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炳烛而学

2022-04-04

意林·少年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师旷晋平公臣子

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③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行⑤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

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晋国乐师,双目失明。

③炳:点燃。

④孰与:表示比较,相当于“与……比,哪一个……”。

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

①暮 ②安敢 ③善

2.翻译:

①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①迟、晚 ②怎么敢 ③好

2.①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国君的呢?

②点燃蜡烛行走与在黑暗中摸索行走相比,哪一个好呢?

3.活到老学到老;有志不在年高,再晚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

晋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国君的呢?”

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敢戏弄国君呢?我听说,年轻时喜欢学习,如同太阳刚刚出来时的阳光;壮年时喜欢学习,如同正午时的阳光;老年时喜欢学习,如同点燃蜡烛时的光亮。点燃蜡烛照明行走与在黑暗中行走相比,哪一个好呢?”

晋平公说:“说得好啊!”

师旷,字子野,平陽(今山东省新泰市)人。关于师旷双目失明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天生眼盲,另一说是他为专心练琴自己刺瞎了眼睛。

师旷是著名的音乐大师,琴艺超凡而且听觉极其灵敏,辨音力极强。因此产生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说他可以听到天庭之音,他抚琴时,能使凤凰来仪。

师旷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敢于对国君进行劝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猜你喜欢

师旷晋平公臣子
反话救人
反话救人
师旷论学
师旷撞晋平公
师旷妙语劝说平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