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栖地保育的城市湿地公园改造

2022-04-11齐好颖

花卉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园植物生态

齐好颖

(长沙先导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1 项目背景

长沙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洋湖片区,随着洋湖片区近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宜家、卓伯根、洋湖水街、龙湖天街、湘府路高架、潭州大道、地铁3 号线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建设,洋湖片区城市形象品质亟待提升,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洋湖片区的重要湿地景观,是重点改造的项目之一。本次品质提升按照“四精”要求,做到精准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精明增长,分类找准问题、整体策划、分步实施、加快推进。

洋湖国家湿地公园共分3 期,总用地面积约351hm2,其中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期面积约56hm2,本文以洋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品质提升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洋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对栖地保育,围绕着保护栖地进行品质提升,不仅要着重考虑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性,还应该多层次的进行栖地的保育。对城市的湿地公园进行整体的设计,需要针对栖地的区域整体性进行合理的规划、栖地间的尺度、栖地的生态环境单元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以栖地保育作为目标,进行城市型湿地公园的提升。

2 现状调研

2.1 周边人群分析

湿地公园东面为湖南湘江新区规划档案中心、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影像馆等高品质艺术场馆,湿地公园东入口为一期主要出入口,此次改造作为最重要的城市展示界面及湿地形象,人群以外来游客为主。湿地公园西面通过潭州大道底部的涵洞与湿地公园二期相接,形成湿地公园内部完整的交通路线,以公园内游客为主。公园北面紧邻住宅、学校、写字楼,以周边居民为主,容纳少量商务办公人群。公园南面跨洋湖大道邻宜家、卓伯根商业广场、住宅、学校,以周边居民和部分外来游客为主。

2.2 风貌边界分析

公园西、南侧受湘府路快速化改造的影像,界面破坏严重;东侧植被郁闭杂乱、疏密无序,通透性不足;北侧紧邻居民住宅区,现状形成植被缓冲过渡带;公园南北界面缺少出入口,周边可达性较差。

2.3 交通游线

陆地游览体系:交通主流线因快速化改造破坏未连通,缺乏次级游览体系,路面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水上游览体系:水上游线特色不足;码头配套建设不足;游船管理不善随意摆放。

2.4 现状绿化

主园路两侧林荫系统部分缺失,特色地被植物较少,季节观赏性不足;道路两侧开敞绿地和交叉口缺乏特色植物组景;缺少特色开花和彩叶植物。岸线植被特色不鲜明,欠缺多样性、丰富性和色彩的变化,挺水植物因繁殖较快,目前密度较大且疏密无序,遮挡了视线,降低了亲水体验。

2.5 建构筑物

建筑物内部因年久失修,已出现较多破损;为满足5A 景区的创建要求,厕所需进行品质提升,达到3A 级厕所的相关要求。原构筑物多为木制材料,历经10 年之久,大多破损较为严重;过路的涵洞内部照明不足,安全感较差。

2.6 配套设施

公园配套的座凳、垃圾桶、标识牌、水电等配套设施,破损较为严重,且数量较少,不满足人群休憩及服务需求。标识系统破损严重,分级导示功能不清晰,风格缺乏特色,与创建5A 级景区的要求不符,需进行提升。景观照明范围不足、亮度不够,监控系统存在死角,公园的安全性不足。

2.7 现状水系分析

(1)湿地公园的水体常水位29.2~33.0m,水深1.2~3.1m,平均水深2.3m。

(2)现状水环境治理模式。洋湖湿地水源主要来自坪塘污水处理场,日处理污水约12 万t,中水经过“MSBR+人工湿地”系统后流入洋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净化后,从龙骨寺泵站排入靳江河。水体水质符合《湖南省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排放标准》(DB43/T 1546—2018)的一级A 标准。

(3)本项目水系情况。水源主要从北侧雅河流入,由东往西进入湿地公园二期。本项目范围内自然落差较小,水系流动性较差,自净能力弱,局部水域富营养化较为严重。

2.8 湿地生态分析

(1)湿地类型。湿地公园一期内部均为库塘湿地。

(2)土壤特征。土壤营养元素较为丰富,适合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应注意防止营养元素的流失,土壤宜种植观赏性的植物,应加强源头管理,确保土壤环境的质量。

(3)气候特征:湿地公园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时空变化大,春暖夏热,秋凉冬寒。

(4)地质地貌:地势总体稍平坦,南部稍高,属于平原地貌。湿地公园分布有泥盆系,第四系地层。主要岩性为粘性土、砂性土、砂砾石层。

3 品质提升策略原则

(1)生态先行原则。生态先行是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规划的首要原则,生态先行首先在于修复和恢复其生态本底,再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公众提供游憩、观赏空间,开展自然体验、艺术旅游及体育锻炼等功能空间,同时具有文化展示、生态涵养、生物栖息地保护、水生态修复等生态保育功能。

(2)系统保护原则。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坚持适度提升原则,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水域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持湿地资源的稳定性,保持湿地水体、生物、矿物等各种资源的平衡和稳定[1]。

(3)协调建设原则。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与湿地特征相协调,体现自然野趣;建筑风格应与城市湿地公园的整体风貌相协调,体现地域特征;公园建设优先采用有利于保护湿地环境的生态化材料和工艺;严格限定湿地公园中各类管理服务设施的数量、规模与位置。

4 总体设计方案

4.1 景观布局规划

公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外部交通、内部交通、立体交通与绿色交通,尊重公园生态本底格局,营造特色体验游览带,构建特色景观节点,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一心三廊多节点”总体规划结构[2]。

(1)一心:作为向北连接城市绿轴,向南连接社区公园的中心湖区是整个场地当中的核心,也是片区重要的一个关键连接点。

(2)三廊:作为场地内部的特色体验廊道,应丰富场地的体验感与情境感。城市健身休闲廊丰富了城市休闲体验功能;多彩滨水花廊打造了2km 增花添彩的体验式情境游览带;湿地生态科普走廊巧构空间、营造引人入胜的互动式体验廊道。

(3)多节点:公园根据场地特色布置了多个景观节点,以科普长廊、亲子草坪以及醉花榭为主核心节点,辅以樱花坡、探花溪、折水花栈、沁心湾、青柳林、生态岛等节点,为游人提供了丰富的景观感受。

从场地本身功能需求出发,将场地分为湿地科普区、城市休闲区以及城市花园区3 大功能分区(图1),不同分区营造不同主题活动的景观环境。

图1 湿地公园一期功能分区

4.2 景观交通规划

公园主路可通行园区电瓶车,电瓶车停靠点应根据园区布局合理设置;以公园3.5~4.5m 宽的主路作为载体,增设绿道系统,坡度需求为3%~8%;扩建5540m 新建道路,增加游径体验感与趣味性,丰富游线的功能性、可达性,形成完善的公园道路体系;更换破损木材及石材等铺装材料。

道路提升后形成“大环套小环”的游览体系,丰富次级游路。主要策划4 条特色游线:1700m 湿地科普游、2000m 赏花风情游、3400m 城市健身游、1300m 水上风情游。

新增4 处人行出入口,重点提升1 处主出入口,提升公园的可达性及品质;提升原有涵洞内外部装饰,并增设内部照明设施,增强涵洞通行的安全感,并强化公园与外部的交通联系。

根据水上航线航程短的现状,调整阻碍水上视景的小岛码头打造开阔水景,延长670m 水上航线;增设水上码头,结合沿线景点加强水上航线的特色与体验感,形成人气热点。

公园与市政道路的边界处理,打破原有密集的植物种植,梳理植被下层空间,打造视线的通透性,令市民不入公园即可享受公园的美景。公园的围栏设计采用90cm 高的铁艺栏杆进行围合,局部高差较大处,采用1.2m 高的同款围栏,打破公园原有的密闭感,让公园与城市能够更好的融合。

4.3 植物提升规划

植物总体布局原则采用“一带、一廊、三区、五园、多节点”进行园区的提升改造。

(1)湿地生态展示带。在保留现状植被的基础上,梳理水系周边的植物群落,增补各类水生、湿生、陆生植被群落,形成多样化的湿地风貌,打造特色湿地展示带。

(2)2km 缤纷花廊。统筹考虑四季花林景观,结合园区现状开花植物的分布情况,沿水系依次布置开花乔木、地被花卉、水生花卉等各类型观花植物,打造园区最具人气、最亮眼的特色观花游线。

(3)湿地科普种植区(湿地植物主题区)。以湿地植物为特色,根据水位的季节性变化和植物对水的敏感程度,运用乡土水生植物、禾本科植物、低维护草花、耐水湿陆生乔木分梯度种植,塑造弹性湿地植被群落和自然野趣的湿地风貌。

(4)城市休闲种植区(彩叶植物主题区)。以彩叶植物为特色,甄选银杏、无患子、马褂木、枫香、榉树、三角枫、乌桕、水杉等黄色系、红色系的秋色树种,以林荫树阵、疏林草地、林荫道、色叶风景林等种植方式,展现植物的色彩美。

(5)城市花园种植区(多花植物主题区)。以多花植物为特色,甄选四季开花乔木(桃花、木芙蓉、梅花)、草花地被(波斯菊、紫娇花、木春菊、红花葱兰)、水生植物(睡莲、千屈菜、水生鸢尾、梭鱼草)交织成片,各色花卉次第开放,营造百花争艳的浪漫景观。

(6)重点打造梅花园、樱花园、荷花园、绣球园、竹园5 个主题植物专类园,形成洋湖湿地一期的特色植物景点。

(7)运用开花、彩叶、水生植物分主题打造多个植物景观节点,展现不同的季相变化,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色、四季有香、四季有绿、四季有景”的植物景观。

4.4 公共服务设施

(1)建筑。湿地公园现有建筑基本为坡度顶形式,外立面为白墙灰瓦的古典建筑,本次提质保留原建筑风格,主要是进行内部装修,优化内部空间功能;翻新建筑外立面,厕所装修按5A 级景区的要求进行翻新。

(2)构筑物。对构筑物进行系统性修复,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场地需求合理新增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完善配套功能。

设施小品(垃圾桶、座凳等):修缮并同意全园设施小品风格,满足实用、美观、经济,且具备品质感要求,补充设施小品数量,满足游人容量需求。

(3)标识系统。根据5A 级景区要求,统一标识系统,增加其艺术性、美观性,科学合理布局并分级设置,按4 国语言完善标识内容。

4.5 生态修复规划

(1)生态修复与保护策略。①遵循自然规律:湿地湖泊湖水位的高低决定了基地内的栖息地类型的变化,我们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改造。②系统生态修复: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设计,根据不同的栖息地类型和生态组合,有时序、有计划地进行生态修复。建立由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地草本到滨水林地和高地林地的完整水生+陆生植物群落,与基地内浮游、底栖生物、鱼类、两栖类、哺乳类动物以及鸟类共同组成完成的生态系统。

(2)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性。洋湖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干预恢复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年轻、脆弱、不稳定的典型特征。

(3)湿地鸟类资源研究。根据湖南长沙洋湖国家湿地公园本底调查报告(2019 年)显示洋湖国家湿地公园区域鸟类14 目43科134 种。其中,雀形目种类最多(24 科67 种),其次为鸻形目(6科15 种),再次为鹳科13 种。相较于2016 年,鸟类群落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冬候鸟种类增加10 种,这与生境质量的改善密切相关。

(4)湿地生态安全格局构建。①上位功能分区:按照原有规划功能区域进行全面恢复,保育区内活动服务设施建设和人为活动应该尽量避免在保育区敏感区内进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形成集科普宣教、湿地生态涵养和水禽栖息地保护于一体的生态多样性湿地公园。②安全格局规划:根据洋湖湿地公园总体生态规划要求,设置低、中、高生态安全格局板块,保证生物多样性与人和动物的和谐共生[3]。

建立区域生态廊道与重要生态斑块,提质湿地生态系统,改善水质,并实施人工湿地恢复,其余区域实施自然恢复湿地,保护现有鸟类栖息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新的栖息地。

5 问题经验总结

(1)经验1:设计启动前,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精力,将公园的各个角落进行现场踏勘,根据现状确定改造的方向,方可启动设计工作,避免方向的错误。建设单位和设计院应做好现状调研、测量、地勘等前期准备工作,了解现场情况,确定改造的范围及改造的程度。如根据现状确定植物的增减及搭配原则;道路、广场需要保留、提质及新增的范围;配套服务设置的亭廊榭的需改造和新增的内容;现有的休憩空间是否合理、充足、满足市民的需求;配套的座凳、垃圾桶、标识牌等配套设施是否需要提质及新增。

(2)经验2:本项目为设计施工总承包实施的模式(EPC 联合体),不仅对设计施工联合体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要求极高,对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也有较高的挑战,针对施工过程存在的调整,需及时分析现场情况,并联合各单位分析变更的合理性,制定经济合理、效果良好的变更方案,保证项目管理的合理、合法、合规。

(3)经验3:本项目实施范围广、工作面较大,为确保设计效果的完美呈现,需要先实施样板段,确定苗木规格采用标准,铺装材料的质量及相关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后,经各方验收合格,确定实施标准后,再大面积进行项目的工程开展,避免目标错误导致无谓的返工,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经验4:湿地一期建成10 年之久,大部分区域上层乔木茂密,导致底部的灌木、地被无法被阳光照射,植物生长情况较差,部分地被苗木出现较多死亡,根据现场情况,本次提质重点对不适合现有生长条件的苗木进行更换,更换的品种需适应小环境气候。施工过程中,为了营造四季有花及丰富多彩的地被品种,种植了大量的开花地被,如大吴风草、紫娇花、葱兰等,但这些地被冬季枯萎期效果较差,于是,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及时调整方案,采用常绿的麦冬、吉祥草搭配冬季枯萎地被,既有花可看,冬季又不会出现过于枯败的景象,目前植物生长状态较好。

(5)经验5:本项目水体约11.8 万m2,约占公园面积的1/3,水生植物的种植对水质的影响较大,原种植的水生植物,因过度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经过水环境治理后,公园的水质有了明显好转,目前水质较好。在维持目前的水体质量前提下,打造可观赏、科普的水生植物群落,本次提质主要清理过度生长的水生植物,通过疏密、开合的搭配手法,打造不同季节的植物变化,体现湿地植物的特色,同时增加水泵装置,加强水体的流动,保证湿地公园水体的内部流动将对水质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6 结语

栖地保育在城市湿地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满足城市公园改造的生态保护需求,可以满足公园的合理规划需要。洋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不仅仅有利于栖地的保育,还对人类的居住环境提供着改变,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维护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寄期望同行能对本文的经验总结给予给好的建议,为湿地公园后期的品质提升提供更好的技术改进,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猜你喜欢

公园植物生态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在公园里玩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