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4E理论的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

2022-04-20马红梅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云教学维度思政

马红梅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311231)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该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并提出了“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落细落实”的要求。因此,构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实施的保障措施、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是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反馈机制。

一、文献综述

1.研究现状

对于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方面研究,通过文献发现,研究时间较短,最早出现在媒体上是 2017年,但此时学术界关注较少,2018年相关的研究成果开始增加,但至今成果不是很多。肖香龙、朱珠(2018)提出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讨、师资互通、教学活动等方面打造质量评价体系[1]。谢晗进等(2019)运用360度评价法研究师德师风、备课思政化、授课思政化和课外思政化的评价指标,并提出课程思政化改革建议[2]。黄煜栋、徐莉君(2019)阐述了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五个是否"的标准:"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是否到位、"思政"与"专业"是否有效融合、"课程思政"的时效性是否较强、"课程思政"达成度是否较高[3]。谭红岩等(2020)研制了课程、专业和高校不同层面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估指标体系,为教师、二级单位和高校三个主体如何做好课程思政提供借鉴[4]。苏小菱等(2020)以层次分析法为支撑,通过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学生认知、发展评估、制度设计五个维度构建课程育人教育质量评价模型[5]。杨建义(2021)提出了构建教学过程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强化对“课程思政”的过程性评估、督促和反馈,把课程的思政功能落实在过程上[6]。蒲清平、何丽玲(2021)从方向维度、理论维度、转化维度和服务维度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7]。

2.现状分析

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但通过文献分析,我们也发现了课程思政在质量评价研究上的不足:一是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主题研究不足。目前课程思政研究主题集中于协同育人、队伍建设、应用对策、质量评价、总结反思等,而课程思政的“质量评价”主题研究成果数量极少,占比不到3%。因此本研究聚焦课程思政的质量评价。二是理论研究不足。现有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研究存在重实践轻理论倾向,主要表现为课程思政质量评价研究实践分析多,理论阐述和内在规律研究较少。因此针对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理论基础、理论特征方面的研究不足,本文引入了“4E”理论。三是现行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在采集数据上还不够全面。因此,本研究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数据来源,除了采集线下的数据,更多通过云平台实时大数据进行采集,以保证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数据的全面性、及时性、精准性。

二、理论基础

1.“4E”理论

20 世纪80年代初,英国效率小组在财务管理新方案中提出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3E”指标建议。经济性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指投入和产出中,支出是否有效率,这里的投入和产出包括物质、时间和精神方面等;效果性是指目标的实现情况。1995年,芬维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E”理念。1997年福林在原有的指标基础上加入公平(Equality)的概念,即指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能否都受到公平待遇,从而形成“4E”理论。随着国内外学者对“4E”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该理论开始成功运用于软性环境评价、绩效评估、公共政策评价、软实力评价等领域[8]。在教育领域,著名学者戴维.梅里尔教授从早期对概念教学的关注,到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引入了参与性(Engaigng)要素。他认为:教学要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利用技术传递信息,更应关注如何使教学更有效,更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从而形成了基于教育教学的“4E”理论,即Economy经济性、Efficiency效率性、Engaging参与性、Effectiveness效果性[9]。

2.“云教学”内涵

《教育部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强调指出:“要重点推进信息技术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主要维度包括:教师信息化教学的习惯;知识呈现方式、教师评价方式等变化;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方面的改变”。也由此在2015年7月,学术界首次提出“云教学”的概念,它是指基于云计算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该活动结果将由活动过程的行为大数据全面呈现并基于该大数据实施客观的科学管理[10]。它包括教学工具、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监督与评价等方面全面云技术化和大数据化。

3.基于4E理论的课程思政“云教学”模式

借助智能云平台展开“云教学”,可以加大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11],为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4E理论的课程思政“云教学”模式(见图1)。

图1 基于4E理论的课程思政“云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设计原理:线上通过“云教材”、“云资源”、“云班课”、“云课程圈”,线下通过竞赛、实践、公益、职场心理沉浸式体验,融合课程思政“触点”资源库,运用案例点评式、项目研究式、以练代讲式等10种教学方法展开课程思政“云教学”。最后,通过平台大数据(如图2),结合调研访谈、过程跟踪、案例分析等数据,对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进行持续监督、反馈、调整,使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达到“4E”性。

该模式的“云教材”是指集富媒体数字出版、移动学习、大数据、云服务四大前沿领域技术的教材,是纸质教材的延伸。“云资源”是与课程相关的视频、网页链接、课件、题库等。“云班课”是指在云平台进行各类教学活动,如签到、投屏互动、讨论答疑、智能预警、测试、投票问卷、小组作业等。“云课程圈”是以课程思政为主题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的交流圈。思政“触点”资源库是指围绕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资源库,有班课库、创新创业库、公益库、社会实践库、职场心理库等。

该模式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有:生讲生评式、以练代讲式、案例点评式、研讨辩论式、项目研究式、边讲边练式、教师导演学生串演式、平行互动式、边做边评式、生问生答式10种混合式教学方法。

图2 课程思政“云教学”平台大数据(部分)

三、基于4E理论的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1.构建原则

根据云平台大数据对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进行持续监督、反馈、调整,基于4E理论的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是: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是否达到“4E”性,即Economy经济性、Efficiency效率性、Engaging参与性、Effectiveness效果性。

经济性是指课程思政“云教学”是否达到使用最少的资金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效率性是指投入一定的资源或时间取得较大的产出;参与性是指课程思政“云教学”是否最大程度体现“人人有角色,事事有落实”、是否达到“人人参与、个个动脑、同享进步、共同发展”的要求;效果性是指课程思政“云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即是否满足师生的需求和期望的目标。

2.构建内容

(1)Economy(经济性)维度

经济性维度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主要有:“云教材”、“云资源”、“云班课”、“云课程圈”、思政“触点”库等能否以最低的成本让更多的师生受益以及满意;“云教材”是否能与时俱进地更新课程思政富媒体内容;“云资源”、课程思政“触点”库的建设周期长短,是否能实现课程的易访问性和可重复使用;隐性课程思政开发的经济性等。

(2)Efficiency(效率性)维度

效率性维度的课程思政“云教学”主要评价:“云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效率;学生对思政“触点”资源的接收度;隐性课程思政与专业的契合度;课程思政的教学活动是否可以实时用大数据体现;“云课程圈”是否可以高效地进行课程思政知识的拓展;“云班课”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注力;“云教学”课程思政内容传达率等。

(3)Engaging(参与性)维度

参与性维度的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主要有:“云课程圈”的协作情况;参加比赛来扎实学识、培育学生的专业认同、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的学生数;职场心理沉浸式体验和工作日志等是否有助于训练每个学生在职场中健康的心理和平和的心态;“云班课”活跃指数,“云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沟通表达和团结协作能力的比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爱心公益活动情况等。

(4)Effectiveness(效果性)维度

效果性维度的课程思政“云教学”主要评价:“云课程圈”知识的重新建构是否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职业判断力的启发;“云教学”内容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行业规范,慎独自律等;教材引申出哲学认识论、方法论的思路和方法,是否有助于培育学生学科交叉思维、岗位迁移能力;创新创业项目是否可以培育学生商业自信、开拓创新意识、诚信服务等;“云教材”中的热点事件,警示性问题是否可以提升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等。

根据“4E”理论,最后构建“四维三层”的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四维”是指4个“E”,即经济性、效率性、参与性、效果性四个维度,也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三层”是指在“4个E”一级指标下分别设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内容框架见图3所示。

3.构建意义

“云教学”大数据是教学行为和过程的实时记录,具有不可更改性、真实性,数据量大,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具有天然优势,可以全面、连续、动态采集“云教学”数据,实现全程监测、动态反馈。因此,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实证学生课程思政学习轨迹、精准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日常、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优选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实时监测与反馈教学过程,有利于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课程思政改革模式创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图3 基于4E理论的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四、基于4E理论的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特色

1.将“4E”理论的运用拓展至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

“4E”理论现常用于软性环境评价、绩效评估、公共政策评价、软实力评价等公共服务类的社会公益性项目评价,运用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较少,运用于课程思政质量教学评价就更少了。本研究引入“4E”理论,构建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为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将“4E”理论应用拓展至新的领域,从而丰富了该理论的研究。

2.将课程思政质量评价数据采集延伸至“云教学”大数据

目前课程思政研究中“评价考核”主题的研究不多,在课程思政总的研究中,占比不到3%[12]。而现有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主要从传统或线下的视角来采集数据,本研究则侧重从“云教学”大数据的视角来采集数据,通过“云教材”、“云资源”、“云班课”、“云课程圈”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形成的实时、动态、全面的数据来评价课程思政教学,使评价指标更为科学与精准。

3.将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从显性指标推进至隐性指标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因此基于4E理论的课程思政“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除了挖掘“到课率”、“抬头率”、“教学活动参与率”等这样的显性指标,还把“入脑”“入心”作为隐性指标进行挖掘,如教学活动获得感、单个资源喜爱率等。

猜你喜欢

云教学维度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数学云教学实践与研究
积分制与云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实验云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