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线描教学策略

2022-04-11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兰溪第一小学吴冬梅

天津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线描事物绘画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兰溪第一小学 吴冬梅

线描是指运用线条来进行绘画,并通过线条的变化体现事物在美术方面的艺术感。线描绘画不仅能够充分地体现出事物在形态上的美感,还能够体现其动态的韵律美。线描教学是提升小学学生美术绘画能力的基础。学生在线描绘画过程中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绘画兴趣,学会通过线条来认识世界、描绘世界,同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艺术意识。因此,对小学美术线描教学的策略加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绘画兴趣

在进行教学美术线描教学时,教师所面对的对象始终是儿童,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个和谐的、活跃的、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打破教师对美术教学的局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生活实际充分地融入绘画中来,让学生能从快乐中获得知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高的好奇心,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欲望也较高。因此,充分利用其探索欲,激发其学习兴趣对提升线描教学的效果与效率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多种多样的绘画素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将其有效地融入课堂线描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从一些较为熟悉的物品。比如,从书包、衣服、帽子等入手,让学生观察熟悉的物品形体构成,当学生掌握一定的线描绘画基础,之后再教授较为复杂事物的绘画方法,这样就能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绘画的乐趣,并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线描能力,为美术绘画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解《家乡的桥和塔》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搜集具有本地特色的桥、塔建筑,在课堂上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对桥、塔建筑的建筑风格与特点进行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家、校以及周边的建筑加以观察,让学生从中选取出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线描绘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能近距离地观察周边的桥、塔建筑,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建筑中蕴涵的地域文化,提升绘画兴趣。

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差别较大,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喜好,部分学生可能喜欢具有古典文化气息的青石板桥与楼阁塔,其余学生则可能喜欢更具现代化特色的大型吊桥与高楼大厦。所以,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素材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尽可能地选取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绘画素材,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让学生观察物体的形状和构造等外部特征,全面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线条画作为绘画的基本训练方法,是创造性的图像思维活动,是应该培养的观察力,发展图像思考。观察者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效果也不同。根据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也不同,所以有必要教给我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选择最好的观察角度。其次再让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对事物有整体的印象后,好好观察局部,使整体和部分结合起来。例如,在写生时,首先让学生选择观察的角度,再让学生对照模型,观察和分析人体的构造,头部、躯体、四肢各主要部分的形状构成和比例特征,捕捉主要动态的线条。请不要拘泥于细节,如五官、衣纹等。详细观察了整个人体结构和动态观察后,观察局部。这样,学生综合分析了这些感性的知识,在做作业的时候,不感到困难。

世上有很多东西是千姿百态,是惟妙惟肖,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并且有观察的机会,这时,学生的头脑里还应该有观察的意识,改变位置,多角度、多方面观察才能认识事物的全貌。例如,学习“美丽的故乡”这课曾经有两个学生画过天马山的石阶。有学生说:“石头梯子像带子一样。”另一个学生说:“石梯就像一条巨大的龙。”此时,不同方向的天马山景色。经过一番观察,两人证明了不分胜负。原来从正面看像条带子,从侧面看像条巨大的龙。这告诉我们,观察事物要从全方位、多角度来观察,才能全面、完整。在某堂课上,笔者对学生说:“你听过盲人触摸大象的故事吗?同样是大象,摸了脚的盲人说大象像柱子一样,摸了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扇子一样,摸了肚子的盲人说大象像墙一样,摸了尾巴的盲人说大象好像绳子。为什么盲人说了4种不同的印象?”学生说:“因为看不到大象的全貌,所以只说大象局部的印象。”这时,笔者引导学生说:“我们在学习美术中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注意观察,对画的东西没有全面了解,盲目下笔,就像盲人摸大象一样,不全面,不细致。”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学生观察作用的认识,笔者画了4张和黑板相似的画。其中两张完全一样,然后让学生好好观察同样的两张作品,说一说剩下的两张和这两张有什么不同。那时学生兴致勃勃,积极动脑观察,马上找到答案。这时,笔者强调了观察在学习美术课上发挥了多大作用。在平时的练习中,如写生、创作等,观察是不可缺少的,观察事物的话会深深地记住事物,变得难以忘记、印象更深刻。那就可以创作合乎规律的逻辑的作品。鼓励他们仔细观察,达成好的构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美术最基本的知识。只有仔细观察描绘的东西的特征,才能创作好的作品。当然,要想学好美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有必要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多留神、多看、多想,日积月累,这样就能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就能为学好美术打下基础,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线描画创作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学习的,有观察的话可以感知图像,有观察的话会赞美,有思考的话,线描画教育是以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用从近到远的方法观察,通过想象创作。引导他们好好观察的习惯,不仅要指导学生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形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大小比例和与其他物体的关系。比如,在《未来的建筑》这门课上,会组织学生看、说、联想视频,未来的建筑在哪里?什么形状的?独特之处有哪几方面?比现在的建筑物更先进的地方是哪里?从观察中训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使画面内容更丰富多彩。如此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学生在对外界事物的观察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各种形象,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而要想提升学生的线描绘画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观察。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时,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去探索与发现周边的事物。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探索欲望,但缺乏耐心,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课本充分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从生活玩耍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泡泡飞呀飞”这一章节的内容时,由于“泡泡”具有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颜色千变万化、飞行方向不确定等特点,因此难以依靠普通的口头叙述以及泡泡图片的展示来向学生充分描述“泡泡”这一事物的特点。而学生缺乏对“泡泡”的全面观察就难以掌握“泡泡”这一事物有趣的方面,最终使学生对“泡泡”的绘画兴趣不高。所以,教师应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设计一定的实践教学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吸管与肥皂水来设计简单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利用这两种材料完成“吹泡泡”活动,让学生在“吹泡泡”的过程中近距离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变化以及其在空中的飞行轨迹。这样,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大自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绘画经验。学生绘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的观察水平,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事物的观察结果也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线描能力,教师必须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形体的组合”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可以先安排学生对周围的同学进行观察,使其明白在绘画人体时要从整体出发,注重不同部分的联系,同时还要注意局部细节,兼顾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以强调人物不同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与形体的变化与整体结构的关系。

三、因材施教,提升线描教学效率

在进行线描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性格的特点。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发展较为明显,在认知水平与心理需求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提升线描教学的效率。例如,部分学生虽然具有较高的绘画兴趣,且表现欲望较为明显,对线描绘画具有较高热情,但其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其在掌握一定线描绘画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而对具有较高认知水平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提升其想象力与观察力,使其能在具有足够绘画耐心与一定结构构建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绘画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对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绘画能力,能基于自己的思想对画面进行处理。此时,教师需要详细地讲授绘画基础,帮助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在绘画作品中渗透自己的情感,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在绘画作品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例如,教师在讲解“我的新朋友”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应因材施教,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对于绘画兴趣较高但绘画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观看的动画片入手,了解学生较为喜欢的卡通人物,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卡通人物绘画,并在其绘画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技巧指导。对具备较高想象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在掌握一定人物线描绘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创作出新的人物形象。对已经具备较高认知水平与绘画能力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其绘画结构与相应技巧的提升,对此类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尝试描绘身边朋友的人物肖像,并对其人物绘画的结构与比例进行指导,使其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

四、建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美术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表示,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首要目的。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评价过程中要体现多级性、多维性等显著特点,以适应不同性格、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不同时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到最佳状态,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并从中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来建立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梦幻的城堡”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应时刻观察学生的线描绘画情况,及时对学生的绘画情况做出指导,并予以鼓励。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你这城堡画得真漂亮,只是缺少一些细节,你可以尝试在上面添加一些窗户来使它变得更漂亮。”“现在这样比刚才画的又好看了许多,真棒!”等鼓励语句来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绘画调整,避免学生因为缺少绘画成就感而降低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此外,评价还要符合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仅需要从学生日常的美术作业中进行衡量,还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中,对学生在学习美术时的态度和表现进行观察,并进行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除此之外,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还应注意态度和表达方式,应以柔和的语气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尝试理解不同思维方式的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情趣,进行恰当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美丽的植物和动物”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应充分利用评价手段来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在进行观察与交流时,教师可以运用“你对这朵花的观察真细致。”“棒极了!你发现了这两种叶片其实不一样。”等语句来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可以利用“你在观察窗外的鲜花和大树吗?我们可以课后再一起仔细观察。”等语句来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凝聚到课堂中来。而在绘画阶段,教师还可以多次运用“你的绘画线条真流畅”“你的作品真富有创造力”等语句来鼓励学生进行绘画。

五、结语

随着当今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与传统的教育相比,美术新课程在教育内容方面显得更加充实,表现形态也趋向多元化,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实践教学、因材施教、合理利用评价手段来进行线描教学,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线描绘画的水平。

猜你喜欢

线描事物绘画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美好的事物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
线描画
奇妙事物用心看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