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初探
——以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提升工程为例

2022-04-11祁军

花卉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锦绣浦东

祁军

(上海春沁生态园林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210)

0 引言

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憩的主要公共场所之一,其可以改善城市控制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城市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城市人文活动之间的相互交流,进而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为了能够顺应时代的要求,满足人们的景色你需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也需要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1 浦东锦绣文化公园基本介绍

浦东锦绣文化公园位于浦东新区内环内核心城区,总面积约为25hm2。西侧紧邻浦东“三馆一园”(浦东图书馆、浦东城市规划和公共艺术中心、浦东青少年活动中心),北接浦东干部学院。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培花社区单元(Z000501)西片区(文化公园)街坊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主体为G1 公园绿地。

地块原为2004 年建设临时绿化工程,建成后实行不对市民开放的封闭管理政策。地块内虽绿化覆盖高达90%,空间幽闭,但主要为意杨、杜英等需更替品种乔木为主的苗圃林。随着周边城市道路及地块的开发建设,地块低于周边基础设施导致地块内部长期排水不畅,东侧苗木大量死亡。

作为核心城区面积较大的集中绿地空间,原苗圃栽植形式难以发挥最大的城市绿地生态涵养功能,亟待改造。

将锦绣文化公园地块纳入浦东城市公园体系,重塑绿地生态,建立连续的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是此次绿地改造为城市完善生态绿地网络重要意义。通过对原有绿地空间的保留与改造,改造完成的浦东文化公园遵循“让自然做功”的生态策略,响应“四化”的要求,保留为主,增色添彩。尊重场地现状肌理,在原有植物保留的基础上补植杉类混交林,以半常绿落雨杉为主,搭配银杏与香樟,与花带共同构成彩色植物带,形成良好的植物天际线,打造一片静谧的“多彩森林”,高乔木量加地被的种植模式,为城市带来有机活力的“森”呼吸可成的绿色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空间。

2 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意图

对于浦东锦绣文化公园而言,其主要的设计意图在于优化城市绿色空间结构、保留城市空间记忆风貌、发挥城市绿地休憩价值,在充分把握设计意图之后,就能够让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更加的贴合实际的需求,能够将城市的风貌真正的展示出来。

2.1 优化城市绿色空间结构

通过对原有绿地空间的保留与改造,改造完成的浦东文化公园遵循“让自然做功”的生态策略,响应“四化”的要求,保留为主,增色添彩。尊重场地现状肌理,在原有植物保留的基础上补植杉类混交林,以半常绿落羽杉为主,搭配银杏与香樟,与花带共同构成彩色植物带,形成良好的植物天际线,打造一片静谧的“多彩森林”,高乔木量加地被的种植模式,为城市带来有机活力的“森”呼吸可成的绿色可持续的基础设施空间。

作为打造城市十五分钟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绿地,锦绣文化绿地的改造通过和周边其他属性的公共绿地建立联系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改造中通过将原有地块变更为公共开放绿地,整合东侧白莲泾河道绿化、南侧高科西路道路绿化以及北侧前程路道路绿带,串联实现绿色开放空间的系统功能提升,整体优化了文化公园片区的绿色空间结构,为周边复合的需求提供了连续的绿色空间[1]。设计以“一带一环”的景观结构进行场地空间串联。“一带”:西侧沿街活力带,通过缤纷花海结合木栈道的形式,形成良好的沿街展示通廊,同时林下木栈道形成曲径通幽的景观氛围。“一环”:全园以自然曲线的形式,打造1.6km 林下生态慢行环(图1),并融入浦东慢行绿道系统。

图1 1.6km 慢行环

2.2 保留城市空间记忆风貌

由被遗忘的苗圃到深受市民喜爱的开放绿地。一条跑道、一片森林,设计用最简洁的景观语言,通过“低介入”的设计逻辑,拉近人与自然、人与物的互动关系。在资金限制与工期紧张的前提下,公园以原有中轴道路为界,东西两侧采取不同改造强度设计。

绿地西侧靠近“一园三馆”区域,为配合该区域的开放,与一园三馆户外绿地及竖向相协调,在造园工程中,西侧绿地通过适宜的微地形处理丰富造园要素,解决原地块与西侧界面整体1.5m 高差,形成了湿地水塘、草丘、疏林、密林的景观层次,平衡土方的同时达到加强园林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绿地东侧则以保留为主,仅沿新建环形主园路梳理绿地空间,保留并改造原有苗圃网格状设置园路,保留场地肌理。在浦东新区绿化林业管理部门协调下,公园东侧原有苗木死亡地块移植大量浦东新区内道路绿化搬迁苗木,进一步提高绿地内乔木种植形成乔木林生态基底。

锦绣文化公园内不仅保留大量原有苗圃乔木,并且通过搬迁苗木区域栽植形成了展示了浦东新区绿化建设成果乔木林。同时,在公园西南城市规划展示馆对面区域,通过7 株搬迁榉树及三角枫的栽植形成疏朗的秋景主题疏林草地空间。

2.3 发挥城市绿地休憩价值

为避免公园绿地沦为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附属物,还应当在重视城市公园绿地物质功能和生态功能基础上,关注其社会功能。城市更新语境下的绿地应该既是生态涵养的绿色基础资源,也应赋予其“人”活动的社会责任。

公园西侧正在建设中的“三馆一园”区域中正建设一服务于公共建筑区域活动的集中室外绿地空间,该绿地作为公共区域的配套具有丰富的室外运动、景观广场等,能够为周边市民提供多样性的室外活动空间。仅一条锦瑞路之隔的锦绣文化公园在建设中寻求差异化的功能补[2]。

作为浦东北蔡地区最大的公共绿地空间,设计以“还绿于民”为主旨,创造一处核心森林绿肺,设计中克制的最少量化布置铺装场地,活动空间均为利用原有苗圃道路及场地空间为主,“低介入”的设计思路始终贯穿始终。

3 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分析

针对浦东锦绣文化公园景观设计而言,制定了详细具体的方案,其主要表现在功能定位:自然多彩的城市森林、总体布局“一带双环”、植物营造“一带三区”这3 个方面,基于合理的分析,明确方案之后,最终也能够使景观的设计更加得体。

3.1 功能定位为自然多彩的城市森林

结合“三馆一园”区域整体空间布局,重点突出文化公园的“静”,以生态为基地,低影响开发为手段,营造城市森林景观,为市民打造动静结合的城市文化空间。整体设计如图2~图4 所示。

图2 浦东锦绣文化公园鸟瞰图

图4 浦东锦绣文化公园南北向改造效果

在对场地内自然元素充分识别的前提下,采用抓重点、分区域、有的放矢的改造手法,充分利用原有的苗木资源,秉持能留尽留、重点区域重点打造的原则进行植物调整,以生态为基地,形成植物成片、成环的植物景观结构。西侧植被以移除调整为主,东侧基本以保留为主,仅在林下增加了园路,保持了原有环境,又有机融入了公园的功能[3]。

图3 浦东锦绣文化公园

3.2 总体布局为“一带双环”

①“一带”为西侧沿街活力带,通过缤纷花海结合木栈道的形式,形成良好的沿街展示通廊,同时林下木栈道形成曲径通幽的景观氛围。②“双环”:a.现状南北向6m 主园路西侧近锦瑞路,设置花海栈道环,长约346m;b.场地内新建长度1.6km 慢行主园路环路,提供康体健身运动场地,融入浦东绿道系统,将市民活动主要集中在主园路两侧。

3.3 植物营造 打造“一带三区”

①一带是指星火之环(黄山栾树+落羽)“一带”为公园内的主园路,主园路西侧采用香樟作为行道树,东侧南面以黄山栾树作为行道树。通过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的组合变化,让人体验到变化丰富的景观体验。②三区:特色杉林区、活力草坪区、多彩森林区。a.特色杉林:该区域位于公园的西侧,乔木以杉类植物组合搭配为主,主要衫类品种有:墨西哥落羽杉、东方杉、中山杉、池杉等。局部点缀乌桕、黄连木等植物品种,地被以自物生态型的植物为主;b.活力草坪:该区域位于公园的西侧,为场地内现有草坪区域,因长势较好,予以保留,在重要的视觉节点处,点植大乔木,营造疏林草地之感;c.多彩森林:公园内其他区域以保留林地为主,営造森林之感。沿路乔木以色叶乔木为主,主要有银杏、无患子、黄山栾树等,莒造多彩的植物景观,沿路局部点缀紫薇、海棠等开花小乔木,林下地被以二月兰、海桐等易于养护管理的品种为主,让游客有在森林中的感觉[4]。

4 浦东锦绣文化公园设计施工的具体处理

针对浦东锦绣文化公园设计施工而言,在具体的处理环节,还需要针对施工过程之中的关键技术加以分析,能够探讨对应的节能环保技术,再结合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合理使用,这样就能够让处理更加的具有针对性,让施工也能够顺利的实施下去。

4.1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下:①土方量需求量大,土源控制难度高。原状洼地多,接壤同步建设道路标高提高等原因,为达到绿地自然排水和景观绿地要求进行外进土方造型,需量约10万m3。②在工期、质量的双重把控的难点中,我们通过考察周边5km 以内的在建出土项目,同步把握出土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开挖土层情况,通过源头控制、减少运距提高频次、日完成量的统计对比等多种管理形式,推进土方工程的进度。③在投资额弟、品质高的压力下需通过“新购+再利用”结合的形式达到景观提升的要求。通过区内绿化工程的资源统筹、搬迁项目的实地排摸、苗木勾选及挖、种两处作业队伍的高度配合,做到“随挖随种”,并对应种植区域的景观需求做到“对应品种、对应形态、对应规格”的进行挖运种的控制,已达苗木资源的再利用和提升景观质量需求的无缝衔接。

4.2 节能环保技术

①通过改造原状区域积水点,达到收集雨水的功能,并用于场内绿化浇灌的水资源再利用的效果。②结合本项目同期开展的绿化搬迁工程的资源,最大程度的择选搬迁乔木、灌木、地被等绿化资源用于本项目绿化栽植,让城市园林项目在不断更新的背景下,统筹“迁”与“建”的需求,达到绿化资源的再利用、在投入的功能。③统筹周边在建基建项目,调运、选择良好的土方,满足本工程绿化种植土方的需求和利用[5]。

4.3 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

项目在建设中引入蒙草生态公司“停车场草坪”的专利技术、材料、草种,尝试在城市园林建设中逐步引入可停车、耐践踏、耐碾压,具有绿化景观功能性的特色草坪,推进针对草种、材料、技术、工艺的实践、总结和“四新”建设的推进。

5 浦东锦绣文化公园设计亮点

对于浦东锦绣文化公园而言,其设计亮点在于因地制宜、创新改造和跨前一步、环境治理,在对应的设计之中只要能够把握住这两个方面的实际要求,最终就能够让公园设计更加具有亮点。

5.1 因地制宜、创新改造

针对原地块东南角的3000 余m2混泥土地坪,优化设计建设为停车场草坪,増加绿化覆盖率的同时节省翻建费用,又能为周边活动和市民提供停车便利,起到很好的社会效益。

5.2 跨前一步、环境治理

为确保项目周边环境与文化公园整体景观相协调,结合文化公园高科西路出入口设置,我局制定了高科西路绿化带的改造方案,纳入文化公园项目,同期实施统一管理。

5.3 小结

此次项目建设集众人之力,攻坚克难,虽初步完成了任务,但由于工期紧,苗木非种植季种植等因素,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后续维护。①作为此次工程的创新挙措-停车场草坪,在上海地区应用较少,为确保常年绿色的景观效果,对后期养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②随着园内新种苗木的生长,考虑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合理性发展以及整个绿地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后续需要结合养护和绿地调整改造不断优化植物配置,使之呈现连续的景观效果。③文化公园地处新区文化中心地带,周边居民多年来对于文化公园寄予了较大的关注和关心,为使文化公园建成开放后发挥更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后期可结合居民需求,不断完善设施,提升服务效能,辐射周边更多的居民游客,提高群众幸福感[6]。

6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阶段对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如何才能够让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能够匹配上城市的发展,就需要进行更多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锦绣浦东
瓷上锦绣,鲁青追梦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党旗锦绣
三十年的浦东
“三不”工作:打造人民调解浦东模式
乡村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前有深圳、浦东 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
鸡迎锦绣春
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