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022-04-10魏东堂

铁路技术创新 2022年5期
关键词:轨排精调轨枕

魏东堂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部,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随着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沪杭高铁和京沪高铁等一系列无砟轨道高铁的相继开通和运营,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已逐步实现系列化、现代化和标准化。无砟轨道按结构形式主要分为CRTS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CRTSⅡ型双块式无砟轨道、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在道岔区段主要有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和板式无砟轨道。高铁无砟轨道结构与普通轨道结构一样,由钢轨、轨枕、扣件、道床、道岔等部分组成,这些力学性质截然不同的材料承受来自列车车轮的作用力,各部件之间紧密相关,任何一个轨道部件性能、强度和结构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部件的工作条件,并对列车运行安全与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1 工程概况

中兰高铁甘肃段正线全长173.727 km,路基总长75.186 km,占43.3%。正线有砟轨道298.475 铺轨公里,正线无砟轨道44.459铺轨公里,到发线18.285 km,其他及次要站线9.49 km。一般地段铺设有砟轨道,长度大于1 km 的隧道及隧道群共计22.230 km(双线)铺设CRTS 双块式无砟轨道,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该项目地理位置处于大风、昼夜温差大的不良施工环境。隧道内无砟轨道施工工序多,作业面有限,质量控制严,后期养护成本高,为确保无砟轨道一次性施工质量达标,加强现场质量管理,提高无砟轨道施工实体及外观质量,要求各作业面对各道工序和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质量严格控制、逐级进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确保“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入下道工序”,从而实现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创优。

2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1 基层面检查

无砟轨道基层面施工时,应重点检查支承层顶面标高及中线偏移,确保将标高和中线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支承层在施工时要控制标高及中线位置,高程控制为+5/-10 mm,中线偏位控制为10 mm,宽度控制为0/+15 mm[1]。如发现支承层顶面高程偏差较大,要提前考虑模板高度及轨排支承体系的固定。桥梁底座板、隧道调平层施工时也要进行相关检查。应按要求对支承层做凿毛处理,且在摆放底层钢筋前将底面冲洗干净,确保与上层混凝土的联结性。

2.2 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是为轨枕散放、轨排调整、钢筋绑扎及模板安装等提供基准线,测量放线要严格按照CPⅡ、CPⅢ控制网进行定测[2],确保测量精度。要求测量放线直线按20 m、曲线按10 m 测放中线和两模板边线,中线偏差控制在2 mm 以内,弹设的墨线要确保线迹清晰。操作工人至少2名,放线时要有技术人员或作业人员跟班,并由测量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为方便控制轨枕步距(650 mm),每间隔6.5 m 弹1 道横向墨线。

2.3 底层钢筋摆设及轨枕散放

该项工作可超前完成创造工作面,操作工人为4名。底层钢筋可绑扎好后进行铺放,或先放置底层纵向钢筋待轨排起道后再进行钢筋绑扎。轨枕散放时必须配合散枕机操作,先进行基准线拉设,轨枕散放就位时,人工方式利用撬杆进行微调,确保轨枕的间距及承轨槽中线的顺直,每次作业完成后需检查轨枕间距及中线位置,严禁线形铺设“S”形轨枕。标记轨枕控制边线及每隔不超过10 根(6.5 m)标定1 次轨枕里程控制点,轨枕散放中线偏位要确保控制在10 mm 以内。在上工具轨之前,轨枕的线形必须要顺直,同时检查轨枕的外观质量,如有混凝土破损和桁架钢筋变形的情况,立即进行更换和进行桁架钢筋调整。

2.4 轨排倒运及安装

轨排吊装必须采用专用吊具,轨排运输时可采用10 t 龙门吊运输,根据现场经验,需6 名工人配合安装。安放前先检查轨枕铺设的间距和中线位置,检查轨枕承轨槽处的橡胶垫块及扣件的完整性和安放情况,确保橡胶垫块安放平稳,承轨槽上无杂物,钢轨面均落入承轨槽内,确保钢轨承轨面与承轨槽的密贴性及正交。轨排安装时要提前进行拉线定位,轨排与轨排的连接处轨头之间需留有170~175 mm 空隙,严禁轨头端头挤死[3]。轨枕扣件扭压力宜采用羊角扳手进行紧固,轨排下落时要匀速缓慢下放,注意对轨排及轨枕的过程保护。为保证轨排组装顺直,建议施工过程中对轨排进行编号,倒运及安装时可根据编号按照顺序进行轨排组装。

2.5 轨排粗调

通过轨排将轨枕连接,用内燃机扳手将扣件拧紧,扣压力扭矩按230~250 N·m 控制,并通过端部夹板固定形成轨排,轨排安装完后要进行粗调,粗调时各工具轨暂不用鱼尾夹板固定,根据现场经验需6人配合共同作业。轨排粗调主要是对轨排的中线平面位置、标高、轨距及轨枕间距的微调(见图1)。平面位置利用轨排中心对正测量中线采用龙门吊或起道器进行调整,高程采用水准仪(及轨道尺)按标高(高差)测量。控制标准为:平面位置不大于5 mm,高程不大于5 mm(一般按低标高控制),轨距为±0.5 mm。

图1 轨排粗调

2.6 钢筋绝缘绑扎及接地焊接

轨排粗调后进行钢筋绑扎,除综合接地贯通连接钢筋外,其余钢筋均采用绝缘卡绑扎,每板轨道块的综合接地焊缝长度必须大于100 mm,焊缝厚度大于4 mm[4],接地端子必须紧贴钢模板,上层钢筋绝缘卡尾部全部剪除。钢筋绑扎完成后应进行贯通电阻和绝缘电阻的测试,检查钢筋的绝缘效果。

2.7 模板及伸缩缝安装

无砟轨道施工模板表面在施工前要打磨干净并涂刷专用脱模剂(不允许采用废机油涂刷),安装时必须进行拉线定位模板线形并进行加固,模板连接处必须贴海棉胶,防止漏浆,同时要注意模板侧面的垂直度,模板底部悬空部位要采用砂浆进行封堵。如果有伸缩缝,其制作要根据工装的特点,采用适合该工装的伸缩缝安装方法。伸缩缝安装要牢固,且便于拆除。

2.8 轨排精调

轨排精调为混凝土浇筑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在轨排精调后要立即浇筑混凝土,不允许再进行其他工序施工,以免造成轨排扰动。根据现场经验分析,轨排精调将是制约施工进度的关键,轨排精调前各道工序要尽可能保证提前完成,为轨排精调创造工作面和施工条件。根据现场经验,轨排精调操作一般为6人,要求操作工人尽量固定,不得随意更换,确保操作熟练。同时,工具要与调节器相配套。操作工人要熟悉精调方法,一般先进行平面位置精调,再进行高程调整,控制标准为:高程±0.5 mm,平面±0.5 mm(为确保精度,建议平面控制在±0.3 mm 以内),轨距±0.5 mm。精调完成的轨排各调节器要受力均匀[3],严禁单个调节器受力或调节器有悬空现象发生。轨排精调后严禁作业人员在轨排上走动,并用侧向轨道固定杆对轨排进行固定,严禁机械碰撞排架或模板系统(见图2)。

图2 轨排精调

2.9 混凝土浇筑

轨排精调完成后要及时浇筑混凝土,根据现场经验一般需要操作工人12 名。混凝土浇筑施工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控制:

(1)混凝土原材料及拌合。要求混凝土的标号、搅拌时间、坍落度,及其和易性和流动性均符合混凝土浇筑要求,一般运送到现场的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50~180 mm,混凝土初凝时间控制在3~4 h,从出机开始计算到现场,一般要严格控制运送时间,混凝土初凝前必须完成抹面收光作业。严禁作业人员及司机在混凝土中私自加水,混凝土出机2 h 内必须完成混凝土浇筑,建议混凝土灌车到达现场后,高速搅拌2 min 后再进行卸料、浇筑。

(2)混凝土入模布料。混凝土入模布料一定要在标尺的控制下,要有专人负责配合布料,保证混凝土面在设计标高的位置且大面平整。

(3)混凝土振捣。振捣一般采用2 台高频振动棒,按左、右分前后进行浇筑,振动棒为垂直下插,不得利用振动棒推拉混凝土,要注意模板周边及轨枕下部的振捣,振捣过程中严禁碰撞轨排、调节器、模板及钢筋[5]。混凝土下料要采用溜槽或滑槽缓冲混凝土下落冲击力,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必须设置简易浇筑漏斗。混凝土浇筑前,先进行轨枕及支承面洒水湿润,并对轨枕及排架采用套枕或土工布包裹进行保护,需2人用湿毛刷将落入轨枕和排架上的混凝土清洗干净,注意在清洗时不得将水带入混凝土表面。混凝土浇筑中要防止机械设备对排架的碰撞,振动棒要有富余(现场必须备置4台)。采用混凝土标杆控制混凝土顶面高程,采用水平尺控制混凝土顶面排水坡度。一般混凝土浇筑后1~2 h 要将调节器高程松动1/4 圈,以使轨枕与混凝土密贴,混凝土终凝后4 h 内(一般为混凝土出机后10~12 h)将扣件及轨道夹板及时全部松开。经验方法为:用大拇指压混凝土表面,表面不出现窝陷且不粘手。无砟轨道精度受混凝土浇筑的影响非常大,为确保无砟轨道的精度,除了控制精调时各轨排的调节器受力均衡并锁定外,最重要的环节是混凝土浇筑,振捣工人要有质量意识,整体素质高,要求工人操作时弯腰手持振动棒垂直下插。

2.10 混凝土收光

混凝土抹面收光至少4 次,操作工人一般为6~10名。第1次为提浆粗平,第2次为1 h后用钢抹抹平,第3 次压平收光,第4 次为轨枕周边、横梁下部、钢轨下部及伸缩缝位置的压缝处理,该部位的收光为薄弱环节,要重点进行控制。混凝土收面要配备不同的抹子,第1 次提浆粗平采用木抹子,后期采用钢抹子光面。要特别注意第3 次和第4 次收面时间,一般为初凝时间前1~2 h。混凝土初凝后意味着混凝土已到触变极限,无法再进行收光作业,初凝后的混凝土不能再进行施工。大风天气对混凝土的裂纹影响很大,要加快第3 次、第4 次混凝土的收面时间。抹面时混凝土收光过程中不允许洒水,可将抹子打湿后进行收面;靠近轨枕处的收面要采用小圆端型钢抹子向内收压紧轨枕周边,且不得将该范围表面压低。轨枕周边、托盘下部、钢轨下部及伸缩缝处的收面是薄弱环节,要重点控制。曲线地段的道床板顶面要防止混凝土的塌流造成下高上低现象。

2.11 混凝土养护

道床板混凝土养护(路基及桥梁地段、隧道内采用洒水养护)采用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根据现场经验需4 名操作工人。混凝土的第1 次养护非常关键,要在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6]。其表面产生强度,手指按压不动,一般时间为混凝土出机后8~10 h 内。混凝土养护要专人负责,每个节段具备养护条件后就立即养护,严禁长时间将混凝土面暴露。根据经验,一般混凝土第4 次收光2 h 以后就会产生裂纹,特别是大风天气裂纹产生较快,要加快第3 次、第4 次混凝土收面速度。不应抱有待混凝土收光表面干硬后一次养护的思想,第4 次收面后要每间隔0.5 h 观察混凝土表面。混凝土表面严禁出现裂纹。如采用水养,第1次养护时间同上,先采用毛毡覆盖后洒水,不得直接用水冲洒混凝土表面,洒水后采用土工膜覆盖,前3 d 的混凝土养护很关键,必须保湿覆盖养护。混凝土的保湿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7 d,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14 d。

2.12 排架及模板拆除

排架及模板拆除的操作工人宜为排架倒运及安装人员。拆除过程中必须高度注意对混凝土边角进行保护,不得强拆强敲,严禁出现无砟轨道混凝土掉角破损现象。拆除的模板及轨排要有保护措施。拆除轨排时必须检查是否还有弹条扣住钢轨,拆除后可进行侧模拆除,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要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且能保证边角不受破坏。轨排、模板及小型机具倒运时,也要做好保护措施。

2.13 轨道几何状态检测

待混凝土应力释放完成后(根据经验约3 d 后),将轨排安装于浇筑完成的道床板承轨槽内,扣件按标准扣压力锁紧工具轨,并用夹板连接,要特别注意轨排与承轨槽的密贴性[7]。每次测量长度建议300 m 为1个单元,轨道检测要建立数据库,数据采集后要及时反馈给无砟轨道测量管理人员。对出现的偏差,技术人员要从轨道精调、机械挠动、混凝土振捣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及时对下一循环进行调整。

3 施工物流组织

施工物流组织要提前规划,做好物流通道的选择。各物资材料要提前报计划,提前进场。各道施工工序之间要相互衔接,受自然因素影响,各作业面要尽可能为轨排精调创造工作面,如发生当日进度未按计划完成时,可将后序工作提前完成,第2天的进度必须通过赶工措施进行补救。根据现场经验一般轨排精调耽误较多,可通过第2天晚上赶工补救,因此要提前完成轨排精调前的各工序施工。

4 工具、小型设备及器具

无砟轨道施工是一个精细化作业过程,各工序、各作业面的操作工人要有责任心,对所使用的工器具要进行保护,不得随意摔扔或乱丢乱放,设备操作要由熟悉的人员进行,工班负责人在施工前要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质量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各施工工序质量合格。

5 隧道无砟轨道施工机械化配套建议

建议铁路隧道工程无砟轨道施工前要进行施工机械配置方案设计[8],并纳入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机械应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辅助坑道设置、施工方法、工期要求、施工场地等综合因素进行配置。主要遵循如下原则:(1)施工机械应与主要施工方法相配套,与施工工期相适应;(2)施工机械配置的生产能力应大于均衡施工能力,均衡生产能力应大于施工进度指标要求;(3)施工机械应注重科学配置,以发挥机械的总体效率;(4)施工机械需安排备用,对混凝土拌和设备、运输设备、混凝土喷射机、混凝土输送泵、通风机、抽水机等应配备备用设备;(5)施工机械应根据施工进度的计划安排,及时进场,保证正常施工;(6)长隧道洞口或隧道群间应设置修配机构或车间,并配备相应的修理加工机械,储备一定数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

6 结束语

无砟轨道施工一般为流水作业,各工序之间衔接非常紧密,对各工序施工质量要进行严格把关,相关施工和现场管理人员可参照上述操作要点进行控制,要求各道工序作业人员之间提前做好技术交底,下道工序施工前要对上道工序进行检验和验收,验收不合格则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不能因上道工序的质量问题影响无砟轨道整体质量及进度,进而保障高速铁路顺利开通并安全运营。

猜你喜欢

轨排精调轨枕
装配式可调间距的X形抗滑动轨枕研究
磁浮轨排铺设装备-轨排轨道梁耦合动力学分析
磁浮交通轨排耦合自激振动分析及自适应控制方法
中低速磁浮立柱式地段“支座法”轨排架设技术
复合材料轨枕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轨检小车在高速铁路轨道检测及精调中的应用
有砟轨道桥梁上轮轨式架桥机工具轨排关键技术研究
高速铁路接触网精调关键技术浅析
轨枕外观及修补工艺研究
薄轨枕的效力得到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