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探索

2022-04-13齐宝坤江连洲张爽胡淼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课程体系食品

齐宝坤,江连洲,张爽,胡淼

(东北农业大学 食品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我国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高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为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果。但从长远发展来看,高校的创新创新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与相应小部分实验课程,导致在社会上,实践能力与基础知识相关性较弱,不能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2]。因此,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农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安全的追求日益增强。而且随着消费者生活状态的转变,对营养健康的食品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食品专业学生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为依据,辅以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保证,努力为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3]。目前,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多具有扎实的理论依据,但缺乏创新思维及实践技能,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高校的食品专业应从传统的教授理论知识转变为服务科研和企业研发,以发挥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首先总结目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总结,如图1 所示,确保其顺应社会发展,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建立适合食品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结合现有创业课程,增加与食品专业学生创业相关的核心课程内容,如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财务学、税务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最后,通过创新创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大赛训练提高学生创业经验与能力。

图1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方案制定流程

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总结探索

回顾我国20 多年前的创业者,他们大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却能够脱颖而出,这与他们敏锐的商业直觉密不可分,同时在多年的商海沉浮中他们不断学习管理学的学科知识,实践的同时利用基础知识不断武装自己[4]。那时的成功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复制的,凭借着勇敢、果断、坚持等可贵品质造就成功。与之相对应的是当今的大学生,他们大多先经过了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实践能力较弱,这是因为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被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而教育观念上则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还未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具备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并不是很多[5]。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校师生通过对现有创业课程教育、 创业实践指导、创业比赛实训的总结归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主动为学生联系企业工程师及企业经济师等相关专家参与课堂。在企业与学校的相互碰撞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摸索出适合食品专业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主要是落脚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终以“专业+创业”的理念建立全新课程,在食品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及毕业生的创业能力。

2 建设培养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

2.1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围绕工程教育的核心能力要求,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6]。在知识方面,食品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重点突出了食品加工、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和食源性致病菌等知识板块的考核,缺乏相关实践技能的考核。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应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能力、团队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具体实施中应考虑将此部分内容按相应的比例添加到学生毕业考核中。培养计划的改变,会使学生注重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积累,增强学生学习意识,同时毕业分数也可以直观体现大学生就业能力,确保学生在食品专业中接受系统性、现代化的教育,展现出专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而具有强大的社会竞争力[7]。

2.2 将创新创业内容渗透进基础理论课程,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本质在于培养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习相关创新创业知识,最好是跨专业教师一起学习,有条件的情况下邀请企业人员一起参与课堂,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各专业相关专家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交叉领域创新创业指导的水平。接受集中培训的相关教师不但要在创新创业专业课堂上讲述相关内容,在日常基本教育课堂上也要积极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其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需要积极将专业创新成果转变为实践资源,让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8]。以本校施行的“创客”模式为例,创客大楼实现创业联盟合作,1-3 名指导教师带领一组进行创新创业相关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够参与到科研与实践中,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并且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2.3 完善创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管理机制

要想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离不开高校核心课程的调整,应遵循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程为辅的原则,让学生及时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实践的意义与乐趣。除了将实践课加入到大学生的课堂中,理论课程种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学习食品相关的基础课程的同时要广泛涉猎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例如财务学、税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等。结合食品市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或者是撰写合适的案例尤为重要,可利用“创新班”作为创新载体,按“理论→实践操作→创新设计”的顺序层层递进,建立起完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创新创业实践以及创新创业大赛训练提高创业经验与能力

我校食品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具有较多的创新点和实用性,大学生在从事创新创业研究时,可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的过程中与自己导师相互讨论去解决实际问题[9]。同时,食品专业学生毕业年级完成毕业课题都需要进入实验室自行完成相关内容,从选题定题到实验设计到实验操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能力。此外,学校为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并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作为学生实践的指导教师,给学生授课并对学生职场规划做指导。结合理论学习,依托教师成熟的研究成果,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市场运作,通过参加创业大赛,提高学生应用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创业提供机遇,也为高校成果转化提供途径,最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0]。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全面提升我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加大创业课程、实践指导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同时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实训等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仅具有创新创业思维,同时也能够将基础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提高自己及他人的就业率,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 更好的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课程体系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贵州省下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