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考场作文“加法与减法”试题分析及佳作赏析

2022-04-07钟雪梅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加减法品德指令

钟雪梅

一、考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雕塑由雕与塑组成,雕者,由外而内,乃减法。塑者,由内而外,乃加法。加与减,反映了人对事物的认识、评价,也折射着审美观。”是的,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做加法与减法,而不同的加法和减法会“加减”出不一样的人生。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就“学习”或“品德修养”方面谈谈你对“加法与减法”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试题解读

这道作文题由材料、任务指令和写作要求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对本次作文的内容和形式做了提示和限定,提出了相互关联而又各有侧重的写作指令和要求。

材料蕴含了本次写作的立意信息。它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一是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原话,内容是谈关于雕塑的技巧——“雕”是减法,从外向里减;“塑”是加法,从里向外加。雕塑技巧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就折射出人的认识论和审美观。二是对吴为山所言的评论——人生就像雕塑,有时需要做加法,有时需要做减法,只有加减得当,才能够创造出最精美的作品。

综合以上分析,本次写作可从以下角度立意:(1)学习中的“加法与减法”——多读一些优秀经典作品,摒弃粗滥低俗读物;多探求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少走一些学习上的弯路;多一些轻装上阵,少一些负重前行;多一些思考发问,避免生吞活剥;等等。(2)品德修养方面的“加法与减法”——多一些知足,少一些贪欲;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刻薄;多一些奉献,少一些自私;多一些感恩,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伪;等等。

考题的任务指令既对本次写作的文体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写一篇议论文”,又对写作的方向与重点提出了具体要求——“就‘学习’或‘品德修养’方面谈谈你对‘加法与减法’的感悟与思考”:这意味着引号中涉及的概念关系中,前者是选择关系,写作时只能从“学习”和“品德修养”中二选一谈论;后者是并列关系,行文中分析论述“加法”和“减法”应两者并重、相辅相成。

“要求”中的主要信息是多数作文题都有、似乎多余但又不能不说的“套话”,基本不会对学生的审题造成阻碍。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关于“选准角度”的表述,它往往对文章的说理角度做出了一定的限定——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特点和任务指令来揣摩文章的说理角度或议论方向。根据试题相关信息,本次写作宜在明确“加”与“减”的具体内容,即“加什么”和“减什么”的前提下,重点论述“如何”做好人生加减法,来“‘加减’出不一样的人生”。

三、写作中的主要失误

虽然材料已经给出了“加法与减法”这一论题,但由于论题的隐喻性,学生对“加”与“减”内涵的把握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命题人在任务指令中又进一步给出了写作的范围——就“学习”或“品德修养”中的某一个方面,谈对“加法与减法”的感悟和思考,如此则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尽管如此,学生的写作还是出现了不少失误——

一是审题出现偏差。一些学生另起炉灶,从其他方面来立意,如“事物具有两面性”“一分为二看问题”“内在美和外在美”“得与失”等,这些均为偏离题意的立意。

二是空谈“加减法”。一些学生在未明确“加什么”和“减什么”的前提下,或空谈如何做加法和减法,或将二者不加分析地糅合到一起来写,如立意为“做好人生加减法需要坚持”“做好人生加减法需要积累”等。

三是概念关系不清。有的学生无视“‘学习’或‘品德修养’”这一指令任务,而是在一篇文章里既谈“学习”又谈“品德修养”,两方面都无法说得透彻、深入;有些学生无视“加法”与“减法”的并列关系,只论及“加法与减法”中的某一方面;等等。

四是部分学生抛开材料,泛泛而谈;或者罗列事例,缺少分析。

这些失误,有的是审题不严不深所致,有的则是久已有之的积习与痼疾,需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加以克服和矫正。

四、佳作展示及点评

加减为翼 学如扶摇

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一(10)班 黄淑怡

雕塑有乾坤,雕者由外而内,塑者由内而外;篆刻分阴阳,阴者富有趣味,阳者美观可赏。它们在艺术的造诣中都蕴含着哲学之思:加法与减法的交融,不仅让艺术作品多元、创新,也激发着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对人生的体悟。

人生中,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不断运用“加法”和“减法”,而不同的加减会“计算”出截然不同的人生。因此,我们要更合理地安排加减,为自己“演算”出精彩的人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在学习上以加减为翼,方能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加法,在学习中是积累,亦是温故知新。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加法,应有如此能容纳天地精华的胸怀。然而有些人,不肯迈动脚步去积累,到最后,腹无诗书,何来光彩夺人气质?怎能达成既定目标?文明的相互碰撞亦是做加法的例子,各种文明相互碰撞后交流互鉴,方创造出多彩的世界。不仅是积累与交流,温故知新也是一种加法,它会让我们的学习境界更上一层楼。因此,学习首先要学有所得,为学习生涯插上一翼。

单翼鸟难飞,拥有一对翅膀才能保持飞行的平衡。学习中,减法也与加法一样有着重要地位。

减法在学习中,是删繁就简亦是去粗取精。“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说:“我们缺少的不是应试教育,我们缺少的是科学教育。”正如国家目前采取的“双减”政策,目的就在于改善为学而学的不良风气。为学业做减法,就是减去不必要的负担,减去那些不符合学习初心的学习行为。我们还需要提升鉴别能力,精准地减去那些价值导向不正确的内容。在比较中完善,在吸纳中查漏,都需要在做加法的同时也做减法。因此,学习并不是不停地把外部的知识收纳囊中,也需要用减法来“雕饰”,为学习生涯再插一翼。

插上双翼,鸟儿方可飞翔;加减相生,学习才有所成。所以,在学习中,要坚持加法减法并用,以加法为源,让汩汩清流为学习注入毅力与活力;以减法为镜,荧荧映面以拂去浮躁与惰性。唯其如此,人生的算式才会和谐有效,合成人们心中的理想数字。

广阔的天空中,让我们以加减为翼,学如扶摇,画出人生的华丽航线,飞向更加高远的未来!

【点评】

文章紧扣任务驱动指令,从学习上的“加减法”来行文,立意精准,文脉清晰,结构严谨。开篇从材料出发,由“雕塑技巧”上升到“审美追求”“人生体悟”,再进一步将话题引申到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习”,之后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习上应以加减为翼,方能扶摇直上。主体部分则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展开论证,厘清学习上“加法”和“减法”各自的内涵,从“如何做”的角度拟写了两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有一个简短的过渡段,使文章衔接自然。文章倒数第二段总括前文两个分论点的内容,将“加法”“减法”关联起来,增添了思维含量;文章结尾呼应标题,重申主旨,使文章首尾圆合、浑然一体。本文语言鲜活、句式灵动,有一定的文采。美中不足的是主体部分有论述浮泛之嫌,最好能结合自身学习实际,遴选出更具体、精准的论据补充到相关文段中。

猜你喜欢

加减法品德指令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ARINC661显控指令快速验证方法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中断与跳转操作对指令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