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一般路径

2022-04-20梁俊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整体设计小学语文

梁俊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促进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课程环节之一的作业,也应在设计时注意整体化和结构化。针对一线教师作业设计存在碎片化、随意性和盲目性的现状,文章基于单元视角,提出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一般路径,让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从而保证课程视域下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作业;整体设计;一般路径

不同视域的作业观在功能定位、设计思路、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课程视域的作业观将作业作为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统整思考作业与教学的关系,强调作业与教学的一致性和互补性;强调作业功能的多元化,包括诊断、引导、巩固、发展和学情诊断等;强调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即实现口头作業、书面作业、制作、设计、实验、调查、社会实践等作业类型的结合。

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促进了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设计从单篇课时的设计转变为大单元的整体设计。作为课程一个环节的作业,也应在设计时注意整体化和结构化,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关注单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既要注重单元的整体规划,又要注重梯度设计,通过选择重组、改编创编等方式展开,体现目标导向、系统设计、动态生成、分层选择等特征。

一、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一般路径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是核心素养导向下课程实施的必然诉求,是“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现实需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进行作业的单元整体设计?笔者通过研究与区域实践,确定了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一般路径(如图1)。

(一)单元作业目标的确立

单元作业目标是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衡量单元作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和依据。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要结合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语文要素与文本特点、预设学情初定单元教学目标,依据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一致性原则转化为暂时性作业目标,最后以真实学情为参照,根据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调整与完善,发挥课外时空的学习优势,思考作业目标的整体性和导向性,最终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如图2)。[1]

(二)单元作业结构的整体规划

单元作业的整体设计要综合考虑作业的功能、形式、完成时段、难易程度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等,基于作业目标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既要做到有暴露前经验的诊断性作业,又要有巩固提升的迁移性作业;既要有基于全体学生的基础性作业,又要有适应不同能力需求的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既要有指向识记、理解能力的作业,又要有训练分析、综合、评价高阶思维的作业。基于以上考量,笔者设计了单元作业整体规划表(见表1),系统考虑不同维度以及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整体规划单元作业结构。

1单元作业功能和完成时段的规划

笔者通过前期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通常把作业功能界定为“课堂学习内容的巩固”。这一界定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教师的作业观,也说明了作业功能的窄化是教师设计简单、重复、机械作业的重要原因。作业的确有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功能,但这不是唯一的功能。以下是作业的多重功能。

(1)诊断功能。作业可以暴露学生学习起始状态的真实水平。设计指向教学目标的相关活动或任务,让学生依靠所拥有的储备知识和能力在课前完成,可以充分暴露学生在学习某一单元之前的知识能力,以及原有经验与即将学习内容的单元目标之间的冲突与落差,从而精准定位教学的起点和重点。

(2)引导功能。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在某些方面以相对均衡的状态进入某一单元的学习[2]。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某个主题的研究指导或引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阅读资源,让有不同经历和知识背景的学生在学习新单元之前建立起共同的背景。

(3)支架功能。作业可以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支架,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学习的路径,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一步步达到最佳的学习目标。

(4)巩固与迁移功能。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能力的迁移。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本单元教学内容高度匹配的基础性作业和变式作业,针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情境呈现,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巩固知识,迁移能力,最终起到对知识精细化建构的目的。

(5)学情分析功能。作业可以在课中、课后外化学生的阶段性学习表现,帮助教师分析学情。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形成性作业和总结性作业后,收集学生知识和表现水平的数据,评价数据的结果,并基于结果的分析调整教学以适应个人和班级的需要。

在单元作业目标确立之后,在课前、课中、课后要基于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每一条作业目标进行不同功能的整体规划。教师在进行新授课之前,设计课前预学的诊断性作业和引导性作业进行学情诊断和课前预习,精准规划教学起点;课中设计支架性作业,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提供路径与支持;课后设计巩固迁移作业和学情分析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迁移能力,并基于学生的学习表现调整后续教学。作业功能的规划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课堂教学形成协同和互补的有机整合。

2单元作业内容的选择及其形式的设计

单元作业目标和功能确定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从手头现有的作业中选编和改编相关内容,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创编。但是,教师在选编、改编和创编时要综合考虑作业内容的能力水平、难易程度等。

对于同一目标相同功能的作业,可以按能力水平进行层次化、梯度化的设计,细化分解、从易到难。既要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又要有更高层级的挑战性任务,引导学生有序达成目标,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拥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也让知识和能力在不断复现和运用中得到巩固和发展。对于同一目标不同功能的作业,可以在选编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改编或创编。对于指向巩固、迁移功能的作业要力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3单元作业时长预估与学情分层

完成单元作业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设计后,教师应将所有的作业穿插到单元课文的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要评估分散到每一天的作业的完成时长。对于同一目标相同功能的作业,可以为学生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不同层级的作业任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任务。

二、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实践举隅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一般路径和单元作业整体规划表为教师开展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下面,笔者以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下简称第三单元)为例,呈现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实施过程。

(一)单元作业目标的确立

第三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阅读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习作要素是写生活体验,试着表达自己的看法。单元中的三篇课文围绕着“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阅读要素,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与实践。基于年段目标、语文要素及文本特点,笔者制订了单元教学目标,关注真实学情,以自然单元为基本单位,确立了单元作业目标(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在设计时,要关注单元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以保证作业内容的可理解性。基于真实的学情——第三单元阅读策略的内化与形成需要课外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的训练,教师增加了“在生活中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目标。所有的作业目标力求与教学目标形成相互促进和补充的关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二)单元作业功能和完成时段的规划

单元作业目标中的(1)(2)项目标是常规作业目标,为了更加精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师可以设计指向诊断和巩固功能的作业,安排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完成。(3)(4)项目标可以通过设计引导性作业和巩固性作业,安排在课前完成。(5)(6)(7)(8)项目标是单元核心作业目标,可以设计指向诊断、巩固迁移和学情分析功能的作业,分别安排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完成(见表3)。

(三)单元作业内容的选择和形式的设计

1作业设计一:引导性作业

学生在进入六年级第三单元的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五年多的阅读实践,学会了默读、朗读和精读,在平时的自主阅读中也都运用了浏览和略读。从三年级开始,还学习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因此,在进入课文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基于第(5)项作业目标设计引导性作业,让学生明晰默读、朗读、浏览、略读和精读的用途和差别,回忆自己知道和运用过的阅读策略,以便针对不同目标灵活地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如教师创编了《竹节人》一课的引导性作业(见表4)。

2作业设计二:支架性作业

《竹节人》一课通过阅读提示,布置了三项任务:(1)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编者意在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经历积极的语言实践,感受“阅读目的不同,阅读内容不同,阅读方法不同”。基于第(5)、第(6)项作业目标,教师可以通过选编的方式,设计支架性作业(见表5)。

3作业设计三:诊断性作业

《故宫博物院》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两项作业:(1)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2)选择一两个景点,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后,在游故宫时为家人讲解。这两项任务的设置,意在通过真实的情境与任务,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有目的地阅读”策略,实现自主性阅读。在学生完成这两项任务之前,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诊断性作业(见表6),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容易忽略的地方暴露出来,从而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点拨和引导。

4作业设计四:巩固迁移性作业

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的作业设计中,在“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设置“游玩时间的选择”“主题的设定”“理由的阐释”等任务,如周静老师创编的巩固迁移性作业(见表7)。这一巩固迁移性作业的设置,虽然增加了原有任务的难度,但也让学生设计参观路线图的意图更加清晰,可以让学生在更贴近真实生活情境的任务中巩固方法,迁移能力。

三、单元作业整体设计的注意事项

基于课程视角的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在教学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值得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经过长期的实践,笔者认为设计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目标一致与目标互补,即在制订单元作业目标时要注意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强调其对教学目标的巩固。当然,课程视域下的作业目标与教学目标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因此,教师还需加强与教学目标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二是注意内容精准与类型多样。教师在选择作业内容时,一方面要强调精准,强调基于作业目标和作业功能的精细筛选;另一方面强调作业类型的多样化,除了改编、创编常规书面作业之外,还应该设计操作性作业、综合实践类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体现对学情的精准把握。三是关注难度适宜与梯度设计。作业的难度要适中,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和目标达成的基本逻辑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现一定的选择性,力求避免难度过高,防止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要避免陷入設计过于简单、机械重复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2]迪普卡聚焦家庭作业:改进实践、设计以及反馈的方法和技巧[M]陶志琼,译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整体设计小学语文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初中数学自主教学初探
智慧校园建设整体系统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