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与中共中央书记处

2022-04-06张金才

党员文摘 2022年3期
关键词:书记处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张金才

位于四川省广安市的邓小平铜像。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书记处的设置和职权几经变化。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其政治生涯与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发展历程紧紧相连,并为此作出重大贡献。

中共八大召开前,中共中央书记处一直延续1949年前的领导体制: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中央政治局与中央书记处,书记处在政治局决议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

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一直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1954年4月27日,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党和国家工作中的许多重大事务,大都先经过邓小平主持的中共中央秘书长会议讨论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方案后,提交中共中央决定。

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工作十分满意,他对邓小平说:“中央的事由你们做,对外一律用中央名义,不用秘书长、副秘书长名义。”1955年后,邓小平还领导着中共中央书记处四个办公室的工作,是中共中央名副其实的“总管家”。

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一、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两次向与会同志推荐邓小平当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毛泽东说:“为了国家的安全,为了工作的有利,中央准备设几层屏障,并设有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准备向新的中央委员会建议,推举邓小平同志当总书记。因为他已经是总书记了。秘书长是什么呢?按照英文的写法,就是总书记。但是在中国人的脑筋里头则不同,秘书长就是秘书长,总书记那是另外一回事。那好吧,我们就设一个总书记吧。”

邓小平表示:“对总书记这个问题,中央讲了很久,我也多次提出,只有六个字:一不行,二不顺。当然,革命工作,决定了也没有办法,但我自己是诚惶诚恐的……我还是比较安于担任秘书长这个职务。”毛泽东接过邓小平的话说:“他愿意当中国的秘书长,不愿意当外国的总书记……他说不顺,我可以宣传宣传,大家如果都赞成,就顺了。”

毛泽东在这次讲话中,还明确了将要设置的中央书记处和总书记的职能和职责。他指出:“把過去的书记处变成常委,只是比过去多了一个总书记。还要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人数可能要多几个,书记、候补书记可以有十几个人。很多事情要在那里处理,在那里提出议案。”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央书记处由十人(三人候补)组成,邓小平是其中之一。

邓小平向毛泽东提出,书记处还是作为政治局的办事机构,专管党务,对军队和国务院的文件,仅负责呈送。毛泽东不同意,他强调书记处是中央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什么事都要管,中央的事都由你们去做,抓全面工作,发文用中央名义。在这之后的十年里,邓小平主持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协助中央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1958年1月召开的南宁会议上,针对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分散主义,中共中央决定把经济工作决策权从国务院财经部门集中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并在会后进行了领导体制的变动。邓小平主持的中共中央书记处被推到了领导经济工作的第一线。

在1959年4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更是增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特别是邓小平在领导经济工作方面的权威。毛泽东指出,除了讲经济工作领导权“集中在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之外,还要提出集中在常委和书记处”。他说:“中央主席是我,常委的主席是我,所以我毛遂自荐为元帅。书记处就是邓小平同志……我挂正帅,就是大元帅,邓小平为副司令、副元帅。我们两个人一正一副。”毛泽东又对邓小平说,你是书记处总书记,也是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但是你也是我的总书记。可以看出邓小平及其主持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在当时的领导责任之重。

1961年至1965年,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和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人具体领导了这一时期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在调整工作初期,邓小平几乎每天都要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研究解决各种问题。他主持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即“工业七十条”),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一系列正确的指导原则和具体规定,对恢复和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及正常的生产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此次全会,重新选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还改组了中共中央书记处,邓小平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也不再被提起。会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很快就停止了工作。

1978年以后,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1980年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决定恢复设立中共中央书记处,负责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并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会期间,邓小平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对中共中央书记处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发挥职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的职权是管全局。1980年2月26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各组召集人汇报会上指出:“书记处的职权,肯定是管全局,党、政、军、民,工、农、商、学、兵,都得管。”这一规定,既是对中共八大设立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的借鉴和总结,也是培养和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的现实需要。邓小平对此讲得很清楚:“对于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岁数大的同志,我总的倾向是,包括我在内,慢慢脱钩,以后逐步增加比较年轻的、身体好的、年轻力壮的人。这是一个总的决策……建立书记处的目的也是这个意思,书记处作为第一线。”既然把书记处作为第一线,就要让它了解全局,接触各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处理中央日常工作的职责,也才能培养出驾驭全局的中青年领导人才。

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重点要放在经济上。邓小平指出:“这次设立的中央书记处,今后的工作重点是放在经济工作、放在四个现代化上。”此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

中共中央书记处的重新建立,完善了党中央的领导体制,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梁衍军荐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扬子晚报》)

猜你喜欢

书记处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中共中央最高领导称谓的历史变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杰来闽调研网上妇联建设情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充分发挥老促会秘书长的作用
吴朝晖秘书长接待RDPAC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