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共享共成长:城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青檬”模式

2022-04-02陈宴邱军仙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师模式

陈宴 邱军仙

摘    要:绍兴市柯桥区在基于素养提升的青年教师成长区域实践中,建构了“共建共享共成长”的幼儿园城乡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了“青檬”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体系和“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反思评价”三方闭环开展的“青檬”研修基本路径,创新了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也促进了城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青檬”模式;教师专业成长;城乡共同体

“青檬”城乡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以下简称“‘青檬’共同体”),组建于2020年10月,是绍兴市柯桥区城乡区域教育联合体的一种。它包含了1所教体局直属公办幼儿园(柯桥区中心幼儿园)和3所乡镇公办幼儿园(漓渚镇中心幼儿园、杨汛桥镇中心幼儿园和夏履镇幼托中心)。4所幼儿园根据青年教师现状,将共同体取名为“青檬”。“青”即青年、青涩;“檬”的横切面像是手拉手在一起的同心圆,代表所有人心一致、手相牵,不断向着理想与梦想前行,同时“檬”又谐音“盟”。“青檬”寓意青年教师如刚刚成长的柠檬树一般清新,并手拉手不断向上成长。共同体从共建共享团队文化、教育资源、教育研修等方面出发,探索适于城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推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基本政策,将“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未来10年的战略性任务。如何更高效地整合区域性教育资源,将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组织与分配,让其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道路上需要面临的挑战。区域学习共同体,能整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教育资源,通过教师群体发展带动区域性教育资源的流动与利用,使学校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各校特色得以彰显。这对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9月,柯桥区教体局开展了“基于素养提升的新时代中小学青年教师成长的区域实践”课题研究。对于幼儿园而言,青年教师几乎是人数最多的教师群体,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决定了幼教的未来。因此,笔者以“幼儿园城乡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为题,申报了子课题。通过前期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分析,笔者发现4所幼儿园的青年教师在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以及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且他们最希望通过共同体活动获得教育活动计划与实施、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详见图1)。结合这一现状,4所幼儿园围绕构建城乡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实践的目标与路径

(一)目标

1.了解4所城乡幼儿园青年教师发展的现状,探寻一种“共建共享共成长”的学习共同体模式,总结共同体建立的有效策略。

2.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与运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包括教育理念、专业态度、专业热情等,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

3.通过学习共同体创建的各类学习平台,总结并共享有效的行动成果,为其他区县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路径

“幼儿园城乡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实践路径。

课题组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4所幼儿园青年教师发展现状的调查结果,通过理论、实践、成效和问题等方面的循环探究,最终针对研究问题提出结论与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及其价值

(一)形成“共建共享共成长”的“青檬”成长共同体体系

“青檬”共同体通过共建和共享共同体文化、共同体资源以及共同体活动,促进教师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同时形成了“青檬”城乡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体系(见图3)。体系中的三大内容(文化、资源和活动)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要参与这三大内容的创生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掘闪光点,借助同伴、专家、幼儿园力量获得专业发展。

1.适宜的共同体文化,滋养青年教师成长内驱力

“青檬”共同体内的青年教师来自4所幼儿园,生活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共同体文化的共建和共享,在青年教师之间建立深度的情感联系,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滋养青年教师成长的内驱力。①成立研究小组,建立组织架构,下设资料中心、组织中心和宣传中心,为共同体运行进行顶层设计。②制订科学适宜的研修制度,在保障青年教师共同成长的同时,支持其个性化发展。③共同研发共同体徽章、团服、团歌、团旗等物质元素,加强城乡青年教师的团队凝聚力,激发共同愿景的内生和外扬。④在共写和共读“青年教师誓词”中加强青年教师教育信仰,加深团队幸福感。

2.丰富的共同体资源,保障青年教师成长空间

“青檬”共同体让青年教师可以享受不同幼儿园的资源(课程资源、物资资源、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等),从而通过充分发挥和运用集体与个体资源的优势,提升学习成效。①同伴互助,为成长搭建桥梁。发挥共同体成员的特长,开展菜单式研修,如摄影专题培训、管理经验介绍培训、课題经验撰写与交流等,提升教师综合能力。②园长带领,为成长保驾护航。这里的园长带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利用园长个体资源,为教师开展研修活动。例如,将共同体活动与特级教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相融合,拓宽共同体研修途径。另一方面是指园长的社会资源,即在园长的带领下,通过线上研讨、线下交流等方式与幼儿园的其他研修活动相整合,为青年教师提供不同的学习途径。③专家引领,为成长指明方向。请专家来园进行教学展示、专题分享,以及带“青檬”教师到省内名园观摩学习,即借助专家资源拓宽教师视野。

3.多样的共同体活动,提升青年教师综合能力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青檬”共同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①仪式活动。共同体教师共同组织启动仪式、表彰大会等活动,提升活动组织和协调能力。②研修活动。聚焦阅读,开展线上阅读打卡、线下结合案例开展阅读分享等形式的活动;聚焦集体教学,开展录播式研讨、小组内试教、观摩专家教学展示、同课异构等形式的活动;聚焦个人专业能力规划,开展听专家分享、走出去开阔视野等活动。研修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③特色活动。摄影培训、旅游攻略小作坊、咖啡艺术交流会等活动的开展,能有效点燃共同体教师热爱生活的激情,提升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二)建构了“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反思评价”三方闭环开展的“青檬”研修路径

“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反思评价”三方闭环开展的“青檬”研修路径如图4所示。

共同体在基于“青檬”成员现状(理论运用于实践能力弱、合作意识弱、游戏支持与引导能力弱、个人专业规划能力弱等)开展系列研修活动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适宜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路径:聚焦某一领域书籍,通过深度阅读理解并吸收理论知识,通过案例交流、观摩专家展示、同课异构将理论反复进行迁移和应用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个体将与书本、同伴、专家进行持续的思维碰撞,不断形成反思与评价,然后再次回归书本,将书本知识更好地转化为自身经验。

(三)创新了“青檬”共同体下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为了更好地促进“青檬”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三个一”结对培养机制、“三星四能”评价机制和“三台四径”研修机制。

1.“三个一”结对机制

共同体内的青年教师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如下三种结对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导师、青年教师本身以及这个群体的优势。①与一位导师结对。三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园长均为区内幼教名师,她们担任共同体资料中心、组织中心和宣传中心的组长,青年教师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加入其中一个小组。②和一位青年教师结对。三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优点和不足,选择一位中心幼儿园的青年教师进行结对,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引领作用。③根据共同体出台的分层研修机制,青年教师分为新手型教师、成长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每一位教师按照要求对应一个发展层次。分层研修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需求。

2.“三星四能”评价机制

“三星”,即“潜能之星”“创意之星”和“奉献之星”。“三星”的评选给予了那些虽然没有太大的进步和成绩,却一直默默付出、努力成长的青年教师极大的鼓励与肯定。“四能”即“教学能手”“管理能手”“科研能手”“写作能力”,“四能”的评选是各项研修活动的产物,是部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见证,能激发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激情,助推共同体发展。

3.“三台四径”研修机制

“三台”指的是:通过组织教学展示、专题分享等舞台展现专业能力,提升综合能力;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文章的撰写与编排,提升青年教师写作能力,同时起到辐射社会作用;通过请专家、赴名园等方式搭建视野更宽广的看台。“四径”为共同体开展的四种研修路径。①“每日线上打卡”。规定每位教师每日进行组内阅读打卡,整本书读完进行读后感撰写和分享。此外,根据阶段研修需求,安排所有教师读同一本书,然后在共同体内进行阅读分享,借此引导教师养成阅读习惯。②“周五案例分享日”。每周日以轮流的方式由一位教师在线上发起一个教育小话题,通过一星期的教育实践,每周五进行线上案例分享与讨论。③“月末碰撞日”。若无特殊情况,每月末开展一次菜单式研修,研修可以与自己幼儿园的研修相结合,也可以根据小组内青年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研修内容。幼儿园可以邀请专家来园指导,也可以带领教师外出学习。④“学期主题研修月”。每学期选择一个月聚焦一个领域展开深度研修,如聚焦教师课程质量提升、教师社会领域教学能力提升、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等,给共同体教师创造相对系统、完整的学习机会。

(四)提升“青檬”共同体教师的专业能力

通过对“青檬”共同体全体教师的教学成果统计,我们惊喜地发现,大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获得省级立项课题1项。基于课题研究形成的《幼儿园城乡青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获2021年度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立项。

二是4所幼儿园教师的区级及以上获奖次数逐年增多。首先,4所幼儿园的“青檬”教师在2021年获得的区级及以上成绩次数均高于2020年。其中,杨汛桥中心幼儿园和夏履桥镇幼托中心两所幼儿园在2021年取得的成绩明显高于2020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随着“青檬”共同体工作的持续推进,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其次,夏履桥镇幼托中心共有“青檬”教师4人,将这4位教师加入共同体后的2020—2021年与前两年相比,除了1位之外,其余3位的获奖次数明显增多。同样的,杨汛桥幼儿园共有“青檬”教师10位,将这10位教师加入共同体后的2020—2021年与前两年相比,有8位获奖次数明显增多。

三是“青檬”微信公眾号辐射面较大,各类研修活动受众面较广,起到了较好的区域辐射作用。共同体共开展大小型研修活动20余次,参加现场研修的教师达2000余人次。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教师模式
对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思考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报告
优化管理,过渡也精彩
影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幼儿园教师培养之我见
在研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研究