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麦秆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

2022-04-12吴志辉

成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培养

吴志辉

摘 要:麦秆画又叫麦草画、麦秸画,是用剪刀将处理好的麦秆片剪成各种造型,经过熨、染、烫之后,根据图案需要进行粘贴而成的剪贴画。麦秆画制作出的形象古朴自然,高贵典雅,是“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因此,傳承发展民间优秀传统艺术麦秆画,成为丰富农村小学美术教学、深入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麦秆画创作和欣赏,是我们通过创新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和实践能力的有益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麦秆画 小学美术教学 审美和实践能力 培养

1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传统民间艺术麦秆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为了在少年儿童中深入开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深化落实在中小学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民族精神、灵魂和品格浸融于青少年的血脉,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既有厚重文化底色、又有时代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立足于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结合本地民,将麦秆画引入校园,在课程开发和探索实践中,积极探索优秀民间传统艺术瑰宝——麦秆画的美育、德育功能,是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正确可行的探索与实践。

1.1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传统民间艺术麦秆画的必要性

第一,现实中的小学美术教学无法满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速,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边缘化、碎片化,一些依靠师徒、家族沿袭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瓦解、消失。而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大多数学校没有把麦秆画艺术提到一定的高度加以弘扬,这项传统民间艺术瑰宝正慢慢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同时由于教育大环境影响,多数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果,把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忽视孩子其他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这就让学生缺乏对传统民间艺术精品麦秆画的深入了解和浓厚兴趣,更不会对此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和传承。

第二,现实中的小学美术教学无法满足培养学生兴趣,学习麦秆画知识的需求。由于麦秆画与现代美术存在年代与审美观念上的隔膜,学生不了解麦秆画艺术的源源和文化内涵,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点去看待麦秆画艺术,会让学生产生许多困惑和迷茫,没有全面的、系统的麦秆画课程,无法有效发挥麦秆画艺术的课程优势和自身的非遗文化优势,让学生误以为麦秆画艺术仅仅是一种民间技艺,而不能了解麦秆画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1.2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传统民间艺术麦秆画的可行性

第一,引入麦秆画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麦秆画课程体系的有益探索。2014年12月,麦秆画被列为“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好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学校要成为主阵地。我们根据学校美术教育的实际需求和康县本地资源,开发手工艺相关课程,用传统手工艺资源文化滋养学生的成长。开发特色课程拓展学校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弥补课程建设中的不足。课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是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开设麦秆画课程,即满足了全体学生对素质教育的需求,也培养了青少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还可以拯救濒临失传的艺术,为麦秆画艺术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

第二,引入麦秆画教学,是创建特色校园,提升麦秆画课程的美育功能的有效实践。

受应试教育惯性思维的影响,加上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评价仍着眼于教学质量,当前大多数学校在学校特色创建方面陷于被动接受,缺少探索创新,即使有些学校进行了尝试与摸索,也只是触及皮毛,甚而浅尝辄止。构建以麦秆画课程为核心,以社团活动、兴趣活动小组、书画比赛为依托,以党史学习、红色革命教育、德育、安全、法治、文卫体艺等各方面工作为主阵地,通过麦秆画课程实践创新,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打造以麦秆画为衍生点的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校园,提升麦秆画课程的美育功能。

2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传统民间艺术麦秆画的目标、内容和基本思路

2.1 目标与内容

(1)目标:针对当前麦秆画艺术在小学美术课程实践中无法更好地帮助学生系统了解麦秆画知识、无法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实践能力等需求,通过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传统民间艺术麦秆画,有助于探索更好的传承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的有效方法和措施,继续提升惠及全体学生的美术、实践和德育功能。

(2)内容:探索麦秆画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作用,体现它的教育价值并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通过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形塑学生尚真尚善尚美的审美情趣,陶冶文明高雅的情操;通过麦秆画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感受麦秆画深邃高雅的艺术魅力,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索麦秆画与校园文化特色的整合研究,拓展多元艺术,实现特色麦秆画向剪麦秆画特色校园的飞跃,形成较为完善的传统艺术教育体系。

2.2 基本思路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逐渐黯淡了光彩、其存在与发展逐步趋向于碎片化、边缘化,究其原因与社会的迅猛发展、教育对其的淡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兴趣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推进、特色校园创建等层面入手,明晰了麦秆画艺术在当前的主要着眼点——构建惠及全体学生的麦秆画课程,丰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的新途径,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3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麦秆画对学生进行审美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做法

我们着眼于弘扬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审美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以麦秆画创作满足学生多元发展,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建特色校园,提升麦秆画课程的美育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和研究。

3.1 优化资源配置,改革美术课程,创新课堂模式,学生全面参与,面向全体,融合发展

学校以“人人都了解,个个能参与”为目的开发低中高年级段的麦秆画课程,将麦秆画创作和欣赏作为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由浅及深地领略麦秆画的艺术特色。科学整合美术师资力量,分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三组,分别开始常规美术课、麦秆画与其他特色美术课,面向全校学生进行麦秆画教学。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不同的麦秆画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低年级在剪、贴、熨、烫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学习创作简单图形的作品;中年级了解、学习传统的麦秆画技巧,学习山水、建筑、动物、花鸟等简单图案的创作,体验满足感和成就感;高年级在掌握传统麦秆画技艺的基础上,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要事,以及学校党史学习、节日文化、红色教育、德育、安全、法治、禁毒等工作,丰富形式、创新技法,传承好、弘扬好、发展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2 利用学生创作的麦秆画作品构建班级文化,营造校园麦秆画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实现麦秆画课程的体验式育人功能

一是利用优秀的学生麦秆画作品进行班级文化布置,构建有特色、有内涵的班级文化;

二是用学生优秀的麦秆画作品布置校园环境。如根据校园内党史、红色教育,教学楼、综合办公楼的走廊、楼道墙面的功能和特点,选用学生麦秆画作品精心布置,在校园内形成了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让学生从中产生获得感和成就感,创建特色校园文化;

三是实现“麦秆画育人”愿景。“一刻一烫蕴品格”,是我校以麦秆画为载体,以“麦秆画育人”为愿景打造的德育品牌。通过构建德育的维度与纬度,德育的时间和空间,绘就“立体化”,融合麦秆画艺术的德育实践的美好愿景。通过麦秆画课程的实施,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意识教育与学生品格道德教育;通过麦秆画课程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学习生活相融合,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实现“麦秆画育人”的既定愿景,让学生将民族魂、民族精神铭记于心。

3.3 利用麦秆画课程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品格

(1)麦秆画课程立足于学科结合、资源整合和教育内容融合:与学科结合,打通学科育人的德育主渠道;并实现以麦秆画为载体的跨学科、全学科课程探索与构建。与节日、节气、仪式、环境、评价等资源整合,打造立体化的德育发展环境。将德育内容与麦秆画融合,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细节中,实现麦秆画德育育人的目标。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在麦秆画艺术课教学中,动脑动手实践是开展麦秆画教学的基础,我们把特色美术教育中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与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做到艺术性、实践性和品德教育性有机统一、融合发展。在麦秆画课堂上,我们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共同创作、学习交流、共同成长,课后分工配合整理工作台,收拾工具和材料、清理打扫现场等环节,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在麦秆画课堂上,教师事先通知学生整理好剪刀、刻刀、拷贝台、电烙铁、电熨斗等工具,并要求每组准备一个工具收纳盒。老师出示麦秆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感受我国古老的民族艺术的魅力,同时教给学生制作麦秆画的方法,并在制作之前特意让学生猜一猜:“老师让大家准备的收纳盒是干什么用的?”使学生意识到制作麦秆画过程中要将碎屑、边角余料及时收集整理,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学习麦秆画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行为的培养过程,要制作出精美的作品不仅要认真细心且还要有耐心才能完成,还在有意无意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格。利用麦秆画实践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的麦秆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多的合作机会中学习合作;利用麦秆画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传说与故事,培养学生对其内涵与技巧的探究。采用综合性学习、信息化学习、社会化学习的实践活动,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利用麦秆画的精益性和复杂性,培养学生的专注性、耐性、细心、严谨。多采用比赛观察力、比赛持久性,由易到难逐渐递增要求,利用大主题持续性的麦秆画活动作为培养路径,从而培养学生遇到困难解决困难的意志品质。

4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麦秆画对学生进行审美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成效

4.1 促使更多学生得到了多元的锻炼与成长,充分享受到全面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持续探索与实践,越来越多的学生拓展见识、陶冶情操、丰富体验、净化心灵、完善人格获得了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二十多名学生创作的麦秆画作品在历国家、省、市、县各级各类书画大赛中获奖。麦秆画创作在学校里蔚然成风,成为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张名片。

4.2 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多方位全面发展

麦秆画课程实践,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且产生了扩散效应,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了课程的探索和实践,积极研讨麦秆画与文化课、德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带动了撰写论文、研究课题的热潮,取得的成果,为教师的职称评聘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

4.3 开展了以學校特色发展提高学校办学社会效应的先行探索

近年来,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以麦秆画课程、社团活动为抓手,发展校园特色教育,展示了学校德育为首、智育为主、体艺并举,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形象,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自2017年以来,先后有省内外、市县内外五十多所兄弟学校、近千人次来观摩交流,我们的麦秆画特色得到一致好评。

4.4 形成了以麦秆画课程拓展学校美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将传统麦秆画与小学美术教育整合,开发小学麦秆画活动课程,已经形成我校的美育特色。麦秆画作品充分体现了学生对麦秆画的审美水平和蕴藏的创造力,更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培养良好的做事习惯。在多次参加竞赛中,获得可喜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校麦秆画的影响力,学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教育。

5 在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麦秆画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反思

回顾探索历程,收获的主要经验和启示有:一是麦秆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夺目的民族艺术瑰宝,如何使麦秆画课程在校内进一步发展深化,体现教学的多元化,促进教师的一专多能,这需要长期努力和探索。二是拓展型麦秆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活动的载体,学校在结合德育、美育目标的落实上做了些工作,如何更好地推陈出新,走出学校,延伸到校外、家庭、社区,有机结合学校团队活动,更体现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可行性,这是我们今后着力要考虑的问题。三是麦秆画活动的开展,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把麦秆画艺术同其他课程紧密结合,发挥出麦秆画艺术对其它学科在构建校园文化,提升民族精神的渗透作用,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虽然我们的麦秆画课程探索和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对于麦秆画这门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弘扬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们的研究范围窄,影响力不大;研究的深度不够,教师的创作实践能力和美术教育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引导学生开展创意实践的活力度不足,措施不到位。

麦秆画教学实践是一个艰苦探索的過程,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的成果,但远不是终点,它将是我们在传承基础上开拓创新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加强麦秆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取得更好更大的成就,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民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继续努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一般课题《小学“麦秆画”教学有效实施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SB2480。

参考文献:

[1] 张广平,宋歌.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濮阳阳麦秆画的调研.池子,2015.

[2] 夏秋彤.农村小学麦杆画教学有效实施研究.新智慧,2019.04

[3] 葛娅婷.濮阳麦杆画在地方小学有效实施的实践研究.硕士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6.05

[4] 吕彤彤.麦秆材料在现代装饰画中应用与研究.硕士论文,天津科技大学 ,2017.01

[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兴趣培养的策略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