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服务供给与需求下的社区互助养老研究

2022-04-12孙广民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社区

孙广民

一、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年型人口社会,估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那么,如何赡养老人成为了现在很多家庭的一大难题。尤其在“124”的家庭模式中,即夫妻2人抚养1个孩子,赡养4个老人的家庭。

近年来,社区养老的模式已经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先后展开。这种模式以家庭为中心,以社区为平台,依赖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为在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健康管理、法律支持、精神慰藉等服务的模式,不仅有助于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子女无法照顾老人的遗憾。

互助养老是一种以互助精神为基础的新型养老模式,在社区中,老年人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种模式是老年人自我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基层养老的重要部分,这种模式能够在帮助老年人得到养老保障的同时还能够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养老问题,减轻子女赡养压力,增加社会和谐。

二、老年服务需求及供给情况

(一)需求

老年服务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特征。经调查了解,L市老年人对于医疗服务、文娱活动需求较高,对于助餐、助浴、护理服务需求不高。高知退休老人、老黨员等对于时事政治仍然十分关心,因此对于社区党建需求较高。

老人普遍对于健康养生问题十分关注,对于中医、养生等知识的需求,学习互助救助知识,社区内设置定期体检、健康问诊等。随着互联网发展、科技进步,老年人也深受新事物的影响。老年群体也不断学习观看短视频、参加网络购物等。此外,老年人对于日常娱乐生活的需求也较大,对于娱乐场所建设、文娱活动的安排,老年群体也存在较高的需求。在退休老人、老党员这类人群看来,社区党群建设中心是社区管理的核心,应该发挥其自身作用,组织老党员进行多形式的活动,例如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等,为老党员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总的来说,L市城区老人对于健身设施、定期体检、预防及治疗慢性疾病、老年活动室、组织老年文化娱乐活动、服务热线、养生知识宣讲需求较高,高知退休老人对于党建活动需求较高。

(二)供给

L市只有少数社区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老年服务项目,多数社区提供的老年服务项目单一。

经过走访调查显示,定期的身体检查作为社区老年服务项目中的基础服务项目,并且也受到老年人的高度认可,占据了老年服务供给中相对较高的比重。在社区护理服务中,生活护理服务比重普遍较低,相比较而言,应急维修、全天候热线、应急电话服务占比较高。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老年人来说更注重提供精神生活服务,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健身设施和老年活动室主要是社区必备的基础设施。但在社区养老服务的比例中,虽然健身设施和老年活动室此类基础设施的占比较高,但活动室类型单一,并且陪同聊天、陪同散步等服务,艺术文化娱乐活动安排较少。

L市各个社区均有配套的健身设施和活动室,但大部分社区的养老服务并不全面,仅限于少数方面,并且社区间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差异大,例如 A 社区常年开展定期问诊、看门望锁、治安巡逻、心理咨询、奉献爱心、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卫生清理、文艺汇演等服务活动,推出“菜单式”服务,居民每周可以定期活动。提供了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健康服务、自主选择服务等4大类10分类35项服务事项,居民只要一个电话、一条微信,社区志愿服务站就会安排志愿者按照居民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而B 社区建成时间早,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老旧,社区内养老服务的规划占地面积较小,无法提供充足全面的养老服务空间和资源,该社区所提供的养老服务相对单一。

三、L市社区互助模式现存问题

第一,L市的社区互助养老认可度低、普及率不高。即使社区互助养老的出现在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但是社区互助的范围相对较小。近几年来,国家也积极提倡和支持并制定相关政策政策,但真正的实践还需要一定时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大众思想观念的改变,大部分家庭规模不大,但一些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传统的孝道和养老观念使得大多数家庭对于“家庭养老”的倾向性很强。此外,由于现有制度尚不完善,互助养老的服务效果令人难以信任,互助养老难以实施。

第二,支持力度不够。互助养老政策不完善,L市互助养老模式缺乏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对社区互助养老模式持续摸索学习改进。期间,全国各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文件,我国明确提出鼓励互助养老模式。山东省政府也提出,在推行老年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要大力发展互助养老,很多关于养老的政策也多多少少会涉及互助养老方面的内容,但L市在互助养老方面的具体政策并不丰富,现行政策存在内容上的缺失。社区互助养老发展缓慢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首先,投入的资金不足,养老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服务信息资源不足、信息不对称,这是造成了L市县级城市与大城市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另外,缺乏其余的社会经济来源,仅仅依靠国家扶持补贴,使得社区互助养老发展缓慢。

第三,养老服务经验不足、专业度低。人们在对互助养老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专业服务的人员和技术人才也十分短缺,首先,L市作为县级市,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接受专业教育和学习的青年人很少。其次,针对于老年服务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培训不足甚至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专业素养较低,不能够为老人提供细致专业全面的服务。另外,从事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待遇较低。再者,缺少专业的评估监督管理人员,评估监督管理机制缺乏。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对规范的评估机制,很难对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内容和效果做出准确的评估,对于不合理的现象也没有办法评估改正。社区、街道各管理层级没能真正发挥管理监督的作用,街道、社区在监督工作的开展中缺乏具体的依据,多是走走形式。

第四,缺乏完善的老年基础服务设施。总的来说,L市现有的社区互助养老规模小,设施老套。有些基础设施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身体机能情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社区养老机构和日间照料场所几乎没有。很多社区缺乏高层次的娱乐场所,无法满足高层次娱乐需求,例如老年大学等。服务设施数量不足,类型较为单一,使得老年人的选择较少。

第五,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年龄不同的老年人和体质不同的老年人需要提供不同服务,所以不能等量齐观。但是,目前来看,现有的互助养老方式单一,只能满足老年人一般化的基本需求,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其次,老年服务供给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L市大部分社区都缺乏针对老年群体的心理辅导服务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不能够及时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相应的疏导。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老越多的老年人更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但社区文娱活动举办的次数很少,老人生活单调。

四、建议及总结

(一)建议

1. 增加政府支持力度

设立政府专项养老基金,重点支持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并聘请老年服务人员,使社区老年服务人员系统化、专业化,实施系统教育;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升级改造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及场所,在新社区发展社区养老组织。健全和优化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制定社区养老服务细则。加强对农村社区基本养老管理服务经营质量的综合评估与监督管理社会监督,发挥社区舆论监督的牵头作用,建立健全对农村社会的间接监督与社会舆论的直接监督机制,全面着力提升农村社区基本养老管理服务的综合质量。

2. 提升互助养老的社会认可程度

互助养老观念推行有困难主要是因为我国传统观念及现行社会的小型化家庭模式,因此,社区及相关部门需要加强互助养老知识宣传和教育。首先,国家及社会推行的社区养老模式需要社区等基层进行持续推广,通过基层宣传更能起到推广效果;另外,可以通过加强相关政策的完善和设施的建设来提升老年群体对互助养老的信任及认可。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也开始使用起了微信等现代化的通信软件,所以,社区可以积极利用智能手机和网络,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利用微信小程序制作宣传视频和动画,进行推广宣传教育,保证老年人对于社区互助养老的正确观念形成。

3. 加强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是养老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如果没有完善的设施,那么老年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和明确禁止老年服务供给活动设施及场所的占用情况和不开放的现象等基础设施使用率不足的问题。聘请有一定老年服务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提高老年服务水平。此外,老年人多生活居住在城市的老旧小区,因此需要加快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例如加装电梯等。

4. 根据老人需求提供多样化、质量高的服务

社区内需要建立起“发声”渠道,让社区老年人积极表达自己的养老需求,以便于准确社区工作者准确了解老年人需求,并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逐步解决老年人诉求。根据社区现有基本情况以及老年人需求,补短板,提供更加多元、質量较高的社区养老服务。逐步建立围绕老年人的各类服务项目,基本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建立社区养老委员会,各社区之间相互借鉴学习,互通有无,共同进步。充分利用智能科技等手段,利用微信程序、软件等,建立起老人、子女、社区三方联系。

(二)总结

现如今,老龄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增多,并且社会养老服务思想和水平不断改进,互助养老就成了弥补家庭养老和代际养老不足的新型养老模式,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挑战的一条新路径。各区县在推行社区互助养老的过程中要切合各地实际情况,政府首先要承担起应有的主导责任,发挥引导作用,加强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提升全社会的新型互助养老理念和意识,并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强服务评估与监督。要把老年群体的梯度化、多样化的需求作为养老服务开展的基础,整合多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积极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社会矛盾,减轻年轻人养老压力,力求充分发挥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杜鹏,安瑞霞.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下的中国农村互助养老[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3):50-57.

[2]甘满堂,娄晓晓,刘早秀.互助养老理念的实践模式与推进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4):78-85.

[3]陈际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基于积极老龄化的理论视角[J].江苏社会科学,2020(01):68-74.

[4]刘慧心.大连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现状调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5]曹文静,谢飞,刘韦希,李阿芳,李晓玲,李春艳.湖南省贫困县农村空巢老人互助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20,35(01):18-22.

[6]马锐,邢梦情,张秋怡.互助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20):237-238.

[7]高留志,栗婧怡.我国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构建及法律规制——基于河南省六市养老现状的调研[J].中州学刊,2019(08):79-84.

[8]丁艳琳.城市社区互助养老的长效机制研究[D]. 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20.

[9]梁英惠.青岛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及老年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20.

[10]窦影.社区治理视角下城市老年人邻里互助养老“预阶段”的发展路径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05):83-87.

[11]李明,曹海军.老龄化背景下国外时间银行的发展及其对我国互助养老的启示[J].国外社会科学,2019(01):12-19.

(作者单位:莱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社区
养老生活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养老更无忧了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