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克兰:“欧洲之门”的困境

2022-04-09孔田平

领导文萃 2022年7期
关键词:乌克兰人克里米亚帝国

孔田平

乌克兰素有“欧洲之门”之称,2013-2014年曾与俄罗斯兵戎相见,如今再次成为全球地缘政治的焦点,其命运受到国际关注。

乌克兰成为现代独立国家的历史仅有30余年,但在其土地上曾经上演过一幕幕至今对乌克兰国运仍有深刻影响的历史戏剧。今日乌克兰的土地曾是多民族共有的家园,乌克兰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犹太人、鞑靼人、白俄罗斯人、保加利亚人、希腊人、亚美尼亚人、德意志人、罗马尼亚人等长期在此生活。直到16世纪,乌克兰作为地区名称才被广泛使用,当时意指“波兰王国的边境地区”(“乌克兰”在斯拉夫语中有“边缘”“边疆”“边境”之意)。

1667年,俄波签署《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沿第聂伯河瓜分乌克兰土地,俄罗斯获得“左岸乌克兰”(第聂伯河东岸),波兰控制“右岸乌克兰”(第聂伯河西岸)。乌克兰人把1648-1667年这段历史视为乌克兰人对波兰压迫的反抗时期,俄罗斯人则认为这段历史是“迷失的乌克兰溪流重归俄罗斯大河”的时刻。

从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乌克兰土地一直是奥地利帝国(后来的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这两个帝国的一部分。在俄罗斯帝国内部,分布在第聂伯河东西两岸的人被称为“小俄罗斯人”,这个地区则被称为“小俄罗斯”。而乌克兰土地上更多的人则自认为“鲁塞尼亚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崩溃。十月革命后,在乌克兰的土地上曾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利沃夫”)。1918年底至1921年8月,红军为解放乌克兰与白军、波兰军队、乌克兰军队和哥萨克农民武装展开争夺厮杀。1922年,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此后苏联在当地推行本土化政策,鼓励乌克兰语的使用。1954年,苏联将克里米亚州划归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苏联时期,乌克兰是苏联的农业、钢铁、军工生产基地,也是黑海舰队和苏联核武库所在地。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事实上成为有核国家。1994年美国、英国和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乌克兰以弃核为条件换取安全保障,各国尊重乌克兰的独立、主权和边界。乌克兰独立30年来,国家被寡头等既得利益集团俘获,未形成稳定而成熟的政治体制,国家构建的任务至今都没有完成。2004年亲俄政治家与亲西方政治家的选举之争引发“橙色革命”,2013-2014年因亚努科维奇总统拒绝签署与欧盟的联系协定爆发“广场革命”,最终导致克里米亚被并入俄罗斯,乌克兰东部成为冲突区。

乌克兰不仅是自身历史的塑造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俄罗斯历史的塑造者。在俄罗斯帝国时期有“大俄罗斯”“小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概念。乌克兰与俄罗斯不同的历史叙事成为影响乌俄关系的一个因素。2003年时任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出版了《乌克兰不是俄罗斯》一书。2021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长文《论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强调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是“同一个民族”,现代乌克兰是苏联的产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声称,很难认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有什么兄弟情谊。

乌克兰处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其地缘政治选择备受大国等重要国际行為体的关注。就面积而言,乌克兰国仅次于俄罗斯是欧洲第二大国。乌克兰曾是俄罗斯向欧洲供应能源的枢纽,但“北溪-2”天然气管道的建成削弱了其在欧洲能源供应中的地位。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乌克兰成为影响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国家。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作为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的乌克兰发挥了关键作用。独立的乌克兰成为欧亚大陆地缘政治的敏感地带。

1997年,美国著名的地缘政治专家布热津斯基认为,“乌克兰是一个地缘政治支轴国家。没有乌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少了乌克兰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帝国地位,但所建立的基本上是一个亚洲帝国,并且更有可能被卷入与觉醒了的中亚人的冲突而付出沉重代价”;“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5200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乌克兰丧失独立将立即影响到中欧,使波兰变为一体化东部前沿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

乌克兰能否保持独立,不仅直接影响俄罗斯,也会影响波兰等中欧国家。在欧盟和北约扩大之后,乌克兰事实上成为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缓冲地带。早在2014年3月初俄在克里米亚有所动作之时,布热津斯基就说,如果俄罗斯准备夺取克里米亚,最终就会拥有克里米亚,而乌克兰将会永远失去克里米亚,也就永远不会原谅俄罗斯。经历了2013-2014年的乌俄关系危机,乌克兰的地缘政治选择更加明确。2019年,参与欧洲一体化和“欧洲-大西洋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愿景被写入乌克兰的宪法。

当前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升级,源于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未能考虑俄罗斯的安全关切,未能建立一个公平、包容的和平秩序。随着冷战结束,苏联主导的军事联盟华约宣布解散,而美国主导的北约并未退出历史舞台。

在2007年的德国慕尼黑安全论坛上,俄总统普京严厉抨击北约东扩,强调北约过去曾承诺不会在德国东边部署军队,俄认为这是北约对俄安全所作的保证,但北约军力日益逼近俄罗斯。

乌俄关系紧张升级后,俄方提出了“欧洲安全条约”方案,没有获得美西方的积极回应。这个方案包括北约从中东欧国家撤军,回到1997年的状态;撤销2008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决议,确保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不加入北约。西方拒绝俄罗斯的建议,希望讨论相互安全保证和军控等现实问题。力主欧洲“战略自主”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与俄罗斯开始讨论欧洲安全秩序,认为如果俄罗斯不安全,欧洲也不会安全。由于欧洲安全体系涉及多方利益,近期形成容纳俄罗斯关切的欧洲安全体系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乌俄关系的困境在于双方安全关切的冲突及信任的缺乏。2014年失去克里米亚、顿巴斯成为“冻结的冲突区”之后,乌克兰把实现自身安全的希望寄托于加入北约,但这构成对俄利益的根本性挑战,是俄不可接受的“红线”。2021年普京曾警告“乌克兰正一步步被拖入一场危险的地缘政治游戏”,“成为对抗俄罗斯的跳板”,“只有与俄罗斯合作,乌克兰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主权”。普京曾把苏联解体称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在苏联解体30年之际,他又将苏联解体描述为“以苏联为名”的“历史上的俄罗斯的解体”。今天,俄罗斯仍未完全从帝国解体的创伤中恢复过来,重现昔日辉煌仍是俄精英梦寐以求的目标。乌克兰既已选择“脱俄入欧”之路,就要直面乌俄关系无解的现实。乌克兰想要叩开“欧洲之门”,但这扇门的钥匙掌握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国手中,乌克兰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摘自《世界知识》)

猜你喜欢

乌克兰人克里米亚帝国
恐龙帝国(6)
恐龙帝国(5)
恐龙帝国(4)
克里米亚热气球节
“少”了千万优才,乌克兰人忧心忡忡(手记)
乌克兰人排长队也要去克里米亚度假
大选前4天普京视察克里米亚
“帝国警察”
我只要站在那里,就会成为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