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时政新闻的传播路径延拓与创新研究

2022-04-14杨镇源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康辉传播路径新闻报道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国网络媒体蓬勃发展。与此伴生的新媒体、新经济、新业态,满足了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逐步增加。但对于长期置身于互联网的现代人来说,海量的信息也宣告着网络媒体泛内容化的时代来临。在此背景之下,集移动化、社交化、多元化于一体的Vlog得到诸多受众的喜爱并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Vlog不仅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的传播形式,也拓宽了主流文化的传播路径。文章以康辉Vlog中的“大国外交最前线”为研究对象,从Vlog新闻的传播特点、传播劣势、传播构想三个层面出发,发现Vlog新闻具有情感化传播、沉浸式感受、人格化表达等传播特点,但也有碎片化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新闻价值消解等问题。Vlog在时政新闻报道中的传播路径须进一步延拓与创新。

关键词:VLOG;新闻报道;传播路径;康辉;风格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2-0008-03

一、“Vlog新闻”探索传播新路径

近年来,Vlog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的扶持下,迅速成为众多年轻人追捧的传播方式。Vlog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承载性的记录方式,具有商业色彩较浅、去表现化、强调真实的人格特征[1]。其鲜明特点是运用第一人称视角所产生的在场效应引起受众的情绪波动,凭借其生活化、碎片化的UGC生产模式,使视频内容贴合当代年轻人的亚文化。

因这一特点,人们把平常严肃的时政类话题与它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减少主旋律内容传播过程中的乏味,也可以通过个体形式独立呈现,成为较具有休闲意义的传播载体。

(一)解构仪式:助力社交化转型

社交化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经途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之下,解构传统生产及传播模式意味着提升信息生产力和增加受众的下沉度,由此而产生的人际关系会形成海量信息网络,是大众传播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2]。在传统的新闻报道里,时政新闻带给受众的体验是严肃的、权威的。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但是在传播过程当中,受众往往是被动接受,呈现出一种对信息的仰视状态。

信息的传播模式从输出改为分享是Vlog叙事模式的主要特征。在Vlog新闻里,受众和信息生产者成了仅有“一屏之隔的朋友”。两个陌生人因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而迅速展开交流,大大提高了社交效率,通过弹幕、留言、连麦等多种互动模式,在使传播更具针对性的同时也极大增加了受众对信息的接收程度。在此过程中,主持人或播音员固有的身份标签也被弱化,传播主体不再仅限于某一类群体,尤其是在互联网叙事方式迅速转变的环境里,个人用户逐渐成为新闻生产链重要的一环。

2019年,“大国外交最前线”作为一档报道国家外交活动的官方节目,在第一季中以《康辉Vlog》为系列共发布了八期短视频,凭借着时政生活化的特点,在微博平台上迅速走红,也让受众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了解国家大事,由被动输出转变为主动接受,并且参与信息传播。

在“大国外交最前线”康辉的第一期Vlog中,一改往日严肃、正式的播报风格,非常自然地拿出自拍杆,开头的一句“HI,大家好,我是康辉,这是我第一支Vlog”也使得受众们瞬间跳戏,与受众的陌生化效果逐渐消失。新闻报道中生活化的问候,让康辉这一人物形象的层次更加生动,迅速消弭了距离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记者、主播们日常工作方式的好奇心,使得其迅速引爆网络,拓宽了时政新闻的受众群体。

(二)台前幕后:拨动情感化传播

以传播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取向为尺度,可以把传播分为理性传播和情感传播两类,这是颠覆往常以传播的主体和媒介形态作为划分标准的另一传播向度的审视[3]。时政新闻的幕后创作通常是不多见的,正因如此,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兴趣是巨大的。对于时政新闻而言,一般的传播主体较为单一,传播内容也较为刻板,但其传播的本质还是落点在人的身上。而人与生俱来就有感性的情感本能,在传播过程中往往会体现出饱满的感性色彩,这一传播特性也让语言更具感染性、直觉性以及传导性。

此外,Vlog将新闻视角建立在移景换情的基础上,选择牺牲一部分叙事逻辑和线性思维,通过是对场景生动细致的描述和个人主观情感的建立,引起受众共鸣,達到精神上的满足。

例如,在2019年11月11日发布的康辉Vlog中,他以主观视角带领观众云参观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幕后。一句“摄像机,摄像手中的枪”配合总台设备间的画面,满足了观众对后台的好奇。拿起话筒后,用一句简单的口号“央视新闻,我用心,你放心”细致地诠释了央视新闻的宗旨,引出今天要出趟远门,要准备的东西还有很多。最后,通过一个秘密武器吊足了受众胃口。从细枝末节处拨动情感开关,增加受众对未知事物的新鲜感,增强新闻的传播力与感染力。

(三)第一视角:开启沉浸式体验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迭,民众的信息源在扩大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使得内容生产者产生压力,形成竞争。在以往第三人称视角生产的同质化内容下,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成了打破常规的有效手段。Vlog在新闻领域选择用个体的主观视角对事件进行整体性的描述,使之实现所见即所得,让新闻现场更加生动。

康辉Vlog在抒发个人情感和认知的同时,还辅以一层神秘感。把民众们平常难以接触到的信息通过详细化记录,从而进行目的性的传播。

在“大国外交最前线”的第二支Vlog中,康辉刚刚抵达希腊国际机场时就将其记录下来,尽显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康辉在镜头前的独白,把民众的目光定格在了外部新奇的场景之上,把传统新闻报道中的大众传播转化为了人际交流,也让受众沉浸式体验到了一名新闻工作者的日常。一句“下飞机后,先要抵达在机场设置的媒体区”让受众从传统行为习惯中抽离,获得强烈的现场感。Vlog的这种传播形态,让生产者能够轻而易举地打破空间桎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观看心理。

(四)以人为本:注重人格化表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十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4]。这一群体俗称为网生代,他们在网络上的信息沟通交流方式与以往大众有着显著差异,这种差异通常会对新闻传播的主体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在网络媒体融合汇聚的背景之下,主流文化也逐渐注重人的诉求,开始主动迎合网生代的喜好。

在时政新闻传播过程中,网生代更愿意接收轻松的、直接的、现实的信息。Vlog新闻常配有不同形式的花字、恰到好处的BGM、诙谐的语言样态,与网生代在碎片时代喜爱的信息类型和接受习惯不谋而合。

同时,Vlog在时政新闻里的运用,促使创作者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与丰满,这种形象的转变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使受众有了不同的认识,在增强主流文化传播弹性的同时,也提升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度。

二、“Vlog新闻”生产发展的困境

(一)碎片传播影响关注焦点

时政新闻的要义是报道国家政治生活里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包括政治人物、政治事件、政治活动等[5],旨在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建设。

Vlog在时政新闻领域的应用,一般是由多个视频碎片组合而成,零碎的片段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叙事层次依靠记者自身对内容的理解而定,有着极大的自由性和娱乐性,且内容深度上的呈现不足,时间上也是长短不一,不足以将政治信息完整传递。同时,不同风格的创作者受到受众喜爱程度的区别明显,以记者为例,明星记者往往比普通记者受到更多的关注,由此形成的两极分化现象也说明受众的关注焦点正在从政治内容上向窥探创作者的生活发生偏移。

(二)报道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融媒体时代,受众的信息选择偏好和信息获得途径更加多元化,这也意味着移动媒介的传播形式多维度扩散,其市场准入门槛也大幅降低。在导致信息真实性降低的同时,内容质量也是参差不齐。Vlog作为在时政新闻方面的创新传播运用,多数媒体从业者却难以将其与传统新闻报道区分,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大量的模仿行为,同质化程度高,致使叙述线索混乱,内容零散。现如今多数Vlog新闻只关注内容的真实化表达,记者的角色定位仍停留在客观的观察者上,语态的表达与传统新闻报道相比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不同场景下的情感表达也较为克制,缺少平等的对话式交流。此外,在情节呈现上忽视了镜头语言和情节的故事化呈现,受众代入感不高,参与度减少。

(三)刻意求新消解新闻价值

Vlog新闻为了更大程度地贴近民众,在整体风格的编排上采取活泼、年轻的风格,用精妙的动画、适景的音乐作為内容呈现的重要元素,使得受众在接受新闻事实时,也有兴趣发现潜藏在其中的新鲜事儿,从而消弭新闻与民众之间的距离,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时政新闻归根结底是政治生活的实时性报道,意味着在传播过程中不可忽略其政治宣传目的。娱乐性因素作为佐料,能够调解政治事件的乏味,但一味地舍本逐末、求新求变势必会与新闻事件本身所自带的严肃属性发生冲突,当二者平衡被打破时,Vlog非但不能承载更多深层次的内容,其政治宣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造成新闻价值的消解。

三、“Vlog+新闻”模式创新性发展构想

(一)风格化传播建立受众人群

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风格化也就是指创作者在融合近现代社会审美体系逐渐形成并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6]。随着媒介技术的蓬勃发展,风格成为人们筛选和接受海量信息的重要依据。例如,电影可分为纪实、绘画、室内剧等多种风格,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选择不同风格的电影,从而形成一群相对稳定的受众人群。

Vlog在一般的生活运用中有着与不同创作者相匹配的风格化特征,Vlogger凭借精湛的制作技术和独具特色的人物风格吸引了众多中部用户矩阵,在社群效应的加持下增加受众人群。风格化传播的重点在于创作者自身的风格,这不仅需要创作者对自身长短有着准确的理解,也需要创作者不断总结实践所产生的现实经验,进而把握受众需求和心理,形成大众所喜爱的风格。

此外,视频本身的风格与个人风格同等重要,视频最终呈现的效果与个人风格明显不统一时,非但不会呈现差异化风格效果,也会让受众在观看时产生跳戏的感觉,不利于引导受众深度观看。

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时应有清晰的剪辑思路和独到的剪辑手法,通过内容与个人风格的深度融合,完善新闻叙事的基本节奏,构建恰到好处的叙事爆点,运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充分调动受众情绪,从而实现风格化传播,建立目标受众群体。

(二)生活化内容重视受众需求

时政新闻的信息来源一般局限于重要性、时效性、真实性强的新闻事件。另外Vlog新闻报道重点通常放在台前幕后的花絮呈现上,对新闻的重要内容涉及较少,且Vlog新闻在依托娱乐性强的故事情节之下,多会将关键信息隐藏甚至是遗漏,导致民众在这一类新闻上得不到完整的信息。

现如今与Vlog性质相同的短视频发展得如火如荼,且已具规模,在市面上形成了平台矩阵,相互分流促进发展。但关于Vlog的应用平台却寥寥无几,多数的Vlog借助微博、微信、央视频等综合平台进行投放[7]。

在流量规模的影响下,Vlog内在源生创作动力不佳,传播效率不高进而导致Vlog创作内容脱离百姓生活。在现有的条件之下,Vlog新闻制作还须不断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把采编播一体视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在确保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同时,巧妙构思脚本编排、视角选择、形式呈现等要素,立足生活化和新闻主体的篇幅占比,增强新闻事实的趣味性和主流文化的宣传功效。在Vlog新闻实现一定内容的生产和积累后,加快Vlog新闻平台的建设,依托民众日益丰富的需求,不断提高平台的专业角度,助力Vlog新闻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爆发的背景之下,Vlog凭借其日益简便的创作流程和丰富多元的创作手法,成为新闻报道领域的轻骑兵。它在报道过程中将新闻事实与抽象化表现有机结合,使得平等的交流走入人心。

康辉Vlog的运用,是时政新闻领域报道的一次有益尝试,且日益成为诸多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创新媒介传播的主要方向。

康辉Vlog的成功出圈,不仅是基于网生一代的阅读习惯,更是因为叙事形式的变化,要想让Vlog获得长足的发展,还须紧贴时代发展,建立完整体系,挖掘内在逻辑,在提供民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同时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 李康馨.Vlog时政新闻的优势与不足:基于与传统记者出镜报道的比较分析[J].视听,2020(10):173-174.

[2] 彭兰.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传统媒体转型的三大路径[J].新闻界,2018(1):35-41.

[3] 李建军,刘会强,刘娟.理性与情感传播:对外传播的新尺度[J].江西社会学,2015(5):240-245.

[4]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1-08-27.

[5] 刘冰.时政新闻的可视化叙事:途径、网络因素及融合探索[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8):104-109.

[6] 陈竹.风格化主持刍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279-281.

[7] 詹绪武,李珂. Vlog+新闻:主流话语的传播创新路径:以“康辉vlog”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3):98-102.

作者简介 杨镇源,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有声语言艺术。

猜你喜欢

康辉传播路径新闻报道
浅析利用新媒体技术改进企业工会新闻报道工作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康辉: 我在演播室“不务正业”的日子
“央视boys”,粉丝喊你们原地出道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