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2022-04-16马永华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文本

如果将单篇阅读模式视作微观层次的阅读,整本书阅读视作宏观层次的阅读,那么中观层次的阅读正是当前最为匮乏的,而群文阅读则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使学生在多文本的系统性阅读中,更好地领略文本的魅力,掌握语文阅读的技巧。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群文阅读怎样实施才可以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一、明确阅读主题 筛选群文素材

运用群文阅读模式的前提是筛选合适的阅读素材。群文阅读是以“议题”为核心特征的阅读模式,不能将其理解为“多篇阅读”。由此可见,教师必须精心选择阅读素材。我们要结合一定的主题,立足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合的文本材料,让文本素材为群文阅读的目的服务,这样才能提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其中“小女孩三次擦亮火柴”这一情节无疑是全文的高潮,同时也体现出童话故事特有的“反复结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并不理解反复结构的含义,也不知道如何判断、梳理反复结构。对此,教师将“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作为群文阅读的议题,同时筛选了几篇相关的文本,分别是《小壁虎借尾巴》《小熊住山洞》《七颗钻石》。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小组运用快速阅读、默读、跳读的方法梳理故事情节、了解故事内容;然后,教师邀请组长带领组员,共同讨论故事中哪些情节是反复出现的,并将相关的描写用笔画出来,并试着分析这些描写属于并列结构还是递进结构,从哪些地方进行判断。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共同绘制一份情节结构图,同时派出代表汇报本组的讨论成果,并展示情节结构图,梳理故事中的反复情节。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反复结构的核心概念,实现群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

二、设计有效问题 促进群文阅读

问题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思维的“触发器”。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应结合群文素材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具体来说,就是立足群文阅读素材,并将讨论的议题罗列在同一个图表或者表格中,让学生明确阅读的重点与方向,使学生能够大范围、大容量地梳理文本信息,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效果。

例如《陶罐和铁罐》一课,由于这篇文章以“对话”相连接,因此教师在搜集群文素材时,同样需要选择“对话式”文章,诸如《一天的等待》《逃家小兔》等。在确定素材以后,教师结合文本素材,可以为学生确定一些讨论的议题:(1)你认为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特点?存在哪些优势、哪些局限?(2)选取一个喜欢的人物,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语言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的?(3)读了这一组文章,你认为这对我们写对话有哪些启示?

然后,我们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些议题,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讨论所得记下来。接下来,教师展开课程互动,和学生共同围绕这些议题展开交流。

三、促进深度思考 培养阅读技能

一节真正有深度的阅读课,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探究意识。因此,群文阅读不能只以数量取胜,还必须将质量作为教学效果的衡量指标。换言之,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读了多少,更应关注学生的阅读技能水平。只有阅读技能得到提升,群文阅读的价值才能真正凸显出来。

例如,学习《望天门山》一课时,为了帮助同学们体会诗人李白的诗作风格,教师还可以将《望庐山瀑布》《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登鹳雀楼》《静夜思》这些诗引入课堂,让学生共同阅读这些诗文素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从这些诗词中挑出一些经典句子进行比较赏析,同时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句子,想一想诗人是从哪些角度展现这些画面的,它表达了怎样的意义?这些诗句为什么好?究竟好在何处?进而帮助学生体会李白常常将夸张、想象、拟人、比喻等手法综合运用的创作风格,让学生进入李白的诗词天地,感受那瑰丽动人、神奇异彩的诗歌意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李白诗歌的理解,让学生感受李白浪漫主义的情怀以及豪放飘逸的个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阅读技能将得到快速提升。

四、提供分享平台 升华阅读效果

伴随着群文阅读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教师将重心放在群文阅读的流程设计上,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一读文本,那么很难真正促进学生对本文内涵的消化吸收,反而可能会带给学生一种阅读压力。事实上,在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尽管素材的选取必不可少,议题的设计不可或缺,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参与群文阅读活动之后的心得體会。因此,在学生完成群文阅读任务后,教师不妨为学生提供一方分享的舞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例如,在学习《刷子李》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塑造人物的技巧,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三篇文本,并给予学生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想一想:这三篇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塑造人物的?都展现了人物的哪些特点?这篇文章塑造人物为什么成功?究竟成功在何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有充足的时间阅读文本,也可以试着从文章中获取问题的答案。在完成这个阅读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群文阅读心得。比如,有的同学在读了《两茎灯草》以后,学到了一个重要的写作技巧,那就是借助人物的动作、神态凸显人物的心理活动,增强人物的生动性;再比如,有的学生读了《他像一棵挺托的树》以后,发现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也可以展现人物的形象、气质。通过这样一个分享活动,我们既加深了学生对群文阅读素材的印象,还促进学生进行总结、概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群文阅读效果。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流程的设计、素材的筛选以及议题的确立,更需要给予学生分享的平台,和学生聊一聊阅读的收获和心得,强化学生的群文阅读效果。这样的教学流程,既可以开启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群文阅读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以特殊的阅读模式填补当前阅读教学的空白。因为群文阅读的有效运用,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有助于学生从多个文本中获取有益的信息,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文章分享了几个和群文阅读相关的实施策略,旨在提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马永华 临夏州广河县巴家小学)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文本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