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梢血和静脉血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影响分析

2022-04-15钟永妃

智慧健康 2022年3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部位

钟永妃

(阳春市中医院 检验科,广东 阳春 529600)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许多单位或者个人每年都会组织进行一次体检,其中最为常见的体检项目是血常规。血常规检验是针对血液中细胞部分展开的应用最普遍的血液检查项目,其可以利用血液中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分布等完成对疾病的筛查[1-3]。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动脉血、末梢血、静脉血是临床常用采血方式,都能基本反映机体的情况,但检查的数值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目前临床对不同采血方式的应用价值仍存在争议[4-5]。为探寻更高质量的血液检验,本研究将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纳入研究,探讨分析末梢血和静脉血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查;③研究征得患者及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④无病危征象;⑤依从性较好,能够配合完成相关操作。排除标准:①合并相关传染性疾病;②合并精神疾病、认知障碍;③合并先天性血液疾病;④合并器质性功能紊乱;⑤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研究。60例患者中,年龄20~56岁,平均(31.42±4.23)岁;男36例,女24例。

1.2 研究方法

采集60例患者末梢血和静脉血,将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纳入末梢组,将静脉血检验结果纳入静脉组,分别进行血常规检验。

1.2.1 静脉血采集

叮嘱患者在清晨保持空腹状态进行血液采集,以肘正中静脉位置作为采集点,使用75%乙醇棉球对采集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将穿刺针针头刺入患者皮肤,向后拉动注射器针栓采用真空采血法采集40μL血液。

1.2.2 末梢血采集

以左手食指或无名指内侧部位作为末梢血采集部位,使用75%乙醇棉球对采集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对消毒后的采集点实施穿刺处理,使用微量吸管采集40μL血液。血液采集完成之后,使用稀释液稀释血液,并将其放入抗凝管中等待检测。使用血液分析仪在2h内完成血常规检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疼痛程度、血常规检验结果及采血满意度之间的差异。采用自制采血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不同采血方式的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记录两组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RBC正常值:女:(3.5-5.5)×1012/L,男:(4.0-5.5)×1012/L;WBC正常值:(4.0-10.0)×109/L;Hb正常值:女:(110~150)g/L,男:(120~160)g/L;HCT正常值:女:37%~45%,男:40%~50%;MCHC正常值:(320~360)g/L;PLT正常值:(100-300)×109/L。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疼痛程度比较

静脉组与末梢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疼痛程度比较

2.2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静脉组与末梢组MCH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RBC、WBC、Hb、HCT、PLT检验结果优于末梢组(P<0.05),更接近参数平均值。见表2。

表2 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比较

2.3 两组血液采集满意度比较

静脉组与末梢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液采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血常规是最基础的临床检查,通过鉴定分析血液中的一些物质,进行相对应的辅助治疗及对疾病的一些诊断。血液由血细胞、血浆构成,血细胞包括血小板、白细胞及红细胞,不同血液成分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不同的作用。红细胞是人体血液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就像勤劳的搬运工,负责将氧气运输到全身的每一个角落,它是反映有癌症患者的体力、精神情况的重要的指标。白细胞是人体里的消防兵,属于免疫细胞,能够保护身体不受病菌的侵入,能够清除掉身体里的癌细胞,具有防卫性。血小板也是血液里的重要成分,有凝血的功能,在身体受到损伤的时候,血小板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但是血小板太多也不好,可导致血栓形成,还会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各类白细胞数量与机体病毒感染、炎症反应等存在着紧密联系,Hb、红细胞数量与贫血及贫血程度关系密切[6-7]。尤其是一些癌症疾病早期的血常规一般不会出现很明显的异常,但是随着病情的加重,血常规的异常会越来越明显。比如癌症如果扩散到骨头的时候血钙的浓度会明显升高,当肿瘤的发展损害到了肝脏的时候会导致血液里的转氨酶指标升高。因此,血常规检验可以检测患者血液中细胞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这些血常规的指标变化,可以让医生直观地观察到患者的病情通过治疗是否得到了控制,为临床不同疾病的筛查、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一环[8]。

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是影响血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作为临床常用采血方式,静脉血一般在肘部静脉抽血,末梢血一般在无名指的指肚位置采血。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受环境、人为等采血因素影响较大,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往往较大,重复性较差。本研究中,分别采集了患者的末梢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将不同采血方式检验结果分别纳入静脉组与末梢组,并对比了两组血常规检验指标,发现静脉组RBC、WBC、Hb、HCT、PLT优于末梢组,更接近参数平均值(P<0.05)。研究认为,和静脉血采血相比,末梢血采血过程中针刺深浅、采血部位体表温度高低等均可能影响血液样本质量;末梢血采血过程中,护士需手动挤压采血部位以完成血液采集,若护士力度过重或出现其他失误可能会导致细胞破裂,影响细胞计数准确性;同时,还可能导致组织渗入血液样本,稀释血液样品,会造成血小板凝集导致损耗,影响血液样本质量;另外,末梢血不能反映机体全身血液循环状况真实情况,其受环境影响较大,而静脉血血液样本受环境影响较小,其多取自肘静脉,可以较好地反映患者全身血液循环情况。采集抗凝的静脉血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些问题,可以充分反映采血时患者血液循环的状态,检测重复性好,故建议采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本研究充分说明了静脉血的血常规结果更客观、更可靠、更能反映身体的情况,可以提高血常规检验准确性,误差更小,深入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末梢血采集部位血管管径较狭窄,采集部位温度高低、穿刺深浅等因素人为、环境因素易对血液样本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而静脉血采血部位出血稳定、血量较多、血管较粗,在采血过程中不需挤压采血,可以最大程度保证血液样本的纯度,同时,其成分较为稳定,可以尽量避免血液有效成分被采血过程中相关操作影响,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机体全身血液循环状态,血液样本质量较末梢血血液样本更高,血常规检验准确性也更高。

此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静脉血也不能完全替代末梢血,尤其是对于新生婴幼儿、大面积烧伤等不易抽静脉血的患者,以及多次放化疗恶性肿瘤、血液病患者,在检查时需要频繁抽血,此类患者更易于接受方便、快捷、采血量少的末梢血采血方式。通过加强对检验人员的末梢血采集训练,使其更好地掌握和控制末梢血采集深度、力度和采集时间,尽可能降低末梢血结果和静脉血结果之间的差异,如果对末梢血所做的血常规检查有疑问,则再次抽静脉血进行检查,也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

综上所述,研究认为和末梢血相比,静脉血采血可以提高血常规检验指标精准度,其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血细胞情况,为临床疾病筛查与诊疗提供更有效的参考。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延伸从严治党的“末梢”
喜欢什么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对比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