米,横52.6厘米,纸本水墨)为晕染技法外,其他墨梅作品花瓣多为圈花画法。南宋赵孟坚在《赵孟坚自述梅花三诗》里写道:“浓写花枝淡写梢,鳞皴老干墨微焦。笔头三踢攒成瓣,珠晕一圆工点椒。”赵孟坚师从扬无咎,“宋人扬无咎圈瓣花用的是‘一笔三顿挫’的三笔圈花,所谓‘三趯法’”①。“趯”是书法点画用笔术语,属于“永字八法”之一,是“指勾的写法,作钩要驻锋提笔,突然趯起,集中力量于笔尖。其用笔法:行笔于钩处,轻顿作围,转笔而上,顿锋蓄势,向左提趯即可”②。

在王冕《幽谷先春图》(纵27.8厘米,横22.9厘米,绢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里,可以看到王冕圈花方式继承了扬无咎的“三趯法”,先由下往上一趯后顺势由上往下一趯,再一趯用以强调瓣尖新月痕。其圈花方式突出表现书法用笔,趯笔出锋劲利、顿挫果断、笔力遒健,花瓣与花瓣之间显示出连贯的笔势。对于花瓣的表现,物形不是王冕第一考虑的对象,精彩的趯笔技法在王冕心中可能更具有分量。陶宗仪于《题画墨梅》中写道“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铁线圈花”极其恰当地表述出王冕特有的墨梅圈花方式。采用“一笔三顿挫”圈花技法的王冕作品,还有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藏《月下梅花图》、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断桥香雪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枝春早图》、日本宫内厅藏《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墨梅图》。

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梅竹双清图》,圈花画法则有别于前面提到的作品,从细节来看,此处王冕圈花省略了第三笔“趯”笔,改“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二顿挫”,没有特意去描绘瓣尖新月痕,稽若昕于《王冕与墨梅画的发展》一文中认为王冕独创“一笔二顿挫”。除此幅作品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王冕《墨梅图》(纵67.7厘米,横25.9厘米,纸本水墨)同样省略第三笔“趯”笔,无新月痕描绘痕迹。

而王冕另一件纸本水墨作品《墨梅图》(纵90.3厘米,横27.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中,“一笔三顿挫”和“一笔二顿挫”的圈花画法比较均匀地出现在同一幅创作里。可以说“一笔三顿挫”和“一笔二顿挫”的情况于王冕圈花作品中是并存的,他一方面师承扬无咎,另一方面又推陈出新,改“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二顿挫”,呈现了自己独特的墨梅风格。从笔法上看,王冕重视笔墨表现力,“铁线圈花”,出锋更为劲利,花瓣与花瓣之间的笔势连绵不绝,体现了王冕“以书入画”的笔墨特点。

为了方便研究,下面将王冕梅花枝干分为粗枝干、中段枝干(含断枝)和细枝干三部分。清代朱彝尊《王冕传》中评价“冕善诗,通篆籀,始用花乳石刻私印,尤长画梅”。虽然现在未发现王冕传世篆籀作品,但其在墨梅枝干用笔中还是充分体现了篆籀笔法。

这里选取王冕《月下梅花图》、日本宫内厅藏《墨梅图》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枝春早图》的粗枝干进行比较分析。《南枝春早图》墨梅粗枝干直径约为10厘米,由于具有一定宽度,所以必须是几笔一起并排画才能合成一粗枝干。画中老干的质感符合赵孟坚在《赵孟坚自述梅花三诗》中描绘的“鳞皴老干墨微焦”,鳞皴是指鱼鳞一样密布的皴皮或裂痕。其用笔苍劲老辣,节节顿挫换锋,枯湿兼用,长短粗细并施,湿笔处浑融一体而又笔笔分明,枯笔处飞白镂空,斑驳古厚。其墨色则富有浓淡变化,相互映衬,浓而不腻,淡而不薄。由粗枝干的边缘线可看出,王冕比较注重枝干物形的表达,补笔修饰枝干形态,添加小断枝以增加枝干真实感。其作品中的粗枝干取势有相似性,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皆取蓄势待放之态。

[元]王冕 墨梅图 纸本水墨 故宫博物院藏

王冕所画梅花细枝干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其出枝大多呈现近似45度角,普遍带有抛物线式的弯曲,形状类似鹿角,具有极高辨识度。其梅花枝干继承扬无咎画法,正如南宋赵孟坚《梅谱》所描绘的姿态:“枝枝例作鹿角曲,生意由来端若尔。”在细枝干的弧度与走势上,也并非完全是带弯曲的鹿角曲,画面中也有走直线的细枝干,几乎呈90度垂直角向上或向下生长,从而使梅花枝干具有不同姿态,增加画面的丰富性,更加切合自然界中真实梅花的枝干形态。细枝干的用笔方法也充分体现了以书入画的审美追求:有规律地顿挫笔锋抖动线条,锯齿状起伏的边缘线,其涩势用笔的笔法类似于中段枝干的表现方法,充分体现了王冕笔力劲健、笔意圆润、骨肉具丰的特点。一部分细枝干行笔较快,但疾而不飘,在劲挺流畅之中,疾中有涩,涩中有疾。

综上所述,王冕绘制枝干时涩势行笔,飞白书入画,充分体现了对书法技法的应用。从枝干形态和细节的修饰可以看出,王冕也重视物形的表达。

另外,点苔技法也是王冕墨梅技法风格的一个典型特点。在王冕墨梅的枝干上,可以观察到许多用浓墨点上去、带有修饰意味的苔点,这些苔点大多三五成组,有疏密变化的分布在枝干的边缘,苔点形状近似椭圆形或偏长条状,苔点间趋于平行,垂直于枝干边缘方向;粗枝干甚至会在中间点上苔点以丰富枝干细节。王冕点苔用笔厚重苍劲,有篆书用笔特点,对后代画梅技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冕画墨梅既强调出以书入画,“象随笔化,景发兴新”,又重视物形物理的刻画,达到了笔墨和形理之间的平衡,故而成为宋元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墨梅画家。

注释:

①季啸风等编《王冕与墨梅画的发展》(特辑)、《台港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33页。

②陶明君《中国书法辞典》,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第214页。

猜你喜欢

墨梅王冕枝干
何 芳
我就是我
柳佳玮作品
王冕画荷花
玫瑰或刺
玫瑰或刺
录元·王冕《墨梅》(草书)
三岁孙女回家,毁我书作,不怒反喜,因成四句
《王冕学画》中的两个“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