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迷心窍,他把“当官发大财”当作人生追求

2022-04-06方弈霏

党员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哥嫂

方弈霏

李生发。新华社

李生发。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职务违法并涉嫌犯罪。

2021年11月,经甘肃省纪委常委会会议暨省监委委务会审议并报甘肃省委批准,决定给予李生发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收缴其违纪违法所得;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原党组成员、副厅长李生发在留置期间,常提起年幼时母亲的教导。“母亲总是叮嘱我,纵使生活贫穷清苦,也不要想着占便宜,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终自取灭亡。”李生发说。

遗憾的是,李生发有了权力后,忘记了父母的谆谆教诲,丢失了淳朴品质。相反,他财迷心窍,把“当官发大财”当作人生追求。

经查,李生发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涉嫌受贿犯罪,涉案金额共计人民币3297万余元。

李生发出生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一个贫困家庭,父母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1981年,李生发考入临夏师范学校。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第二年,他就被调到临夏县委宣传部工作。进入宣传部工作后,李生发很快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1986年,李生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之后,他辗转经历了多个工作岗位,工资收入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他本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为党工作上,但此时却开始心思漂浮,整日想着如何投资捞快钱。

2006年,李生发的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他被提拔为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委书记,手中的权力大了,接触的人也多了,在一些人的眼里,李生发成了必须“拿下”的“猎物”。

“当上县委书记后,第一次有人将装有两条烟的文件袋放到我的办公桌上,我推辞不掉,收下后,心里总是惴惴不安。”最终,在退还与不退间,李生发选择了后者,迈出了收受礼品的第一步。“我慢慢习以为常,逢年过节把这些礼品送给亲友时,心里还有一种成就感,觉得自己当了官有本事、有面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与形形色色老板的接触中,李生发内心逐渐失衡。“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过得清苦?”“凭什么老板们赚钱那么容易?”这两个问题成了他的心魔,不断侵蚀着他的思想防线。

特别是在接受了老板们的高档宴请后,李生发的理想信念愈發动摇,把宗旨意识、纪律规矩抛之脑后,平日里的管理服务对象变成了勾肩搭背的“江湖兄弟”,正常的项目洽谈变成了“友好合作”。在欲望的支配下,李生发频频踩“红线”、闯“雷区”,在党的十八大甚至党的十九大后仍不收敛,在违法乱纪的泥潭里愈陷愈深。

多年的从政经历,使李生发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他十分清楚自己违纪违法行为的后果,但仍心存侥幸、企图瞒天过海。2007年,李生发通过伪造证明材料,用小名“李居良”申办了一张身份证,同时给儿子也办理了另一张身份证。

为了躲避监督,李生发以“李居良”的名义办理了多张银行卡,作为其房产倒卖、行贿受贿的“隐身衣”。他从不在临夏、永靖、康乐等地办理银行业务,大部分赃款都是亲自带到兰州,存到不同银行网点。据查,2007年9月至2014年6月,李生发先后以“李居良”名义存款810万元。

“心如欲壑,后土难填。”财迷心窍的李生发不满足于将贪污受贿的现金存在银行里变成“死钱”,绞尽脑汁谋求“生财之道”。

2008年,李生发以“李居良”的名义,在兰州市购买了第一套用于投资的房产,之后他转手卖出,净赚39万元。尝到甜头后,他坚信买房就是最好的投资。2009年后,李生发又用他和儿子的两个虚假身份证,在永靖县、广西北海、陕西西安等地购买了多套房产。“炒房”带来的资产急剧膨胀,冲昏了他的头脑。2019年,在听闻自己正被组织调查的情况下,他仍在兰州市购买了3套旧房等待拆迁补偿。

“那一套套房产像一口口棺材将我入殓,一沓沓钞票像一堆堆冥币将我掩埋。”在留置点,李生发痛哭流涕。

“李生发是典型的守财奴,薄情寡义。”办案人员表示,在他求学时,他的哥嫂为了供他上学牺牲了很多。然而,当上领导干部后,李生发为了标榜清廉,对哥嫂十分吝啬,只在过年时给其几百元“意思一下”。他把大部分钱财投入到“炒房”中,对哥哥一家的冷暖漠不关心,舍不得多给一分钱。

据办案人员介绍,在李生发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那段时间,他的妻子勤俭持家,儿子李某某孝顺懂事,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然而,随着李生发思想变质、行为失范,耳濡目染下,李某某逐渐形成了拜金、追求享乐的扭曲价值观,大学毕业后执意经商。在李某某的坚持下,李生发同意了,并“手把手”传授其请客送礼、拿钱开路的“围猎”之术。

2017年,在李生发的联系下,李某某顺利承揽到某财政奖补项目和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金额共计937万元;2019年初,在李生发的牵线搭桥下,李某某又承揽了某幼儿园建设项目,项目金额486万元……

“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了我这样不正的家长,导致孩子学坏,犯下了不少错误,责任全在我身上。”李生发懊悔不已。

留置期间,李生发给李某某写了一封信,“以后我们的家,千万不可有追名逐利的家风……过一个平淡、平安、安分、健康的普通人家的生活,这实际上是最幸福的生活。”

我出生在偏僻的太子山下,在忍饥挨饿中长大。在努力学习下,我考入了临夏师范学校,成为祖祖辈辈第一个有“铁饭碗”的人。

刚参加工作时,能有一间单独的宿舍是奢望。第一次搬入楼房时,感到无比幸福,虽欠债很多,但日子过得甜美。当上县长、书记后,权力大了,“围猎”我、顺从我、恭维我、靠近我的人多了,經不住金钱物欲的诱惑,越来越不知足了。周末回家,有人堵在路口,车上装几箱水果、蔬菜、黄河鱼,客气一下也就笑纳了。带回家里,还觉得自己带来了财富,再也不是空手回家,当官的感觉真好,完全忘记了自己带回的是不义之财。

贪心一旦萌生,贪欲迅速膨胀,我瞅准了当时兴起的房地产市场,用这些不义之财购置、买卖多套房产,让其不断增值。这些房产我都用李居良的假身份证办理买卖手续,自以为天衣无缝,可以瞒天过海,怎料现在成了我违法犯罪的铁证。

回想过去,我的家人,谁也没有让我贪财受贿、违法犯罪。父母在世时,从未让我贪恋不义之财,爱人从未表达过让我为家庭安逸而铤而走险的意愿。而我却违背了家人的心愿,贪心不足,违法犯罪,不仅自己失去了自由,还祸及妻儿,祸及亲戚朋友,我真是作恶多端,罪孽深重!

我愧对哥嫂供读之恩。上中学时,我已能挣工分自食其力,几次提出休学,但都被哥嫂断然拒绝,劝我一心念书,将来出人头地。长兄如父,只可惜这些年我对他回报孝敬的太少了,如今他已是73岁的老人,我对他没给过多少接济,想想自己将身陷囹圄,别说陪伴,连见面说句话的机会都没了。现在我常以泪洗面,真悔过去对哥嫂的薄情寡义,自己贪了那么多钱,却对哥嫂十分吝啬。当我出狱后,满头银发、身无分文地以一名刑满释放人员的身份回到老家时,我还有何颜面面对他们?

我愧对孩子教育之责。“养不教,父之过。”在孩子上学的历程中,我根本没尽到为人父亲的责任,孩子父爱缺失,父教缺失。孩子步入社会后,我不是教他踏实干事、勤奋创业,而是领着孩子尽搞投机钻营、行贿受贿、违纪违法的勾当,不仅败坏了自己的名声,也带坏了孩子,带坏了家风家教。

我寒门出身,本属草根。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党把我这个出身贫苦的孩子,培养成一名地厅级领导干部,不差钱、不缺房,连退休后的生活都有保障,何必要伸手拿不该拿的东西,当火山口上的守财奴?眼下,罪行累累的我即将被清除出党,在接受改造的日子里,我会从严要求自己。有生之年,我将永远感念党恩,永远依恋组织。

对于一些党员干部来说,由于历史原因,“贫”是人生起点。然而其中一小部分怠于修身、党性缺失,在贪欲的驱使下,逾规越矩、任性妄为,人生轨迹由平缓上升的斜线变成了大起大落的抛物线,最终又回到“贫”的原点。李生发从“贫”走向“贪”,表面看是对财物的贪婪,实际是其思想贫穷、精神贫瘠,始终走不出心理上的贫困。党员领导干部避免“贫”至“贪”的悲剧,必须先治“心”,树立“难耐清贫莫为官”的思想,端正“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的价值观,只有常怀律己之心,戒贪止欲、以廉持家,方能护航人生之舟行稳致远。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瞭望东方周刊》)

猜你喜欢

哥嫂
怕 揍
侄子留学记
太近了,就远了
爱你,也爱我的底线
爱你,也爱我的底线
彼此懂得,足矣
彼此懂得,足矣
如何面对私生子
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