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篇 丰富知识储备 完善阅读习惯

2022-04-16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群文父爱深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方式。阅读教学可以不断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效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不断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思维方式,拓展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阅读质量的保障,以此来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教师的科学引导和高效管理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明确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后,教师就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阅读水平,多措并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那么,落实到具体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怎么做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课内外结合

小学语文课程中基础内容较多,且知识内容分布比较广泛,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阅读水平是有限的,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达到有效获取知识并全面提升的目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调动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在开阔阅读视野的同时,锻炼学习思维,从而提升阅读水平和语文素养。教学策略上我们要注重加强课内外结合,在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拓展,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养料,从而在阅读中逐渐做到深度分析,逐渐建立语文知识结构。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内外结合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根据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另一方向是将课外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提升课文的阅读理解认知。

比如,《父愛之舟》一课,教师在课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父爱表现,引导学生回忆,讨论父爱的感受,以此推动学生的深度阅读理解,探究文中的情感表现,促使情感共鸣的阅读学习,保证情感认同的阅读认识。在课文知识阅读理解之后,教师以课文中父爱的中心思想做内容拓展,介绍一些传统的父爱文化,播放父爱的歌曲,以此充实学生的知识认识,让父爱的认识能够形成文化体系,积累多元的知识,为父爱的文章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

二、建立群文阅读模式

在丰富知识储备、提高阅读质量的策略中,可以建立群文阅读模式,让小学生高效地完成知识积累,建立文学基础,并在过程中锻炼阅读思维,促进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形成。小学语文课程的群文阅读以单元整合为主,加入一到两篇课外文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阅读效率较低,如果在每一课都做群文阅读,课时不够,无法达成学期教学任务。单元整合的群文阅读中需要教师整合单元中课文的共同点,设置议题,然后将群文阅读分成两个课时进行,为学生的自主阅读预留时间,也让同学们在阅读后可以开展群文讨论与分析,提高阅读的效率,锻炼自主阅读思维与能力,丰富语文知识的储备。

比如,在《观潮》《走月亮》等课文的单元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再添加一篇关于写自然风光的文章组成群文阅读组,之后在第一课时简单分析几篇文章的共同点,明确阅读的重点是分析自然风光的写作方法,文中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建立阅读小组,让学生做自主阅读理解,获取文中的内容,也建立阅读理解中的问题。在第二课时则组织小组中的阅读讨论,开展多篇文章的对比分析,归纳自然风光的阅读方法、写作技巧等,使学生之间能够有交流和讨论,使阅读获取的知识得到共享,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语文知识积累。

三、组织读写结合阅读方式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就要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所以,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应用,组织读写结合的阅读方式,使学生通过阅读获取的知识可以再通过写作应用得到内化吸收。读写结合是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仿写、读后感、小练笔等活动代替归纳总结,以具体的知识应用促进深度阅读分析,使文中的修辞、语句、情感、文化都能被汲取,既保证阅读中知识的积累,也培养深度阅读的习惯,促进阅读学习中应用思维的发展。

比如,在《海上日出》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读写结合,针对日出前、中、后三个阶段让学生仿写,吸收文中的修辞方法,学习自然景色的描写方法;之后针对阅读感受组织读后感交流,探讨人与自然,强化阅读中的感受;最后设置小练笔活动,用多媒体播放日落的视频,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这样的读写阅读方式,学生能够深度理解和吸收课文中的内容,完成知识的积累,可以建立应用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学习的质量。但是,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自主阅读和写作的错误纠正,保证课文知识阅读理解的正确性。

四、课堂重视阅读探究指导

阅读质量的提高方式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使学生有长效的成长。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普遍存在简单阅读理解的情况,很多时候不能做深度性的学习理解,知识理解也呈现出较大的不足。对此,在培养阅读习惯的策略上就要重视课文中的阅读探究指导,保证每个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都能做深度分析,建立和完善阅读学习的方法。阅读探究指导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形式上符合小学生基础学习的情况,方法上需要应用思维导图,明确指导阅读理解的方向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每一次的阅读学习中有所成长,逐渐养成探究阅读的良好习惯,懂得深度学习,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及综合素养。

比如,在《四季之美》的课堂教学中,备课中制作层次递进的思维导图,以字面意思分析、四季描写、作者情感、写作方法作为内容,在课堂实践中呈现思维导图,组织学生依据导图内容作探究性的阅读理解,挖掘课文中的内容。这样的课堂阅读教学能够保证自主阅读的有效开展,过程中也传授了阅读的方法,多次指导后,小学生就可以逐渐形成深度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学习的质量。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开展讨论分析,减少标准化的讲解,让学生的思维能够获得发展,形成良好的认识。

五、设计自主阅读学习任务

在培养阅读习惯的教学中,有必要设计自主阅读学习任务,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让学生可以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主性的成长,能够完成课文知识的理解吸收,促进语文阅读兴趣的发展。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阅读中外名著,教师也在大力建设校本课程,在此背景下的自主阅读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在其中应规范阅读学习行为,改变简单的阅读认识,设计读书笔记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摘抄喜欢的语句,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想,组织自主阅读的交流活动,以此让学生在阅读中有写作素材的积累,保证自主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发展。

比如,在高段的语文教学中,以月为周期,开展一次中外名著鉴赏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名著书籍,建立阅读学习的档案。然后在活动开展中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名著的审美鉴赏,讨论名著中的故事、人物、语句等,让学习任务的完成有所体现,提升自主阅读的感受,保证阅读兴趣的培养效果,改变浅层认识的情况,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教学方式既要保证文化与知识的积累,也要培养深度阅读方法与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促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自主性发展。但是,在提高方法的实践策略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特点,做好阅读学习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完善阅读学习理解,让自主探究成为阅读学习的主要方式,推进个性化的发展,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蒋晓慧 南通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群文父爱深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鸢]とんび父爱如山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父爱如山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父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