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田间药效

2022-04-02杜红莲马玉梅杨继琼

云南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苦参碱菜青虫乳剂

范 建,杜红莲,马玉梅,杨继琼

(昆明市西山区农业农村局,云南 昆明 650100)

甘蓝种植过程中虫害发生较多,菜青虫和蚜虫为害最为严重[1]。菜青虫取食甘蓝叶片,咬成孔洞和缺刻,甚至吃光叶片,蚜虫刺吸菜叶汁液,可造成叶片卷缩变形,二者还会引起其他病害发生,严重影响甘蓝品质[2-4]。随着害虫的频繁发生,农药的使用也不断增加,由于化学农药的高效性,目前蔬菜种植中病虫害防治还是以化学农药为主,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存在农残超标等农产品安全问题,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生物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等特点,使用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5]。本试验选取了生物农药苦参碱进行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田间药效试验,验证苦参碱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防治效果,为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作物与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甘蓝,品种为抗病博春;

防治对象:菜青虫、蚜虫。

1.1.2 供试药剂1%苦参碱水剂(江苏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31467);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云南绿戎生物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01139);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云南绿戎生物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01766)。

1.2 试验地点

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龙潭社区大河村昆明市西山区永富种植园种植基地,土壤类型为黄泥土,肥力中等;排灌条件好,浇水为喷灌。

1.3 试验时间

甘蓝于2021 年4 月6 日移栽,2021 年6 月7 日收获,全生育期63 d。

1.4 试验方法

1.4.1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 个药剂处理和1 个清水对照,1%苦参碱水剂作为菜青虫和蚜虫防治生物药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下简称甲维盐)微乳剂作为菜青虫防治化学对照药剂,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作为蚜虫防治化学对照药剂,每个处理3 次重复,各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在大棚和露天种植的甘蓝上同时进行;大棚面积480 m2,每个小区40 m2;露天试验地300 m2,每个小区25 m2。

1.4.2 施药方法

移栽3 周后进行第1 次施药,每7 d 施1 次药,共施3 次。施药时间分别为4 月30 日、5 月7 日、5 月14日,用药量见表1。

表1 各处理施药时间及用量

1.5 试验调查

1.5.1 调查方法

苦参碱处理和清水对照同时调查菜青虫和蚜虫,甲维盐处理仅调查菜青虫,阿维·吡虫啉处理仅调查蚜虫。选择有虫株定点调查,每个小区随机选择15株,施药前调查菜青虫和蚜虫的虫口基数,每次施药后7 d 调查1 次活虫数,共调查3 次,计算防治效果。

1.5.2 药效计算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基数-药后虫口数)/药前虫口基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苦参碱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

2.1.1 苦参碱对大棚种植甘蓝菜青虫的防效

由表2 可见,大棚试验中,第1 次、第2 次、第3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分别为2.52%、63.12%、86.53%,1%甲维盐微乳剂的防效分别为75.79%、82.98%、89.07%。第1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几乎没有效果,与1%甲维盐微乳剂差距较大;第2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大幅度提高,但比1%甲维盐微乳剂低19.86 个百分点;第3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再次提高,仅比1%甲维盐微乳剂低2.54 个百分点。

表2 大棚种植各处理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

2.1.2 苦参碱对露天种植甘蓝菜青虫的防效

由表3 可见,露天试验中,1%苦参碱水剂和1%甲维盐微乳剂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与大棚试验相比,均有所下降。第1 次、第2 次、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分别为3.87%、53.74%、67.70%,1%甲维盐微乳剂的防效分别为48.32%、71.58%、88.75%。第1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几乎没有效果,1%甲维盐微乳剂的防效比大棚试验下降了27.47个百分点;第2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1%甲维盐微乳剂的防效比大棚试验分别下降了9.38、11.40 个百分点,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比1%甲维盐微乳剂低17.84 个百分点;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1%甲维盐微乳剂的防效比大棚试验分别下降了18.83、0.32 个百分点,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比1%甲维盐微乳剂低21.05 个百分点。

表3 露天种植各处理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

2.2 苦参碱对甘蓝蚜虫的防效

2.2.1 苦参碱对大棚种植甘蓝蚜虫的防效

由表4 可见,大棚试验中,第1 次、第2 次、第3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效分别为30.76%、51.94%、52.64%,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的防效分别为93.69%、99.64%、94.65%,防效均在93%以上。随着施药次数增加,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有所提高,但与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第1 次、第2 次、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分别比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低62.93、47.70、42.01 个百分点。

表4 大棚种植各处理对甘蓝蚜虫的防效

2.2.2 苦参碱对露天种植甘蓝蚜虫的防效

由表5 可见,露天试验中,第1 次、第2 次、第3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效分别为24.80%、55.02%、63.49%,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的防效分别为96.04%、99.83%、98.20%,防效均在96%以上。除第1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效比大棚试验下降5.96 个百分点外,第2 次、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分别比大棚试验提高3.08、10.85 个百分点;虽然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提高到63.49%,但与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第1 次、第2 次、第3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分别比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低71.24、44.81、34.71 个百分点。

表5 露天种植各处理对甘蓝蚜虫的防效

3 讨论

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在大棚试验和露天试验中基本一致,均是第1 次药后7 d 几乎没有效果,第2 次、第3 次药后7 d 防效大幅度提高,说明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药效较慢、速效性较差,这与王旭民[6]的试验结果相反。在大棚试验中,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提高至86.53%,已接近化学对照药剂1%甲维盐微乳剂的防效,说明1%苦参碱水剂施用3 次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效。在露天试验中,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提高至67.70%,比1%甲维盐微乳剂低21.05 个百分点,说明1%苦参碱水剂在露天条件下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效与化学药剂差距较大,需要谨慎使用。1%苦参碱水剂和1%甲维盐微乳剂露天试验效果不如大棚试验效果,可能与露天试验过程中有降雨,导致施用的药液淋失有关。

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蚜虫的防效,在大棚试验和露天试验中表现与菜青虫相似,第1 次药后7 d 防效较差,第2 次、第3 次药后7 d 防效大幅度提高;说明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蚜虫的药效也较慢、速效性也较差。在大棚试验中,第1 次、第2 次、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分别比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低62.93、47.70、42.01 个百分点;在露天试验中,第1 次、第2 次、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的防效分别比1.7%阿维·吡虫啉微乳剂低71.24、44.81、34.71 个百分点;说明1%苦参碱水剂对大棚种植和露天种植的甘蓝蚜虫防效均远不如化学药剂,不太适合用于甘蓝蚜虫防治。第2 次、第3 次药后7 d,1%苦参碱水剂对露天种植的甘蓝蚜虫防效高于大棚种植的,可能与露天种植的甘蓝蚜虫虫口密度较大,蚜虫群体间存在食物和空间竞争,导致蚜虫个体偏小、抗药性较差有关。

4 结论

1%苦参碱水剂对甘蓝菜青虫和蚜虫的药效均较慢、速效性均较差。对于大棚种植的甘蓝,在提前用药或菜青虫虫害较轻的情况下,1%苦参碱水剂可以作为菜青虫防治化学药剂的替代药剂使用;对于露天种植的甘蓝,1%苦参碱水剂不适合单独用于菜青虫防治,可以先采用速效性较好的化学药剂迅速控制虫口密度,然后再采用1%苦参碱水剂进行后期持续防治。

猜你喜欢

苦参碱菜青虫乳剂
叶子国漫游记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HPLC 测定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中苦参碱含量
虾青素干乳剂制备工艺研究
生菜不易生虫的秘密
HPLC法测定苦参洗剂中苦参碱的含量
含压裂液采出油乳化特性及破乳剂筛选研究
苦参碱结肠定位片中苦参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