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2-04-13李敏玲林绮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流失率献血者血站

李敏玲 林绮敏

广东省肇庆市中心血站血源科,广东肇庆 526020

血小板作为临床上重要血液成分输血,具有抗免疫排斥、配型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1-2],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等领域治疗,疗效肯定。近年来,随着血小板临床需求不断增加和中心血站血小板献血者数量急剧下降的供需矛盾凸显,已引起中心血站医务人员的关注,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3],成都地区2010—2015年35 642 名血小板献血者,其中11 065名因各种原因连续3年内与该中心血站失去联系,固定献血者流失率达到31.04%。惠州市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为29.36%,焦作市不愿意再次或重复血小板献血者比例为39.96%[4-5]。虽然不同地区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各不相同,但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或多次献血积极性不高、固定献血者流失高率是中心血站当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难题。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中心血站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相关因素,积极探索一种可持续稳定血小板献血者的招募对策模式,以更好满足本地区日趋增长的血小板临床需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基于肇庆市中心血站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肇庆市中心血站数据库中3073 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健康体检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标准[6];②年龄18~60 岁;③采集前血小板计数≥150×109/L; ④一般人口学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严重基础疾病者;②相关资料缺失者。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已经本中心血站学术委员会批准。

1.2 调查方法

在相关文献基础上[7-8]制定本项目《血小板献血者无偿捐献》调查问卷,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具体内容如下。①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自感身体健康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②献血的认知程度,如单采血小板采集时间间隔、献血者体重要求、单采前后注意事项及献血最新相关政策; ③献血动机:无私奉献爱心、为自己及家人免费用血、为获取当地相应优惠政策、获得相应报酬或礼品及单位下达任务等;④献血体验感受:是否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献血服务满意度评价、单采时间是否过长等。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Epidata 3.2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现状

在3073 名调查对象中,献血者首次血小板捐赠后24 个月内再次或多次参加血小板捐赠者1935 名分为对照组,仅捐赠一次者1138 名分为观察组,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为37.03%。其中2014年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最高,为41.28%,而2018年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最低,为34.79%(表1)。

表1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现状(名)

2.2 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单因素分析

两组的年龄、性别、自感身体健康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献血的认知程度、献血动机及献血体验感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单因素分[n(%)]

2.3 影响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变量赋值(表3),纳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献血的认知程度、献血动机及献血体验感受是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表4)。

表3 变量赋值情况

表4 影响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影响血小板献血者的捐献原因及相关因素

近年来,首次血小板献血后24 个月内没有再次或多次血小板献血者流失比例相当严重,有些地区献血者流失率甚至达到70%。据文献报道显示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多为工作忙没时间、交通不便利、身体原因及献血次数多不利健康等[9-12]。在本研究结果中,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为37.06%,其流失原因与多种影响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具体为:(1)18~25 岁年龄段是大学生和青年人群献血最佳黄金时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其人口基数大,积极参与献血响应,单纯血液安全系数高,是血站血小板采集最优质和最重要的血液来源。但由于大学末期学生实习、毕业等客观因素离开本区域,是导致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率最高的献血人群。(2)献血者认知程度不足。网络信息化一方面帮助献血者正面更多了解无偿献血用途、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许多献血有害身体健康或导致贫血等负面信息,导致再次或多次血小板献血者大量流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小板献血者新招募计划。(3)献血者动机平衡倾向。现代化社会进步,改变以前“只求无私奉献,不求物质回报”人生价值观,在体现个人无偿献血贡献社会价值时,个体更希望能够获得一定物质价值回报或奖励,兼顾付出与回报的平衡倾向。(4)初次血小板捐献体验不愉快。初次献血感受对再次献血的影响较大,献血过程中采血疼痛感、操作技术不熟练及不适献血环境等对初次献血者的心理产生明显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再次献血者大量流失。由此可见,依据上述相关影响因素的原因开展针对性措施,旨在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再次或多次血小板献血者流失,提高血小板采血保障。

3.2 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策略

献血者保留是中心血站的一项重要长期系统工程[13]。与新招募献血者相比,献血者保留是保障血液血小板来源危险性低、充足安全供应的最有效途径,也是血站性价比最佳成本维护方案。本研究采取“MPB模式”,即从心理(M)、生理(P)和行为(B)等3 个方面去实践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策略。具体方式:(1)树立正确心理动机。通过媒体多途径、多方式等大量宣传血小板无偿捐献是一项利己利他的公益活动,帮助初次献血者增强对血小板捐献的认知程度,让他意识到自己无偿捐献合格血小板能够挽救他人生命,赢得社会对自己无私奉献精神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能为自己及家属享受减免用血幅度政策,是双赢结果。(2)提高生理舒适度。适当无偿血小板捐献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吴乾波等[14-15]研究结果表明,每个月采集血小板,能更好激活献血者的免疫造血系统,促进血小板恢复至献血前的数目。在针对初次献血者采集过程中,要体现在创造舒适献血环境、精湛操作技术、优质服务水平等方面,及时缓解献血者的心理负性情绪,有效处理献血中不良反应,达到减少操作误差,缩短献血时间,让献血者血小板在轻松愉快中捐献,留下美好深刻印象。(3)固化长效机制行为。自初次血小板捐献后马上启动建立对献血者长期保留机制,如政府对多次献血者免费乘坐公交车、免门诊挂号费、本市旅游景点门票免费等优待政策支持,不定期举办无偿献血者联谊会、赠送小礼品及发放献血荣誉奖等。充分调动初次献血者再次或多次的积极性,达到“来了继续来,献了继续献”目的,很好保障血站长期血小板采集安全性。同时,成立有再次或多次献血者组成“爱心红心“志愿者服务队,让他们以身作则榜样去招募更多新的血小板献血者,为建立长期稳定、健康血小板献血者队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根据血小板献血者流失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制定血小板献血者保留策略,并提高献血服务质量,以达到减少血小板献血流失目的和提高新招募计划成功率。

猜你喜欢

流失率献血者血站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初次献血者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分析血站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酒店内部营销探讨
寿险公司个人代理人流失的对策研究
美国OTT服务用户流失率达19%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