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同行

2022-04-16梁蕾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成语内容教材

经典诗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有着超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将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课程科学、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古代传统文化的滋养,为学生奠定一个良好的文化功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吸收古人的智慧,关注现代的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一、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

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能够有效提升经典诵读活动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经典诵读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经典诵读习惯。比如,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可以花5分钟时间领着学生诵读经典,比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等等,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诵读习惯。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与经典诵读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去感知国学经典。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比赛,由学生自主选择所要诵读的内容,再加上合适的肢体动作和背景音乐。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之,我们要运用多种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经典诵读氛围,推动经典诵读活动顺利开展。

二、扩大经典诵读的范围

经典诵读的素材不应局限于教材,而是要以教材中的经典诵读篇目为基础,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人之初》的时候,教材中的内容“人之初,性本善……人不学,不知义”只有4句话,是《三字经》的节选,而我们则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三字经》全篇打印出来,在课堂上领着学生进行诵读,可以安排学生之间互读或者不同的小组诵读不同的段落,再进行综合点评。学习《村居》时,我们可以介绍一下诗人高鼎以及该诗人的其他诗作,如《偶书》《早行》《秋宵怀湖上》等,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这些古诗展示在学生面前,要求学生抄录下来并背诵,以此来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学习《景阳冈》时,我们可以搜集《水浒传》中其他与武松有关章节,如《血溅鸳鸯楼》《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纲》等,帮助学生更全面、生动地认识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这有利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诵读内容

生活化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愿意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发现生活中潜在的知识点,这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理念,结合教材中的经典诵读素材,精心设计相关的经典诵读活动,以此来不断提升经典诵读的质量和水平。

由于年龄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限制,小学生在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因此很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矛盾。有鉴于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如,表演《负荆请罪》,安排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廉颇,蔺相如以及其他的角色,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在角色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从刚才的故事中,你学会了什么?”,有的同学说:“我学会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团结友爱,我以后要好好与其他同学相处”;还有的同学说:“我学会了要包容别人,不要那么斤斤计较!”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够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去反省,能够很好地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比单纯的教师说教效果更好。

再比如,在一次选班委的过程中,班级体育委员这个岗位没有同学主动站起来竞选,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将《毛遂自荐》的故事作为诵读内容,帮助学生明白机会是留给那些敢于抓住机会的人,我们应该努力抓住每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经典诵读内容,不仅能够提升经典诵读活动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把经典诵读的内容和所面临的实际情况联系在一起,从而能够加深对于经典文学的理解,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四、采取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方式

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小学语文课程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经典诵读是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经典诵读方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语文园地都会有一些成语、谚语或者古诗,他们与本单元的主题一致。但是如果仅仅是要学生背诵这部分内容,没有与主体内容联系在一起,只是机械性地记忆这部分内容,学生很容易遗忘。众所周知,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容易被精彩的故事所吸引。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成语背后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记住这个成语。

比如《愚公移山》,有一个人叫愚公,他生活在大山里,门前的大山阻挡了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因此他们的村子非常贫穷和落后,他决定将面前的王屋山和太行山移走,以此来为后代的子孙谋福。有一个人就嘲笑他:“山那么高,你什么时候才能把山移走呢?”愚公说:“就算我移不走,但是还有我的儿子,孙子,总有一天可以把山移走。”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学会了做事要像愚公一样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下去。”

探究成语背后的故事,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古诗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用自己的画笔来重现,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比如,學习《春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来画一幅画。有一名同学画了一个睡觉的人,窗外有许多的小鸟,夜晚的风很大,满地都是花瓣,学生看着自己的画,再来读这首古诗,就能够更好地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还有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朗读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大声朗读,达到背诵的效果。

与现代文相比,古诗文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讲究押韵、对仗,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字音一定要读准,如果有学生读错字的话,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比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很多学生会将“见”读成“jiàn”,但是“见”在这里读“xiàn”,“见”是通假字,通“现”,指显现、显露出来的意思,因此这里读“xiàn”。大声朗读最大的优势在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从而能够更好地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又和语文课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经典诵读资源,充分挖掘资源背后的价值,能够很好地推动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这不仅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梁蕾 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成语内容教材
教材精读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