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三位一体、四步走”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2-04-02叶立国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原理翻转课堂

摘 要: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针对“原理”课程性质,构建完成了“三位一体、四步走”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高效实现“知识性”“认知过程”和“价值引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三位一体”有机统一,解决“原理”课程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四步走”的实践路径,可以有效解决“机械化灌输”带来的“学习者”自主性缺失问题;“化整为零、零存整取”的形成性评价模式,可以转变学生不合理学习方式,保障课程高效运行。教师观念转变与能力提升、学生主体身份认同与适应等问题制约课程改革实效。

关键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原理;三位一体、四步走;翻转课堂

DOI:10.15938/j.cnki.iper.2022.01.015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2)01-0084-05

在我国高校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承担着知识学习、思维训练的职能,更重要的是还承担培育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等价值引领功能。作为思政教育主阵地、主渠道[1]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抬头率不高,人到了心没到”等问题[2],影响思政教育功能的实现。近年来,一系列前沿教育技术兴起,相对于MOOC而言,SPOC更加适合高校内部课程运行,翻转课堂有利于提升师生面对面教学质量,[3]有效弥补网络课程缺少师生交流的不足。近年来,笔者领导的教学团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进行了长期探索。针对教学目标,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理念,探索出一套“三位一体、四步走”有機结合、有序推进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供学界讨论。该模式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生态,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改善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其策略

1.“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可分为两个维度——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4]。在知识维度方面,“原理”课程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掌握人类社会演化基本规律的核心内容;在认知过程维度方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并运用其分析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原理”课程作为我国高校思政课的核心组成部分,“价值引领”维度的目标同样甚至更为重要。通过“原理”课程学习,帮助大学生树立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并树立起共产主义信念。“原理”课程三个维度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较好的实现知识维度教学目标才可能上升到认知过程维度;在认知过程维度目标实现过程中,更加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促进知识性维度的学习;前两个层次教学目标的实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合理性与实效性,才能实现其价值引领功能。

2.传统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

针对“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虽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目标的实现。面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变化,“教师主体”的传统模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实现知识维度教学目标容易,但培养运用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难。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基本理论内容,较少进行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其次,理论知识学习容易,但培育思想和信仰很难。思政课担负着政治导向、思想教育等重要价值引领职能。“教师主体”的灌输型教学利于知识学习,但不利于价值观养成。再次,“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主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用灌输的方式剥夺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一勺一勺喂”[5]的结果将导致学生慢慢丧失独立“吃饭”能力。最后,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技能。合作意识与技能缺失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教育中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6],制约大学毕业生质量。坚持学习者“主体地位”,在各种类型合作中锤炼,才是大学教育应有之模式。另外,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也不利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乃至创造力的实现[7]。只有突破“教师主体”模式,走向“学生主体”才可能实现批判性思维,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3.教学改革的基础与策略

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比较适合思政课的课程性质[8],同时,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模式为这一理念从理想走向现实提供可能。传统思政课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教学客体,主客错位的关系是教学目标无法实现的主要根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9]。学生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主导作用得以保障或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对学生主体性的呵护和发展……服务于学生主体性发展”[10]。教师角色随之发生转变,“由按照自定步调的‘教转变成引导学生学习的‘导”[11],鉴于思政课课程性质和目标,不仅在于理论知识学习,更注重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塑造,学生的主体地位显得尤为重要。2012年以来,慕课、SPOC、翻转课堂等一系列基于技术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变革教育生态景观[12]。“慕课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创新,更是一个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创新。”[13]传统课堂教师担当灌输者角色、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新型教育技术的广泛使用,根本目标在于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到本应拥有的学习者手中,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14]。秉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育理念,可以从根本上解除传统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异化”状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的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坚持让学生“动起来”,在主动研讨中学习,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活起来”,教学效果才能“好起来”[15]。

二、“三位一体、四步走”的宏观教学设计gzslib202204021456

1.“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教学内容设置

教学形式和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服务的,离开了具体内容,再好的方法也将变得空洞无物。针对“原理”课程教学目标,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SPOC翻转课堂技术,教学团队构建了包括“视频理论学习”“经典研读展示”和“主题问题研讨”三位一体有机统一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在彻底改变传统课堂面貌基础上,高效实现“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一,“视频理论学习”模块:通過网络视频学习和在线测试,准确掌握原理基本知识点,为分析和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奠定理论支撑。每一讲教学团队录制10段左右微视频,具体讲解基本理论知识点。学完视频之后,完成题库随机选题的网络在线测试,牵引和巩固视频学习效果,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维度的学习。第二,“经典研读展示”模块:通过经典研读和课堂展示,深入领会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思想精髓。经典著作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教学团队选取与单元内容对应的多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供学生课下研读、准备,课上以组为单位集体展示。第三,“主题问题研讨”模块:通过分析和讨论意识形态领域的现实问题,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运用能力。以上两个模块的学习和研讨为第三个模块的进行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问题即是教学起点也是教学归宿,在教学重难点设计问题,才能使学习有的放矢,提升学习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5]。通过问题研讨,使学生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抽象、虚幻,而是直面“当今社会历史条件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16]。

2.“四步走”有序推进的教学运行程序

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针对“原理”课程教学目标,利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团队设计并践行了“四步走”的课程运行程序,即课前知识学习、课前小组准备、课堂展示研讨和课后拓展提升,每一讲教学内容重复进行四步走程序。

第一步:课前知识学习。主要包括对应章节的视频理论学习、在线测试和课程作业,并进行初步的网络讨论发现问题、了解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研讨;第二步:课前小组准备。团队化研讨是本教学模式的典型特征,为了高效的进行“课堂研讨”,各小组需要做精心的课前准备,共同研读经典、设计讨论方式、程序和问题;第三步:课堂展示研讨。该环节主要涉及三部分,教师反馈课前学习情况、小组合作课堂展示和“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是这一步的“点睛之笔”,能够很好的实现纠偏、补充与整体性教学的功能;第四步:课后拓展提升。主要包括课堂研讨总结和网络教学平台的进一步研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在“四步走”中得以充分体现。从课前学习、准备,到课堂研讨展示,到课后网络研讨等,都充分展现着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化学习。“非线性正反馈机制”是“四步走”模式中的另一特点:学生课前学习发现问题,课堂解决问题,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总结,课后进一步拓展提升。

三、微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课前学习、准备”与“课堂答疑、研讨”有机结合是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得以现实的必要条件。教学团队依据教育部最新统编教材,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设计完成了十讲内容的教学活动体系。

1.课程导引——SPOC翻转的关键

包括第一讲内容。任何一门课程第一次课都至关重要,在新型翻转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从课程开始努力“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氛围,……开学第一周,让学生爱上你的课堂”[17]。在第一次课程中,要让学习者充分意识到在这里的学习将不再受时空局限,只要你愿意,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学习不再是教师强迫、灌输的事情,需要学生自主选择和控制;网络、课堂和课外实践都将成为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具体讲主要做三件事:第一,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出场;第二:具体介绍课程运行方式和强调规则意识,引导学生接受和适应翻转模式,并树立规则意识是课程运行成功的关键;第三:翻转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全班研讨和小组研讨等。

2.“四步走”教学程序的具体化

主要涉及第二到八讲合计七讲内容。在“原理”课程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堂主体将从教师的讲解转变为学习者们的“课堂演示”与“互动研讨”。课堂演示有助于学习者深入把握学习内容、促进组织和交流技能的提升。用道尔的话讲,“你的工作会被公之于众!”将会极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深度[18]。课堂不再是是单向传递的场所,而是成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探究的共同体”[19]。课前工作四部分:学习者进行网络视频学习和研读经典,并完成在线测试;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完成课程作业;经典展示组共同研讨准备课堂经典展示;问题主持组共同研讨设计问题、主持方式等。课堂教学三部曲:教师反馈网络学习与讨论、作业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小组经典研读展示和主题问题研讨;教师针对性总结。课后“拓展提升”主要涉及完成研讨报告、网络论坛讨论等内容。

3.教师主持研讨和课程总结

第九讲由教师带领全体同学完成教材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的研讨。分解为以下问题:共产主义是信仰还是科学?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理论和信仰与大学生未来一生的关系等。通过理性、开放的讨论,让同学们意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共产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空想,而是人类社会演化的必然趋势,具有逻辑必然性。第十讲课程总结:基于整个学期的学习与讨论,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主要内容、核心特征等,从而让学习者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原理”内容的总结,带领学生讨论“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学习什么”这一现实问题。另外,还要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处于发展中的、不断完善的理论体系,需要全世界不同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和理论两个维度上不断求索。gzslib202204021456

四、学习评价体系设计与实施

合理的考核办法是教学设计得以有效运行、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基本保障。基于“考试学习化”的考核理念,采取“化整为零、零存整取”的考核办法[20],制定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个体与小组相统一”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在翻转模式下,取消一次性期末考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全部考核内容。该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的不合理“学、考模式”问题。各部分成绩构成如下:

“个人分数”包括四部分:单元“在线测试”考察学生学习教学视频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点情况,从而为问题分析提供理论支撑;单元“课程作业”要求学生在参与课堂研讨之前,对该问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带着问题回到课堂参与讨论。“课堂出勤”要求学生来到课堂,解决学生重视不足问题,从而保障下一步培育工作的进行;“网络参与讨论”考察学生参与网络学习和讨论情况,在SPOC翻转教学中,网络学习与讨论已成为学习的重要渠道,可以有效推进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小组分数”主要包括三部分:“合作学习”在“原理”课程教学中将扮演重要角色。通过“小组分数”的设置,实现“原理”课程“自主学习”与“团队学习”有机统一。在“原理”翻转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分数”牵引,重点培育大学生合作意识与技能。“经典研读展示”部分主要考察小组合作研读、展示经典的情况,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准确理解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主题问题研讨”部分主要考察问题挖掘的深度、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的情况。需要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对问题本身有一个更为深入透彻的理解;“课堂参与讨论”部分主要考察各小组参与课堂研讨的情况。通过“团队化”的评价方式,实现“原理”课程团队化学习与研讨的教学目标。

在此评价体系牵引下,学习情况出现明显转变:第一,“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使得学习者们的创造性得以充分挖掘。在小组分数设计中,只规定展示和研讨的内容,对形式不做要求。各小组为了提升研讨效果,设计出各种别出心裁的展示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保证了教学质量。第二,小组合作学习与研讨的模式,使得课程出勤率明显提升。据近五年翻转改革统计,总体出勤率超过95%,远超传统课堂教学。第三,研讨型为主的课堂气氛,带来了学习的“高”参与度。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在讲台上教师经常使出浑身解数,大多数学生还是无动于衷,这也是教学改革初衷之一。第四,“主题问题”牵引的教学模式全面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传统考核模式下,只有少数学生提问,且主要关注考试的知识性内容。但在本模式中,问题研讨情况进入到教学评价中,充分调动了学习者们参与研讨的积极性。以上四方面变化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展现,他们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原理”课程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了以下四方面问题:第一,视频理论学习、经典研读展示和主题问题研讨“三位一体”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理论模型”,有效解决了“原理”课程学习中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第二,课前知识学习、小组准备、课堂展示研讨、课后拓展提升“四步走”有序进行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路径”,有效解决了“机械化灌输”带来的“学习者”自主性缺失问题;第三,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化整为零、零存整取”的形成性考核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思政课教学中“平时不学、考前突击”的不合理考核模式问题;第四,通过课堂内外团队化“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解决了学生“合作意识与技能”培养缺失问题。在“原理”课程SPOC翻转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合作、组别之间的合作、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完成培养目标。

在翻转教学实践中,四方面问题值得反思,同时也制约着改革效果:第一,教师观念的转变与能力提升问题。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观念改变是改革能否推进的关键。很多教师对新生事物存在先天偏见,正像过去抵制刚刚出现的多媒体课件一样,不愿意向前迈出这一步。教师们应该意识到,翻转课堂不是要用视频取代教师、也不是用技术取代传统课堂,而是用技术帮助我们提升面对面的教学质量,让技术服务于教学。翻转课堂的“探究式教学”中,需要教师有更强的综合素质。第二,学生主体身份的认同与适应问题。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实现学习者为中心,最大挑战来自于“转换他们的学习范式”[21]。只有学生从被动灌输对象轉变为主动“学习者”,才可能做到思政课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统一,最终促成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目标的实现。教学改革如果无法得到学生认同,学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效果没有办法实现。转变学习主体——学习者们的固有观念,让他们体会到主导自己学习的乐趣与收获,是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败的瓶颈。第三,教学环境的塑造与资源建设问题。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优化学生学习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22]。教学环境的塑造和教学资源建设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完整的知识教学视频库、有趣的学习案例库、充裕的试题、试卷和问题库、以及其他各类研究性教学项目和资源等,都可以把学生吸引到自主学习中来,从而主宰自己的学习。第四,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的重塑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管理部门和评价体系更多的改变,才能引导而不是阻碍改革深入。相对灵活的课时安排、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相对应的评“教”或评“学”体系等,都需要教学管理方面做出创新,才能促进教学改革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陈宝生.教育如何改革发展——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答记者问[N].光明日报,2017-03-13(10).

[3][5] [美]乔纳森·伯格曼,等.翻转学习:如何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4,59.gzslib202204021456

[4] 洛林·W.安德森,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

[6] 桑新民.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64.

[7] 叶立国.科技创新导向下的理工科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5):99-105.

[8] 佘双好.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15.

[9] 刘继萍.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一个经典共识正当性论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5-33.

[10] 贾彦琪,汪明.教师主导:摒弃亦或深化[J].江苏高教,2017(6):51-56.

[11] 颜士刚,李赛男.网络教学平台支持下的知能课程教改实践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1):100-112.

[12] 乔纳森·哈伯.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M].刘春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

[13] 于歆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利用慕课资源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44.

[14]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15] 吴争春,等.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之“道”“术”“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3-67.

[16] 孙伯鍨,张一兵.走进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2.

[17] [美]PJ·开普希,托德·威特克尔.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M].赵娜,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17.

[18][21][22] [美]泰利·道尔.如何培养终身学习者:创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环境[M].周建新,译.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93-95,13.

[19] 钟启泉.课堂转型[M].上海: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181-182.

[20] 桑新民,等.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J].开放教育研究,2012(2):9-21.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原理翻转课堂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