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廓矫治器治疗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临床研究

2022-04-13付荣华金平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9期
关键词:矫治器耳廓先天性

邹 筠 袁 华 付荣华 金平亮

江西省儿童医院整形外科,江西南昌 330006

耳为五官之一,是面部外形的重要器官,由很多亚单位结构组成。耳畸形可表现为两种畸形,即结构畸形和形态畸形,其中形态畸形是指耳廓发育完善但形态异常的畸形。先天性耳廓畸形不仅是美学意义方面的缺陷,同时也可能影响患儿的心理发育,从而降低其社会活动[1-2]。因此,对于先天性耳畸形应予以重视并积极治疗。以往对耳廓畸形的手术矫正多在6 岁以后,创面大,损伤大。近年来,随着对先天畸形及早期干预的研究,临床发现新生儿早期耳廓软骨可塑性强,如果早期矫治,可以尽早缓解患儿父母的心理压力,又能避免患儿日后手术创伤[3-4]。为进一步探讨耳廓矫治器无创矫正治疗小儿先天性外耳廓形态畸形的情况以及对其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矫正时机等影响,本研究选取32 例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耳廓矫治器治疗,观察耳廓矫治器无创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无创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应用耳廓矫治器治疗的32 例小儿先天性耳形态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依从性不高,不能按时来院复查的患儿。目前,非手术治疗用于耳廓形态畸形中对于矫正开始年龄是否与疗效相关并无明确报道,因此笔者将患儿按年龄分为小年龄组(0~3 个月)与大年龄组(3~6 个月),各16 例;其中Byrd 分型包括隐耳14 例,垂耳8 例,杯状耳2 例,招风耳2 例,耳轮畸形4 例,混合畸形2 例。本研究通过江西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征得研究对象家长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耳廓矫治器主要由耳轮缘牵引器、底座、带孔前盖及耳甲腔形成器组成,所有的材料均由硅胶制成,不容易过敏,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型号选择,左右耳均分开独立包装。门诊治疗前告知家属并签署同意书,治疗前后均要拍摄照片留资料,再根据患儿具体的耳廓畸形情况选择合适大小的耳廓矫治器,矫治器佩戴方法如下。①佩戴前需先备皮,将患儿耳后周围毛发剔除1.0~1.5 cm,再用乙醇纱布擦除皮肤表面的油脂。②保证患儿处于安静或熟睡状态,避免因患儿哭闹出汗而影响佩戴。③等待耳后皮肤表面干燥后,将耳廓矫治器的底座固定于患儿耳部,再用耳轮缘牵引器放置于需要矫正的耳廓部位,调整牵引器的方向,向后向上牵引耳廓以矫正畸形部位,对一些合并横突畸形者可放置耳甲腔形成器矫治。矫治器放置完成后,再将带孔前盖盖好,完成佩戴。然后向家属交代耳廓矫治器佩戴注意事项,包括需24 h 佩戴,每周定期来院进行复诊;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皮肤出现湿疹、红肿、皮损等不良症状时,应立刻将矫正装置拆除,来院检查,等待皮肤状态改善后重新佩戴耳廓矫治器,直至矫正满意后停止治疗。在治疗完成后进行12 个月的随访。

1.3 评价标准

疗程结束后由家属和医师共同评价耳廓形态,分为优(同正常耳)、良(基本正常)、差(无变化或轻微改善)[5-6]。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32 例耳廓畸形患儿佩戴矫治器后均明显改善,其中A 组病例有14 例患儿佩戴2 周后即可看到明显改善,去除矫治器后未见明显反弹。B 组病例佩戴4 周后均明显改善,去除矫治器后未见明显反弹。评估为优者29 例(90%),良者3 例(10%),差者0 例,随访12 个月后也未见耳廓外形改变。其中A组有2例皮肤出现湿疹,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2 d,湿疹愈合;B 组有1 例患儿耳廓皮肤出现溃疡,予卸除支架外用红霉素软膏后3 d 愈合,重新佩戴支架矫正。

2.2 典型病例

患儿1,男,1 个月,母乳喂养,右侧隐耳,佩戴3周去除支架,耳形态正常(图1)。

患儿2,女,2 个月,母乳喂养,右侧招风耳,佩戴4 周去除支架,形态正常(图2)。

3 讨论

新生儿外耳廓畸形分为耳形态畸形和结构畸形,形态畸形是由于耳在外力作用下在正常的结构上造成的耳廓形态出现异常而耳的皮肤及软骨的发育正常;后者主要因胚胎期耳廓发育不良导致软骨组织及皮肤出现异常[7]。先天性耳畸形的发病率较高,尤以耳形态畸形多见。统计结果显示,该病在日本、中国和美国新生儿中的发病率分别为55.20%、43.46%和25.00%[8-9]。既往临床中,大多数人面对外耳廓形态畸形往往采取“等待和观望”的态度,希望自行矫正,如果不能矫正者则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手术治疗具有一定创伤性,且手术治疗时机多在4~6 岁以后进行,而此前同龄孩子的嘲笑早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留下阴影。另外,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近期包括出血、感染和变态反应,远期有瘢痕疙瘩、复发等[10]。

1979年,日本学者报道了首例耳廓塑形装置应用于单侧垂耳的治疗[11],后来也有不少学者采用自制的材料塑形,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几乎所有的耳廓形态畸都可以通过无创矫正改善形态。

本研究通对32 例患儿佩戴耳廓矫治器,均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并且通过了年龄的分组对照,结果显示患儿越早佩戴矫治器效果越好,同时由于耳软骨柔韧度好,可塑性佳,因此矫治周期短,几乎不反弹,局部皮肤也不易被压伤。B 组年龄越大的患儿佩戴矫治器也有效,但治疗时间较长,患儿配合度不好,支架易脱落。

因此,本研究认为耳软骨的一个再塑过程是耳廓矫治器无创治疗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重要原理,治疗时机的选择是提高治疗效果关键因素之一。众所周知,软骨主要由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纤维组织等构成,软骨的延展性主要取决于细胞外基质尤其是透明质酸的量,而后者的含量受雌激素调控。有研究显示,新生儿出生后体内游离母体的雌激素水平较高,到6 周时下降至与年长孩子大致相同的水平[12-19]。由此可见,可以利用这一时期软骨可塑性最强的特点进行治疗,效果最佳。当然在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包括皮肤破损溃疡、皮肤湿疹及不能一次性佩戴等,其中皮肤的并发症常与新生儿皮肤肤质及家长护理不当相关。本研究中,A 组病例中有2例患儿矫治器周围出现湿疹,可能与患儿本身的过敏体质有关,更换奶粉,局部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2 d后,湿疹愈合;还有1 例隐耳患儿耳颅角处皮肤很紧不松弹,无法佩戴耳廓矫治器,则先用双面胶布将耳后皮肤与头颅侧皮肤牵拉粘连,1 周后再佩戴矫治器,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对于年龄越大的患儿,皮肤牵拉过紧可造成皮肤溃疡、 压疮发生率较高。B组病例中有1 例患儿出现皮肤溃疡,该患儿6 个月单侧隐耳,软骨塑性稍差,佩戴矫治器第2 周耳轮处出现溃疡面,予以消炎软膏外用后创面愈合,延长了治疗时间,但最终效果也属于良。因此,笔者在对>3 个月、耳软骨塑性不佳的患儿佩戴耳廓矫治器时,在压力较大的地方可在皮肤表面放些棉花,避免皮肤直接受压,以减少溃疡发生。

综上所述,耳廓矫治器无创矫正小儿先天性耳廓形态畸形的疗效显著,由于A 组的病例治疗时间明显短于B 组,提示越早矫正可以缩短矫正时间,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够避免后期手术治疗和心理危害。耳廓矫治器操作简便,门诊治疗,无需住院,易于推广,可成为早期治疗耳形态畸形的首选治疗方案。对于部分耳的先天性结构畸形患儿,本研究认为也可以尝试佩戴耳廓矫治器,通过早期牵拉耳廓改善形态,为将来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在一些耳畸形手术后的患儿如矫正不完全,可也尝试佩戴耳廓矫治器进一步巩固治疗。

猜你喜欢

矫治器耳廓先天性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正畸患者如何刷牙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搓耳
——护肾
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奇思妙想
运用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