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2022-04-11王社锋

花卉 2022年6期
关键词:绿地景观设计景观

王社锋

(北关区民航路道路绿化管理站,河南 安阳 455000)

0 引言

绿地微地形景观是城市园林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城市公共区域和居民区占据面积较大,有助于提升城市园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各城市对园林工程的投资与关注愈发加深的今天,在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今天,许多城市正在大肆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和改造工程,并且取得了非常瞩目的成绩,但是微地形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为了切实打造良好美丽的城市风景,需要提高设计的创造性和适用性,从城市绿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设计过程中综合多项因素和设计要求,既要考虑到科学协调性,也要尊重自然、追求欣赏价值,同时还要兼顾市民的生活行为习惯和爱好,以根据城市特点打造一个兼具美观性性与功能性的生态园林,从而提升民众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1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重要性

1.1 可创造独特的美丽风景

绿地微地形会结合地势和植物生长环境按层次有序种植多种不同的绿植或花卉,沿着地面坡度加以改造,从而使植物按照生长状态、叶形、颜色、生长周周期等错落排布,不同植物间高度融合碰撞,并与周边环境相结合,打造出立体化的绿化植被阶梯感,在这个高楼遍布的硬质建筑为主的城市形成高低错落、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这样居民和游客可以在不同的视角高度欣赏到多变的风景,同时为园林绿地增加了许多使用功能,可以帮助进行空间分配,形成植物屏障或是通道指引,如高大灌木成片种植,内部种植草坪或点缀花卉,可以作为隔离带避免行人乱入踩踏,沿路种植银杏树,可以提升绿色通道的美观性,待到秋季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可以吸引大量的居民和游客。

1.2 完善城市生态系统

微地形可以根据地势地形营造出纵横向景区,使各种生物和景观元素在同一空间合理共存,植物有层次的分布可以保障其生长条件充分均衡,各种植物和谐共存,不会因养分、阳光等抢夺而枯死衰败,不仅可以丰富植物的多样性,也可有效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小型稳定的生态系统,使之更适合植物生长,从而延长植物生长周期,增长景观效益,此外微地形景观可与道路、公共设施等有机结合(图1),根据所处位置设计不同的微地形景观方案,如通道旁的景观可以美化道路,愉悦路人心情,公园里的微地形景观可以改善公园环境,提升公园的休闲娱乐性,通过城市原有自然环境、公共建筑物或基础设施的合理搭配来提升其原有的功能效益,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1 微景观与设施的结合

1.3 空间规划功能

不同城市的地形各不相同,为了改善城市空间感,可以利用微地形景观来进行空间划分和空间营造,在原有的自然景观上、结合绿化区的地势地形来合理变化、创造各种各样的空间,如过于平坦的地形没有变化性,从视觉上来说不易于欣赏到完整的美景,可以利用微地形景观来打造空间感和层次感,以丰富绿地区的空间结构,而有些地块过于陡峭,对于行人来说多有不便,如此可以设置台阶,台阶周围以绿植花卉点缀,从而形成一条僻静优美的林间小道,此外还可以通过景观元素搭配来进行空间的组织规划,创造出开放性和半开放性空间,实现动静分区,对休闲和娱乐空间进行划分,不仅能有效提升空间的利用率,也可提升微地形景观的各项功能效益。

1.4 其他辅助作用

当前城市、居民住宅区对于绿化面积都有一定的要求,这不仅仅使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美观舒适的放松场合,还能够发挥辅助工程的作用,因为微地形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城市道路、公共基本设施、地形地势、气候环境,其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实用性,满足城市运转的相关功能需求,如靠近河流、湖泊水源地的景观设计需要兼顾护坡、固土、防汛的功能性,以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河道干净、水位安全,绿地景观设计需要兼顾排水、蓄水的功能性,利用绿地减少地表径流,补充城市地下水,此外还能有效改善当地的交通环境及形象,非机动车道旁的微景观设计能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散步、慢跑等活动所需,也可避免行人乱入机动车道,车道中间的绿化隔离带可以缓解驾驶员疲劳感,起到引导交通和视线的作用。

2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原则

2.1 自然性

现代城市的园林绿化设计总体要以自然环境为根本,尊重自然,考虑景观要素与环境的适应性,使微地形景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因此设计时既要保护既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学会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首先要对设计区域的绿地进行考察,从而可以根据该区域内的土壤、地形、水源分布等进行改造和设计,依据内部各自不同的属性进行划分重组,合理规划好空间布局,其次要将自然景观要素融入微地形设计中,增加整体微地形景观的自然美感,使绿地服从和适应空间周围的环境,使自然的自我复原和持续发展得到保证[1]。

2.2 生态性

在城市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其环境建设一直颇受广大市民关注,为了给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体现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的生态功能性,在如今的高楼大厦遍布的城市中打造一方绿意安然的乐土,也为了助推环保事业的发展,可从生态角度发展城市园林工程,从微地形的选址、绿植品种和栽植等方面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一片园林绿地内创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效果,并确保微地形内的元素都能健康生存,从而可以局部完善生物多样性,进而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利用绿植来提高空气质量、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实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生态价值。

2.3 人文特性

绿地微地形景观主要目的是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改善城市形象,为民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放松环境,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尊重当地民众的意愿,考虑居民的基本需求,一方面要考虑其安全性,对于不同的年龄层,由于心智和生理成熟度不同,在设计时地形不宜过于复杂,坡度不能太大,还需要为特殊人群留置一些专门设施的安放区域,另一方面要兼顾人们的赏景需求,通过合理搭配来保障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风景可供欣赏,最后要通过微地形设计减少风的影响和噪声污染等,为民众散步、游玩创造静谧、祥和的环境。

2.4 艺术性

各个城市具有其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于园林绿地建设也有其规划目标,因此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也是城市精神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在设计时不仅要保障其功能性,还要提升其艺术欣赏价值,因此,在进行微地形景观设计时,为了让人们感受到景观中蕴含的艺术魅力,为了有效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需要合理融入本土文化特色,尊重当地的文化、艺术、历史,在造景的过程中,根据场地、空间等基本条件,合理利用植物、山、石、水等景观元素,来增加微地形景观的艺术性,使艺术、科学以及生活美有机结合,从而体现出当地特有的文化内涵,让人们体会到不同的视觉美感。

3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思路

3.1 公园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公园是城市非常重要的公共场合,为民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场地,也可以作为城市或该片区的地标性建筑,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考虑街道周边建筑的设计风格及环境,所建设区域的大小、地理地势,确定公园景观主体和景观范围,一般公园都是依山傍水,这样景观更为协调,同时也有助于植物生长,形成更加和谐的视觉美感,其次要选择合理的植物,并科学布局、合理分配,既要符合城市绿化的基本需求,也要确保其生长条件适宜,体现出微地形景观的自然性和生态性,同时为丰富公园景观,可利用碎石、台阶草坪、水流等建筑小品设计元素来打造桥廊、凉亭、栏杆、喷泉等休闲赏景多功能区,以提升视觉效果,最后考虑到公园人流量较大,游玩对象分类较多,要为游人设置休闲游玩空间,利用植物或草坪划分运动锻炼区、儿童游玩区和通道,且园内的地势起伏不应构造太过复杂,以提高空间的舒适度[2]。

3.2 广场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广场绿地的微地形景观设计通常有以下3 种形式。

①集会性广场。作为聚集人群,进行集体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为了确保人员安全和方便人员进出,集会性广场道路多采用水泥、石材等常规材料铺设,为了留出较大的空地,通常不配备大量的植物,草坪地块面积也较小,主要在广场四周以修建花坛或篱笆作为隔断,如利用植物塑造台阶,通过不同高度和颜色的植物花卉搭配来增加广场的色彩度和整体的层次感。②交通性广场。这类广场在进行微地形景观设计时应在突出其交通辅助功能的基础上来考虑其观赏性,根据城市交通网和人流量来划分区域,以绿植和花卉进行装点、引导和隔离,以此实现人流、车流的集散,如下沉广场的设计,可以与城市地铁和地下通道建立联系,发挥交通枢纽的作用。③纪念性广场。这类广场需要根据其纪念主题去设计,其微地形景观要同整个广场的纪念环境相匹配,以突出其主题,如采用抬升的处理方式,凸显其庄严肃穆的感觉[3-4]。

3.3 居民区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城市的主体为居民,所有的园林绿化工程也都是为民服务,城市居民不仅需要良好的公共环境,其生活居住环境也应进行改善,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急需通过绿化改造来改变旧貌,而居民区的微地形景观需要根据居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质量要求来设计。①可以基于自然景观配置绿植,采用常绿的速生植物确保小区一年四季有景,栽植高大健壮乔木以遮阳避晒,适当地合理点缀些花卉或草皮以丰富景色,增大绿化面积,使人们在城市生活环境中能够更多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风光。②采用规则式的绿地建设风格,主要在空间层面按照整体性和规整化的方式布景,如在纵向空间通过搭配不同高度的植物、设计台阶或等间距地种植树木来打造层次感,分片区栽植花卉来创造独特的微地形景观。③结合自然式和规则式进行景观设计,根据活动场所的不同功能配置轴线植物、入口植物、水系植物、边缘围合植物、疏林草地植物,在丰富植物多样性的同时可以对小区空间进行合理划分,打造出静态、动态、封闭、开放、半开放等多种空间类型,保留景观的自然性与生态性,同时又可在不同的功能空间利用水体工程来造景、设置些座椅及简单的娱乐设施器材,以提升绿地景观的休闲性。

3.4 道路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

道路具有划分园林空间、引导游览等作用,也是民众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而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旨在创造生态型景观道路,充分利用各种绿化景观元素在保障道路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其观赏性和生态性。因此在设计时可根据道路线性打造长条形的绿化带,选择常年生的绿色植物,根据道路宽度、雨水排放、管线放置要求栽植树木花草,在绿化带内适当种植一些颜色饱和度高的花卉以丰富道路景观,打造层次感和立体度,一般为了保障道路安全,沿线景观不可过于丰富以免使驾驶人员和路人分心,地表造型要设计成“龟背状”,起伏连续的线性可以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而对于沿河的绿色通道,如护城河的绿道,可沿河道修建绿化带,选用高大但不会生长过于繁盛的树木、灌木、地被植物,道路同河流间用防护栏隔离出人行通道,使民众可以安全直接地欣赏河流及两岸风景,此外,对于绿色通道区域有边坡的,为了保障边坡的稳定性,避免水土流失、河道淤泥堆积,可结合边坡坡度、周围环境及当地气候,先用混泥土等进行支护,然后利用爬藤植物或生长力旺盛的草籽来绿化边坡,不仅能达较好的景观效果,还可改善土壤,起到一定的固土护坡作用[5-6]。

4 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举例

4.1 工程背景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享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近些年该城市的园林绿化工作以“林水相依、生态自然、景观优美、和谐宜居”为发展理念,规划并落实了一系列公园、绿地项目,意在打造城市特色鲜明、空间秩序完整、景观环境品质优美的宜居之城,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高需求。

笔者曾有幸参与河南省安阳市多个街道的绿地改造工作,经过调查分析,很多重要道路的绿化遭到了严重破坏,绿植种类也较为单一,市民游玩空间比较受限,为此结合业主委托要求对道路绿化提出了合理建议,利用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等乔灌木、草坪等对文明大道、文峰大道、文昌大道和市民文化广场中华路路侧绿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具体可参见下文表述[7]。

4.2 绿地微地形景观改造设计

为了达成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m2以上的绿化目标,以进一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美化效果,安阳市全力推进园林绿化项目实施,全市园林系统积极开展公园、游园建设,对公园、广场、道路等不同场合的绿地微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力求形成具有特色的绿地风景,如加大补植补栽力度,积极补植白蜡、大叶女贞、红叶石楠等乔灌木,不断增加绿地面积,补栽麦冬、鸢尾、冷季型草坪等地被,开展传统名优花木保护和外来优秀植物引进技术研究,并在全市各处高效贯彻落实具体案例如下:①对中华路文明大道至文峰大道段进行绿化提升改造,由于乔灌木阻拦无法供市民畅玩,于是对该地块绿植进行移植,并将万达桥下面绿地改造万达游园,利用草坪、竹子、欧石竹改造了园路,从而方便了市民游玩和休息,受到了附近居民的好评。②对文峰大道与朝阳路交叉口东北角进行了改造,东风至光明路补栽樱花,也对太行路向东,彤泰游园绿地,铁西路至梅东路分车带内草坪进行了改造。③文昌大道绿地改造,中华路至彰德路分车带内增加了红叶石楠,东风路、平原路草坪补植了地栽鲜花,彰德路分流岛改造项目草坪中增加了油松、景石,中华路至光明路分车带内增加了欧石竹,大叶女贞[8]。

5 结语

综上所述,绿地微地形景观对于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改变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发展和良好运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一项有益全民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该景观设计并不是一项简单轻松的工作,对于设计人员来说,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民众需求,绿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等生物生长条件,结合城市人文特色等多种因素,对公园、广场、居民区、道路等绿地微地形景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以构建自然和谐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切实达成造景、生态及社会效益,进而推动城市的绿色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绿地景观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垂直绿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