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及树种介绍

2022-04-11甘绍泽

花卉 2022年6期
关键词:树种造林广西

莫 霞,甘绍泽

(苍梧县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梧州 543100)

0 引言

森林树种结构调整是森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14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制定了调整优化树种结构,实现森林4大多样性的实施方案。广西“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也提出了调整树种结构的措施。鼓励和引导经营者打造混交林,限制大型纯林建设,逐步减少种植富含桉树等树种的纯人工林规模,大力打造价值树种、名优林木和优质经济林。当地混交林。森林树种结构调整的目标是逐步调整树种结构,大力营造混交林,促进林分结构和林相结构优化,实现树种多样性、林分多样性、多样性森林林相和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良好、景观优美、质量优势显著的多功能林,使森林既能提供良好的生态功能,又能提供充足的木材等林产品,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森林树种结构调整应遵循适宜立地、分类管理、品种繁多、混种造林、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广西林业厅已明确,到2020 年,广西要逐步扭转林木单一、纯林覆盖率过高的局面,逐步扭转混交林比例,显著改善。逐步丰富全区树种和林相。要求到2020 年,主要林业项目混交比例提高到50%以上,普通人工林混交比例提高到50%以上,增加现有纯人工林面积,达到200 万亩以上。珍贵树种林地面积达500 万亩以上。

1 广西地区林种结构概况

优化和调整森林树种结构的关键是树种的选择。不同的气候带、场地条件和林分条件需要不同的树种。广西中北部推荐使用杉木、台湾桤木、闽楠、枫香、南红木、香椿等树种。广西南部和东南部推荐红锥、荷木、大叶栎、杂交相思、火力楠、沉香等树种。森林树种结构调整方式的选择主要有3 种途径:①沼泽松、冷杉、桉树商品林的再造林。通常面积较小(小于500 亩)。建议采用名贵树种与松、杉、桉成条(4:6)或行间(1:2 或1:3),名贵树种与松、杉、桉混合(50:50 亩))大面积(1000 多亩)。②以松、冷杉为中熟、近熟林。建议将50%的松树、冷杉和桉树稀疏,将50%的珍贵树种种植在林下。③改造松、杉、桉、等低产生态林。建议林下疏伐25%或30%,种植珍贵树种25%或松、冷杉30%。广西树种结构调整造林的一般技术措施如下:为保持树种的高生长和高干质量,调整树种结构的造林密度至少为111 棵/亩[1]。清理林地灌溉,清理林地。图1 为我国4 年间的木材产量,说明木材使用数量逐年增加,因此对产出树材大省—广西的树种结构调整作出研究探讨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图1 2014—2018 年中国木材产量

2 树种选择的原则

在树种的选择上,应选择不同层次、不同颜色的乔木、灌木和草甸,上下结合,合理搭配花期,达到着色、美化、绿化的目的。对于适应种植地点的条件而言,在选择树种时,应充分考虑树种的地带性分布和特点,当地树种最适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它对压力、干旱和害虫有很强的抵抗力,并且它们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体现了地方特色和适宜城市园林绿化的主要树种。抗强是指对酸、盐、干旱、涝渍、土壤干旱、恶劣天气条件、烟雾和有害气体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树种也应优先选择这一类,还应根据遮荫需要选择树冠大、枝叶密集的树种。另外也要重视绿地的观赏功能,应选择树种的色、香、姿、韵等观赏特点;若要吸收和过滤有害气体为主的绿地应选择吸收能力高、治污能力强的树种;以观赏性为主的绿地,宜选用造型优美、色泽鲜艳、四季变化迷人、健康净化空气的树种。一般来说,快速生长的树木容易老化和寿命短,生长缓慢的树木效果缓慢,但寿命长,因此只有合理的组合,才能达到短期和长期组合的目的,用慢生树代替速生树[2]。

3 广西地区几种主要造林树种介绍

广西本土树种丰富,有红锥、西南桦、枫香、杉木、楠木、栎类、稠木、山茱萸、乌桕、构木等。下面就广西最具发展潜力的几种原生树种的生物生态学研究和利用价值进行简要介绍。

3.1 枫香

枫香是一种大型落叶乔木,是我国重要的乡土树种和优良的速生树种。该物种很好地适应了栽培过程并且生长迅速,这种树能抵抗强风和空气污染,种植时对土壤要求低,可在一些干旱地区种植,此外这些树具有耐火性,并且可以在切割过程中通过自身再生来恢复,属于典型的荒山造林先锋树种。在种植该树种的过程中,既能保持土壤,又能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是人工树种结构调整的重要树种。枫香属于观赏性树木,又可用于药用。在树种混合的过程中,可以将杉木、竹种和枫树种混合在一起,形成人工混交林。在混合树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夹层、分散等混合方法,但在混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混交的比例,保证混交方式在施药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种植区有冷杉木桩,应进行零星混交林建设。在混交过程中,应准确输入施工密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更好的造林效果[3]。

种植区的土壤条件并不严格。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山地作为种植地点,树木最好种植在交通便利、规模大、坡度低、土壤肥沃的地区。

3.2 大叶栎

大叶栎为毛栲科的常绿大乔木,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广东、广西、赣南、湖南、贵州、云南东南部,大叶栎为常绿乔木种类,有较强的光照方向。以大叶栎为主的常绿落叶林都是自然次生,但大叶栎优点是具备了强大的自然再生能力,只要有充足的母树,并通过大量的结果和花蕾进行更新,以大叶栎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就可以在砍伐区、空地和新开辟的道路上迅速形成。

其种植应该选择造林地应按其适生环境的要求,选择海拔800m 以下的低山、丘陵地貌类型,土壤最好为深厚、肥沃、湿润的红壤或赤红壤。人工造林依培育目标、造林地立地条件确定造林密度。培育大径材稀植,小径材密植,作为工业原料林培育,用作纤维板材,考虑适当密植。大叶栎喜光,但幼林期需适当庇荫条件。在马尾松、杉木或阔叶树的疏林地,营造异龄混交林效果较好。裸根苗造林栽植时间选择1—3 月;造林前应修剪部分枝叶,适当深栽,压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减少水分蒸腾,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3.3 红锥

红锥是栲属常绿大乔木,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湖南、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乡土阔叶珍贵用材和高效多用途树种,在我国华南地区发展前景广阔。树种表现速生,其材质重而且坚韧,干后不易开裂变形,心材大,褐红色,边材淡红色,色泽和纹理美观,是重要的造船、建筑、车辆、工艺雕刻和家具用材。红锥生于海拔30~1600m 缓坡及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稍干燥及湿润地方。有时成小片纯林,常为林木的上层树种,老年大树的树干有明显的板状根。红锥喜湿润、温暖、多雨的季风气候;土壤条件为由花岗岩、变质岩、沙页岩等母岩发育而成的、土层深厚(>80cm)的、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壤土或轻黏土(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营造红锥纯林时,造林地应选择阴坡、半阴坡,以南坡、西南坡、东南坡为宜,营造混交林时则可不考虑坡向及遮荫措施。

红锥不宜种植在沙质土、贫瘠的石砾土、山瘠、土层薄(<50cm)的重壤土和排水不良的土壤上;不宜在石灰岩地区种植。

3.4 西南桦

西南桦是北半球桦木科桦木属分布最南的一个种,原籍云南和广西,主要分布于西部亚热带季风常绿落叶林中,生长于南方高热带山区。白桦因受灼热风的影响,能适应炎热干燥的气候,初秋落叶,冬季开花,表现出强烈的耐干旱特点。在采伐、焚烧、复垦后新弃置的次生荒地中作为先锋树种,往往先侵入森林,形成单一树种的优势单层林。自然更新方法的人工延伸,对母树的适当养护,防火处理,清除扦插区的残渣,可以达到更好的更新效果。在天然条件下,一般20~30 年便可成材利用。西南桦的高生长在10 年生左右最快,年生长量可达1.5m,大致40 年生可高达30m,以后高生长便趋停顿。胸径生长也表现出初期速生的特性,但30 年生以前均能保持年生长1cm 以上的速度。西南桦寿命也较长,适宜培养大径材。

3.5 椆木

椆木是壳斗科柯属乔木,在南方木材市场上常通称为椆木类,商品名统称为椆木。色泽深红的称为红椆,红柯又名红稠。木材弹性好,不易开裂,是制作家具的好材料。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常见于广西东北部,它通常是低山和丘陵酸性土壤地区次生林和灌木的主要成分。广西经营薪炭林已有数百年历史,过去,商业柴火和木炭一直运往香港和澳门,到1989 年,其森林面积5 万hm2,在浚江、桂江、合江及其支流下游,也形成了以矮林经营为特征的薪炭人工造林区。

3.6 红楠

红楠,樟科,常绿乔木,主要分布于广西北部和中部山区。红楠是我国亚热带常绿林的主要树种,它的木材坚实、美观、细致,是建筑和家具的好木材。红楠的自然再生能力很强,红楠树苗生长在树荫下、林缘、林窗或空地上,成为林中的建筑种或亚优势种,最终形成稳定的红叶楠顶端群落。但长期以来,红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也日趋减少。

红楠树干高大通直,树冠枝簇紧凑优美,自然分层明显,枝叶浓密,四季常青,观赏期长,是优美的庭园、行道、绿化树种。红楠有3 个重要观赏期:春天发叶期,鲜红的鳞芽和幼叶,鲜艳美丽;春末花期,细小而金黄色的两性花,覆盖整个树冠;夏天结果期,鲜红夺目的果柄和蓝黑色的浆果与浓绿色的叶子相映,显得多姿多彩。适应城市环境,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风景树,适宜于种植空旷地,也可在草坪中群植或孤植。红楠还能吸收空中的有毒气体,是休闲区及工矿区的优良绿化树种。

3.7 青檀

青檀是青檀科绿檀属落叶乔木的一种,在中国其他省份几乎随处可见,在桂北、桂东北,可形成以青檀为主的次生青檀林。青檀有许多强壮的侧根,具有很强的插入性,它可以生长在困难的地方,如石缝和石墙。其生长的果实多,自然再生能力强,森林被破坏后,它也能在森林中入侵和发展,当然发芽能力也很强。虽然它经常被砍伐,但它可以在被砍伐后继续发芽和生长。檀皮(檀香)的切割纤维柔软,是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料,木材坚硬致密,可用于家具和木工,叶片粗蛋白含量为19.43%。是一种理想的动物饲料营养添加剂,可作为动物饲料工业规模化发展的原料。

4 广西树种研究与发展对策

4.1 树种栽培管理

移栽幼苗前,应保持幼苗根系湿润,以保证根系充分吸水,将苗从容器中取出后,适当松开苗根部并且适当剪断根部。首先,在移栽过程中,为保证苗木生长质量,应综合考虑苗木的生长速度、生长习性和生长时间,适当检查和调整苗木的行距,掌握不同树种播种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如种子成熟期、生长期始末等,并将其应用于种子播种、扦插、换床等,合理确定最佳种植时间。对于灌溉,首先需要划分圆形灌溉区,按照一定的规律,对轮灌区进行分组,尽可能将同一轮灌区内需水量相同的苗木进行划分,以降低系统工程成本,有效解决缺水问题。其次是灌溉系统的选择。半固定式喷灌系统一般用于苗圃灌溉,喷头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保证苗木浇水均匀、喷头间距相等、密度布置均匀。另一方面还要考虑风向对洒水苗水分布的影响。应研究液滴大小和滴速对幼苗动能的影响,设计应以不破坏幼苗和土壤团粒结构为原则。合理施肥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措施,为促进幼苗生长,可在幼苗生长前6 个月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促进激素和抗生素的产生,刺激幼苗生长。同时,有机肥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移栽后,幼苗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种植环境,在此期间,它们相对较柔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更加重视这个问题,发挥预防和管理的作用,根据苗木的种类和特性,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杀灭细菌,保护苗木。同时,使用前必须对工作区域进行准确分析,合理确定使用量,发现病株时,为防止交叉感染,应立即将病株移出苗圃焚烧,并进行合理的病虫害防治。

4.2 加快树种遗传改良技术研究,提高人工造林良种化率

广西本地树木资源丰富,森林种类多,树木性好,生长发育速度快,产量高,适应性强。但是,原生硬木的遗传改良技术依然落后,而且大部分树木都依然是野生的,根本不能进行基因更新,生产和植树造林仍然以物种的采集与利用为基础,虽然本土树木品种很多,但是单一树种资源数量很少,且分布范围狭小散乱,而且因为遗传背景中有巨大的染色体,遗传变异的可能性极大,变化的范围也非常广泛。所以针对树种质资源特点与遗传改良状况,树种改良策略应该实行长期结合、系统改进、突破性战略,但是因为气候变迁的影响,对树木的大量砍伐造成了林木火灾等问题,目前广西许多树种的天然群体数量已严重减少与衰退,繁殖基地种群非常狭窄。森林遗传资源是亿万年自然发展的产物,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财富,一旦消失,将无法修复,将给森林开发造成重大损失,如果人类对树木遗传资源的需求是恒定的,那么失去我们不需要的遗传资源并不重要,问题在于,人类追求的目标和多样性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产物,人类物种和栽培品种的性状要求随着时间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今天需要的好品种,将来可能被认为是劣质的,过去和今天丢失的遗传资源,将来可能成为宝藏,这是一项前瞻性的遗传改良战略,旨在加强对树种繁殖资源的保护。母树林是在树种原产地选择良好的天然或人工林,生产遗传质量好的树种,以应对近期种子短缺的特殊林分。

4.3 无性利用发展策略

在森林生产中使用树种的第一个障碍是来源的困难。由于许多树种树龄较老,天然林遭到破坏,可采伐的母树资源稀缺,不能满足来源要求,在森林生产中另一个问题是天然林中树种的遗传不稳定性使得很难获得具有高遗传增益的后代,因此有必要加强母树林管理,对种源困难的树种进行无性繁殖试验,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但大量实践证明,受生物学特性等因素的限制,扦插、组培等无性繁殖技术仍存在苗木生长缓慢、繁殖率低、苗木成本高等问题,同时,克隆苗基因单一,生态风险高,林分稳定性低,后期生长缓慢。尤其是苗木繁殖仍然是有价值的大径材树种建设和管理的首选。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树种栽培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树种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很多种植户在培育树种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导致造林效果不佳;另外由于农户在植树过程中不了解树木个体的生长状态,林管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因此在树木育种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以便更好地管理这些树木,确保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需要森林资源来满足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如果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效益,将导致森林资源的严重流失。有鉴于此,有关部门应更加重视林业,大力投入护林工程建设,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树种造林广西
广西贵港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新乡学院特有树种探究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