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救车分级管理方案的应用效果

2022-04-13黄晓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护理部损耗次数

李 琴 贺 静 韩 丹 黄晓明

1.江西省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护理部,江西萍乡 337000;2.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西萍乡 337000

抢救车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存放抢救药品和相关物品的专用车具,患者病情危急时,医护人员可通过抢救车直接取用急救药物,以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2]。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抢救车的管理方案仍存在诸多不足,医疗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会造成药品的过期浪费,也难以满足不同科室部门的使用需求;护理人员在管理抢救车期间需定期清点核对药品用具,由于检查事项繁琐、交接流程复杂,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也随之增加[3-4]。近年来国内研究大多集中于报道抢救车药品的使用现状以及研发管理等方面内容,而较少涉及抢救车管理制度的优化与创新[5]。为提升抢救车管理效率,本研究通过回顾抢救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分级管理方法,现将抢救车管理方案的具体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和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分级管理实施前71 辆抢救车的使用情况,据此制定抢救车分级管理方案并于2020年1月至12月正式投入临床应用。两家医院实际开放床位共1567 张,年均出院患者47 592 人次,年均急诊量71 375 人次,共配备抢救车共71 辆,抢救车内共设置17 种急救药品,药品配备标准由两家医院护理部及药剂科共同制定。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以走访调查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形式了解2018年度医院各病区抢救车的使用频次、 专科用药配备情况、药品过期浪费数量、护理三级质控体系的执行情况等相关信息。

1.2.2 方案制定 根据收集到的基础资料信息初步拟定分级管理方法,根据院内抢救车启动次数将其分别分为1、2、3 级,针对不同等级抢救车围绕药品数量、专科用药配置、质控频次及近效期管理要求制订相应管理方案,于2019年选择院内部分科室部门作为试点试行管理后,向临床相关医护人员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分级管理方案试行期间出现的问题。分析研究方案与临床实际需求产生的矛盾冲突,本研究发现部分急救药品在临床医师抢救时应用较少,且医院采购较困难,经与药剂科专业医师讨论后决定取消部分药物的使用;部分临床质控护士提出2 级抢救车内药品的实际使用频次并不高,可将临近效期管理时间调整为6 个月,试行后发现并未对质控管理效果造成明显影响,因此予以采纳;针对性加以改进优化后最终形成完整的分级管理方案,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抢救车分级管理方案

1.2.3 临床实施 2020年1月至12月实施完善后的抢救车分级管理方案,结合既往年启动次数对71 辆抢救车进行分级,结果显示,1 级抢救车共31 辆,2 级抢救车共18 辆,3 级抢救车共22 辆,以此为标准对各等级抢救车进行质控管理,同时收集方案实施前2018年同期院内抢救车的管理资料信息。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2018、2020年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前后抢救车过期药品的平均损耗数量和损耗金额。②比较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前后各科室及护理部对抢救车的全年质控管理次数和质控总耗时情况。③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前后医生和质控护士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价,总分为100 分,90~100分为满意,70~89 分为基本满意,<70 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该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1,重测信度系数为0.924,内容效度指数为0.906,问卷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方案实施前后抢救车药品损耗的比较

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后,抢救车药品过期数量及损耗金额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方案实施前后抢救车药品损耗的比较(±s)

表2 方案实施前后抢救车药品损耗的比较(±s)

时间 n 药品过期数量(支/瓶) 药品损耗金额(元)实施前实施后t 值P 值71 71 70.04±28.68 17.28±7.52 15.042<0.001 1014.64±409.33 163.44±62.51 16.903<0.001

2.2 方案实施前后抢救车质控管理情况的比较

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后,抢救车科室质控次数、护理部质控次数和科室护理人员质控耗时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方案实施前后抢救车质控管理情况的比较(±s)

表3 方案实施前后抢救车质控管理情况的比较(±s)

时间 n 科室质控次数(次)护理部质控次数(次)科室护理人员质控耗时(min/次)实施前实施后t 值P 值71 71 65.82±23.13 54.32±34.14 5.103<0.001 12.56±1.26 8.80±3.46 8.116<0.001 32.77±5.39 17.09±3.77 22.307<0.001

2.3 方案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满意度的比较

共有71 名医护人员参与本研究方案满意度评价工作,其中男26 人,女45 人;年龄26~49 岁,平均(35.98±3.42)岁;职位:医师21 人,护士50 人;职称:初级及以下43 人,中级19 人,高级9 人;文化水平:大专及以下20 人,本科37 人,硕士及以上14 人。分级管理方案实施后,医护人员对方案评价总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方案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论

为保障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率,抢救车的管理应当遵循定点放置、物品完好、存放有序、取用便利等原则,日常使用期间应设置专人定期整理车内急救用具、 对用品卫生进行清洁消毒并认真检查药品日期、维护急救用具的完好性,以保证抢救车始终处于备用状态[6-7]。由于抢救车药品属于备用药品,药品消耗速率主要与患者抢救需求相关,在院内急救事件较少发生的情况下,部分药品可能因长期闲置造成浪费,如何使备用药品利用率最大化现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8-9]。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由于不同科室收治的患者疾病种类不同,院内部分抢救车使用频率过低,药品过期损耗情况较严重[10],考虑到院内药品的调配使用属于人为可控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根据抢救车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分级管理,针对年启动次数较少的抢救车适当减少专科药品配置,同时以能够满足临床基本需求作为最低标准,严格控制药品数量[11-12],结果显示,方案实施后抢救车药品过期数量及损耗金额均低于实施前(P<0.05)。为加强对药品过期的管控,本研究还将2、3 级抢救车的近效期药品处理时间调整至临近效期6 个月时,以便护理质控过程中重点关注临期药品并于质控日志中做好详细记录,可对参与交接的质控人员起到一定的提醒作用,在处理药品时可将近效期药品调拨至其他渠道以加快其消耗速度。综合以上方案可知,分级管理对于医疗成本的控制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损耗均具有积极意义。

质控管理是维护医疗工作秩序、稳定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13-14],定期对抢救车进行质控管理不仅是护理部门的职责所在,院内各科室也应当将抢救车的监督管理纳入日常工作。分级管理有助于质控人员明确任务目标,也有助于抢救车设施管理规范的落实,本研究结果显示,方案实施后抢救车科室质控次数、护理部质控次数和科室护理人员质控耗时均低于实施前(P<0.05),表明分级管理实行后各科室及护理部门对抢救车的质控管理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本研究还发现,医护人员对改进后的分级管理方案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在保障抢救车安全管理的前提下,护理质控人力投入减少,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方案调整后,抢救车内药品得到精简和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在进行抢救工作时能够更高效地取用药品[15],抢救车实用性和便捷性均得到显著提升,从而有利于推进医疗机构的整体性发展。

综上所述,抢救车分级管理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可减少抢救车内置药物的过期损耗,节约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控管理效率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护理部损耗次数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核电厂主泵专用变压器1级能效限值推算
多工况下永磁电机损耗研究分析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三电平ANPC变流器损耗平衡的SVPWM策略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5G传播损耗及链路预算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护理信息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