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提问 提升指向思维

2022-04-16吴锦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指向课文评价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非常关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仅可启发学生认识文本脉络,还可引导其思考,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探索引导学生思维提升的策略,结合小学生实际生活、教学题材、教学背景开展系统性教学,为小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何为指向思维

指向思维是指个人需完成任务、解决问题时,尚无既定方式,而触发其思维活动使之沿着任务、问题所指方向运行,任务得以更好地完成,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可见,问题可引发思维活动,同时指向解决问题的方向,而此类思维活动即为指向思维。因小学生学习能力、掌握的基本知识相对有限、薄弱,自主学习时常遇各类问题,阻碍其学习,使之难以继续展开,对此,教师应将启发性、针对性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维,确保其思考方向正确,借助指向思维,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堂提问的注意事项

首先,课堂提问应是面对全班同学的,而不是只关注部分积极举手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课堂提问还应有效结合教学目标与课文主旨,对学生思维进行有效启发。

其次,设计课堂问题时,我们要考虑现状,不可脱离生活实际,提出的问题不能失之偏颇,不能太难也不能太过简单,否则,久而久之则会降低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对其指向思维的提升十分不利。还要注意设计的课堂问题不要难以创新或相对机械。提问时,部分教师常提出机械式问题,诸如:本文包含了几个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中有几句话?诸如这类没有创新的问题多了,也会降低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再者,值得一提的是:反馈、评价在提问之后尤为关键。如果我们在学生答题后未能给予有效、及时的反馈,未能展开评价、引导、表扬等,而是仍持续提问,那么学生可能就会不愿回答后续问题,积极性丧失。

三、指向思维提升的主要手段

1.提问目标更具针对性

借助课堂提问的方式提升学生指向思维,首先就要求我们保持平等心态,均等提问班级内所有同学。在此前提下,提问目标还需明确,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问题更具综合性、分析性、启发性、探究性等,引发学生的探究、思考。

如,《纸的发明》一课,该文章属说明文,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简练,阐述了纸张不同种类各自的优缺点,并讲述了其发展历史。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识记相关生字词;针对课文重点语句应熟练阅读,并做到充分理解;感受蔡伦善于探索和观察的精神,并向其学习;树立爱国情感。教师可以文章内容为依据,将部分生动情境展示给学生,如:在古代人们写字时常借助绢布、竹简等,而人们糊窗户、做伞时常用油纸,如今人们打印时常选择A4纸,包装时则选择牛皮纸,以此创设课堂生动的情境。而后可围绕上述教学目标展开提问,如:主要造纸流程?造纸术是谁改进的?怎么传播的?你对此项发明有何感受?上述问题提出后,可将学生指向性探索、思考引发,学生指向思维可得到有效提升。

2.以学情为依据提出问题

我们要以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为依据展开提问,应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相符合,提问时还需与指向思维结合,与学生“最近发展区”思维接近,问题还需具备启发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要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散性思维、遣词造句的能力,明确这一点,是我们设计课堂提问的前提。

如,在讲解《守株待兔》时,我们首先应带领学生熟悉课文,了解掌握课文主要内容,而后展开提问,如:你可以自己组织语言阐述一下文章内容吗?这个人最终会等到什么?你可以此为依据设计一段对话进行表演吗?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本文最终想表明什么,作者最终阐述的主旨是什么?学生可以参考资料、课文内容自主展开思考,而后组内成员互相探讨,后选择一名代表完成问题的解答。以代表解答实际情况为依据,教师加以完善和总结,如:《刻舟求剑》与本文均想阐述什么主旨?二者故事内容虽不同,但均阐述了一个基本道理,看待问题时不可一成不变,思考问题、作决定时应紧随事物发展变化,如:某次考试中因运气选对了一道不会的题,考试后应针对此题相关知识展开复习。

3.提问方式应灵活多样

要以课堂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指向思维的提升,还需摒弃机械式提问方式,确保提问方式的灵活多样,给予学生更为积极的引导,促使其面对问题时可以勇于探索。

如,讲解《猫》这一课时,我们要结合课文內容深度展开提问,提问时也可与实际生活结合,还可以学生反馈、课后问题为依据。如问题可以这样设计:文中说“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作者想以此表达何种情感?在文中你还能找到与之类似的语句吗?简单说说家里宠物在你做作业时的各种表现?谈及猫可爱时作者阐述了几层含义?

再如,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时,我们可以以文中恐龙变成鸟类为依据,将相关问题提出:卵生为鸟类繁殖的方式,那么恐龙以什么方式进行繁殖?教师可借助情境创设、联系生活、搜集各项资料等方式,将多样问题提出,引导其积极思考,帮助其指向思维的提升。促使学生形成系统化学习思维,注重衔接不同问题之间内在关联,使学习与阅读得到前后呼应,对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深入开展群文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4.重视反馈与评价

反馈、评价在课堂提问后尤为关键,其良好性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对于学生来讲,不清楚、不明确的评价、反馈对其学习、思考十分不利,同时也难以有效提升其指向思维。课堂上,教师应在学生答题后给予有效、及时的反馈,明确其正确与否,同时对其展开详细讲解,主选正向和激励的评价。如:在讲述《猫》一文时,针对教师提出的各项问题,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其自主思考、解答,而后以学生实际表现为依据展开评价和反馈。如教师提出“作者想阐述何种情感”时?将类似句子找出时,教师应告诉学生,你的回答非常好,但还可稍微完善一下,而后对这句话展开解析,这句话巧借比喻手法,向读者表明作者喜爱猫的情感;同时文中还借助了拟人手法,以此表明猫的可爱,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进行反馈、评价时,教师可巧借类似方式,便于学生接受,给予其正向激励、引导,有助于其指向思维的提升。

四、结语

可见,小学语文教师若想借助课堂提问方式,促进学生指向思维的提升,首先应了解指向思维主要的内涵,明确课堂提问的各项问题所在,并与主要问题结合,拟定各项针对性策略,以此优化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指向思维的有效提升。提问时教师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确保目标更具针对性,还需以学生认知能力为依据,确保学生可领会其宗旨。提问方式应灵活多样,有助于学生思维发散,还应重视反馈与评价,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指向思维提升。

(吴锦 常州市花园小学)

猜你喜欢

指向课文评价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