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允许犯错的孩子

2022-04-16沈玉韵

科学24小时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浩完美主义主义者

沈玉韵

小浩是一个非常追求完美的学生。身为班干部的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同学的要求也很严格。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其他事情,一旦结果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小浩就会沮丧痛苦,严重的时候甚至会进行自我伤害……在笔者看来,小浩的情况比较符合“完美主义者”的特征。

完美主义者的画像

完美主义者会经常不受控地想一些困扰自己的问题,时常对自己不满、对他人挑剔,觉得学习无力、生活无趣,同时伴随着焦虑、抑郁等情绪。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压力来源大多和“完美主义倾向”有关。而实际上,这种“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不好”“不允许问题存在”的想法会导致心理能量的一再消耗,让人处于一种非常糟糕且低落的自我感受里。

一个人对自己无意识的严苛,会导致他不断对自己进行评判和攻击。因为要完美,所以必定时刻评判自我;因为不可能完美,所以必定时刻攻击自我。由于过分严苛和过多思虑,他们也通常会产生睡眠障碍。

完美主义者力图掌控所有,包括人、事以及身体和感受。当掌控失败时,往往又表现为极度失控。

完美主义者的成因

完美主义者的成因,大概率是家里有非常严苛、挑剔的父母。有的父母可能停滞在较为偏执且分裂的状态里——偏执是以自我为中心,一意孤行;分裂是非黑即白,不是好就是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这类父母较多采用控制和贬低的方式,习惯性用“我们都是为你好”来对孩子进行掌控,也习惯性用“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做不好,你还有什么用”来贬低孩子。这类父母会对孩子有一种近乎完美、超越普通人的想象。这种想象植根在潜意识深处,不断透过各种行为、情绪、言语影响孩子,这个过程称为“投射”。

当父母一贯对孩子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而孩子全然接受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潜意识就认同了父母的要求,并且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孩子的自我认知并渐渐固化为人格。

小浩的成长经历,与上面的描述非常吻合。他的父母对他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希望他將来能出人头地,改变家庭命运。特别是在学业方面,一旦小浩做得不好,非打即骂,直到小浩的睡眠问题越来越严重,且出现自我伤害的举动,他们才表现出退让。这样的养育方式,印证了小浩“完美主义”信念形成的原因。

完美主义者的改变

既然完美主义者的造就主要是养育者投射和被养育者认同、内化这两个方面的原因,而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都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那么,完美主义者的改变首先需要开启自身的觉察能力,对自己陷入过度的思虑、突发的情绪,对己对人苛责的言行等心理表现,要有所觉察,知道自己进入了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及时加以阻断。

其次,对不良心理状态的阻断也要分他人对我们的投射以及我们内化、认同两部分来区别对待。当外界的评价认为我们不好时,我们不必急于作出习惯性的改变,可以先停下来,审视一下这些评价是否客观。如果评价来自消极的外界环境,我们要选择避免让它们影响自己。从我们自身来说,由于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了父母对我们的一些投射,会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当我们认同了它们,也会像父母一样投射给自己和他人,而一旦外部环境不符合我们的期待,我们就会陷入焦虑和痛苦,我们的自我评价、自我效能感、自我价值感也会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内部也要建立起稳定的自我。稳定的自我可以让自己不随波逐流,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我们都稳稳地扎根于自己的内在。一个稳定的自我,需要建立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真实的我,不完美。我们需要接受自己有做不到也解决不了的事以及不完美的部分。所谓爱自己,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厚包容、对自己的接纳。

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完美的。我们要内外双修:对外,屏蔽消极环境;对内,建立稳定的自我。接纳真实的、不完美的自己,爱自己,从容不迫地行走在现实中。

猜你喜欢

小浩完美主义主义者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完美是个坑
我的爸爸是谁
一个被妈妈厌恶的小孩
完美主义的内涵和分类
完美主义害死人
柏拉图主义者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你是柏拉图主义者还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
三个愿望
和自己好好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