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杀菌剂氯氟醚菌唑的全球登记和上市进展

2022-04-02柏亚罗

世界农药 2022年3期
关键词:叶斑病褐斑病巴斯夫

柏亚罗

(江苏省农药协会 农药资讯网,南京 210024)

作为全球第三大农药公司,巴斯夫在农药研发领域持续高投入,每年的研发费用约占公司销售额的10%,并从研发之初就植入可持续发展基因,从而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推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新产品。

在杀菌剂领域,巴斯夫亦已打造多款爆品,如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的吡唑醚菌酯、三唑类杀菌剂中的氟环唑、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中的氟唑菌酰胺等。其中,吡唑醚菌酯2019年的销售额高达 10.1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杀菌剂[1];氟唑菌酰胺的销售额多年蝉联SDHI类杀菌剂榜首。巴斯夫在水稻市场推出的拥有定向释放技术的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稻清®,实现了对水生生物的安全保护,成为巴斯夫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产品研发全过程的典范。

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DHI类杀菌剂不同,三唑类杀菌剂继2002年日本三共上市硅氟唑以来,就步入了无新品上市的空档期,直到2018年氯氟醚菌唑(mefentrifluconazole)上市,才打破了这一漫长的沉寂。因此,氯氟醚菌唑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氯氟醚菌唑自2018年上市以来,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可。该产品有望实现超过 10.00亿欧元(约12.00亿美元)的年峰值销售额,或将成为超越吡唑醚菌酯的又一重磅杀菌剂。

1 作用机制及应用

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研发的新型三唑类杀菌剂,是自2005年起历时10余年,从4 000多种候选活性分子中筛选而来[2],2016年首次公开[3],2016年4月22日获得ISO临时通用名mefentrifluconazole[4]。巴斯夫公司完成的290多项研究,全面检验了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性。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不仅拥有卓越的产品性能,高效防治许多作物病害,有效提高作物活力及产量,而且对环境、非靶标及人畜安全[2]。

氯氟醚菌唑的开发代号为:BAS 750F;商品名为:Revysol、锐收、Belanty、Cevya、Lenvyor、Maxtima、Myresa、Provysol等;化学名称为:(2RS)-2-[4-(4-氯苯氧基)-2-三氟甲基]苯基-1-(1H-1,2,4-三唑-1-基)丙-2-醇;CAS登录号为:[1417782-03-6];分子式为:C18H15ClF3N3O2;相对分子质量为:397.78;结构式如图1[5]。

图1 氯氟醚菌唑的结构式

氯氟醚菌唑作用于病原菌细胞膜甾醇生物合成过程中的C14-脱甲基酶,为脱甲基化抑制剂(DMI)。国际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将其归类为Group 3中的G1亚组[6]。

氯氟醚菌唑通过阻止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膜坍塌,抑制病菌细胞生长。研究表明,氯氟醚菌唑能有效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以及叶片表面真菌孢子的形成[7]。

氯氟醚菌唑分子中独有的异丙醇基团,使其能够非常灵活地从游离态自由旋转,与靶标结合成为络合态[7]。研究表明,氯氟醚菌唑与靶标结合的强度平均比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强100多倍,因此能表现出更加卓越的防治效果[2],而且还能很好地抑制菌株转移,减少病菌突变,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当菌株的结合位点发生变异而产生抗性时,传统三唑类杀菌剂由于构象单一,导致其对抗性菌株的防效下降。而氯氟醚菌唑灵活多变的结构以及优异的内吸活性,使其面对不同的抗性菌株时,始终能与位点牢牢结合,保持卓越的防治效果,是一款优秀的抗性管理工具[7]。

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氯氟醚菌唑至今仍对具DMI抗/耐药性的菌株有较好防效[2]。如对DMI产生抗性的壳针孢属叶斑病分离菌株,氯氟醚菌唑可提供接近100%的防效[1]。

氯氟醚菌唑广谱、高效,兼具保护、治疗、铲除作用,具有较高的酶选择性[8]和内吸性,速效且持效期长[7]。该产品还具有很好的向顶传导性,能形成“叶内蓄水池(inner leaf reservoirs)”效应,从而提供稳定长效的保护。施用后,药剂可以到达整个叶片,形成长达21 d的持效作用[1]。

氯氟醚菌唑适用于世界范围内的60多种作物,如谷物、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大田作物,果树、蔬菜、棉花、油菜、葡萄、青椒、咖啡等经济作物,以及草坪、观赏植物等;能有效防治许多真菌病害,如小麦叶斑病、锈病以及由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由柱隔孢菌引起的大麦病害,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穗腐病(dirty panicle,或脏穗病),苹果树黑星病,核果树和杏树花腐病和褐腐病,葡萄白粉病,由链格孢菌引起的马铃薯和坚果树病害,由尾孢菌引起的玉米和大豆病害,甜菜的褐斑病等;既可叶面喷雾,也用于种子处理[7],并具有优异的桶混灵活性[9]。

相对于其他许多有效成分,氯氟醚菌唑可以更快地被植物吸收,具有很好的耐雨水冲刷作用,并能将很多不利天气(如干旱、冰雹、霜冻、炎热、强紫外线等)的影响降至最低[7]。

氯氟醚菌唑对作物安全,使用灵活,适用于多种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巴斯夫测试了5倍常规使用剂量的氯氟醚菌唑对葡萄、黄瓜等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产品对不同生育期的作物安全[2]。

氯氟醚菌唑拥有较好的环境特性,对哺乳动物无内分泌干扰作用[1],无神经毒性,无遗传毒性,无致畸性,无致癌性,无生殖毒性;对无脊椎动物不敏感;对蜜蜂毒性较低,对蚯蚓无毒,对水生生物几乎无毒。其水溶性、挥发性均低,吸附力强,所以不易通过淋溶进入地下水;在好氧及厌氧条件下,均无主要代谢产物[9]。

氯氟醚菌唑打破了传统三唑类杀菌剂对人体、动物的潜在危害,先后获得欧盟、美国、澳洲等绿色、安全等级认证,被誉为三唑类杀菌剂中的新标杆[7]。

2 全球登记和上市

农药登记法规和安全审核越来越严格。由于现有许多三唑类杀菌剂都被列入欧盟替代产品名录,它们可能被归类为内分泌干扰物[4],并对人体生殖系统存在潜在危害,所以欧盟已经展开对三唑类杀菌剂的重新评估工作,未来符合可重新登记要求的该类产品可能越来越少。而氯氟醚菌唑符合农药管理标准的相关要求,是欧盟三唑类药剂新法规下,第一个获得登记的全新专利三唑类药剂;是中国农药登记新规下,第一个符合要求的全新创制三唑类化合物[2]。

氯氟醚菌唑将成为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上市产品;公司计划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上市,用于60多种作物;预计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 10.00亿欧元(约12.00亿美元)。如今,氯氟醚菌唑已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区的60多个国家展开登记,用于40多种作物,并已在韩国、哥伦比亚、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取得登记和上市[7]。

氯氟醚菌唑登记的主要剂型包括:乳油(EC)、悬浮剂(SC)、种子处理悬浮剂(FS)等;登记产品既有单剂,也有与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氟唑菌酰胺(fluxapyroxad)的二元、三元复配产品。

在全球范围内,氯氟醚菌唑的登记将囊括几乎所有的主要作物。巴斯夫计划向全球农民推出定制化的制剂产品[4]。

2.1 在韩国和哥伦比亚登记和上市

2018年初,氯氟醚菌唑在韩国率先获得全球的首个登记;同年,在韩国以Revysol商品名上市[7]。该产品的上市标志着 10余年来首个新的三唑类杀菌剂进入市场,开启了其商业化的新纪元。

2018年,氯氟醚菌唑在哥伦比亚取得登记,用于咖啡、水稻、番茄等[7],商品名为Belanty;2019年9月,Belanty在哥伦比亚上市[1]。该产品不仅防治水稻病害,而且可以减少用水,提高水稻产量[7]。

2.2 在欧盟登记和上市

2016年3 月,巴斯夫向欧盟提交了氯氟醚菌唑的登记资料;2019年3月20日,在欧盟正式登记,有效期至2029年3月20日。目前,氯氟醚菌唑已在欧盟21个成员国取得登记,这些国家为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捷克、德国、爱沙尼亚、希腊、芬兰、法国、克罗地亚、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立陶宛、卢森堡、拉脱维亚、马耳他、波兰、罗马尼亚、瑞典、斯洛文尼亚。100 g/L氯氟醚菌唑EC通过叶面喷雾,防治由壳针孢菌引起的谷物病害[10]。该产品还将扩展用于油菜、玉米、果树、蔬菜、葡萄等作物[7]。

2019年9 月,氯氟醚菌唑在法国获准登记,商品名为 Amplitude/Sulky(100 g/L EC),用于普通小麦、硬质小麦、大麦、黑小麦、燕麦、斯佩尔特小麦,防治小麦锈病、壳针孢菌引起的病害,以及由柱隔孢菌引起的大麦叶斑病[7-8]。

2020年8 月,德国批准登记了Balaya (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防治大麦和小麦从发芽初期至始花期的所有主要叶部和穗部病害[1]。

2.3 在美国登记和上市

2017年,巴斯夫向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申请登记氯氟醚菌唑[7]。美国环保署(EPA)与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对氯氟醚菌唑展开联合评审,墨西哥为观察员[4]。

2018年 12月,巴斯夫开始在美国密苏里州Hannibal生产厂生产氯氟醚菌唑,这是该厂生产的第一个杀菌剂[8]。

2019年6月26 日,氯氟醚菌唑作为减风险农药在美国获准登记。这一天,获准登记的产品有10个:98.5%氯氟醚菌唑原药、Maxtima、Relenya、Cevya、Lenvyor、Provysol (氯氟醚菌唑)、Navicon Intrinsic、Veltyma (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Mibelya (氯氟醚菌唑+氟唑菌酰胺)、Revytek (氯氟醚菌唑+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2020年5月13日,Avelyo (氯氟醚菌唑)在美国获准登记。时至目前,有11个氯氟醚菌唑产品在美国取得登记(表1)。

表1 巴斯夫在美国登记的11个氯氟醚菌唑产品[11]

Cevya用于蔬菜、葡萄、梨果、核果、草莓、坚果树、浆果等,防治叶斑病、果腐病、炭疽病、白粉病、早疫病、黑腐病、疮痂病、锈病等[11]。

Lenvyor用于玉米、棉花、柑橘、花生、马铃薯、大豆、葡萄、甘蔗、油菜、特种小粒谷物、高粱、甜菜、块茎和球茎蔬菜(包括马铃薯)等,防治褐斑病、炭疽病、疮痂病、灰斑病、普通锈病、热带锈病、根腐病、苗腐病、网斑病、白粉病、叶斑病、亚洲大豆锈病、锈病等[11]。

Maxtima防治非住宅区草坪和观赏植物的许多病害,如草坪的炭疽病、币斑病、小环病、仙环病、根腐病、春季死斑病、夏季斑枯病等,观赏植物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疮痂病及由柱孢霉、根黑腐病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等[11]。

Provysol用于柑橘、玉米、棉花、葫芦科蔬菜、果用蔬菜、草坪、叶用蔬菜、油菜、花生、特种小粒谷物、高粱、粟、大豆、草莓、甜菜、甘蔗、块茎和球茎蔬菜(包括马铃薯)等,防治褐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疮痂病、灰斑病、叶枯病、锈病、根腐病、苗腐病、白粉病、早疫病、网斑病等[11]。

Relenya用于大麦、荞麦、玉米、粟、燕麦、黑麦、高粱、大豆、黑小麦、小麦等,保护种子和幼苗免遭一些种传和土传病害的侵袭。如由镰刀菌、丝核菌引起的玉米病害;小粒谷物、高粱、粟的根腐病以及网腥黑穗病、矮腥黑穗病,由镰刀菌、丝核菌引起的病害;由镰刀菌、丝核菌引起的大豆病害等[11]。

Navicon Intrinsic用于非住宅区草坪的病害防控,如炭疽病、褐斑病、叶斑病、白粉病、锈病、霜霉病、币斑病、仙环病、春季死斑病等;并提供植物健康作用[11]。

Veltyma用于柑橘、玉米、果用蔬菜、草坪、非草饲料、油菜、花生、特种小粒谷物、高粱、大豆、甜菜、甘蔗、块茎和球茎蔬菜(包括马铃薯)等,防治褐斑病、炭疽病、疮痂病、灰斑病、叶枯病、普通锈病、热带锈病、黄叶枯萎病、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叶斑病、网斑病、锈病、霜霉病、冠锈病、秆锈病、条锈病等[11]。

Mibelya用于浆果、球茎蔬菜、果用蔬菜、葡萄、叶用蔬菜、梨果、核果、草莓、坚果树等,防治叶斑病、白粉病、灰霉病、果腐病、炭疽病、锈病、叶枯病、早疫病、疮痂病、叶锈病等[11]。

Revytek用于玉米、棉花、果用蔬菜、草坪、非草饲料、油菜、花生、特种小粒谷物、高粱、大豆、甜菜、甘蔗、块茎和球茎蔬菜(包括马铃薯)等,防治许多病害,并提供植物健康作用。如玉米炭疽病、褐斑病、灰斑病、大斑病、圆斑病、褐斑病、普通锈病、热带锈病、小斑病、焦斑病、黄叶枯病等;棉花的叶斑病、铃腐病、锈病等;果用蔬菜的炭疽病、黑霉病、早疫病、白粉病、叶斑病、靶斑病、灰霉病、白绢病等;小粒谷物(大麦、燕麦、黑麦、黑小麦、小麦)的斑枯病、冠锈病、长蠕孢属叶斑病、叶锈病、网斑病、白粉病、秆锈病、条锈病等[11]。

Avelyo用于观赏植物,防治炭疽病、花枯病、叶斑病、白粉病、茎枯病、疮痂病、锈病等[11]。

2.4 在加拿大登记和上市

2019年 10月 25日,加拿大有害生物管理局(PMRA)登记了 98.5%氯氟醚菌唑原药以及基于氯氟醚菌唑的6个制剂产品。其中,包括4个单剂:Lenvyor、Cevya、Maxtima、Relenya,2个复配产品:BAS 752 RC(氯氟醚菌唑+氟唑菌酰胺)、Belyan(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除Relenya为种子处理剂外,其他5个产品皆通过叶面喷雾施用[12]。其中,Cevya、Maxtima在加拿大率先上市[8]。2021年6月21日,巴斯夫在加拿大登记了Veltyma(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时至目前,巴斯夫在加拿大登记了8个氯氟醚菌唑产品(表2)[12]。

表2 巴斯夫在加拿大登记的8个氯氟醚菌唑产品[12]

Cevya防治花生早斑病,梨果树苹果黑星病,马铃薯早疫病,甜菜褐斑病,核果树褐腐病和花枯病、白粉病,葡萄白粉病,坚果树褐腐病和花枯病、黑斑病等[12]。

Lenvyor防治玉米普通锈病、灰斑病、大斑病、北方炭疽病,6C亚组作物(干豌豆、豆类,大豆除外)球腔菌枯萎病、壳二胞枯萎病、锈病(仅为干豆)、白粉病,大豆灰斑病、褐斑病、紫斑病,甜菜褐斑病,花生早斑病,马铃薯早疫病,油菜、芥菜黑胫病,亚麻斑点病,小麦叶斑病、条锈病、叶锈病;并对炭疽病有抑制作用[12]。

Maxtima防治高尔夫球场草坪的炭疽病、褐斑病、褐环斑病、币斑病、仙环病、灰雪霉病、夏季斑枯病、全蚀病等[12]。

Relenya为种子处理悬浮剂,防治由镰刀菌引起的油菜种子腐烂病,由土传镰刀菌、丝核菌引起的玉米、大豆种子腐烂病(苗前腐烂病)、苗后腐烂病、幼苗枯萎病,由土传镰刀菌引起的6C亚组作物(干豌豆、鹰嘴豆、小扁豆)种子腐烂病、幼苗枯萎病以及由土传丝核菌引起的种子腐烂病(苗前腐烂病)、苗后腐烂病、幼苗枯萎病,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种子腐烂病(苗前腐烂病)、苗后腐烂病、幼苗枯萎病以及由矮腥黑穗病菌引起的矮旗病等[12]。

BAS 752 RC防治油菜黑胫病,亚麻斑点病,干豌豆、小扁豆、鹰嘴豆、蚕豆球腔菌枯萎病、壳二胞枯萎病、白粉病,马铃薯早疫病;并对菌核病、炭疽病有抑制作用[12]。

Belyan防治油菜、芥菜黑胫病,亚麻斑点病,6C亚组作物(干豌豆、豆类,大豆除外)球腔菌枯萎病、壳二胞枯萎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亚洲大豆锈病,大豆灰斑病、褐斑病、亚洲大豆锈病、紫斑病,马铃薯早疫病,小麦叶斑病、条锈病、叶锈病、褐斑病、斑枯病、白粉病等;并对霜霉病有抑制作用[12]。

Veltyma防治油菜、芥菜黑胫病,玉米普通锈病、褐斑病、北方炭疽病、灰斑病、大斑病,6C亚组作物(干豌豆、豆类)炭疽病、壳二胞枯萎病、球腔菌枯萎病、白粉病、锈病,亚麻斑点病,马铃薯早疫病、炭疽病,大豆灰斑病、褐斑病、豆荚和茎枯萎病,甜菜褐斑病,小麦叶锈病、条锈病、叶斑病、褐斑病等[12]。

2.5 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登记和上市

2019年6月11 日,氯氟醚菌唑原药在澳大利亚取得登记;2020年7月1日,75.0 g/L氯氟醚菌唑SC (商品名:Belanty)在澳大利亚取得登记(2019年6月24日已在澳大利亚8个州取得登记),防治苹果树黑星病、葡萄白粉病[13]。Belanty于2020年在澳大利亚上市;公司还计划将其扩展用于其他作物[7]。与其他DMI类杀菌剂相比,Belanty的残留更低[4];即使在病菌侵染后使用,也能有效阻止症状发展;可以在果树的多个生长点使用,用药量为80 mL/100 L,每季最多用药3次[7]。

2019年7 月[1],巴斯夫向新西兰环保局申请进口Revystar (100 g/L氯氟醚菌唑+50 g/L氟唑菌酰胺;EC),用于谷物,用药量为1~1.5 L/hm2;防治小麦的叶锈病、白粉病、叶斑病、条锈病,大麦的叶锈病、叶斑病、白粉病、网斑病等[7]。2020年 3月,新西兰环保局批准进口和销售Revystar。

2.6 在英国登记和上市

2019年6月25 日,英国批准登记了氯氟醚菌唑产品Myresa;2019年9月23日,巴斯夫Revystar XE (氯氟醚菌唑+氟唑菌酰胺)在英国获准登记;时至目前,巴斯夫在英国登记了9个氯氟醚菌唑产品(表3)[14]。

表3 巴斯夫在英国登记的9个氯氟醚菌唑产品[14]

Aderya XE、Lentyma XE (氯氟醚菌唑+氟唑菌酰胺)用于冬(春)大麦、硬质小麦、燕麦、黑麦、斯佩尔特小麦、黑小麦、冬(春)小麦[14]。

Diadem XE、Mivyto XE、Provyto XE、Revystar XE、Verydor XE (氯氟醚菌唑+氟唑菌酰胺)、Lenvyor Duo、Myresa (氯氟醚菌唑)用于大麦、硬质小质、燕麦、黑麦、斯佩尔特小麦、黑小麦、小麦[14]。

2.7 在中国登记和上市

自2015年起,巴斯夫农业解决方案部开始在我国进行开发试验,基于氯氟醚菌唑的杀菌剂产品在我国14种作物的16个靶标上登记[7]。

2020年1月7 日,巴斯夫欧洲公司在我国登记了基于氯氟醚菌唑的4个产品:97%氯氟醚菌唑TC、400 g/L氯氟醚菌唑SC (商品名:锐收®)、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 (200 g/L氯氟醚菌唑+200 g/L吡唑醚菌酯;商品名:锐收果香®)、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 (100 g/L氯氟醚菌唑+140 g/L吡唑醚菌酯;商品名:锐收谷瑞®)。这是巴斯夫锐收®系列产品在我国的首次登记;制剂产品均通过叶面喷雾施用[15]。

锐收®防治苹果褐斑病,柑橘树、芒果树、葡萄炭疽病,番茄、马铃薯早疫病,黄瓜靶斑病、白粉病,香蕉叶斑病等[15]。

锐收果香®防治番茄、马铃薯早疫病,黄瓜靶斑病、白粉病,苹果树斑点落叶病,葡萄炭疽病,西瓜白粉病[15]。

锐收谷瑞®防治玉米大斑病、小麦白粉病[15]。

锐收果香®、锐收谷瑞®皆为2种不同作用机制有效成分的复配产品,其作用速度快,施用后在叶片上形成沉降药膜,与蜡质层紧密黏连,并迅速穿透到叶片中,在叶肉组织内扩散;兼具预防作用和早期治疗作用,持效期较长;2个产品均具有优异的抗性管理能力及植物健康功能,并对人体、环境及作物安全[16]。

2020年5月18 日,巴斯夫在我国率先上市了锐收®系列中的锐收果香®,应用于果蔬作物,这是氯氟醚菌唑在亚太地区的首个上市产品。2020年下半年,巴斯夫推出了锐收谷瑞®,这是锐收®系列中首款应用于大田作物的产品;锐收佳美®也将很快推出,应用于水稻、果树及蔬菜[3]。

2.8 其他

2017年,巴斯夫向巴西及亚洲其他主要市场等递交登记资料。据巴斯夫介绍,氯氟醚菌唑将在拉美几乎所有国家的作物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7]。

3 化合物专利

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开发的专利杀菌剂,2011年7月13日,巴斯夫对氯氟醚菌唑等化合物提出美国和欧洲专利申请;2012年7月12日,提出PCT申请,并获得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利授权[17]。

2012年7月12 日,巴斯夫农业公司在我国申请了氯氟醚菌唑的化合物专利。其授权公告号为CN103649057B;发明名称为杀真菌的取代的2-[2-卤代烷基-4-苯氧基苯基]-1-[1,2,4]-三唑-1-基乙醇化合物。该专利将于 2032年 7月 11日到期[7]。

PCT、欧洲化合物专利为 WO2013007767A1、EP2731935B1,2项专利申请日均为2012年7月12日,专利到期日为2032年7月11日[9]。

4 市场预测

氯氟醚菌唑是巴斯夫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产品,是三唑类杀菌剂中的一匹黑马,其分子中独有的异丙醇结构使其空间结构灵活多变,与突变前后的靶标位点紧密结合,从而保证稳定的病害防治和抗性管理水平。

随着农药管理要求日益严苛,许多传统三唑类杀菌剂或将遭到禁限用,而氯氟醚菌唑符合现行农药管理标准的相关要求,先后获得欧盟、美国、澳洲等绿色、安全等级认证,并已在欧盟、美国、加拿大、中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获得登记和上市。巴斯夫计划在50多个国家上市氯氟醚菌唑产品,用于60多种作物。预计其年峰值销售额将突破10.00亿欧元。

氯氟醚菌唑的上市将进一步丰富巴斯夫的产品组合,有力地提升巴斯夫在杀菌剂市场的全球地位,同时助力三唑类杀菌剂实现新超越。

猜你喜欢

叶斑病褐斑病巴斯夫
巴斯夫扩张在华合成酯基础油产能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分析苹果褐斑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巴斯夫发布新一期可持续发展简报
玫瑰叶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