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宏州芒市三台山出冬瓜德昂族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研究

2022-04-06韩孟文张云

农业与技术 2022年6期
关键词:德昂族文化景观冬瓜

韩孟文 张云

(西南林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引言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保护具有历史和文化的村镇,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化等多重价值,符合被保护的条件。出冬瓜村是我国国家级传统村落[1],其原住民为德昂族,位于我国边境,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其村落景观具有特殊性和多元性,研究总结出冬瓜村的景观特征可以深入了解该村景观,有利于其村落景观的活态保护。

1 概念释义

1.1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是指较早形成的,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并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2]。在此基础上,不同学者对传统村落的释义有所不同,见表1,本文总结多个概念认为,传统村落是由物质和非物质共同构成的,具有多重价值的村落。

表1 不同学者对传统村落的概念释义

1.2 景观特征

1993年,景观特征开始作为景观评估的重点,被认为是持续发生在某些类型景观中、明确被肯定的要素形式,是独特、可识别的景观元素一致的形态,并能使景观不同于别处景观,是创造一种特殊场地感受的因素[8,9]。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选择与概况

2.1.1 研究区域选择

本文选择中国唯一一个德昂族乡(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三台山乡)的出冬瓜村作为研究区域。原住民德昂族属于直过民族,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出冬瓜村的产业、文化、民居建筑等方面均有自身的特色,景观亦有特别之处。

2.1.2 研究区域概况

出冬瓜村建于清朝,位于三台山德昂族乡东侧,距离三台山乡政府约5km,距芒市约23km,是出冬瓜村委会下辖的8个自然村之一。该村约有140户人家、600余村民,以茶叶为主要产业,拥有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10],见图1。

图1 出冬瓜村平面图

2.2 研究方法

认识景观特征首先需要认识到组成景观的单个要素[9],而乡村景观同时包含了实体空间的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多要素组合模式之间互相作用,形成了多样的乡村景观特征[8]。村落景观符合文化景观强调人文与自然的结合[11]的特点。因此,本文依据景观属性,将该村景观构成要素分为2类:物质类和非物质类文化景观要素,见表2。

2003年,刘沛林开创性使用景观基因理论来研究传统聚落文化景观[13]。文化景观基因是文化“遗传”的基本单位,即某种可区别于其它文化景观的文化因子,对某种文化景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文化景观基因也是识别这种文化景观的决定因子[13]。景观基因分析法是研究传统村落景观的内在特质、外在表达及其传承特点的方法[14]。

表2 出冬瓜村景观构成要素分类

本文参照村落环境,结合村落景观的具体要素,建立该村景观基因识别体系,遵循识别原则,对村落景观进行景观基因识别;根据区域内不同的景观类型,采取不同的景观基因提取方法得出结果;按照景观基因分析法对识别出的景观基因进行分析并总结。

3 出冬瓜村景观基因识别与特征分析

3.1 出冬瓜村景观基因识别体系构建

依据出冬瓜村景观特色,建立其景观基因识别体系,将出冬瓜村景观基因划分为5大类识别因子和16个识别指标,具体详见表3。

3.2 出冬瓜村景观基因识别结果与特征分析

根据出冬瓜村景观基因识别结果进行分析,见表3、图2,得出出冬瓜村的环境、村落布局、民居建筑、主体性公共建筑以及文化标志5方面的景观特征。

3.2.1 环境特征

地势起伏大,周围植被环绕。出冬瓜村村落地形较为复杂,地势起伏大但坡度较缓;森林覆盖率高、森林资源丰富,村落被竹林环绕。村子位于山脊上、视线良好,村中主要经济作物是茶叶,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和水稻。还有一些热带果树和其它树种,如香蕉、白花树、榕树等形成了出冬瓜村丰富的植被景观,村落自然风貌和谐,独具一格。

表3 出冬瓜村景观基因识别结果

图2 出冬瓜村景观基因识别结果图示

3.2.2 村落布局特征

村落空间布局大致呈T形,道路系统良好、交通便利。建筑空间布局依照道路走向在山脊上均匀分布;公共建筑均匀散布在民居建筑之间。村落街巷系统良好,街巷格局主要是进出村的道路和寨门附近的广场。交通系统简单,呈树状分布;对外交通便利,提高了出冬瓜的可进入性,随着旅游村寨的发展,出冬瓜村道路系统越发通达。

3.2.3 民居建筑特征

出冬瓜村民居建筑保存状态良好,可利用度高,但近年来在材质上有所改变。该村传统民居建筑占村落总建筑数量的大半部分,为四檐出水二层干栏式建筑,风貌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已融入自然景观。从功能上看,出冬瓜村的民居建筑主要是自己使用和改成民宿作为商用(如上上居)2种用途;虽然现在的民居建筑相较于20世纪来说已经由草顶换成瓦顶,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到传统民居建筑的风貌特征。

现出冬瓜村呈现“青瓦木墙”和“青瓦土墙”的整体村落风貌。民居建筑由一栋主楼和一栋副楼呈L型构成。主楼上层以木为墙,供主人生活;底层架空无墙,用来堆放杂物或者喂养家畜。副楼只有1层,一般用来摆放农具或进行炊事活动。除此之外,每户人家都有庭院,用篱笆围合后种植蔬菜、果树、花卉等,以供自己食用和观赏。

3.2.4 主体性公共建筑特征

主体性公共建筑有地域特色,具有文化内涵。公共建筑的文化内涵体现在举办民俗活动、宗教活动、建造时间、建造意图等多个方面。如,虽然出冬瓜村已经建了新奘房,但是三百多年的老奘房依然在村落中保存良好。出冬瓜村的奘房为重檐二层四檐出水干栏式建筑,老奘房是青瓦木墙的材料。在出冬瓜村乃至在德昂族的村寨中,奘房会承接大部分宗教仪式活动、民俗活动,如浇花节第1天村民就要盛装去奘房听佛爷讲经,新做的茶叶要先拿去奘房中举行献佛仪式,这都体现了出冬瓜德昂族对小乘佛教的信仰。

3.2.5 文化特征

出冬瓜村全民信仰小乘佛教,民俗文化保存良好,但传统技艺出现传承危机。

德昂族浇花节(泼水节),见图3,最初是为了纪念佛陀产生的活动,后来寄托了德昂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发挥了增强民族感情、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功能,同时体现了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崇拜龙神的特性,以及尊敬老人的美好品质。节日在清明节后第7天开始,一般连续举行3d。活动内容涉及了德昂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包括但不限于德昂族的民间舞蹈、音乐、宗教礼仪等,是德昂族最重要、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节日活动。

浇花节开始前的准备活动。浇花节前,村寨中的老人在奘房附近搭建浴佛龙亭为浇花节做准备。浇花节前一天进行采花仪式,村民着盛装去山上、田间采取所需的赏鉴花、芒母花等;恋爱的青年男女对唱并互赠赏鉴花,回村后将花插在龙亭上,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小伙子们会编制花篮,最好的花篮会以“串姑娘”的方式送给喜欢的姑娘,如果对方也爱慕这个小伙子,就会在节日期间背着这个花篮,否则就是心有他人了。

图3 浇花节主要活动流线及场地

浇花节期间的活动。第1天举行浴佛仪式,全村人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汇集到奘房听佛爷讲经,将竹筒中的水浇在佛爷的手上、脚上,为佛爷洗手洗脚,请求佛爷为自己谋求幸福。第2天为取水仪式,根据佛爷推算的取水时辰,地点先近后远(第1天取井水,第2天取山泉水,第3天取江河之水)地进行祭龙、祭物仪式后取水;把水背到村中奘房处,将水倒入水龙槽流入水佛房(龙亭)使花筒旋转喷出清水为周围象征着佛祖的佛像沐浴,意在缅怀先辈。用从佛像流下来的“圣水”洗脸、洗手、饮用等可治百病,来年吉祥;随后,将各种吃食供于佛前齐声朗诵祭词,把吃食分给所有参加庆典的人,表示答谢恩人、年年有余以及展示各家女主人的手艺。第3天早上,家中晚辈要将准备好的热水端至堂屋中央,向家里的长辈扣头并未长辈洗手、洗脚,求得长辈的谅解,长辈们也检讨自己。同时相互祝福,午后则互相泼水。

出冬瓜村民俗文化延续良好,但在传统技艺方面将会出现传承危机。大多数年轻人在外工作,年轻女孩子对织锦并不熟悉,在外也不穿本民族服饰;德昂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昂酸茶的制作由于过程繁复、耗时长等原因已经很少有人会做了,目前德昂酸茶的非遗传承人只有1个弟子。除此之外,述说德昂族古老传说的民间文学《达古达楞格莱标》全诗共有千余行,传承难度较大。这些难以继承的非物质文化景观,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村中人才流失、村落逐渐商业化等现象出现传承危机。

3.2.6 出冬瓜村景观特征的特殊性与多元性

3.2.6.1 特殊性

德昂族在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也有分布,是典型的跨境民族,出冬瓜村景观特征在环境、村落布局、建筑和文化上都有自己的特色。物质文化景观特殊性表现在由于出冬瓜村地理位置和生存环境(气候、高程、地形地势)的影响,村落环境、村落布局依地形地势而建,建筑形式反映当地气候条件与生存需求,建筑材料就地取材,使用竹材、木材等都表现了出冬瓜村景观的特殊性,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特征。

3.2.6.2 多元性

非物质景观特征多元性体现在多民族文化涵化上。非物质文化景观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交互融合,如龙阳崇拜表现了本民族的原始崇拜,民俗活动中的浇花节体现民族文化涵化性;在传统技艺方向,德昂织锦与酸茶制作保持着德昂族完整的传统技术,象脚鼓舞、水鼓舞则是传统舞蹈的表现。

4 出冬瓜村景观活态保护策略

根据研究结果,出冬瓜村传统建筑方面、传统礼仪等方面保护得比较好,村落景观之间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现今的村落形态与村民生活方式是出冬瓜村长期以来留下的智慧结晶。德昂酸茶、德昂服饰、《达古达楞格莱标》等都有自己的非遗传承人,但单一的传承渠道(如口耳相传),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让出冬瓜村文化景观面临传承断裂的风险。

基于出冬瓜村景观的基本情况,提出以下活态保护策略。

4.1 注重村落景观完整性的保护,保护村落景观特征

包括物质文化景观(自然环境、传统建筑、村落布局)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传统技艺等)的完整性。培养专业工匠对损坏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禁止影响村落布局的挖填方工程,村民的农田与耕地必须完整、以便保持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保护村落景观完整性才能更好保护其景观特征。

4.2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注重传承渠道的拓展

目前,出冬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都有传承人,但传承人的年纪偏大,需要时刻关注其身体状况,尽快找到新的接班人,多培养,择优选择传承人。同时,对德昂酸茶的制作应加上文字、摄影等表达方式,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对《达古达楞格莱标》传承,也不应该只是口耳相传,使用录音配文字的方式会更有效果。其余的非物质文化景观(水鼓舞、象脚鼓舞、织锦等)也可以参照着拓展其它的传承渠道。

4.3 保护公共活动空间

保护村民的民俗节庆活动空间,让民俗活动能顺利进行,包括奘房周围的广场,浇花节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寨心、佛塔等祭祀活动场所。

4.4 提高村民对村落景观特征的认同

积极以各种方式传播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使村民对村落的文化景观产生更高的认同感,有利于村落景观特征的保护。

4.5 利用民族文化产生经济效益,保护民族文化产物

4.5.1 推出旅游产品

将德昂酸茶、德昂服饰制作成旅游特色产品进行销售,让他人感受到德昂族饮食特色和服饰之美,让民村得到经济收益,以便利于德昂族传统技术的传承。

4.5.2 进行特色表演

为了《达古达楞格莱标》、水鼓舞、象脚鼓舞等传统艺术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可以让村民通过表演的形式宣扬民族传统文化,让游客产生重游意愿,推动经济持续发展。让“宣扬民族文化(推出民族产品)-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保护村落景观特征(村落文化景观)”三者形成循环模式,使出冬瓜村景观特征得到更好的保护。

猜你喜欢

德昂族文化景观冬瓜
闷热三伏天 冬瓜可以这样煲
德昂族酸茶研究进展
为什么叫冬瓜
德昂族服饰文化的子文化
——腰箍文化的探索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冬瓜搭架栽培技术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德昂族腰箍文化研究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