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之魂

2022-04-08胡国旭

摄影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建设者摄影艺术

胡国旭

建筑是人类发展史上最有艺术表现、最有历史价值的作品。

小时候,我特别着迷摄影,刚上中学,便从同学那借来相机学拍照,学冲洗。参加工作后,由于工作的需要,单位给我配了台三友牌相机,我用这台相机拍下了大量单位活动的纪实照片,并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从此与摄影有了不解之缘。

2008年北京奧运会结束后,我和朋友参加了一次行程一万多公里的自驾游,足迹遍布内蒙古、青海、西藏、四川等地,用佳能EOSD30相机拍摄了大量照片。也接触了一些专业摄影师,更加喜欢摄影。回到北京后,我便购买了佳能EOS-1Ds专业单反相机、“大三元”等装备及各种户外服装。从此,摄影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我做工程管理期间,公司施工的建筑连续4年获得全国建筑领域工程最高奖“鲁班奖”,我对建筑有着特殊的情感。当时的锦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徐明志、《旅游纵览》杂志社社长张德志等老师建议我拍建筑。于是,我从2008年开始遵循两位老师的指引,开始了对建筑摄影的探寻。

在我看来,建筑其实就是一个地域的历史,照片就是对历史记忆的最好解读。建筑为我提供了生动鲜活的题材,而我的镜头,就是想为这些有特色的建筑铸就灵魂,这是我拍摄建筑的最初想法。

现在,有大批的摄影人拍建筑,优秀作品也很多,怎样才能拍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这就需要在不断地观察、了解中找到自己的感觉,要做到不但能从外观欣赏建筑的美,还能从建筑内部结构、整体的透示形态读懂它的价值,从而更好地拍出精髓,拍出艺术美感。在拍摄时,我有两个喜好:一是喜欢用广角镜头,二是喜欢拍黑白照片。用横平竖直的方式去拍建筑可以再现建筑的真实面貌。但我更喜欢用广角镜头。因为广角近大远小的成像特点能把建筑之美表现得更加夸张,而夸张带来的视觉冲击会别具一格、赋予建筑艺术气息,唤起人的许多遐思。

拍黑白建筑则让我感觉更有艺术魅力。安塞尔·亚当斯曾说:“在表达画意的摄影中,黑白优于彩色。”因此,把大千世界中各种色调转变为黑白灰影调,原本就是一种艺术表现,给人以凝重、神秘、震撼之感。在黑与白的建筑摄影中,一个城市的面貌与风骨、理念与精神、品质与品位都能表达得酣畅淋漓,建筑的功能与文化价值也在镜头里得到完美统一。一砖一瓦、一柱一梁、一墙一顶、一门一窗,都会产生极强的视觉冲击。另外,黑白摄影没有色彩的干扰,只有线条、光线的有机结合,更富有整体、统一的魅力,更能深化意境,带给观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感动。

拍摄前,我会在《建筑设计》《建筑创作》等杂志和网络上查找选定可拍的建筑,重点放在大城市的开发区、金融中心和城市地标建筑上。拍摄时,对选定好的建筑,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多次拍摄,以达到最佳光影效果。器材方面,我选择轻便微单相机,镜头主要用12-24毫米、24-70毫米、70-200毫米的变焦头。

过去,我的参展作品大多是组照,作品标题就是《建筑构成》《建筑旋律》等。有人用大画幅拍建筑,图像质量极好。但大画幅建筑摄影是对建筑的再现,给人以规矩、中正、真实的视觉感受,还达不到表现的层面。而要从再现上升到艺术表现,就需要对建筑整体感知,进而发现、抽取建筑的线条美、形式美,从而上升到阿恩海姆所说的“力的结构”,这是摄影创作中的视觉思维体现,也是我进行建筑摄影创作的乐趣所在。

建筑一般都很庞大,通常是前景空、背景杂,要找到一个独一无二的角度体现建筑的形式感和线条美,的确要用艺术之眼来提炼建筑的结构,当然,这样的提炼如同画一幅油画,需要精雕细刻的布局,需要自我意识与被摄物体的巧妙融合。

摄影丰富了我的人生。作为国家一级建造师、全国优秀建造师,我深知每一个建筑从设计、施工到完成的不易,其中倾注了设计师和建设者大量的心血。摄影也不例外,用摄影的艺术手法表现建筑美,要用心、用情去揣摩、去挖掘、去提炼建筑的灵魂,不经过千锤百炼是拍不出建筑之魂的。因此,每一次拍摄,我都力争将它们含蓄的美呈现出来,这样的大美,是建设者、设计者最美的境界,我的这些含蓄表现,饱含了我对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敬意。境由心生,心到手到,这是摄影人应该抵达的境界,也是我矢志不渝的追求。

猜你喜欢

建设者摄影艺术
建设者
《金忆元街的建设者》
建设者
“劳动者”与“建设者”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