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御史张盛美的“四不”准则

2022-04-06徐晓方

党员文摘 2022年2期
关键词:动乱王府宦官

徐晓方

張盛美

明朝末年,政局晦暗,但仍有不少清官坚守本心,忠正直行,不随波逐流,张盛美就是其中一位。

张盛美是山东滕州人,曾先后担任过安徽凤阳府推官、宿州知州(代理)以及贵州道监察御史、河南布政司分守河北道参议等职。他生平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处置过多起重要案件。他在所著《署甬罪言》一书的自序中,提出了为官的“四不”准则,即“不畏强御,不辞诽谤,不谋道旁,不避艰险”,并且自己也始终按照“四不”准则为官行事。

不畏强御。张盛美入仕之后就被授予凤阳府推官一职,当时正值崇祯继位之初,大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宦官势力十分强大。凤阳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老家,为皇家汤沐邑,宦官在此处嚣张跋扈,为祸一方。张盛美到任后,毫不畏惧他们的势力,将为首的宦官依法惩办。

不辞诽谤。张盛美担任监察御史三年,先后上书一百余次,经常两三天就要上书一封。他尽忠职守,只要发现问题,立即上书表陈看法,对犯法者绝不姑息纵容。由于忠正耿直、不留情面,张盛美得罪了一大批权贵,明里暗里遭受了各种诬陷和攻击,但他始终刚正不屈,依旧直言进谏,于是京城人给他送了一个绰号——“张舍命”。

不谋道旁。道旁喻指路边见识短浅之人。张盛美遇事勇于决断,不为周围的浅见之人所干扰。有一次,安徽宿州的市井无赖和监狱犯人发生动乱,情况十分危急。张盛美临危受命,代理宿州知州一职。当时,张盛美恰巧在桐城、舒城一带出差,考虑到事态严重,迟则生变,于是当机立断,日夜兼程奔波了几百里路赶回宿州。不出所料,宿州城内人心惶惶,危机四伏。在了解到这次动乱的根源是前任宿州知州昏庸无能、办案粗暴后,张盛美果断采取宽严并济的应对措施,对此次犯错的官员和差役没有急于追究责任,而是勒令改正,并通过禁止争讼、停征赋税、裁汰冗员、清理冤案等一系列措施,将引发动乱的直接诱因全部清除。这不仅一举平息了动乱,还使一向盗贼猖獗、诉讼不断的宿州恢复了安定局面。

不避艰险。由于坚守准则,张盛美得罪了一大批权贵,被以升迁之名,调离京师,出任河南布政司分守河北道参议,驻怀庆府。怀庆府治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是郑王藩府所在地。郑王朱载壐昏聩无能,藩府大小事务都由世子朱翊钟把持。朱翊钟生性贪婪狡诈,目无法纪,视人命如草芥,肆意攫取百姓的田产财物,而且还私自设立军队,打造兵器,招募爪牙,意图谋反。朱翊钟手下有十四个爪牙,人称“四凶十恶”,专横跋扈,无恶不作。当时,民怨沸腾,动乱一触即发。恰逢朝廷要检阅护城河,朱翊钟又借凿河擅自征发民夫,开通王府门前的天阿池以方便乘船游乐。当时已是入冬时节,民夫们站在冰冷的河水里干活,却连最基本的口粮都得不到,无不心怀怨恨。张盛美见此,立即发布公告,停止开凿护城河。张盛美通过这件事赢得了民心、稳定了民众,却得罪了朱翊钟,成为他的眼中钉、肉中刺。

不久,朝廷颁布新的法令,严禁各藩府强占百姓土地。多年来蒙受冤屈的百姓终于有了申诉的机会,成群结队地到府衙递交诉状。郑王府逼迫张盛美不准过问百姓诉状以及“四凶十恶”的罪行,企图将案件强压下来。但张盛美毫不畏惧,坚持要依法惩办。朱翊钟怕“四凶十恶”泄露郑王府谋反阴谋,当夜就将他们灭口。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官府从郑王府附近的井里、河里捞出了几千片铠甲片,朱翊钟谋反的证据被公之于众。朱翊钟见事情败露,便主动示好,被张盛美严词拒绝。气急败坏之下,朱翊钟又多方联系京城势力,诬陷诽谤张盛美,企图将他驱逐出怀庆府。不过,在巡按御史的努力下,朱翊钟谋反的罪行最终被坐实,被下狱赐死,强加在张盛美身上的诬陷诽谤也不攻自破。这桩明末的谋反大案最终落下了帷幕。

张盛美在各地任官时秉公处事,深得饱受欺凌的老百姓的拥戴。当他离开怀庆府时,当地百姓十分不舍,哭送百里。他提出的“四不”准则,体现了一位中国古代廉吏的为政修养,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

动乱王府宦官
金钱、机器与动乱:从历史看疫后繁荣 精读
“乱七八糟”源于两场动乱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清朝才称宦官为太监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Reasons why gorillas are endangered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甲午随吟
论明代大同代王府的旅游开发
略论明朝代王府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