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学校初中生劳动教育困境及对策探究

2022-04-02张文芳

甘肃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困境初中生

张文芳

【摘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近年来,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对此,坚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注重劳动教育实效,显得尤其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城市初中积极把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作为主要内容,努力引导学生去创造性劳动、辛勤劳动,使学校劳动教育补齐“短板”,走出困境。文章结合学校劳动教育实际以及自身工作实践,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对部分城市初中生劳动教育困境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情况探究相关劳动教育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劳动教育;困境;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2)03—0026—04

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是既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要求之一。在相关教育政策中,明确要求初中生注重职业劳动体验。在遵守劳动安全规则的情况下,初中生应承担家务劳动,参与社区服务,以达到职业体验教育的目的,还应适当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一些传统工艺制作的实践。但事实上,由于多方面原因,初中生劳动教育缺失,尤其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不同,与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的生活条件较优越,缺乏劳动机会,也缺乏劳动实践的场地。对此有必要围绕城市初中生的劳动教育情况作一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讨论。从造成城市初中生劳动教育困境的原因入手,全面深入地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探究科学合理的改进策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强化初中生劳动教育实践效果。

(一)缺乏社会方面的正确引导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一些家长往往比较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社会层面的关注重点也在于学生的文化教育,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风气没有完全形成。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没有成立符合实际的各级各类劳动教育指导委员会,没有把劳动教育列入重要议程,劳动教育进课程做得不到位,没有实现劳动教育常态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初中生开展劳动教育就会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二)家庭劳动教育观念缺失

现在一些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比参与劳动实践更重要,尤其对于面临中考的九年级学生,家长更想让孩子抓紧时间巩固文化课学习[1]。过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关于学生的考核制度以文化课成绩为主,学校没有将劳动教育纳入考核范围,没有给学生布置家庭劳动作业,没有制定详细明确的劳动清单,从学校到家长都比较缺乏劳动教育观念。现在,由于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逐渐发生改变,劳动教育被重视。即使如此,在家庭教育方面,一些家长仍旧缺乏劳动教育观念,不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也不具备对孩子劳动教育的指导能力,而且一些家长很少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在家里,他们仍将重心放在督促孩子做文化课作业上,仍旧认为考试成绩高于一切,劳动教育并没有在家庭中真正落地生根。甚至有的家长在孩子犯错时,以洗碗、擦地、洗衣服等惩罚式劳动教育孩子,给孩子传递了错误的劳动观念,使孩子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手段,劳动并不能使人感到快乐,更谈不上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了。

(三)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短板”

分析一些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不少学校的劳动教育流于形式,对初中生劳动教育并不是真正重视,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而有的学校即使开设了劳动教育课程,也没有很好地落实上好劳动教育课的相关政策。有的学校教师对劳动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劳动教育课往往被其他学科课程挤占,这种现象在九年级中并不少见。

不仅如此,有的初中学校所安排的劳动教育内容太过单一,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往往是大扫除、办劳动黑板报、广播劳动新闻等等,活动形式比较常见,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助力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此外,有的初中学校的劳动教育方式和内容不匹配[2],劳动教育离不开学生动手实践,但因为受多种条件限制,很多初级中学没有专职的劳动教育教师,也没有适合的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所以,在实际的劳动教育中,多以教师课堂授课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这样并不能达到劳动教育育人的目的。

(一)社会助力,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支持力度

1.借助社会媒体,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舆论氛围。初中生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3]。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愈发明显,社会媒体应充分担负自己的引导责任,为加强学生劳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首先,社会各类媒体应在特定的时间节点,针对初中生特点,选取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先进劳动楷模事迹,在媒体上广泛传播。比如,以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动员大会为例,对大会上表彰的2021年“全国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的事迹进行报道,目的在于弘扬劳动精神,促使青少年学生积极向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先进人物学习,形成热爱劳动、坚持劳动的品质[4],营造向最美劳动者学习、致敬的舆论氛围。通过媒体的宣传,让青少年学生心生敬意,促使他们能够学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先进人物,逐渐爱上劳动,弘扬劳动精神。

2.社会统筹,有效开展初中生劳动实践活动。要想初中生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就需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让他们进入真实的劳动环境中去实践、去体验。所以,各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统筹和协调各方劳动教育资源,为初中生提供真实、便利的劳动教育场所,由专职劳动教育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街道、工厂、田间,让学生真正参加服务性、生产性劳动。例如,每年3月,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公园、湖边或城郊荒滩地植树,学生们自己动手挖坑、种树、浇水,全程参与,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植树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记下自己种的树,在来年的3月再来寻找自己种下的小树,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种的树逐渐长大,将会收获莫大的幸福感,从而体会到劳动收获的满足感。再如,“五一”劳动节时,组织学生走上学校附近的街道打掃卫生,邀请环卫工人指导、示范,环卫工人还可以给学生们讲解自己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学生们分成小组,与环卫工人一起合作完成相应的清洁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环卫工人劳动的辛苦,更加明白自己应该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社区参加志愿劳动,看望年迈的老人,并帮老人做家务,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们创造参与劳动的机会,同时也能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二)家庭给力,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1.树立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家庭劳动习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很深远,家庭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成为孩子心中热爱劳动的榜样;还要多创造劳动机会,教育引导孩子积极参加劳动,和孩子一起参与到劳动过程中。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为孩子树立劳动榜样并不是家长要事事亲力亲为,而是要注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劳动氛围。孩子参与劳动的过程即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即使孩子做得不够好,家长也不能打击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应该陪着孩子从点点滴滴的家庭小事开始做起。就拿扫地来说,刚开始孩子可能扫得并不干净,家长不应训斥孩子,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参与,重新查找没有打扫干净的地方,教会孩子打扫的技巧,带领孩子将地面打扫干净。只有这样的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使孩子学会劳动,并积极参与到劳动过程中[5]。孩子劳动时,家长需要注意采用鼓励、表扬的语言,激发孩子的劳动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依据实际,确定家庭劳动内容。在家庭劳动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劳动的内容,切忌劳动目标过高,达不到劳动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家长以孩子的年龄为依据,为孩子安排适合的家庭劳动内容。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如果劳动内容过于复杂,劳动目标则难以达到,那么孩子可能会出现“劳动好难,我再也不要劳动”的心理;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如果劳动内容过于简单,劳动目标轻而易举就能达到,那么孩子可能会出现“劳动太简单了,一点意思都没有”的心理,使家庭劳动教育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家长也可以以孩子的劳动能力为依据,为孩子安排家庭勞动内容。对于没有参与过家庭劳动的孩子,家长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适度安排劳动任务,让孩子先从简单的擦桌子、收拾床铺、倒垃圾等家务劳动开始做起,培养孩子的劳动兴趣;对于经常干家务的孩子,家长可适当安排一些稍有难度的劳动内容。总之,家庭劳动任务的安排要以孩子的实际能力、兴趣等情况为依据,只有让孩子在劳动中收获快乐,他们才愿意主动劳动、热爱劳动。

(三)学校发力,注重发挥劳动育人功能

1.把握德育主线,明晰劳动育人要求。学校要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明确劳动育人要求,突出劳动育人的思想性,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还要研究相应劳动教育内容,构建劳动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保证学校成为学生的劳动教育主阵地。同时,应注重劳动育人工作的系统性,体现劳动育人的实效性,不断细化《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的劳动教育目标和要求,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实操性的劳动育人模式和体系。

2.以活动为载体,落实劳动育人要求。首先,要开好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学校教师可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内容,确定相应的劳动教育班会主题,组织学生们在主题班会上讨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内涵,说说自己的想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制订劳动计划。在班会课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歌颂劳动、具有劳动教育意义的电影或纪录片,鼓励学生发扬劳模精神,传承工匠精神,向劳动先进和身边的劳动模范学习,让他们领悟劳动的价值,体会劳动的快乐,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

其次,开展各类劳动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学校要在师生中组织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比赛、电脑编程比赛、劳动教育知识竞赛、剪纸比赛、征文比赛、唱歌比赛、各班之间的大扫除比赛、各年级的种花种草比赛等,以一系列比赛活动营造劳动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参加劳动的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们的劳动技能。

3.加强学科渗透,扩大劳动育人范围。劳动是一项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活动,单纯依靠劳动教育课程并不能有效培养初中生的劳动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回忆我的母亲》一课时,可以着重讲述朱德从小参加劳动对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并鼓励学生向其学习,崇尚劳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户外运动体育课程的特点,带领学生们整理教学器材、清理教学场地等,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在物理、化学等需要学生做实验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验结束后,学生还要将实验台、实验室打扫干净后再离开。通过日常教学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最终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总之,劳动教育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是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机制。如此,才能使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2-84.

[2]胡睿.在家庭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07.

[3]易艳.城乡结合部初中生政治思想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8(11).

[4]王培法.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7(02):302.

[5]苏春燕.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及其解决策略——基于教学评价的角度[J].浙江教育科学,2020(03):14-17.

(本文系2020年度张掖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城市初中生劳动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ZYLX[2020]037)

编辑:彭雪亮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困境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