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看这些不推不干的“躺平式干部”

2022-04-06杨心怡郭妙兰

党员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躺平基层干部干部

杨心怡 郭妙兰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广大干部以非常之力决战决胜艰巨任务。然而,现实中仍有少数干部不主动担当作为,面对任务左躲右闪,直接“躺平”,被群众称为“躺平式干部”。

“躺平式干部”有几副面孔?着眼于具体表现形式,“躺平式干部”主要有以下几幅“肖像简笔画”。

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在落实工作要求时,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实则是只喊口号“唱空城”,贯彻落实无下文。面对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西部地区某干部反复强调环保问题的重要性,提要求时口号喊得“当当响”,但做工作时却说“反正该做的批示我批了,该开的会我也开了”,这是典型的不尚实干尚空谈、召开会议当落实。有的干部“表态”之后无“表现”,服务群众靠“表演”,面对群众诉求满口承诺,开的却是空头支票,害得群众空欢喜一场。再比如,遇到某些突发事件后,涉事部门和单位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表态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但往往是“火箭回应”后就没了下文。这种“表面上办”,其实只是“做给你看”,目的是“赢得你赞”,至于实际成效,却是“稀松散漫”。

拈轻怕重“做样子”是“躺平式干部”的另一种突出表现。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挑三拣四、讨价还价,甚至以各种理由推脱。比如,有的干部嫌弃偏远地区环境差,感觉干脏活、累活“有失身份”;有的干部长期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了解情况主要靠下属汇报,部署工作主要用电话通知,考评工作主要看下级报告,导致工作安排脱离实际。还有的干部表示,自己所在单位一位领导对于有经济补贴的工作比较上心,对其他日常工作积极性比较低,经常当“甩手掌柜”。

还有一类“躺平式干部”的典型特征是“不喊号子不拉纤,撸起袖子一边看”,庸碌无为“混日子”。有群众反映,有的干部有事一问三不知,见到工作“两手一摊”,碰到问题“两眼一黑”。有的干部临近退休,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比如,东北某市直属机关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原主任在被调整到服务中心后,就自认为退居二线岗位不用继续努力,把心思全用到了诗词歌赋和游山玩水上,遇到学习活动就请假,重要会议由副职代为参加,政策落实不闻不问,最终放松警惕滑向腐败深渊。更有甚者,作风拖沓、不重时效,把“遇到问题按兵不动、能拖一阵是一阵”奉为工作哲理,对限时办结的工作不按时限办理,对重大事项推动、落实不力。比如,某地级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原党组书记、主任,就以机构设置调整等为由,把某国家数据中心的建设进度拖了三年多,导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项目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些基层单位存在一种怪现象:有的干部面对“老大难”、“硬骨头”,只想当“太平官”,选择一“走”了之。比如,面对两家餐馆违规搭建的钢架棚,中部地区某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接到上级指示后,担心采取强制拆除措施引发矛盾,没有及时处理该问题,导致违规现象持续长达六年。又比如,东部地区某市林业局局长李某某在任职期间,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置若罔闻、熟视无睹,甚至在工作人员已经做好调查摸底等相关基础工作、多次请示汇报的情况下,仍然振振有词:“这项工作容易引发争议,我们不要积极推动。”

说起不批不干当“陀螺”的干部,西部地区某县委书记就气不打一处来,办公桌上每天都有一尺多高各种各样的报批件,“满场都是带球的,就是没人愿意射门进球,全部推给‘一把手’”。一些地方和部门无视群众诉求,以领导批示为风向标,主要领导重视的工作就快马加鞭狠抓落实,不重视的工作就选择性忽视,乃至出现领导不批示就不干工作的情况。比如,中部地区某市民发现小区湖畔绿道栈桥护栏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前后向街道办事处和区里有关部门投诉反映了一个半月也没有得到任何回音,直至其向市领导写信反映情况被批示后,相关部门才解决了问题。有的干部面对高风险领域工作常常推脱,甚至临阵脱逃。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中部地区某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不服从组织安排、调度,对单位多次催促其返岗的通知不予理睬,甚至将手机设置成“勿扰模式”。

此外,基层干部和群众表示,“不廉不勤,贪了也不干”的干部更令人愤慨。比如,西部地区某县住建局供排水管理科原总工程师柳某某从“不收钱不办事”,再到“办不办事都收钱”,收受160多名管理服务对象的礼金达140多万元。在谈及为何未办事也收钱时,柳某某说:“我在那个位子上,别人总有事要来找我的。”柳某某还给自己找补:“没给办事,就不算权钱交易。”

追本溯源,一些干部“躺平”心态的产生有着诸多因素。

“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组织考核没有缺点。”中部地区某县一名乡镇干部直言,“基层的事面广量大,各种状况层出不穷,许多问题扛过一阵、拖上一阵,避过风口浪尖,多半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少数干部是对自己有利的抢着干,不利的绕着走,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有的干部認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遇事拈轻怕重。由于这些思想作祟,“躺平”就“顺理成章”了。

职权扯不清,宁可不揽功。一些地方个别部门职责运行边界模糊,造成干部谁也不敢贸然“揽事”。此外,有些地方权限还未下放到基层,让基层干部不敢担责。有基层干部说,只要有人顶在前头,这事就与自己无关,“躺平”反而太平。

审视种种“躺平”现象,其背后还折射出一些干部想用套路掩盖个人谋划不足、能力不强的事实。“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知识不更新,遇事凭感觉,张嘴就露怯,暴露出部分基层干部业务水平与岗位要求差距明显,可谓是能力不够强,只好套路凑,“乡镇工作千头万绪,跟着套路走,工作不费脑”。

“看看先进单位的经验做法,到时候借鉴借鉴,抄抄作业,我们的工作也能达到中等水平。”一些干部习惯于“等、靠、要”,面对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不会马上办,而是缓一缓、等一等,等别人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然后靠打友情牌等方法,要来别人的经验做法和劳动成果。还有相当一部分干部认为自己升职无望,于是不思进取求“躺平”。

在新时代的前进征途上,应选任一大批“干将”、“闯将”,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人没有市场。

以思想破冰引领精神提振。从“躺平”中“起身”,须捧一颗滚烫初心奔赴信仰高地。要有干事创业的情怀,摒弃“工作分好坏、干事论大小”的思维,把情怀转化为党员干部担当干事、为民办事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攀“穷亲戚”,和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他们的所需所盼。要有创先争优、破局前行的精神,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新时代呼唤锐意进取的“闯将”。坚持在一线识别干部,鼓励积极评选和宣传担当作为先进模范,树立鲜明用人导向,让真正有担当有作为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拔重用长期扎根基层、踏实苦干、贡献突出的基层干部,让想干事能干事者上,让不担当不作为者下。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交叉考核、检查和评比,让每一次考核结果都得到切实的运用。

以精准问责推动责任落实。加强日常监督和警示教育活动,对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拖拖拉拉式“躺平”、偷奸耍滑式“躺平”、担心问责式“躺平”和未老先衰式“躺平”等问题,采用谈话、函询等方式及时咬耳扯袖,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要充分运用监督作用,准确界定职责范围,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不搞避重就轻式问责。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干部担当不够、作风不实、执行不力等问题,把发现的问题同巡视巡察、专项督查反馈的问题整改结合起来,列出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整改到位。

以容错纠错护航创业热情。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判别标准,明确界定容错范围,让基层干部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勇敢作为。另一方面,完善澄清保护机制,对被诬告的干部,要予以有效保护;对恶意中伤、诬告陷害基层干部的人,要依规依纪依法追究其责任,切实为基层干部撑腰鼓劲。

以聚焦短板用力提升能力、增强自信。要“充电”蓄力,建立常态化、多元化、系统化干部培训,砥砺“跑得快”的实干本领,让干部愿出力、会出力、善出力。同时,要讓干部在敢于向问题叫板、赢得群众叫好中获得干事动力,将“要我改革”变成“我要改革”,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一桩桩捋清楚、一件件落实好。要干在工作第一线,置身矛盾最前沿,推动解决“进展缓慢”、“项目趴窝”等难题,避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摘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中国纪检监察》)

猜你喜欢

躺平基层干部干部
安全100分也不能躺平
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躺平 花香自来
那些躺平的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