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西南方言的儿化变韵现象

2022-04-09亓文婧

现代语文 2022年3期

摘  要: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鲁西南方言中,有泗水、微山、马坡(微山县)、留庄(微山县)、微山岛(微山县)、平邑、郯城、滕州、费县、梁邱(费县)、山亭、邹城、汶上、鄄城、郓城15点存在儿化变韵现象。依据儿化变韵的实际读音情况,可以分为儿化变韵和变韵残留式两类。在对上述各点儿化变韵状况进行详尽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出鲁西南方言儿化变韵的特点。结合山东各地方言的儿化变韵情况,分析其分布规律和衰退原因。

关键词:儿化变韵;鲁西南方言;分布特点;儿化变韵残留式

一、引言

按照《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山东境内的方言分别属于官话方言的胶辽官话、冀鲁官话和中原官话3个次方言区,本文所讨论的鲁西南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片区。

儿化变韵有表示“小、轻微”的意义,其语法功能与儿化类似,但语音形式却与“儿”音无直接关系。已有不少学者对这一语言现象加以研究,分别探讨了淄博一带张店、桓台、淄川、博山、周村、邹平,鲁南地区定陶、平邑、微山等地的儿化变韵。吴永焕更是以整个山东为方言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儿化变韵的类型和演变动因[1]。这些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参考资料和研究思路,不过,它们对相关现象的调查描写仍有不足,部分研究所用语料也并非实地调查所得。这一问题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本文共采用46个鲁西南方言点的材料,其中,区县点32个,乡镇点14个①。鲁西南方言儿化读音较为复杂,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四类:

类型一:普通型儿化。指和普通话基本相同的儿化,46个方言点都存在这一现象。各点所涉及的卷舌韵母的数量和儿化卷舌程度略有差异,尤其是可发生卷舌儿化的韵母数量不同,从25个到38个不等。

类型二:?型儿化。在原韵母或原韵母的主要元音之后加?,只有费县、鄄城两点存在这一特征。如鄄城方言:字儿tse?、凉席儿sre?、米粒儿?e?、地儿te?、毛驴儿lue?;费县方言:刺儿tθe?、没准儿t?ue?②。

类型三:变韵式儿化。有15个方言点存在这一现象,依据变韵程度又可以分为两类:第一,尚存变韵韵母的类型,在泗水方言中,a?、ia?、u?、y?4个韵母儿化后,变为?、i?、u?、y?4个变韵韵母,如:摊tha?→小摊儿th?(留庄)。第二,仅保留了变韵儿化的残留形式,即在变韵韵母的基础上又发生了卷舌儿化,如郓城方言中的主儿t?uer,儿化韵母uer就是在变韵式儿化uei的基础上进一步儿化所成。

类型四:儿化增音。这是指某个音节形成儿化音节后,在声母或介音后增加闪音、边音或颤音的一种音变现象。存在于费县、平邑、临沭、泗水、宁阳、东平、阳谷、巨野、郓城9个方言点中,儿化后会增加齿龈闪音?,如费县方言中的边儿pi??r;鄄城一点儿化后则增加齿龈颤音r,如钱儿tshr?r。

四种儿化类型或有交叉,本文主要针对第三类的读音类型及其分布展开讨论,以期为山东方言乃至中原官话的研究提供直接参考。

二、鲁西南方言儿化变韵式的读音现状和分布

在鲁西南方言中,存在变韵式儿化现象的有9个点:泗水、微山、马坡(微山县)、留庄(微山县)、微山岛(微山县)、平邑、郯城、滕州、山亭,主要分布于鲁西南的中部地区。其中,留庄(微山县)、滕州参与儿化变韵的韵母数量最多,有10个;泗水次之,有9个;最少的是山亭,仅有1个。下面,我们分别分析各方言点的具体变韵情况。

(一)留庄(微山县)方言的儿化变韵

留庄、欢城、傅村都是微山县北边的乡镇,这三点的儿化变韵至今仍保留的较为完整。由于三地的儿化变韵情况大致相同,这里仅以留庄(微山县)为例进行说明。留庄具有儿化变韵的韵母共计10个:a?、ia?、ua?、ya?、?、e?、ie?、i、ue?、ye?,产生了?、i?、u?、y?、ei、iei、uei、yei8个儿化韵,以上10个韵母也同时具有卷舌儿化的形式。具体读音和例词如表1所示:

(二)滕州方言的儿化变韵

滕州数位老年男性发音人均具有卷舌和变韵两种儿化形式,青年男性发音人只具卷舌儿化的形式。在老派发音中,两种变韵形式处于自由变读的状态中,同一词前后读音或有不同,如“孩儿”有x?和x?r两种儿化形式。滕州方言中,?、a?、ia?、u?、y?、?、e?、ie?、ue?、ye?10个韵母有儿化变韵形式,产生了?、i?、u?、y?、ei、iei、uei、yei8个变韵韵母。具体读音和例词如表2所示:

(三)泗水方言的儿化变韵

泗水县老年男性发音人兼有卷舌儿化和儿化变韵两种形式,两者均为自由变读的状态。从儿化韵的能产性和使用频率上来看,城内以卷舌儿化为主,城外以变韵儿化为主。泗水方言中,参与儿化变韵的韵母有9个:a?、ia?、u?、y?、?、e?、ie?、ue?、ye?,共生成?、i?、u?、y?、ei、iei、uei、yei8个儿化韵。此外,泗水方言中的ia?、u?、y?、ei、ie?、ue?、ye?7个韵母不仅有变韵式儿化,还有卷舌式儿化。具体读音和例词如表3所示:

(四)平邑方言的儿化变韵

平邑城区老年男性发音人兼有卷舌儿化和儿化变韵两种形式,以卷舌儿化居多。参与儿化变韵的韵母有6个:a?、ia?、u?、?、e?、ue?,共生成?、i?、u?、ei、uei5个儿化韵。这6个韵母同样具有卷舌儿化的形式。具体读音和例词如表4所示:

(五)郯城方言的儿化变韵

郯城方言存在变韵式儿化和卷舌式儿化两种形式。7个韵母?、a?、ia?、?、?、e?、i,产生了4个变韵形式:?、i?、i、iei。在这7个韵母中,?、a?、ia?、e?、i还兼具卷舌儿化的形式。具体读音和例词如表5所示:

(六)微山岛(微山县)方言的儿化变韵

微山岛(微山县)方言中存在变韵式儿化和卷舌式儿化两种形式,参与儿化变韵的韵母仅有ia?、ua?、?、e?、ue?5个,生成了i?、u?、ei、uei4个变韵形式。这5个韵母同时也具有卷舌兒化的形式。具体读音和例词如表6所示:

(七)微山方言的儿化变韵

微山县方言中存在变韵式儿化和卷舌式儿化两种形式。城区老派普遍采用儿化卷舌的形式,变韵式儿化较少,属于残留阶段。仅??、i??、u?3个韵母有?、i?、uei3个变韵形式,这3个韵母还同时具有卷舌儿化的形式。具体读音和例词如表7所示:

(八)马坡(微山县)方言的儿化变韵

马坡是微山县城北部的一个乡镇。今方言中虽有儿化变韵现象,但变韵程度并不显著。这一特点或与马坡处于卷舌儿化与儿化变韵的过渡地带有关,因此,与南部的留庄镇(微山县)相比,其变韵程度不高,只有?、i?两个韵母,对应生成了ei、i?两个变韵形式。具体读音和例词如表8所示:

(九)山亭方言的儿化变韵

山亭的儿化变韵已属于残存状态,仅?韵母尚有变韵式儿化:?→ei,如:事s?→事儿sei。该韵母同时具备卷舌型儿化:?→er,如:丝s?→丝儿ser、事s?→事儿?er。

从上述9点的读音情况,可以发现,鲁西南地区儿化变韵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第一,普通话中的儿化基本出现于每一个韵母中,而鲁西南方言的儿化变韵只出现于一部分韵母中,能发生变韵的韵母总共有11个:?、a?、ia?、ua?、ya?、?、e?、ie?、i、ue?、ye?。上述15点中的韵母数量却有35个至40个不等,可变韵韵母数量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

第二,普通话儿化以卷舌为主要特点,而儿化变韵没有卷舌色彩。对比变韵韵母和儿化韵母的形式,可以发现,变韵韵母或是卷舌韵母的无卷舌形式,如变韵式“小铲儿tsh?”、卷舌式“小铲儿tsh?r”(微山);或是主要元音存在细微不同,如变韵式“事儿sei”、卷舌式“事儿ser”。

第三,鲁西南方言的变韵式儿化能产性较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参与变韵的韵母数量较少;二是可变韵的词语较少。现在虽然还保留变韵这种儿化形式,但已经以卷舌式儿化为主了。

在鲁西南地区的各韵母中,?韵母的变韵式儿化保留最多,i韵母最少,也最容易消亡。根据具体变韵情况,我们可以得出各韵母基本的消亡序列(难>易):?>ia?>e?>a? ue?>ua?>ya? ie? ye?>i。具体如表9所示:

三、鲁西南方言儿化变韵残留式的读音现状和分布

所谓“儿化变韵残留式”,是指在变韵韵母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生卷舌,带有卷舌儿化的特点[1]。如梁邱方言中的小老鼠儿fer,其儿化韵母er就是在变韵式儿化韵母ei的基础上进一步卷舌所成,即经历了老鼠fu→老鼠儿fei→老鼠儿fer的变化过程。这一变化只出现在u韵母中,共有7点方言存在这一现象:费县、梁邱(费县)、山亭、邹城、汶上、鄄城、郓城。其中,山亭较为特殊,同时具备两种变韵形式。具体读音和例词如表10所示:

吴永焕指出,?r、er或uer韵母并不是后高元音u卷舌时滋生出的过渡音,而是儿化变韵的一种残留形式。主要原因有二:第一,本地人可以明确地发出ur音,这中间并无过渡的e元音;第二,从音理上看,u和r之间最容易产生的是央元音?,而非前高元音e[1]。按照上述观点,鲁西南方言中,ur、?r、er、uer的儿化应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

综上所述,在鲁西南方言中,具有儿化变韵的15个方言点,主要分布于山东的蒙山山脉和尼山山脉沿线。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四、山东地区的儿化变韵及其成因

儿化变韵现象在山东并不稀见,除了笔者描写的这15点外,据学界的相关研究,罗庄、河东、博山、张店、桓台、淄川、长山、章丘、莱芜、定陶10个方言点也存在这类现象。具体如表11所示:

从目前记录的情况来看,山东仅有25个点尚存儿化变韵形式,这或与地形因素有关。可以看出,山东的儿化变韵主要分布于鲁中山区及其周边区县,即分布于海拔较高的山区。具体如图2所示:

在方言形成的早期阶段,高山峻岭有碍于交通往来,尤其是山脉内部的低地,与外界交流更是闭塞,因此,更容易保留原有的语音特点。这一自然地理特点带来的影响在现今的方言中仍可寻得蛛丝马迹。比如,处于尼山山脉和蒙山山脉之间的泗水、平邑两点,儿化变韵现象保留得更为完整;而处于平原地带的鄄城、郓城等地区,只剩下儿化变韵的残余形式,并且相关词语极少。定陶的儿化变韵更是由有到无,在上世纪80年代的调查中,定陶仍尚存完整的儿化变韵形式[10](P47-50);到了笔者2015年调查时,定陶城区无论老年群体还是青年群体,都未发现儿化变韵的存在。变韵式儿化的急速消失,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从图2不难发现,定陶(点19)海拔较低,处于黄河冲积形成的鲁西南平原,无高山与大河的阻挡,与周边省市往来便利,因此,它更容易受到普通话或周围强势方言的影响,即变为卷舌式儿化的影响。

实际上,儿化变韵的衰退在山东境内是具有普遍性的,并非定陶一点独有的变化。关于其衰退的原因,前人已多有讨论。吴永焕从内部演变和外部接触两个角度,分析了儿化变韵衰败的原因:一是方言持有者根据变韵形式来追认相应语法功能,使得追认度降低,这一特点致使变韵词语的语法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二是在儿化变韵合音过程中,词语的词根、词缀边界模糊,合音后一个音节与词根、词缀两个构词单位存在音义错配,这一情况更加速了儿化变韵衰败的速度。此外,普通话和周边方言的影响,使得儿化变韵受到卷舌儿化的冲击,卷舌儿化的小称意义在方言持有者的意识中更加明确,儿化变韵也就失落得越快[1]。吴氏的结论,在我们所调查的方言点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举例来说,费县、梁邱等地儿化变韵的残留形式?r、er、uer,就是变韵式儿化向卷舌式儿化转变过程中的中介形式,这种中介形式正体现了二者博弈过程中势均力敌的状态。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变韵的残留形式或者说中介形式,大部分只存在于老年群体中,青年群体基本都选择了卷舌式儿化。这一情况与发音人的心理因素不无关系,在笔者所调查的青年群体中,多数人都能回忆起父辈或祖辈语言系统中的儿化变韵形式,但是他们在心理上认为这是一种较为土气或者生硬的语言表达形式,所以摒弃了这种发音,进而去学习、采用他们认为洋气的读音,即普通话中的卷舌儿化。这一现象在省内二级城市的区县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现今山东方言儿化变韵的基本情况及其衰退动因。那么,儿化变韵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张树铮认为,山东淄博、寿光北部一带的儿化变韵与幼儿型儿化有一定的关系。所谓“幼儿型儿化”,是指孩童在学话初期尚未掌握好卷舌动作的平舌型儿化。张树铮通过对比寿光的成人型卷舌儿化和幼儿型儿化,指出变韵形式来源于后者[11](P172-183)。结合上述材料中的儿化变韵和卷舌儿化的实际情况来看,张先生的观点的确是切中肯綮的。幼儿型儿化实际上是幼儿学语过程中的一种中介形式延续到成人时期的结果。当这种发音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并被本区的成年人所接受时,幼儿型特点便取代成年型特点,成为当地儿化的语音形式。

综上所述,本文调查描写了鲁西南方言中的儿化变韵现象,根据读音现状,将其分为变韵式儿化和变韵残留式两类,并结合山东地区儿化变韵的实际状况,讨论了该现象的分布特点和衰退原因。目前,仍有很多问题挖掘得不够透彻,就我们所掌握的材料来看,哪些韵母儿化后有变韵形式、哪些没有等一系列問题,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吴永焕.山东方言儿变韵的衰变[J].语言科学, 2009,(5).

[2]马静,吴永焕.临沂方言志[M].济南:齐鲁书社,2003.

[3]钱曾怡.博山方言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4]曹晓燕.论张店方言的几个语音特点[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山东省桓台县史志编纂委员会.桓台县志[M].济南:齐鲁书社,1992.

[6]孟庆泰,罗福腾.淄川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4.

[7]艾红娟.山东长山方言语音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8]高晓虹.章丘方言志[M].济南:齐鲁书社,2011.

[9]房婷婷.山东莱芜方言语音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王淑霞,张艳华.定陶方言志[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5.

[11]张树铮.方言历史探索[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①“抱团儿”前后两遍发音的儿化形式不同,此处依实际读音记录。下文亦同。

①“×”表示这个韵母没有卷舌儿化。下文亦同。

The Phenomenon of Rhyming in Southwest Shandong Dialect

Qi Wenji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a recent field survey in dialects of shandong have Si Shui,Wei Shan, Ma Po, Liu Zhuang, Wei Shan Island, Ping Yi, Tan Cheng, Teng Zhou, Shan Ting, Fei County, Liang Qiu, Zou Cheng, Wen Shang, Juan Cheng, Yun Cheng 15 points exist on its musical phenomen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onunciation of erhua rhyming,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Erhua rhyming and residual rhym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above mentioned changes in rhyme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s in rhyme in southwest Shandong dialect. 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 whole shandong provinc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auses of decline are analyzed.

Key words:erhua rhyme;Southwest Shandong dialect;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erhua rhyming residual form

基金项目: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项目“山东农村传统家居用品词汇调查与数据库建设”(YB2003C005F)

作者简介:亓文婧,女,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①本文中所采用的46个方言点语料,为笔者2014年至2018年间实地调查所得。为保证横向对比的客观性,发音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以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为主;(2)县城点的发音人为老县城人,即原四关以内的人;(3)没有长期的外出生活经历或从军经历;(4)发音人父母、妻子也为老城关人。

②为行文简洁,本文注音时均不标声调。下文亦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