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防疫政策大调整

2022-04-20

新传奇 2022年12期
关键词:奥密克抗原感染者

近期,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在全国多地形成散发疫情。与之前相比,这轮疫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确诊人数多,且无症状感染者大幅增加,这无疑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复杂性。在此情况下,中国防疫政策两年来首次进行调整。

眼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再次拉响警报。奥密克戎变异株来势汹汹,在全国多地形成散发疫情。与之前相比,这轮疫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确诊人数多,且无症状感染者大幅增加,这无疑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复杂性。在此情况下,中国防疫政策两年来首次进行调整。

为何坚持动态清零

受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影响,全球正在经历2020年以来最大一波感染潮。据悉,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性强,感染后主要有发热、干咳、头痛、鼻塞、乏力、咽喉痛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不少感染者甚至没有症状,导致其传播隐匿性很强。

3月以来,本土疫情波及28个省市,呈现出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截至3月21日,全国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超过4.1万例。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直言:“现在是抗疫两年来最困难的时期。”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把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疫情认为是“大號流感”为时过早。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感染人群的绝对数大,整体人群重症和死亡数量较高,这是一个巨大危害。所以,必须要坚持既定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两年来的防控已经证明,实行“动态清零”是我国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也符合中国实际。

大部分轻症患者不住院

目前,全国疫情处于高位,疫情防控呈现出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特征。为此,中国防疫政策两年来首次出现调整。

3月15日,一份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香港大学病毒学家金冬雁称之为“以快打快”。

《方案》作为总的抗疫指南,在抗疫布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0年2月,第五版诊疗方案首次对新冠肺炎患者有了“轻型”(症状不明显,肺部没有炎症但仍具有传染性)这一分型,有利于更好地控制传染源。正是基于两年前对病例分型的调整,此次《方案》提出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如今,绝大部分的轻症患者不需要住院,不仅大大节约了医疗资源,也表明我国对于轻型病例的救治有了一定的把握。

与此同时,《方案》还对轻症患者的隔离场所进行了明确限定,要求该场所不能同时隔离入境人员、密切接触者等人群。金冬雁指出,这个规定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一旦某一环存在漏洞,会造成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感染者“禁足时间”越来越短

《方案》中还有一个重大变化,是降低了出院标准: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35,或连续两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阴性。

在核酸检测中,确定一名患者是否是核酸阳性,需要看Ct值这个关键指标。Ct值越高,意味着患者体内的病毒浓度越低,传染性也就越低。研究表明,处于恢复期的感染者在核酸Ct值≥35时,几乎不具备感染性,密切接触者也未发现被感染的情况,因此可不收治。

与此同时,《方案》将“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修改为“解除隔离管理或出院后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这意味着,一名感染者如果救治顺利,可以在7至10天左右返回家中。而如果按照之前的方案,至少需要1个月。这大大缩短了感染者的“禁足时间”,令人拍手叫好。

张文宏指出,基于诊断标准的改变,缩短隔离期后复阳的概率会非常低。即便复阳了,也基本没有造成过二次传播。

联合使用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

“以快打快”的另一个重要招数,就是联合使用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方案》规定,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仍为确诊的首要标准,在此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

为何要进行抗原检测?梁万年表示,虽然核酸检测查出阳性的概率和准确性要比抗原检测高,但其需要专门的设施、专业的人员来做,耗时耗力。而抗原检测不需要高端设备且操作简单,在20分钟内就能看到结果。把两者有机结合,可以极大提高对传染源的发现率。

哪些人群需要做抗原检测?首先是伴有发热等症状,且出现症状5天以内的人员;其次是隔离观察人员,包括居家隔离观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离观察、封控区和管控区内的人员;再次是有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比如觉得自己可能接触到带有新冠病毒的物品,可采用抗原检测的方法自测。(如何进行抗原检测,详见本刊38版)

金冬雁提醒,抗原检测主要针对疫情形成一定规模的情况,如果疫情并不严重,建议不要一窝蜂地去做。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特效药啥情况

“以前没有效果的或者效果不确定的药物全部被删除,顶上来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体药和另一款小分子药物。” 张文宏在解读《方案》时,对药物的变化直言不讳。

此次《方案》加入了国家药监局新批准的两种新冠抗病毒药物——PF-07321332/利托那韦片和国产单克隆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介绍,从临床研究情况看,它们对发病5天以内的轻型、普通型病人有效,能明显减少可能会变成重症的人群的住院率和病死率。

此外,《方案》还对中医治疗内容进行了修订。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加强了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增加了针灸治疗的内容。与此同时,结合儿童患者的特点,增加了儿童中医治疗的相关内容。

核酸检测范围由“全员”变“区域”

疫情新形势下,对组织开展核酸筛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月22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以下简称《指南》)。

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这对于核酸检测来说至关重要。梁万年表示,精准最核心的精髓是四个字:快速、有效。

此次《指南》将核酸检测范围由“全员”修改为“区域”,“区域”包含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区域可能小到一个楼栋,也可能大到全市范围,具体由疫情防控需要来决定。此外,《指南》还规定了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指南》还提到,各地可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的监测模式。

社区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础和“前沿阵地”。梁万年介绍,由于疫情形势不断变化,社区防控也出现了一些漏洞。比如,思想认识麻痹大意,社区管控和干预措施实施不够精准,往往是“一刀切”或是“大水漫灌”。因此,要提高对社区防控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防疫措施、政策宣讲和社区防控人员培训。

此外,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方舱医院设置管理规范,要求保证每个省至少有2至3家方舱医院。现在,全国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方舱医院有33家,分布在12个省的19个地市,床位总计3.5万张。

并不意味着防疫的标准性和严肃性降级

当前,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疫情持续了两年,在大规模接种疫苗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不少民众有了麻痹甚至“厌战”的情绪。《方案》发布后,一些人将其解读为解除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躺平信号”。实际上,不断根据病毒变化特点提出科学应对方案,是两年来一以贯之的可行举措,而不是所谓的“躺平”。

比如针对香港暂缓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梁万年表示,推行全民检测的最佳时机是在疫情暴发之初,但香港疫情发展迅速,目前正在高位运行。当前重点任务是减少重症率和死亡率,老年人优先保护更是重中之重。香港恰恰是依据疫情态势变化来科学调整相应的措施,并不意味着“躺平”。

张文宏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已经很低了,但如果迅速放开,会在短时间内导致大量人群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会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和社会生活的短暂休克,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也表示,修改后的《方案》更精准化,但并不意味着防疫的标准性和严肃性降级。对疫情的预防意识不能放松,要继续保持谨慎的态度。下一阶段要积极寻求经济高效的抗疫方法,科学运用抗原检测,做到发现早、隔离快、封控准,实现精准防控。同时,广大民众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防疫举措,做好个人防护,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勤通风,减少聚会、聚集等社交活动,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没有接种新冠疫苗的民众应尽快接种疫苗,已经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并符合条件的民众,要抓紧打“加强针”。

未来抗疫要有三种“武器”

张文宏认为,未来抗疫要有三种“武器”。

一是疫苗的充分注射。疫苗接种必须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能初步具备逐步放开的条件。在之前的方案中,“易感人群”一栏描述为“人群普遍易感”。如今,这一栏增加了“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短短一句话,囊括了一个建立全体免疫屏障的巨大工程。如今,我国接种新冠疫苗已达32亿剂次,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无形地改变了我们与新冠病毒抗衡的局势。然而,目前仍有5200万60岁以上老人未全程接种疫苗,其中占的比例最大的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据数据显示,在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症患者中,有65%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即便老年人不常出门,家中的其他人员也可能将新冠病毒带回家,导致其感染。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推进老年人接种疫苗。

据介绍,即使伴有老年人常见的“三高”,只要将指标控制在良好范围,就符合新冠疫苗接种的条件。此外,新冠疫苗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且很小,注射部位的局部副作用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等,全身性副作用表现为疲倦、头痛、肌痛、关节痛、发烧和寒战,但症状一般在两三天后会逐渐消退,所以不必恐慌。但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在接种疫苗时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医生作出客观判断。

二是有特效药的有力支撑。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我国已有50多个新冠药物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有3个小分子药物已进入三期临床试验阶段,被业界寄予厚望。相信用不了多久,价廉物美、能防能治的特效药将成为抗击疫情的利器。

三是要保证充裕的医疗资源。放眼全球,一些国家因大规模感染导致医疗资源挤兑,造成大量感染者死亡。因此,應对疫情必须具备非常好的医疗资源储备。除了轻症患者可以不住院外,在医疗资源充裕的城市应有后备医院进行必要的支持,一些城市也应建立新的方舱医院。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可以保障医疗资源充沛,有效降低死亡率。

我们何时能回归正常生活?梁万年认为,这需要达到4个条件:一是新冠病毒变异变得越来越弱;二是疫苗既能预防感染,又能更有效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三是有特效药可以在早期把病情阻断;四是全球其他国家的疫情减轻,外防输入的压力变小。只有达到这些条件,才能讨论回归正常生活。

“坚持就是胜利”,我们相信,这条路的终点,一定是重回美好生活。

(《环球时报》《北京日报》等)

猜你喜欢

奥密克抗原感染者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知多少
奥密克戎
新冠抗原检测入医保,算的是大账
迎战奥密克戎
前列腺特异抗原高就是癌吗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