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宦官与经济研究综述及总结

2022-04-03杨杰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宦官明代综述

杨杰

摘  要:明代宦官与经济问题历来是学界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相关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主要对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以进一步丰富、完善关于明朝经济、政治史学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明代;宦官;经济;综述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4-00-03

回顾明朝历史,宦官的影响是极为深广的。其影响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军事、民族等诸多方面。宦官作为明廷国家体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其在明王朝的发展、衰亡历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宦官问题一直是明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诸如宦官与明王朝二者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方面,前辈学者论著不知凡几,囿于篇幅,在此不予赘述。本文笔者将前人有关明代宦官与云南经济的相关论著成果做一简单整理。同时,在梳理、归纳相关论著时,对前人之功作简单总结,并对过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作出分析。本文为日后进一步研究、剖析封建专制主义集权时代中央政府所推行之经济政策,为探究这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内容、作用做了前期准备。

一、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

(一)专著

在专著成果方面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一是史料性专著,二是论述性专著。史料性专著方面:史料性专著可分为综合性专著与专门性专著。综合性专著即对明代宦官与明王朝有关之经济史料做一完整性梳理,譬如胡丹所著《明代宦官史料长编》一书,作者以《明实录》中的宦官史料为基,广泛收录明清正史、奏疏、文集、野史、笔记及方志、碑刻中的相关史料[1],博采群籍,同时加以必要考辨,汇编为一部规模宏大、体例精严、史料丰富、考证详赡的史料性专著,为日后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了极大助力。专门性专著,顾名思义,其研究只取其一点,不断深究,即只重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一点,将有关史料做一专业性梳理,如王春瑜、杜婉言合著《明朝宦官与经济史料初探》一书,书中作者通过对有明一代,宦官与土地、财政、手工业以及宦官这一特殊群体因其特殊地位展开的一系列强取豪夺出发点,分门别类,于明代文集、奏疏、纪闻、笔记、野乘等史料中,将与宦官有关之史料,进行了一细致归纳、整理、编排。论述性专著方面:据笔者粗略统计,除前文以述之史料性专著外,目前学界有关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之论述性专著根据其研究切入点不同,可将其分类。

其一,总体考究明代宦官与明王朝之关系,并在其著中列部分章节,考究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关系,即前文所述之宏观考究。如蔡石山所著《明代宦官》一书,全面而详尽地介绍了宦官在有明一代所扮演的角色,并详细论述了有明一代宦官如何影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与司法等多个领域。该书第七章为宦官与明朝海上活动,第八章为宦官在明朝经济上的角色,这两个章节皆对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之关联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论述,其对明代宦官之描述、评价颇具新意。称宦官为明代经济的职业经理人,此种称呼、评价诙谐之余亦可引发深思,即当今学术研究处于一各种学科快速发展、不断交融之时代,引一二新兴学科之概念、方法是否对史学研究有一较大帮助。而以土地关系为媒介,进而引出宦官对经济之影响的著作则有王毓铨所著《明代军屯》一书,其书下编明代军屯上的生产关系之第六小节为屯地的占夺。通过罗列官豪势要、镇守中官等侵占屯田事例,并与明朝开国初年屯田数量进行简单对比,直观体现出以镇守中官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对明朝经济生产关系的影响。而在王毓铨、张显清、刘重日等编纂的《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一书中,亦有涉及明代宦官对与明代经济,即宦官或以镇守中官,或以采办,或以矿监税使等身份,对经济生产关系付诸影响。其他还有部分探究明代宦官的专著也都有部分章节对明代宦官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如余华青《中国宦官制度史》,丁易《明代特务政治》,[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2],杜婉言《佞幸:中国宦官与中国政治》,等等。其二,个体考究明代特定宦官群体、个体,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所产生之影响,其影响中亦多有涉及社會经济领域,即前文所述之微观考究。如齐畅所著《宫内、朝廷与边疆:社会史视野下的明代宦官研究》一书,对具有典型性的宦官进行了个案分析,利用明代宦官碑刻、墓志等民间田野史料与官私文本的比对,将研究思路从以往的单一性、群体性研究转为综合性研究,塑造了较之以往更为全面、立体的宦官研究形象。并通过宦官个案,考察了明代少数民族宦官的行迹及其在明朝国家边略中的角色、关联及产生之影响。书中第二、三章节亦对特定宦官在特定时期对特定地区所产生之经济影响做了论述。

(二)论文

在论文成果方面,根据论文性质,将其简单划分为:一是刊行论文,二是学位论文。刊行论文方面:学界关于明代宦官与经济之论文成果极为丰富,在此简其要者,作简单整理。杜婉言《明代宦官与江南经济》、《明代宦官与浙江经济述论》、《明代宦官与广东经济》,上述三篇论文以宦官采办、织造、矿监、税务等角度为出发点[2],细述了宦官对江南、浙江、广东等地区的三省的经济影响,深度揭示了明一代宦官对经济的破坏和摧残。陈建勤《论明代的宦官庄田》就明代宦官庄田的设立、发展、运作、管理等情况进行研究,进而揭示宦官与社会经济之关联。[韩]李敏镐《明末宦官对商税业务的干预及其影响》讲述了明代宦官对商税征收业务的干预及产生的问题,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对明代国家财政和明皇室收入的影响[2]。除以上研究角度外,部分学者还聚焦于市舶、采办、珠池、矿税等领域。如黎宏韬《明代广东的市舶太监》等。除此之外,亦有赵连隐《矿税监高准乱辽事略》[3],张桂林《税珰高寀乱闽述略》等优秀论文成果。上述论文其特点大致如下:研究多以纵向研究为主,即从某一特定角度出发,经过详细论证后得出明代宦官与这一特定角度、领域之关联。并立足于该角度,以点带面,进而引出明代宦官对经济之影响。并未对同期相近问题进行横向研究,但其研究已较为全面,亦颇为不易。学位论文方面:近年来,随着学界对明代宦官研究不断深入,相关学位论文之数量也日趋增长。现略举其要:牛雁峰在其硕士论文《明代宦官干政对国家经济的破坏之研究》一文中,论述了明朝宦官对财政、土地、手工业等经济领域之影响,并加以延伸之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并得出明代宦官对经济之影响动摇了国家统治基础,亦为日后明王朝灭亡埋下了种子之结论。除上述学位论文之外,还有吕晓斌《嘉靖朝宦官研究》、李自鹏《明代宦官墓志铭研究》、冷明《明代中后期宦官与两淮盐政研究》等学术论文中都有部分章节论述了明代宦官与经济之关联。等学术论文中都有部分章节论述了明代宦官与经济之关联。

二、关于明代宦官与经济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近年来,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这些研成果将究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宦官这一群体[1],但对研究成果细究,亦可发现其“繁而窄”的特点。具体来说,是研究数量上的繁与研究内容上的窄,即明代宦官与经济之研究,其研究方向多围绕于某些热点问题或热点地区展开,研究所用之史料多集中于传统史料,研究思路多呈定性思维,陷于桎梏,难以挣脱,研究过程中亦不太注重相关学科之引入、融合,因此其研究结果虽丰,但其研究往往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大致可从对上述众多研究成果的反思中寻得答案。

(一)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史料阙略、零散,研究深度有待进一步发掘

第一,有关明代宦官的史料相对阙略且零散。有关史料阙略之由,以笔者愚见,不外乎有如下数端:首先,究史料撰写之源,自孔子著春秋至辛亥革命止,史书之编纂多由士大夫阶层执笔,宦官史料亦不例外。对自幼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熏陶的士大夫阶层而言,出于儒家教义,自抱持一种对宦官群体敌视之态度,让其为宦官群体著书立传,进而传颂后世是其所不能接受的。这一现象之根由或多与儒家思想中的封建纲常伦理及士大夫阶层的政治理想有关。故而,在士大夫阶层编纂史书之时对有关宦官群体之记载能省则省,能略则略,实在无法删减之处,亦多以笔伐之。其次,历代修史多有规可依,有例可循,不会轻易逾越。即纵观历代史书,除实录之外,其余官修、民撰史书中对宦官记载之篇幅便极少,久而久之,史书中针对宦官之记载便成一定例。以《明史》为例,有明一代,对政治、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之宦官不胜枚举,但在《明史》中宦官传却仅有两卷。究其之由,除士大夫阶层之排斥这一主因外,史书编撰体例抑或有些许影响。再次,宦官群体虽能权倾一时,但其权力保质期缺较短,且因自身无法生育之特性,宦官群体纵使在其当权之时留下相关史料记载,但随着权力的消失、宦官的逝去,相关史料亦无法得到妥善保存。最后,宦官群体本身作为天子之家奴,皇權之附庸,其独立事迹少,且活动范围受限,故而相关史料记载较少。除此之外,宦官群体自身文化水平低,亦是一影响因素。

第二,对宦官经济史料的挖掘不够。目前学界相关研究对新兴史料挖掘使用不足,除政书、正史、文集等传统史料之外对地方志、碑刻、笔记等史料鲜有人涉足。但正是这些鲜有人涉足或纵有涉足亦多以浅尝辄止为主的新史料中却记载了很多历史信息。以地方志为例,其中有关镇守内官的史料较多,且很多是实录等正史缺载或不予记载的,如宦官的字号、籍贯、镇守地方所奉的敕书以及宦官在地方的活动等;不少地方志还列出了历任镇守中官的名录,虽然大多不够详尽亦足以提供参证。再如,研究明代宦官与经济[4],地方志中存有大量可供利用的材料。比如《明实录》中有关云南镇守中官的记载极为缺略。但正德《云南志》、天启《滇志》及清人所作《滇考》《滇系》《滇云历年传》等地方志中却保存了大量的史料[4],研究明朝宦官与经济之关联,必不能弃之不查。

以前文所述之史料性专著《明朝宦官与经济史料初探》之探析,又可为一例,该书虽为目前学界颇具代表性之史料性专著,但考证之下亦可发现该书中对实录等正史、地方志、碑刻、档册等相关史料鲜有收录。见微知著,亦能发现明代宦官经济史料探究已出现了“瓶颈效应”。

欲突破这一“瓶颈效应”,可在史料的收集、整理、考究上多下功夫。若不对相关史料倾注心血,便可能一直不得其门而入,亦不会知其所以然。因此,明代宦官与经济之研究最亟待解决的便是史料问题,必须以发掘、整理史料为第一要务,才能有所创新、突破[1]。

(二)研究内容趋于“同质化”

明代宦官与经济之研究成果颇丰,但在一些相关研究中,其内容大多浅尝辄止,流于表面。如针对明代宦官与云南经济之关联的研究,因史料零散,研究者大多对其中某一个例进行探讨,未能真正深入、全面地研究。再如,在对明代宦官与经济之关联的研究中,多数是将其置于传统政治史范式下进行论述,这样虽然研究内容更为广泛,但也很容易刻板化,缺乏新意[1]。且目前学界围绕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之研究,多围绕部分热点地区、热点问题展开,而针对西南等边地民族省份却少有涉及,其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拓宽。

(三)研究结论应趋于理性

在研究结论方面,学界有关明代宦官研究一直受政治史范式之影响,即相关研究多取一明代宦官为研究对象,进而展开围绕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个领域展开探讨,因此其所得之结论也多以一般性定性描述为主。受体例所限,其研究深度自然有待提高。除此之外,在相关评判方面。学界之评判多以批判为主,诚然宦官群体对历代政治之影响多为消极一面,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评判之时应更注重理性而非感性,不应过分情绪化、片面化。

三、结语

如前所述,有关明代宦官与明代经济的研究,近年来在明代经济史研究中渐渐兴起,众多史学工作者在专著、论文方面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在帮助我们探究史实、开阔研究视野、拓展研究思路、培养问题意识的同时也对我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涉及明代宦官问题时[3],囿于史实、社会背景、学术传统等因素,长期以来学术界多持批评、批判之态度。诚然,有明一代,宦官这一政治群体在明代政治生活中大多以负面、消极的角色出现,结合其对明代政治生活带来的众多影响来看,持批评、批判乃至否定性意见无可厚非,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更应当以全面、综合、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分析这一政治群体[3],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有关宦官这一政治群体的研究更立体的呈现,不应过分情绪化、片面化。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我们避免陷入“同质化”“片面化”研究,更有机会在前人基础上塑造出更加鲜活、生动、优秀的历史形象,以更接近历史的真实面目去思考历史带给我们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尚永凯.21世纪以来明代宦官研究的进展与问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5):75-80.

[2]牛雁锋.明代宦官干政对国家经济的破坏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

[3]郇蕾.明代宦官问题研究综述[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2-66.

[4]胡丹.志书中的明代宦官史料[J].中国地方志,2009(9):30-32.

(责任编辑:董维)

猜你喜欢

宦官明代综述
麦香遍地粮满仓——山西省“三夏”生产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
公平交易是外交准则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明代休宁隆阜戴氏荆墩门的派分、建构及生活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