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中华传统,树文化自信

2022-04-20季天明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4期
关键词:网文党校创作

季天明

大学毕业后,汤景扬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学美术老师。闲暇时,汤景扬时常会约上三五好友玩耍。渐渐地,汤景扬开始在内心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有意义吗?”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到底该如何打破窘状。

2011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文学(以下简称网文)乘着这股东风得到迅速发展,许多人也因此迷上网文,汤景扬也不例外。看得多了,汤景扬的心也逐渐躁动起来。高三时,她就曾利用课余时间写过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对这样一个热爱文字的女孩来说,看别人的故事,不如提笔书写自己的故事。

初生牛犊不怕虎,萌生了创作想法的汤景扬说干就干,很快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网文作品——《剩女嫁豪门》。这部作品在起点女生网仅登陆两周后便受到热捧,汤景扬也正式成为平台的签约作者。为了创作,汤景扬在电脑面前一坐就是六七个小时,常常忙到深夜。见此情景,汤景扬的父亲甚是不悦。在他看来,网文既不是什么入流的写作形式,也无法像传统文学作品一样印刷出版,毫无意义。因此那段时间,汤景扬的网文创作是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坚持的。

面对父亲的强烈反对,要强的汤景扬为了证明自己,报名参加了党校的招聘选拔。后来,她顺利进入中共灌南县委党校,成了一名党校教师。进入新单位后,父母又替她张罗起了结婚的事情。她通过一个公务员培训班认识了现在的丈夫。起初,汤景扬还天真地以为这只是网文创作之路上的短暂搁置。不成想,在这人间烟火中,网文创作一耽搁便是八年之久。

但她没有放弃写散文。2015年12月,汤景扬的《大山深处有人家》荣获2015年“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最佳散文奖;2016年,她还获得了首届“灌河文学奖”文学新人奖。谈到这些,汤景扬坦言:“如果没有她的出现,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我。”

汤景扬口中的这位“她”正是她在党校工作时的领导——陶霖主任。提起陶主任,汤景扬的语气变得轻快起来。在她心中,她更愿意称她为挚友,因为陶主任和她一样热爱阅读,两人也常在一起讨论文学作品。在一次偶然的攀谈中,汤景扬向陶主任透露了自己的“小秘密”——曾经的网文作家。听到这,陶主任当即鼓励她重拾笔墨。然而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尝容易。她不想随大流写一些迎合市场导向的作品,真正有意义的作品在哪里呢?

党校的工作经历替汤景扬作出了回答。工作期间,汤景扬主要负责党校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的宣讲工作。虽说她每天讲解的都是贪污、受贿等反面案例,但同时,她也在党校的红色文化熏陶下了解到许多时代模范,来自开山岛的王继才便是其中之一。秉承“守岛就是卫国、国安才能家宁”的坚定信念,王继才32年如一日,在条件极其恶劣的开山岛上默默坚守,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他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汤景扬,也让她开始思考:“既然要写,何不从身边那些红色题材写起?”

在很多作者聚焦穿越、爱情、玄幻等题材时,汤景扬另辟蹊径,选择了红色现实主义题材。汤景扬创作的第一部与影视剧相关的网文作品叫《筑梦情缘》,作品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两位主角怀揣着民族梦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运用到建筑设计和建造领域,最终得到认可的故事。2018年,汤景扬收到同为网文作家的好友邀请,利用寒假时间只身前往北京,参与了影视剧本的创作,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创作《绿萝花开》《筑梦情缘》等。

从北京回来后,汤景扬便被借调到连云港市文联。在一次阅读中,她看到了一篇有关祖国功勋的人物介绍,其中就有一位八十岁的建筑师的故事。在党校多年的红色熏陶以及敏锐的文学嗅觉下,汤景扬当时就想:“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为什么不能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人了解这位老人,跟随我的故事共同见证新中国的成长呢?”在搜集了长达半年的资料后,汤景扬开始创作《追光者》。这部作品获得了众多奖项,其中就包括第三届爱奇艺文学奖“最佳现实题材奖”。

除了这些,汤景扬的其他作品诸如《守得云开见月明》等,也大多聚焦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大义等方向。她目前正在创作的《风卷长河》就讲述了我国中药企业发展的故事,依托连云港市“中华药港”的建设背景,汤景扬得以实地考察各类医药研制的过程与故事。她说:“中药来源已久,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之一。我创作的初衷也是想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中药文化及中药企业发展的艰辛历程,宣扬我们自己的文化自信。”

未来,汤景扬将继续坚持网络文学的创作。从党校教师到知名网文作家,汤景扬坦言:“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始终相信,文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国家的辉煌历史就是我的灵感源泉。”

对话

《风流一代》: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网文都是爱情、玄幻类的,为什么你会义无反顾地走“伟光正”路线呢?

汤景扬:早期我也写过言情类的网文,但是说实话,我觉得网文不该只有言情。多年的党校工作经历中,我被很多先烈、英雄模范的事跡打动,所以我更想用文字来表达这份敬佩之情。

《风流一代》:从党校到市文联,工作单位和方向的调整对你的网文创作有没有影响呢?

汤景扬:最明显的就是我现在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和创作,但实际上这两个单位都为我的创作之路提供了很多帮助。党校六年看似与网文隔绝,但它让我更好地沉淀了自己,不仅是性格,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也有了改变,而市文联则为我提供了更好的创作环境。

《风流一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有政协委员提到了“网文出海”,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汤景扬:我很支持“网文出海”,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近两年,最成功的“网文出海”案例应该就是《甄嬛传》。我想,如果有机会让更多网文作品走出国门,那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外语的翻译。

《风流一代》:在创作网文时,你是如何履行心中的责任意识的呢?

汤景扬:我认为,每一位作者都应该带着使命感进行创作。作品是作者自身输出的结果,带有其全部的思想和感情,而读者也会受到作品影响。我本人创作的作品通常聚焦于女性励志、传统文化、中医药传承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在写作中,常常会不知不觉地代入自己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之大者”的情怀。这是我作品的闪光点,而我也愿意做一名记录时代的创作者。

猜你喜欢

网文党校创作
中共马边彝族自治县委党校: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Jazz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党校人的忠诚
网文撷英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
让“党校姓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