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坚守寂寞”写作指导及例文评析

2022-04-08姜有荣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志存高远光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9年3月,李大钊在《晨报》发表《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一文,他在论及“在寂寞的方面活动”时指出:“我觉得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譬如天时,一年有一个冬季,是一年的寂寞日子。在此时间,万木枯黄,气象凋落,死寂,冷静,都是他的特色。可是那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不是就从这个寂寞的冬天发见出来的么?……热闹中所含的,都是消沉,都是散灭;黑暗寂寞中所含的,都是发生,都是创造,都是光明。”因此,“我们青年要耐得过这寂寞日子”。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中,李大钊的建议和告诫都指向“寂寞”。“我觉得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是总体上的论断,“光明”可以指代一切美好的事物;“可是那一年中最华美的春天,不是就从这个寂寞的冬天发见出来的么”是他对总论断的例说;“热闹中所含的,都是消沉,都是散灭;黑暗寂寞中所含的,都是发生,都是创造,都是光明”是他从正反两方面对寂寞作用的阐释。

这道作文题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以说,“浮躁”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时代病”,而“坚守寂寞”正是医治它的一剂良药。要将其中的道理论说通透,就必须考虑以下四个问题:①什么是“坚守寂寞”?那就是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一心扑在自己所追求的学业、事业等方面,不计名利,久久为功,“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②为什么要“坚守寂寞”?因为它可以使人平心、静气,使人沉潜、厚积,使人得到磨砺和历练。③什么时候需要“坚守寂寞”?起步阶段,筚路蓝缕,只有坚守寂寞,才能玉汝于成,否则就会沦为庸人;“高光”时刻,星光灿烂,只有坚守寂寞,才能层楼更上,否则就会成为一闪之流星。④怎样才能“坚守寂寞”?一是需要坚守初心,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任尔东西南北风”;二是需要志存高远,只有弘“大我”情怀,才能息“小我”机心;三是需要淡泊名利,只有“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才能一心一境,保持定力;四是需要坚定意志,只有“弘毅”,才能行稳致远。

亮点

习于寂寞志在光明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陆怡萍

理性思辨,层次清晰,入木三分,丝丝入扣。

里尔克曾言:“你要接纳你的寂寞。”何也?以我之见,此言背后隐藏着一条真理:寂寞,孕育出光明。对于此理,李大钊早有洞见。那么,此理又从何而来?且徐徐观之。(以两个设问句为驱动,推进论证,前者引出论点,后者为论述张本。)

寂寞,常被人视为生活空虚的表现,实则不然。寂寞,并非只是声色犬马之外的无聊时光,还可以是一种与热闹相对的独立自我的状态,是学者孤身探求真理时的沉思冥想。也唯有此种寂寞,才会含着发生、含着创造、含着光明。(从理论上展开对“寂寞”内涵的思辨和界定。)

何以言“孕”?因为寂寞可生光明。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大半生都将自己囿于家中,孜孜不倦地写诗,她选择的无疑是一条寂寞的文学之路。她何以有如此静气?是因为她的心中有光明的种子,它在寂寞中生根发芽,足以驱散黑暗。她曾写下诗句:“你无法扑灭一种火。有一种能够发火之物,能够自燃,无需人点,当漫长的黑夜刚过。”这火光便是她心中生发出的光明,是诗的世界的光辉,在她的笔下流淌成文字,也带给世界一份光明。我们须谨记,这份光明正是从寂寞中生发出根芽的!(将中心论点中的“孕育”分割为“孕”和“育”,然后以两个“何以言”分别引出论证,可谓机智。)

何以言“育”?因为寂寞可增光亮。泰戈尔有言:“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经过寂寞的洗礼,新生的光明会拥有强大的力量。陀思妥耶夫斯基告诫青年,要为自己追求的真理服务,为自己心向往之并且引为己任的大事业服务,就要从自己风华正茂的生命中拿出五六年来埋头苦学,做点学问。只有这样,才能十倍地增强自己的力量。做学问是一种寂寞的潜行,但这寂寞的潜行可以给人赋能,使人拥有足够的力量去开辟光明的未来。(化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运用关联词语,增强逻辑张力。)

不过,纵然寂寞百般好,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其苦。光明是人人渴望的,光明前的漫长黑暗却总是遭人厌弃。但正如“孤独也去囿限囚禁我的灵魂,却又为我开拓浩瀚广阔的地界”所说,何不暂且忍受这囿限囚禁之苦,为畅游于浩瀚广阔的地界而努力?“且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此痛苦,雪尽后再看梅花。”待到梅花开放,光明到来之时,三冬四夏的寂寞也不过“些此痛苦”罢了。(符合生活逻辑,有说理味而无说教气。)

无数火光曾起于微寒,无限光明也自寂寞中来。青年朋友们,我们当习于寂寞,而志在光明!

教师点评

本文的功力显现于理性的思辨。作者摆出“寂寞,孕育出光明”的中心论点之后,用两个“何以言”分别引出对“孕”和“育”的思辨。在分層论述的过程中,作者结合艾米莉·狄金森的言行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告诫,分别对“寂寞可生光明”和“寂寞可增光亮”展开论证。全文着眼于事理、着力于逻辑,既入木三分,又丝丝入扣。(姜有荣)

亮点

寂寞中沉淀光明下立足

江苏省阜宁中学高三李准

立意高远,论据充实。

北京大学的钱理群教授在论述大学四年应该如何度过时曾说:“我把希望寄托在十年后发表自己意见的那一批人身上,我关注他们,或许他们才真正决定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在这批人身上,而不在现在表演得很起劲儿的一些人身上,那是昙花一现!”钱老何出此言?因为前者会在“寂寞”中一天天地沉淀起来,最终厚积薄发;而后者只会在“热闹”中一天天地消沉下去,最终烟花散尽。所以,志存高远者,当守得寂寞。(钱理群教授是“从寂寞走向辉煌”的典范,故而以其言为由头引出论点,既权威又自然。)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把“寂寞”当作一个贬义词,认为它是被人排擠、冷落后的心境,抑或是无所事事之人的生活状态。而我细品大师之言后,蓦然发现,非也。寂寞实乃凝神静气之利器、砥砺沉潜之良策。那么,怎样才能守得寂寞呢?(在“拨乱反正”中阐释“寂寞”的内涵。)

守得寂寞,需要有一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沉潜心,沉到生命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潜到学术的最深处、文明的最深处。在北京居住了十四年的鲁迅,埋头抄了十年古碑。正是这十年的沉淀和深潜,让这位“精神界之战士”的思想发生了质的跃升,他最终“在沉默中爆发”,从“寂寞”走向了“呐喊”,踔厉风发,笔似投枪,直刺向旧世界“吃人”的本质和国民的劣根性。(理论论证,思辨深刻,说理通透;举例论证,以议带叙,逻辑性强。)

守得寂寞,更要有一颗志存高远、坚如磐石的弘毅心。在寂寞中潜行、深耕、开拓,既需要战胜内心的孤独感,又需要战胜阻碍前行的无力感。如果乱了心、慌了神儿,意志摇摆不定,怎么能够守得寂寞呢?20世纪的中国,科学家们隐姓埋名数十载,最终造出了“两弹一星”,创造了中国奇迹,为国防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的中国,屠呦呦日日在一方操作台前重复枯燥的实验,最终提取出青蒿素,摘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在寂寞的暗夜中孜孜以求、追寻光明,实现了人生价值。若不能“到死心如铁”,怎么能“试手补天缺”?耐不住“寂寞沙洲冷”,又何以迎来“山花烂漫时”?(举例之前有思辨,故而能深入;举例之后有生发,故而能升华。)

“真的猛士”已经在寂寞中蹚出了成功之路,吾辈青年自当接续前行,守得寂寞,心向光明。(薪火相传,明责任,敢担当。)

教师点评

本文字里行间激荡着一腔家国情怀,从钱理群教授论述中国的未来、鲁迅先生“在沉默中爆发”,到科学家隐姓埋名造出“两弹一星”、屠呦呦摘得诺贝尔奖,可谓一脉贯通。“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种对正确价值观和爱国精神的弘扬,让文章显得立意高远、熠熠生辉。(姜有荣)

猜你喜欢

志存高远光明
遇见光明
用心听见光明
姚玉峰:给3万人带来光明
“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食堂火了”等6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食堂火了
感恩母校志存高远
周持:书法学习重在“志存高远”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