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要学习郑培民忠诚责任担当的精神
——纪念郑培民同志逝世20 周年

2022-04-15黄祖示

清风 2022年7期
关键词:湘潭湘西同志

文_黄祖示

(作者系湖南省军区原副政委、少将)

2 022 年3 月11 日,是领导干部的好榜样郑培民同志逝世20 周年忌日。这个特别的日子,使我特别怀念培民同志。我与培民同志是老熟人、老战友。在他逝世20周年之际,我与培民同志的家属,以及他生前工作时的部分下属相聚在一起,追思往事,深切缅怀培民同志。

1943 年7 月23 日,培 民 同志出生于吉林省海龙县,196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 年3 月11日不幸逝世。他用一生杰出的工作业绩、奋斗精神和高尚人格,为党旗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培民同志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不仅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楷模,也值得广大人民群众持久深入缅怀与学习。

回忆我与培民同志的亲切交往,往事仍然历历在目。我与培民同志的交情,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我们志同道合的友情与奋斗往事,可以讲上几天几夜。

培民同志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亲切随和、心系群众,是我党的一名优秀领导干部。感谢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以及《湖南日报》《湘潮》杂志等媒体对培民同志的优秀事迹做了详细报道,我至今还保存着这些报道,它让广大干部群众熟悉了培民同志感人的事迹。

我与培民同志共事,始于1986 年。那一年,我从广西边防部队调任湘潭军分区政委,进入湘潭市委领导班子。一直到培民同志不幸去世,我俩都保持着密切交往,志同道合,心心相印。在多年的交往中,我对培民同志的人品、官德都由衷敬佩。

培民同志在湘潭主政期间,对湘潭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培民同志在处理一些重大事件时,总是带领我们一班人始终站在第一线。那时,培民同志是“班长”,我是“战士”。由于他心系群众、深入群众,为群众办事,为群众分忧解难,所以在湘潭干部群众中树立起了很高的威信。

1990 年4 月,湖南省委调培民同志到吉首出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上任前一天,培民同志向我谈了他去湘西后的打算:一是抓民族团结,二是抓振兴经济,三是抓班子团结。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认为他抓住了这三大问题,就抓住了核心,抓住了根本。

培民同志去吉首履职一个多月后,到长沙开会。我和他见面后,他谈了在吉首的工作情况,我得知他很快进入工作状态,真为他高兴。

后来,我由湘潭军分区调任湖南省军区副政委。培民同志也于1992 年10 月升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负责联系军队方面的工作,后来担任省委副书记,分管党群、教育,并联系军队。我与培民同志的接触自然就更多了。他对军队的老领导、老红军充满了感情,认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许多多的老红军、老领导奋斗出来的。

在与培民同志打交道十多年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特别善于学习、善于研究问题。我知道培民同志有记日记的习惯,他每天把重要的事记下来,尤其是党内一些重大事件他都有记录。他又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所以讲话很实在,没有假大空,他大多数的讲话都是即兴讲话,很少念稿子,听得人心服口服。

培民同志的成长,离不开当时我国的改革开放大背景。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各行各业都急需一大批新型干部接力奋斗。培民同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1979 年七八月间,邓小平同志提出“选拔接班人问题,必须选懂行的和比较年轻的”;1980 年12 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1982 年9 月在中共十二大上,干部“四化”标准写入大会通过的新党章。

回顾培民同志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了当时我党对干部要求“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和要求。党对干部“四化”的标准和要求,在他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成为当时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四化”干部典型之一。

“革命化”。培民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党性强,从不以权谋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风正派等。

“年轻化”。培民同志出任湘潭市委副书记时,离40 周岁还差1 个月。自此至1992 年10 月,培民同志先后担任湘潭市委副书记、书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1992 年10 月培民同志履职副省长,也仅仅49 岁,是省部级中最年轻的干部之一。

“知识化”。培民同志的文化知识功底较为深厚,是20 世纪60年代初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在校期间担任系学生会主席,工作后又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经济管理研究班学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培民同志的实践知识更是在多年的工作中大幅度提升,他养成了边工作边写日记、边总结边自我提升的习惯,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专业知识。

“专业化”。培民同志在湘潭电机厂工作期间,运用大学所学专业知识,心系企业,为企业党的建设和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政期间,他从实际出发,在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防汛救灾、水利建设、扶贫减负、作风建设、法规建设、依法治省等方面颇有建树,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与培民同志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他去北京工作之前。2002 年农历正月初五,我带着伤痛去培民同志家,两人谈了很多。在谈到党风党纪和干部使用问题时,他认为,现在我们很多工作做得好,就是因为干部使用得好;我们的工作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是因为干部使用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他说,党的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是经得起考验的,他提到了很多这样的人。

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一次见面,竟成永别!

2002 年,培民同志被抽调到中央工作。他在参加十六大“两委”人选考察工作时,因心脏病突发,于3 月11 日不幸在北京逝世,年仅59 岁。

得知培民同志逝世的噩耗,我一夜没合眼。

培民同志的不幸逝世,使我痛失了一位好“战友”,党组织痛失了一名好同志。那段时间,我天天盯着电视看,我看到在培民同志的追悼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等时任中央领导同志出席了追悼会。

培民同志逝世后,胡锦涛等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他高度评价,说他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实践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新华社对培民同志的评价是:“郑培民在大是大非面前经得起考验,在小节上同样能固守节操……从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始终做到防微杜渐。”

培民同志虽已逝世20 年,但他的思想作风、高尚品格、他的官德,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一是学习他牢记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我们学习培民同志,怀念培民同志,就是要像培民同志那样始终牢记宗旨,执政为民。培民同志在担任领导职务的近20 年里,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来湘西‘三生有幸’,在湘西‘埋头苦干’。”时隔多年,培民同志在湘西自治州干部大会上讲的这句话仍被很多人铭记。

在培民同志工作过的地方,人民群众送给他一个外号——“三民书记”,赞扬他爱民、亲民、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群众的冷暖记挂在心上。

二是学习他联系群众、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培民同志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培民同志在湘西工作时,为了尽快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带领群众奔小康,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走访广大农户,大力推广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并且经常下田示范。有人说,他爬过湘西最难爬的山,走过湘西最难走的路,去过湘西最穷的村子,住过湘西最穷的人家。这话一点都不假。在湘西工作两年多时间,培民同志跑遍了湘西全州218 个乡镇,住过30 多个乡镇,用一串串脚印诠释了什么叫鱼水之情。

培民同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培民同志的车里常备一床棉被,有时候下乡半夜也回不到吉首,就在车里凑合一夜。凡是群众写给他的信,培民同志总是坚持自己拆看。下农村,他总要到农民家去,掀开锅盖,瞧瞧农民吃的是什么饭;撩开蚊帐,摸摸床上的被褥是否厚实。

三是学习他服从组织、维护团结的大局意识。

在30 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多次变动工作岗位,每次都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安排。众所周知,湘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国知名的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在湘西工作,充满艰苦和挑战。但培民同志在接到组织的通知后,欣然赴任,没有半句怨言。在组织调他去湘西吉首履职之前,他曾和我有过一番畅谈,他说这是组织对他的信任,他完全服从组织的决定。

大局为重,不畏艰险,是培民同志一以贯之的精神。1998 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常德安乡县安造垸在特大暴雨中溃垸。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培民同志,在安乡指挥了三大战役:赶在洪水扑到之前,抢修了一条11 公里长的隔堤,保住了安乡县城;指挥堵塞书院洲溃口,扼住了洪水之喉;指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北大堤保卫战,拒千里洪峰于湖南重镇常德市之外。他坚持靠前指挥,甚至上前线搬麻袋抢险。400 公里的长堤他踏过不止一遍。回到家里,累得消瘦了许多的他对妻子杨力求说:“这次抗洪,是对我生命极限的挑战!”

四是学习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

“情浓钱淡,永葆清白。”坚持操守、廉洁自律是培民同志身上闪现的另一种高贵品格。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工作时,培民同志的一段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次回湘潭度春节,我谢绝了办公室派车送我的盛情,同时谢绝了办公室要为我报销路费的好意。坚持自费返家,往返火车票近80 元,自己掏腰包。有人讲我太古板,我想,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能放松严格要求,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做到的。”

培民同志逝世20 年来,我始终以培民同志为榜样,以培民同志的精神激励自己,在退休后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到绵薄之力。这些年来,我在家乡湘潭市韶山长湖村修路打井、扶贫帮困、养牛酿酒、建党史教育基地,不遗余力地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包括彭公达、林蔚烈士及培民同志等在内的先进事迹和廉洁文化精神。接过培民同志的接力棒,我始终以一腔热血情怀报效家乡,为此,我还被评为湖南省首届“最美新乡贤”之一。

俯仰之间,无愧于天地。培民同志虽然走了,但他擎起来的,却是精神上的火炬!

2002 年,培民同志被评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说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2004 年9 月13 日,原国家广电总局、中共湖南省委联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了故事影片《郑培民》的首映式。中纪委、中组部、中宣部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同志和首都近1000 名领导干部及各界群众观摩了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

2019 年9 月25 日,全国“最美奋斗者”名单出炉,培民同志的名字闪耀其中。“这枚沉甸甸的奖章既是对父亲一生奉献的巨大褒奖,也是对后来人的莫大激励,要继承父辈的遗志和精神财富,努力做新时代忠诚干净担当的‘奋斗者’。”2019 年9 月25 日,培民同志的儿子郑海龙在人民大会堂为父亲领取“最美奋斗者”奖章后,流着泪在社交软件写下了这一段话。

时隔20 年,在我心中,培民同志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仍然那么清晰。培民同志的妻子杨力求,我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杨大姐”。培民同志逝世后,杨大姐主编了《永远的培民》一书,以沉痛的心情记录了培民同志生前的点点滴滴。这些年来,来自组织的关怀和亲朋好友、社会各界的关心,更是让杨大姐深深地感动。这样的感动,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杨大姐的心。

杨大姐还有一个心愿:在培民同志逝世20 周年之际,向湖南省党史馆捐献培民同志的“最美奋斗者”奖牌及后续有关资料,并计划在培民同志到湖南工作的起点——湘潭电机中学设立奖学基金。“希望培民的奋斗精神能继续激励后来人!”杨大姐动情地说。

如今,培民同志虽已离开我们20 年,但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在新时代的前进路上,继续激励着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奋勇前行。

如今,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湖南将“三高四新”作为引领湖南未来发展的战略。实现“三高四新”的目标,需要大量具有新作为、新当担、开拓进取、不懈奋斗精神的各级领导干部有所作为。湖南省委书记张庆伟指出,新一届省委将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实现“三高四新”,同样需要培民同志这样的人!

斯人已逝,来者可追!新时代的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无疑都应该接过培民同志的接力棒,持续学习他这种忠诚、责任、担当、廉洁、实干、为民的优秀品格,汲取在新时代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湘潭湘西同志
湘潭高月塘大桥施工线型监控与合拢策略研究
湘潭八仙桥都市民俗活动空间调查
急救知识普及
湘潭:天生C位
一桥飞架
FOR YOU, O DEMOCRACY
向雷锋同志学习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